地方医科院校的育人理念与办学实践探析
全球十大男士护肤品吴 刚
(山西医科大学,山西太原030001)
  [摘要] 通过总结山西医科大学90年的办学实践,从三个方面,探析地方医科院校的育人理念:始终坚持德育为先的育人理念,将医德教育与医术教育相结合,培育具有高尚职业操守、医术精良的好医生;始终坚持注重医学的实践性原则,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培养基础扎实、技能优良的医药卫生专业人才;始终坚持面向地方、面向基层的服务定位,将教育教学与社会需求相结合,为基层培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医药卫生专业人才。
  [关键词] 地方医科院校;育人理念;办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1701(2010)11-0023-03
  “办什么样的大学,育什么样的人”是一所大学首先要解决的根本问题[1]。地方医科院校在办学过程中,首先应考虑的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同时,遵从什么样的育人理念,开展哪些教育实践,才能保证学校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和优势,并能满足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山西医科大学90年的办学实践,折射了地方医科院校的育人理念。
一、始终坚持德育为先的育人理念,将医德教育与医术教育相结合,培育具有高尚职业操守、医术精良的好医生一个合格的医卫工作者,必须具备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偏废不得。山西医科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在教育学生掌握医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十分重视学生医德的培养。早在建校之初,首任校长杨兆泰先生就教育学生不但要掌握治病救人的实际本领,而且要树立治病救人的良好医德,并且亲拟“医师之十德”,从十个方面界定了培养的人才应具备的基本道德。多年来,学校坚持把育人工作放在首位,融德育于教学工作全过程,使学生在掌握医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注重良好医德的养成。
第一,坚持以高尚师德熏育学生。育有德之人,需有德之师。在办学实践中,学校不断为师德师风建设注入新的内涵,引导广大教师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把本职工作、个人理想与人才培养、社会发展、民族复兴紧密联系在一起,自觉加强师德修养,模范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和学术道德规范。广大教师牢固树立了“学生为本、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认真履行着育人使命,通过言传身教,使学生受到感染,陶冶情操,砥砺品格。
第二,坚持在专业课堂渗透德育教育。不仅向学生传授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而且注意宣传介绍本专业、本学科领域中的杰出代表以及他们求真务实、献身科学、服务社会的高尚人格,培养学生专业思想和职业精神。如在临床医学专业教学中宣传介绍学校毕业生、全国首枚“白求恩奖章”获得者赵雪芳的感人事迹,在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宣传介绍学校老院长、著名卫生学专家、国家一级教授邵象伊的治学为人,在护理学专业教学中宣传介绍南丁格尔的崇高品德等,引导学生巩固专业思想,热爱医学专业,献身医学事业。
第三,坚持主题教育活动弘扬医德。学校针对医学生的未来职业特性,在开展课堂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如:举行“医学生誓言”宣誓仪式,毕业生教育系列活动,开展“弘扬高尚医德、立志献身医学”、“做文明山医人,树道德新风尚”活动,经常邀请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来校举办高水平的论坛、学术讲座、专题报告等,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厚重的医德基础。与此同时,依托医学教育和医疗卫生服务的专业优势,积极在校外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广大学生与人民众有了广泛的接触,加深了与人民众的感情,增长了实践经验,培养了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二、始终坚持注重医学的实践性原则,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培养基础扎实、技能优良的医药卫生专业人才
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在办学过程中,学校坚持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积极拓展实践教学的途径,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培养学生“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真实本领。
第一,加强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早在建校初期,学校就设立了100张床位的附属医院,为学生提供临床实践机会;20世纪50年代末,学校建设了当时在山西规模最大的两所附属医院;20世纪80年代,学校为加强学生实习和见习,在全国范围内,选择建设了80多个教学医院和教学基地;进入本世纪,针对扩招后学生人数大量增加的状况,学校在省内选择了6所三级医院作为非隶属附属医院承担临床教学任务。
山东医学院有哪些第二,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20世纪80年代,学校开展了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改革。在理论课教学方面,实现了三个转变,即:把讲课的重点由单纯的知
识传授转变到着重培养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本领,把讲课的过程由单向灌输转变到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上,把讲课的方法由“注入式”转变为“启发式”。在实验教学方面,转变了把实验课教学看作是单纯验证课堂理论的传统观念,重视实验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探索知识能力的作用;改变了过去由教师手把手教着做的传统做法,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操作。在生产实习方面,注重实习选题与实际工作相结合。采取了院内与院外结合,科内与科外结合,病房与门诊、急诊结合,实习点与其他医院结合,实习时间与非实习时间结合等方式,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20世纪90年代,学校制定
了《临床专业基本技能考核意见》、《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考试大纲》,将毕业考试从过去单纯理论考试改为理论考试和临床技能考试两部分。在考试内容和方法上做了较大的改革,理论考试从“国家题库”中随机抽取,集中考核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技能考核按《毕业实习手册》和《技能考核大纲》中规定的应掌握项目进行。进入21世纪以来,为适应医学模式转变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求,学校按照“强化自然科学基础课程,优化医学专业课程,突出生命科学课程,加强临床和社会实践课程,注重信息技术课程,增设行为医学和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原则,对课程体系进行了结构性调整。通过规范、合并、优化、重组,压缩了一些必修课,增加了人文类选修课的比例。
三、始终坚持面向地方、面向基层的服务定位,将教育教学与社会需求相结合,为基层培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医药卫生专业人才
在办学过程中,山西医科大学以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众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己任,将教育教学与社会需求向结合,努力培养地方和基层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第一,在专业设置上,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立足点,结合自身实际,调整专业设置。早在1951年,学校就结合山西的地域经济特点,建立了公共卫生学科。1955年,卫生部和高教部决定,将江苏医学院卫生系、山东医学院卫生系和浙江医学院卫生系调整到山西医学院,组建山西医学院卫生系。20世纪80年代初,学校在对法医人才需求状况调研基础上,提出了“与省公安厅联合办学,开设法医专业,为山
西培养法医专业人才”的设想,得到了教育部、省政府和省公安厅的认可与支持,并于1980年正式招生。为满足煤炭工业职业病防治的需要,1984年与煤炭工业部达成了培养煤炭卫生专业人才的协议。“八五”期间,学校根据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进一步充实和发展药学专业。进入21世纪后,学校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增设了医学影像学、护理学、药物制剂、社会工作、麻醉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中药学、公共事业管理、英语专业,进一步拓宽专业面,更好地服务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二,在服务定位上,始终坚持面向地方、面向基层。新中国成立后,在学校独立建院起步时期,学校就提出了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工矿、面向边疆的服务定位,强调边远山区、缺医少药的穷乡僻壤是最需要医生的地方,鼓励学生立志为广大农村的百姓众服务。高考制度恢复后,学校坚持面向基层,充实一线的毕业生分配原则,鼓励毕业生服从组织分配,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近年来,面对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学校继承发扬办学传统,坚持服务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不动摇,致力培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医药卫生人才。
第三,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上,注意拓宽学生服务基层的知识面和专业技能。坚持按照“宽口径,厚基础,重素质,强能力”的原则,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既重视医学基础知识的传授,也重视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既重视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也重视服务社会能力的培养。
90年来,山西医科大学秉承优良的办学传统,坚持先进的育人理念,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形成了鲜明
的办学特,为国家和社会,特别是为地方和基层,培养了6万余名合格的医卫专业人才。他们中,有先后担任中央保健局局长的史书翰、王敏清,有我国第一枚“白求恩奖章”获得者赵雪芳,还有更多工作在基层、农村、厂矿、部队、边疆的优秀医卫工作者。山西医科大学90年的办学轨迹,生动地诠释了作为一所地方普通高等医科院校厚重的办学理念和殷实的办学实践。
[参考文献]
[1]李卫红.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常见的收集数据的方法有
高层论坛上的主题演讲[J].思想教育研究,2008(1):3-6.
[收稿日期] 2010-04
[作者简介] 吴 刚,男,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高校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
金有贞资料Analysis of educational concept and practice of local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U Gang
(Party C ommitte e Office,Shanxi M edical Uni ver sity,Taiyuan030001,Shanxi,C hina)
A 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d ucational concept of local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y summing up educational practice of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 in90years.First,they should al way s adhere to educational concept of the priorit y of moral education,and combine moral education with medical skills ed ucation,then,cultivate excellent doctors who have noble professional ethics and perfect medical skills.Sec-ond,they should al ways pay attention to the principles of medical practice,and combine theory teaching with practice teaching,then cultivate
medical health professionals with solid foundation and excellent skills.They should al ways adhere to service of location for local and grassroots, and combine instruction content with social need,then cultivate medical health professionals who can stay at the grass-roots,working hard,and contributing to the grassroots.
Key Wo rds:local medical universities;educational concept;educational practice
(上接第22页) 导下检查相关体征,浏览病历及有关实验室检查,接触医疗、护理的各项实践操作,学习医患沟通技巧。最后,在寒暑假进行为期两周的“预见习”,以“了解医疗环境,接触病人,获得良好医德医风和基本医疗操作的感性认识”等为主要目的,要求学生深入两个病区了解病人的家庭背景和生活卫生习惯,病人就医医院、费用、诊治情况,病人的心理状况,医护人员的医德、医风、医疗技
术水平以及对医疗保健制度的满意程度的意见和建议等;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交流心得体会,并根据调查问卷的材料,进行初步统计整理,写出书面总结报告。
(二)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让医学生早期接触科研。
素质教育实质上是把创新意识和创新的能力培养作为其核心内容,创新能力是学生素质构成中的核心部分,是基本素质的综合体现。学校要根据“强化创造意识,培养创造精神,激活创造思维,提高创造技能,塑造创造个性”的原则,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及培养大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开辟更广阔渠道。一是开设“循证医学、科研设计与论文写作、医学文献检索、卫生统计学”等课程。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二是大力推进教学方法改革,通过开展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和合作式学习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的积极性。三是坚持执行本科生导师制[3],促进实践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使低年级大学生尽早参与科研和创新活动。四是积极改革实践教学内容,改进实践教学方法,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使基础医学课程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超过80%。
(三)高度重视课外实践环节,让医学生早期接触社会实践。
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来源于实践,素质更需要在实践中养成;各种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尤其重要。因此要合理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坚持知识教育与实践能力教育并重,将
东莞美容
实践能力培养纳入系统教学规划中[4],把教学计划内的实践教学(军事训练、实验课教学、临床见习教学、实习前基本技能强化训练、临床实习教学)与教学计划外的实践活动(本科生导师制、开放实验室、劳动实践、科技与文化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等)进行有机结合,而且要高度重视社会实践环节。一是开设“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课程,使学生掌握开展社会调查的方法。二是大力开展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包括日常社会实践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两种形式。日常社会实践由各学生社团和学生班级组织开展,利用节假日开展义务诊病、社区挂职与服务、疾病预防与控制知识宣教等青年志愿服务活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是组织学生到老、少、边、山、穷基层地区去进行义务诊病、卫生情况调研、疾病预防保健知识宣教、到医院当义工、导医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察众疾苦,了解基层地区缺医少药的状况,并使学生了解社会需求与自身素质的差距,从不同侧面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人沟通的能力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四)加强领导和管理,确保“三早教育”顺利实施。
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加强大学生的能力培养是今后一个时期学校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和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学校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确保“三早教育”的顺利实施。要全面推进学分制教学管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要把社会实践纳入培养方案,规定学生必须取得足够的学分才能毕业。为了保证活动的质量和学生的参与面,学校设置奖励学分,凡参加各类学术活动、学科竞赛、社会实践活动者,获得相应学分,以鼓
励学生参加科研、社会实践等第二课堂活动,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造条件。学生工作处和学校团委应制定相应的考核指标,考核结果与学年奖学金评定挂钩,将“三早教育”活动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总而言之,在充满国际竞争与挑战的21世纪,医学生的临床能力、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交流沟通能力、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已成为他们成才的重要保障,也是大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学校要切实对临床医学专业实施“三早教育”,努力培养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庭槐,王淑珍,张晓珠,等.“三早教育”在我校医学教育中的实
施与成效[J].医学教育探索,2004,3(2):17-29.
[2]林 晖,魏永越.实施“三早教育”,努力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波多野结衣作品名字
[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4):227-230.
[3]刘桂芬,覃丽燕.本科生导师制—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的有效探索[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6,28(6):1086-1088. [4]董盈盈.走向生本关怀:就业困难背景下审视大学生实践能力建
设[J].江西教育科研,2006,(7):56-58.
[收稿日期] 2010-03
[作者简介] 许 靖,男,广西百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