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玲
摘要:作家苏童的小说带给读者一种深深的悲剧感。他以独特的方式和艺术手法赋予了小说一种独特的悲剧性.神秘主义和宿命论使作品中几乎充满了浓郁的恐惧和死亡的气息。本文从死亡意识、历史的角度以及独特的意象文学图式来探讨作品中所渗透的悲剧彩。
关键词:悲剧死亡宿命历史意象
有学者认为,“现代文学的主体就是悲剧文学,即使所谓戏剧,也只是喜剧化了的悲剧。”…(-m’苏童无疑是悲剧文学的代言人.他的小说一般不给你光明的尾巴.而总是设置一种悲剧性的结局.他以独特的方式和艺术手法使小说中充满了神秘氛围和悲剧彩。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它们在作品中所呈现的悲剧彩:苏童的小说几乎是死亡的展示所:个人在对历史的背离中也走向毁灭;此外,苏童还善于使用含有悲剧彩的意象来暗示小说的悲剧性结局。从而使小说具有某种独特的悲剧性。
发现他站在一块孤岛上.他觉得头晕……惟有那种致人死地的熏香钻入肺腑深处……”o再如“你说不清一个人对某种植物与生俱来的恐惧。在收获的季节里沉草把门窗关严.一个人坐着在日记上胡涂乱抹。
”o这些重复叙述,都恰到好处地点染了家族的颓靡、腐败。
淘宝删差评结语:作为一种审美范式的苏童小说中国邮政银行网上银行
如果要提南方或者江南作家.苏童无疑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忽视和绕开的。而苏童本人也坦言:“我之所以会在我的记忆里长久筛选某些东西.是因为背后有一种精神在支撑着我。这种精神就是所谓的南方精神。”@苏童的一系列小说为中国当代的南方文学(江南文学)做出了最突出的表率。颓靡与残酷的小说主题,古典与唯美的叙事风格,哀婉与感伤的情绪特征。倒错与精巧的叙事时间,这一切完美地统一于苏童个人身上。可以说,苏童小说的这四个方面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为当代中国文坛标示了一种独特的审美范式。当然,文学的审美面貌是多元共生、丰富多彩的.不能定于一尊,不能完全遵从一种模式。笔者只是在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美学景观这一层面上强调了苏童的范式意义.并非说所有的南方作家都遵循了或必须遵循苏童的这一范式。
注释:
①刘洪霞.文学史对苏童的不同命名.文艺争鸣,2007,(4).
②汪政.苏童:一个人与几组词.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3).
邶也邶③苏童.我为什么写《妻妾成>.选自.纸上的美女——苏童随笔选.人民日报出版社。1998:166
.(多汪政.苏童:一个人与几组词.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3).
⑤苏童。王宏图.苏童王宏图对话录.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22.
⑥苏童,王宏图.苏童王宏图对话录.苏州大学出版
174社,2003:198.
⑦摩罗,侍春生.逃遁与陷落——苏童论.当代作家评论,1998,(2).罗钢
⑧王干.苏童意象.花城,1992,(6).‘
⑨汪政.苏童:一个人与几组词.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3).
⑩葛红兵.苏童的意象主义写作.社会科学,2003,(3).⑩张学昕.论苏童小说的叙述语言.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5).
⑩张学军.中国当代小说流派史.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213.
⑩曹文轩.二十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作家出版社.2003:203.
⑩苏童.苏童文集-少年血.江苏文艺出版社。1994:194.⑩陈晓明.表意的焦虑:历史祛魅当代中国文学的变革流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6:100.
⑩苏童。王宏图.苏童王宏图对话录.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121.
⑩苏童.苏童文集少年血.江苏文艺出版社.1994:223.
⑩苏童.苏童文集婚姻即景.江苏文艺出版社.1994:194.
在职研究生有用吗⑩罗钢.叙事学导论.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132.
④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37.
⑨张学军.中国当代小说流派史.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213.
②罗钢.叙事学导论.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156.大江大河每个人的结局
@苏童.苏童文集-世界两侧.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45.
①苏童.苏童文集世界两侧.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58.
@苏童,王宏图.苏童王宏图对话录.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108.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