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
鬼片系列文/仁欠卓玛
译者为宣扬佛教教义、讲解密宗理论之需,对毗湿奴十化身之故事进行了改译,其中第六个故事成为藏族文学史 上又一版本的罗摩衍那。高中好段
关键词:文学印度教毗湿奴十化身罗摩衍
毗毗湿奴是印度教三大神之一,是世界的保护神,传说居住在乳海北方,麦若山东面的曼陀罗山。长有四只手,各执宝轮、螺具、棍棒与弓(一说莲花)。在印度教神话传说中他有十个化身,分别为鱼、龟、野猪、人狮子、矮人、持斧罗摩、罗摩、克里希那(即黑天)、佛陀和伽尔基。印度教徒认为人类遇到灾难之时,大神毗湿奴化身成其中某一位,解救人类和世界。十个化身故事不仅包含了印度教教义,并含有印度的历史文化与其他宗教思想。比如罗摩即史诗《罗摩衍那》的主人公,是印度列国纷争时代的英雄;克里希那是印度土著文化的象征;佛陀是象征印度佛教的无限宽容和包容性;伽尔基则是未来要
出现的救世主。实际上,毗湿奴十化身故事与我们非常熟悉的《佛本生故事》一样,以故事宣扬宗教思想。通过文学艺术传播宗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模式,所谓化身故事之本质也是如此。
18世纪西藏著名学者、修辞学家康珠.旦增曲吉首次记载了流传印度和尼泊尔民间的印度教大神毗湿奴十化身的故事,该文篇名《大神毗湿奴十化身故事之印度尼泊尔学者口传雪域甘露》,后来收录于1986年出版的他的修辞巨著《诗镜注释妙音戏海》一书之尾部。这是藏族文学史上最完整的毗湿奴十化身故事。
毗湿奴十化身故事中写道:“第六,国王罗摩,为降伏罗刹王罗波那而投身到人间的。有关他的故事在印度和尼泊尔有巨长篇幅,流传至西藏的故事,与那些稍有差异。话说十车王有两个王妃,大王妃叫阿亿,小王妃叫吉迦叶。大王妃有罗摩和罗什曼那两个儿子,罗摩是天神毗湿奴的化身,罗什曼那是龙神毗湿奴的化身;小王妃有婆罗多和两个儿子,大王妃的两个儿子因为是天神,拥有超强法力。父王宠爱小王妃,于是把王位传授给她的大儿子婆罗多,命令罗摩前往森林修行。这时 楞伽城中的罗刹王罗婆那、阿巴噶那、库巴噶那、百日拉夏四个兄弟,以及妹妹苏巴那夏等五人居住。罗波那供养大黑天,最终大黑天亲临,准备赐予他战胜天、人和阿修罗的成就时,罗波那只求能战胜天神和阿修罗的成就,因为人属于罗刹族类,平凡生物也能吃人,罗刹之中如他般高贵者不愿接受能战胜人类的成就而拒绝。于是罗波那变的神勇无比、力大无穷,天神、人类和阿修罗等天地中间的任何一种生命都不是他的对手,他统治着三界,拥有托举大山的力量和气魄,同时变得心高气傲,认为自己无人能敌,
若有非比试一场不可。他问一位仙人,是否有人能与我匹敌,仙人说如西达支巴城中没有世上则无。罗波那前去寻,很原处看到此城中一个女人,顿时 变得弱小可怜,如虱子般被女人抓到手心中,看到如此弱小的生物长着十个头颅,感到怪异。罗波那吓得浑身颤抖,逃回楞伽城。仙人问他该地之人可否与你匹敌,罗波那细说前事变得谦逊胆怯。某一时刻,罗波那欲娶悉多为妻,她是罗摩的妻子,罗摩、罗什曼那和悉多被父王流放森林。为诱惑罗摩,罗波那 化成一支金鹿走进森林,罗摩兄弟追赶而去,悉多留住原地,临走时罗摩用箭画圈,嘱咐悉多不可逾越。罗刹化身乞丐前来,向悉多乞讨,悉多称无任何食物可布施,罗刹让她与自己牵手,悉多牵起乞丐的手,顿时把她托上肩飞到楞伽城。罗摩 兄弟无法捕捉金鹿,发现是罗刹的幻术,回来发现悉多被劫。最后派神猴哈努曼达等猴子大军去寻悉多,哈努曼达走到楞伽城,跳跃九层宫殿,来到果树园中,砍断树木,折断花枝,吃尽果实。众罗刹看到此状欲捕,神猴用幻术东逃西窜,最终 才被捉到。问其有何种,说可以投到乳海中,猴子喝足乳,片刻装死。猴子带着悉多的手镯来到罗摩前,细说事宜,罗摩 痛心疾首,但从南瞻部洲到楞伽城中间隔着汪洋大海,凭人力 无法跨足。来到大海边鲸鱼把高山移到海里,罗摩和猴子大军顺利过海,救出悉多。罗波那的妹妹苏巴那前来迎战,被哈努曼达割下鼻子,阿巴噶那和库巴噶那被杀,百日拉夏背叛兄长,告诉罗摩如不斩断罗波那的马首,无法破除天神赐予的成就。最后罗摩射杀了罗波那,百日拉夏当楞伽国国王,罗摩夫妇回到阿逾陀,罗摩当了国王。此为毗湿奴十化身之第六部,降伏罗波那平定世界而化身罗摩国王篇。”①这一口传故事最大的特点是人物身份和名称十分明确,如十车王的两个王妃、罗摩四兄弟、罗波那五兄妹等,另外某些细节与其他文本稍有差异,如罗刹杀死哈努曼达时使用的方法、罗波那劫走悉多的情节等,显示着口传文学的流传变异性特点。
藏族传统翻译文献内容绝大部分涉及佛学,鮮有其它学科的内容,尤其是其他宗教文献,可谓罕见。“外道”属于非正统的邪说,一直遭到文化界、佛教界和思想界的排斥和诋毁,甚少有人翻译其他宗教相关的书籍。对毗湿奴化身故事的翻译,佛教背景的康珠.旦增曲吉在该篇中明确指出“书写毗湿奴十化身故事,必须符合佛陀之教义。毗湿奴乃印度教大神,这些故事在外道中盛行,但是内道在讲解普通文化和密宗理论之时,也有所需要,故而把印度和尼泊尔口传故事,询问 几位班智达后便做了如实记载。”②记迷这故事是为了佛教文化之需要,而并非是因为文学作品。西藏传统文人均文佛苯教徒,宗派的分别之心对每个人刻骨铭心。罗摩故事在印度教徒中影响甚广,但古老的耆那教和后来的佛教也借势宣传教义,或许罗摩故事能在宗派分别严重的西藏传统文坛源源流传,和 罗摩衍那在印度的这种发展模式有关系,至少在固执的宗派分别之心持有者的心里,会有一种可以参考的古老范例。靼謂
注释:
尊敬老人①康珠.旦增曲吉:《诗镜注释妙音戏海》,西藏人民出版社,1984 年,第 711-715 页。
②康珠.旦增曲吉:《诗镜注释妙音戏海》,西藏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707页。
(作者简介:仁欠卓玛,西藏大学文学院教师,博士、副教 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藏族文学、格萨尔学和史诗学。)
74祖国2017.3.上王者荣耀为什么改不了名字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