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  体  布  局张元坤
飞来峰位于杭州北高峰东南,和著名的灵隐寺仅隔一条冷泉溪。它是一座高仅209米的石灰岩山峰,由于长期受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形成许多奇幻多变的洞壑。其东麓有青林、玉乳和龙泓等洞,洞内怪石林立,壁上雕满造像,并从射旭洞开始沿冷泉溪的巉岩峭壁,一直向西绵延至翠微亭附近。另外,在呼猿洞外的悬崖上以及飞来峰顶原神尼塔附近,也有造像。
现飞来峰造像尚存334尊,其中有五代题记或五代风格的造像11尊,分布在山顶神尼塔基周围的造像残损严重,仅存l尊菩萨坐像,其余l0尊皆在青林洞内外及西侧悬崖上,青林洞南首的滕绍宗造“西方三圣”有广顺元年(951)题记,是飞来峰现存造像中时代最早的一龛。
有宋代题记或宋代风格的造像222尊(含第22龛龛楣3尊),绝大多数是北宋作品,在青林洞内有开凿于北宋咸平三-六年(1000-1003)的小罗汉等造像81尊,还有十八罗汉造像二铺,玉乳洞内有开凿于天圣四年(1026)的六祖造像和十八罗汉造像各一铺。除此以外,位于青林洞内外的下生弥勒、观音和卢舍那佛会浮雕以及位于龙泓洞口的唐僧取经和白马驮经等浮雕,也都是北宋作品。南宋风格造像,仅大布袋弥勒一龛共19尊,位于冷泉溪南岸的岩石上。
有元代题记或元代风格的造像96尊(含第37龛座下的9尊),分布在青林、玉乳、龙泓和呼猿诸洞的洞口以及冷泉溪的南岸悬崖上。根据题记,其时代始自至元十九年(1282),终于至元二十九年(1292),除传统的汉式造像外,还有不少是藏密喇嘛教题材的佛、菩萨、佛母、天王等梵式造像。
除此以外,还有几尊明代风格的造像,数量少,且分散。
这些造像,大多为一龛1尊,也有的一龛2尊、3尊和4尊的,最多的一龛19尊造像,有个别造像也有不凿龛框的。编号的原则是:凡分散的龛和像,包括有龛无像的,或者有像无龛的,不论大小,一龛(像)一号,而对青林洞内和玉乳洞内,紧挨在同一壁面且风格明显属于同一铺造像的一龛,看作一大龛,编作一龛号,而对其原有的小佛龛,仅仅看作是一个分龛,在文内加以叙述。
从青林洞西侧悬崖的造像开始,逐龛介绍如下:
一、青林洞内外
青林洞又名理公洞和金光洞,俗称老虎洞,位于飞来峰东部的南端,内外布满石刻造像,
洞内壁面上、下垂悬崖上以及东南口的两侧和洞顶突兀的峰峦间也有大量石刻造像,共计二十三龛,大小造像l78尊。
第l龛  托塔天王像      明
在青林洞外的西侧悬崖上,距地面高约6~7米处,座西朝东,刻有天王立像一尊,周无龛框。天王高44厘米,中年男相,头部戴冠,双眼向前方俯视,身穿窄袖戎衣,外披铁甲,腰束革带,作武士装饰。左手托宝塔,右手撑腰,脚着高靿靴子,左腿前屈,弓步而立。
从风格看,这是一尊明代造像。
第2龛  “西方三圣”坐像      五代
位于飞来峰南麓青林洞西侧的悬崖上,坐北朝南,龛形横长,高160厘米,宽210厘米,顶弧拱,立面略呈半圆形。龛内圆雕阿弥陀佛和观音、大势至造像三座,保存完好。
这三尊造像,眉目清秀,容相慈悲,皆作全跏趺坐式。座为仰莲须弥座,各高65厘米,背后都有火焰形项光和身光。
本尊阿弥陀佛,高90厘米,中年男相,头顶有高肉髻、螺发、长耳下垂,双眼正视,着半披肩袈裟,袒露右胸臂,双手相叠作三摩地印,也就是弥陀手印。
左右胁侍观音和大势至菩萨各高65厘米,青年女相,皆稍侧向本尊,头戴宝冠,宝缯下垂,胸挂璎珞,手腕贯钏,身着天衣披薄纱,帛带围绕。观音右手上举,左手托着一只净水瓶,大势至右手上举至胸,左手横摊在膝上。
根据佛经记载,阿弥陀佛和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合称“西方三圣”。观音菩萨主悲门,位佛之左;大势至菩萨主智门,位佛之右;阿弥陀佛悲智二德全备,又名无量寿佛。
从风格判断,这龛造像是五代的作品。
热血江湖任务第3龛  “华严三圣”坐像      元至元十九年(1282)
位于青林洞南口上方陡峭的悬崖上,坐北朝南,龛形横长,高240厘米,宽400厘米,顶部略有弧度。龛中圆雕毗卢遮那佛、文殊师利菩萨和普贤菩萨,保存完好。
本尊毗卢遮那佛端坐正中,全跏趺坐式,吉祥坐,高155厘米,仰莲座高63厘米。中年女
相,头戴五佛宝冠,耳下垂有花形珥珰,脸部丰满,容相慈悲,双眼正视,眉间有白毫相,双手上举,五指弯曲,作毗卢遮那佛五字剑印。
左胁侍文殊师利菩萨和右胁侍普贤菩萨,亦作全跏趺坐式,吉祥坐,各高125厘米,仰莲座高47厘米,皆稍侧向本尊。青年女相,面容清秀,头戴宝冠,胸挂璎珞,身披薄纱,帛带围绕。文殊左手持青刚剑,右手上举胸前,绕身的二条帛带向身后飘拂。普贤左手托着一个经盒,右手上举,掌心向外,帛带从双肩一起下垂至膝上。
根据佛经记载,毗卢遮那佛和文殊、普贤菩萨,合称“华严三圣”。文殊主智门,位佛之左;普贤主理门,位佛之右;毗卢遮那佛理智完备,他头上所戴之五佛宝冠,又名五智宝冠或五宝天冠,冠上有五化佛,表示五智圆满之德,故有此名。
龛的正下方有高63厘米,宽100厘米的题记一方,其文为:“大元国功德主徐僧录等命舍净财,镌造毗卢遮那佛、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三尊,端为祝延皇帝万安,四恩三有,齐登觉岸者,至元十九年八月日授杭州路僧录徐□□潭州僧录李□□。”
第4龛  观世音像浮雕      北宋乾兴元年(1022)
在青林洞南口上方的陡峭悬崖上,磨平一块132厘米的崖石,其上浮雕观音造像一尊,坐北朝南,头部已残。信用卡怎么用
这尊观音浮雕像,残高56厘米,着通肩袈裟,全跏趺坐在一个高45厘米的高束腰莲座上。左手托净水瓶,右手执柳枝上举胸前。身后有火焰纹项光和身光。
观音像的左侧,有高35厘米,宽10厘米的题记一方,文为:“清信弟子陆庆并妻李一娘,造观世菩萨一尊,乾兴元年四月日记”。
第5龛  卢舍那佛会浮雕      北宋乾兴元年(1022)
在青林洞南口东侧的陡峭悬崖上,座东朝西,有一块高146厘米,宽150厘米的壸门式花头龛,龛内浮雕卢舍那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各一尊,天王四尊,供养菩萨四尊,牵狮、象侍者二尊,侏儒二尊,龛楣上端飞天二尊,大小共十七尊造像。除卢舍那佛和普贤菩萨头部残损外,其余造像基本完整。
本尊卢舍那佛高57厘米,中年男相,头戴宝冠,上身着圆领通肩袈裟,下身系长裙,双手十指微屈,上举至两肩侧,作说法状。赤足,全跏趺坐式,端坐在正中一个高42厘米的高
束腰莲座上。身后的项光和身光,边缘都有熊熊火焰纹。
文殊骑青狮,普贤骑白象,相向站立在卢舍那佛的左前方和右前方,二像连坐骑的通高都是72厘米,皆为青年女相,面目清秀,头戴宝冠,胸挂璎珞,身披薄纱,帛带围绕,也作全跏趺坐式,端坐在狮、象背部的仰莲座上,背后都有圆形项光和身光。文殊左手上举,右手下垂,其坐骑青狮尾巴上翘,作回头状,四脚分开站立在四朵莲花上。普贤左手前伸,右手上举,坐骑白象尾巴下垂,昂首向前,作缓慢行走状,四脚也踏在四朵莲花上。
在文殊和普贤身后,有天王立像四尊,对称站立在卢舍那佛的两侧,皆为中年男相,戴盔穿甲,着武士靴,作武士装饰,身躯魁梧,神态威严。卢舍那佛左侧的天王高53厘米,左手叉腰,右手托塔;其外侧的天王高48厘米,左手上举,右手下垂,下身被青狮尾部遮住。卢舍那佛右侧的天王高51厘米,面向佛作双手合十,其外侧的天王高56厘米,右手下垂,左手上举胸前施无畏手印。
四天王背后还有四尊供养菩萨,也对称站立在卢舍那佛的两侧。左侧二尊作男相,右侧二尊作女相,其下身皆被紧傍卢舍那佛的两天王和文殊、普贤的项光所遮没。
牵狮、象侍者各高33厘米,皆中年男相。牵狮侍者拂林穿长袍,着靴子;牵象侍者獠蛮披短褐,袒右肩,赤双脚。
两侏儒各高18厘米,中年男相,披头散发,箕踞在狮、象之前,作回头状,上身赤裸,下着短裤,赤足。青狮前面的侏儒身上绕有帛带一条。
龛楣上方雕飞天二尊,左侧一尊长30厘米,右侧一尊长37厘米,皆头戴宝冠,身躯微屈,披薄纱,着长裙,胸挂璎珞,帛带飘扬,手托鲜果,向着正在说法的卢舍那佛飞舞而来,其下祥云冉冉,鲜花朵朵,给说法的场面平添了不少的热烈气氛。
这块浮雕的右侧有高100厘米,宽24厘米的题记一方,文为:“弟子胡承德伏为四恩三有,命石工镌卢舍那佛会一十七身,所期来往观瞻,同生净土,时大宋乾兴□□四月日记”。
毗根据佛经的说法,人们生活在世上,都有父母恩,师长恩,国王恩及佛、法、僧等三宝恩,即所谓“四恩”。至于“三有”的说法有二,第一种说法认为三界之生死,三界者,欲界、界和无界,人生死于三界中,为三界所有,故曰“三有”。第二种说法认为有三种有,即:一本有,现身之身心也;二当有,未来之身心也;三中有,本有与当有中间所受之身心也,欲界与界之生死必有中有。
这块浮雕,结构完整,主次分明,线条生动,刻划细致,技法娴熟,富有装饰趣味。对称中略有变化,具有细腻、文雅、清新的特点,堪称宋代造像中的佳作。
应采儿资料
第6龛  释迦佛坐像      北宋
在青林洞南口东侧悬崖上,浮雕“卢舍那佛会”外侧的倚角处,有一个高70厘米,宽50厘米的纵长形佛龛,座北朝南,顶尖拱龛内圆雕释迦佛坐像一尊,头部稍残。
这尊坐佛高36厘米,须弥座高13厘米。高肉髻,身着通肩袈裟,左手按在膝上,右手上举胸前,全跏趺坐式,身后有双圈项光和身光。
根据佛龛和造像的风格,这尊坐佛是北宋初年的作品。
第7龛  罗汉坐像      北宋
位于青林洞南口东侧的悬崖上,其上部位置已被浮雕“卢舍那佛会”所侵占,残存十一尊罗汉。座东朝西,皆中年男相,光头净发,着通肩袈裟。现在从南向北依次记述如下:
第l排第l尊罗汉:高23厘米,头部端直,双手相叠平置膝上作禅定相,全跏趺坐式。
(此罗汉无龛)
第2尊罗汉:高22厘米,头部端直(已残),双手合十,全跏趺坐式。
(此罗汉占一分龛,龛顶已被浮雕“卢舍那佛会”破坏,残高22厘米,宽28厘米)。
第3尊罗汉:高22厘米,头部向右侧,左脚上屈右脚盘,双手按在膝盖上。
第4尊罗汉:高22厘米,头部向左侧,双脚盘曲,左手撑地,右手执如意。
(以上两尊罗汉合占一分龛,龛高28厘米,宽40厘米,顶残)。
第5尊罗汉:高22厘米,头部端直(已残破),全跏趺坐式,双手相叠平放在膝盖上。
路由器设置进不去
第6尊罗汉:高22厘米,头部向左侧(已残破),右脚上屈左脚盘,双手各置膝上。
(这两尊罗汉合占一分龛,龛高27厘米,宽40厘米,顶弧斜)。
第2排第1尊罗汉:高20厘米,头部端直,左脚上屈右脚盘,双手合抱左膝盖。
第2尊罗汉:高20厘米,其左侧蹲着一只身长10厘米的猛虎,罗汉全跏趺坐式,左手前伸,右手上举胸前,头部向左侧,双眼注视着这只猛虎。
(此两尊罗汉合占一分龛,龛高28厘米,宽44厘米,顶弧斜。)
第3尊罗汉:高23厘米,头部向左侧,左脚上屈右脚盘,右手撑地,左手托一只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