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题新解
253
夜间模式设置方法毗卢寺的历史沿革
张世标
毗卢寺位于石家庄市新华区杜北乡上京村东,距市区中心12公里,东为九龙湖,西南临石津灌渠及石清公路。地理位置:北纬38°07′,东经114°25′,海拔86.5米。现有建筑山门、释迦殿、钟楼、鼓楼、毗卢殿、展厅、办公室、接待室。其中释迦殿、毗卢殿为明代遗存,原山门于五十年代修筑石津灌溉渠时拆除,1986年在寺中轴线东南重建,1987年修建了钟鼓二楼、展室、文物库房及办公用房。1996年毗卢寺被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毗卢寺是中国佛教临济宗的一座古老庙宇,以保存有精美的水陆壁画而闻名。据《正定府志》卷九寺观条目记载,毗卢寺始建于唐天宝年间(公元742-755年)。毗卢殿内青石供卓前石刻载:宋二年(1120年)、金皇统元年(1140年)、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承安(1197年)均重修。元至正二年(1342年)由名德高僧修缮创建,修成了佛家清修寺院。经过一百五十年的风雨剥蚀,到明弘治初年,
寺内殿宇“梁栋倾颓,柱根腐败”,塑像和彩绘也“相容残废,颜剥削”。于是,自明弘治八年(1495年)至嘉靖十四年(1535年),毗卢寺住持比丘无碍道住与寺内僧众“同心协力,募化十方知音善众”,对毗卢寺进行了彻底维修与重建。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毗卢寺的大功德主(主要布施者)任通、任从、王刚等又捐款重修前殿一所(实为天王殿),并在殿内塑四大天王像,根据碑阴重修前殿的记载可知,天王殿内不仅塑有四大天王,且肯定有壁画绘制。考古工作者在释迦殿(前殿)正脊平梁下发现了墨书重修题记“弘治元年时在正德十二年岁次丁丑癸卯辛未日建立重修僧人道铸(住)功徳主任从任通……”等字迹。
弘治元年(1488年)是戊申年,正德十二年(1517年)是丁丑年。因此,在弘治十八年完成了天王殿的重修后,又于正德十二年重修了释迦殿。重修中,民间工匠题墨书以记之。到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经过旷时四十年的努力,修缮工程完毕,此时毗卢寺共有:“前殿三间,中塑释迦佛一、阿难迦叶二,栋施五彩,壁画十地。后殿三间,中型毗卢佛一,菩萨二,居石佛一。华栋壁绘,至者耸观。………天王殿三间,伽蓝堂一座,祖师堂一座,皆因旧而重修者也。又硙碓等器,无一不备,皆昔无而今有者也。工始于弘治乙卯(弘治八年)五月,落成于嘉靖乙末(嘉靖十四年)四月。"嘉請十四年《重修毗卢寺记》碑文中,更进一步明确记载了此时寺中各个殿宇的名称及功用,如:出入开合的山门,祝寿焚修的如来之殿(释迎殿),护持金田洪传释脉的伽蓝祖师堂,设水陆供天神的毗卢殿,晨昏礼诵功课的钟鼓楼,僧徒栖住的两廊竂舍,精修禅观、讲论宗旨的法堂,还有供登高望远的
东楼阁等等。经过这次时跨明代中叶前期孝宗、武宗、世宗三代,历时四十年之久的大规模重修与扩建,不仪奠定了毗卢寺的规模和格局,使它、阁、楼、堂、僧竂以及硙(磨子)、(舂谷物的设备)等生活用品无一不备,而且重塑佛像,栋施五彩,壁画十地,使寺院圣相庄严,金碧绚彩、辉映焕然。更重要的是,每次大修后均有碑刻载记,纪事标物,追述毎次修葺的内容和规模,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金石资料。通过这些宝贵的碑版资料,我们不仅可以追寻到明代毗卢寺那“隔滹水,映恒山,地势清高,人烟僻静”的地理环境和“东林掩映,苑梵幽深,日出面烟消,鸟啼而花笑,车马罕到”的优美而清雅的自然坏境,还可以仰慕毗卢寺僧人们
对佛事的执着信仰和无悔追求,他们用心血和智慧为后世留下了古代宗教的建筑实体、历史信息、绘画杰作和碑刻贞石。透过那些建筑的情趣、艺术的优雅、碑刻的追述,我们还可以追寻到当时的人们急公好义、乐善好施的淳朴民风和古代工匠们倾注于专业和艺术的无限追求。茴香饺子的做法
金昌软件释迦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小式布瓦悬山顶,后有抱厦。殿内须弥座上正面泥塑金身释迦坐像一尊,两侧迦什、阿难立弟子,佛像背屏部分为须弥山,佛龛背面悬塑观音、文殊、普贤诸菩萨及狮、象吼神兽,四壁满绘工笔彩绘壁画,面积104米,内容有中国民间传说《狸猫换太子》,以及的佛传故事、道教天神地祗人物等。可以看出其人物、风俗、内容都与常见的印度佛传故事有很大的不同。它以连环画的形式绘于墙上,富于情节性和趣味性。此殿自元至正年(1342年)由名德高僧重建,中经寺内住持道住自明弘治八年至嘉靖十四年(1495~1535年)前后四十年间的五次大修,已是
栋施五彩,壁画十地”,圣相庄严,金碧绚彩。
李宗翰资料个人资料
毗卢殿,俗称五花八角,是毗卢寺的主殿。它建在高约1米的台基上,前有宽大的月台。面宽三间,进深三间,前后有抱厦。前抱厦面阔间、进深一间,歇山布瓦顶,山面向前。后檐抱厦面阔小于明间,进深一间,硬山布瓦顶。殿本身为庑殿顶,正脊两端为龙头凤尾鸱吻,中央为走兽,上有旗杆,有铁链连于兽旁两侧的仙人身上。其梁架结构采用七檩明间移柱造做法,不施斗拱。虽然它采用了抱厦山面向前的宋代做法,但它仍然是明代的建筑。殿内正中法坛上塑毗卢佛像。扇面墙正面绘有哼、哈二位护法,背面绘大幅倒坐观音像。殿内四壁绘有大型工笔重彩水陆道场壁画,壁画面积约148平方米,内容题记共122组,题材佛、道、儒三教合流,南壁儒教为主,东、西壁道教为主,北壁佛教为主,共绘有各类个式天神帝君、菩萨天王、护法诸神、往古人物五百多身。毗卢殿壁画以多样的彩、丰富的内容、流畅多变的线条、大量沥粉贴金的使用和悠久的历史而闻名遐迩。
1947年  王朝闻(原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洪波(原中央美术学院书记)在石家庄市郊区杜北乡领导搞土改时,发现毗卢寺壁画后,曾写“保护好寺院,不准破坏文物”布告。
新中国成立后的半个多世纪中,党和政府对毗卢寺壁画文物保护非常重视。确定保护范围和建控地带,设立专职机构,树立保护标志,建立国宝档案。国家曾多次拨款维修、修缮前后两殿。2001年,河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对毗卢殿进行了局部揭瓦、墙体防潮、壁画加固。2015,敦煌研究院对毗卢寺释迦殿、毗卢殿的壁画进行了全面的保护修复。
由于时代的变迁,风霜雨雪的侵袋,没有了历史上曾经有过的佛光烛影和晨昏钟鼓。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科学的腾飞,神佛崇拜已成为远去的历史,宗教信仰也成为了传统文化现象。这些历史痕迹和文化现象,均是古代文化的宝贵遗存,尤其是它留给后世的满壁精彩繁画和壁画世界中的文化内涵与昔日的生活光景。它虽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彩片段,却闪现着丰厚的传统文化的底蕴。对佛教史、儒释道三教融合、民俗信仰、中国古代服饰、中国美术史的研究等有着重要的价值。
韩国明星整容失败(作者单位:石家庄市毗卢寺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