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风险管理摘 要:经典叙事学着力研究文本作品内部的结构规律和各种叙事要素之间的联系,维恩·布斯提出的不可靠叙述对于文学作品的阐释具有重要意义。试图运用经典叙事学中的不可靠叙述理论消解纳博科夫名著《洛丽塔》的伦理道德定位困境,从而探寻其文学之美。
关键词:经典叙事学;不可靠叙述;洛丽塔
公司债券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6-0126-02
纳博科夫名著《洛丽塔》中的伦理道德问题一直饱受诟病,甚至在其出版之初,只能由出版黄和先锋读物的巴黎奥林匹亚出版社出版,后来甚至被列为禁书。出版以来,读者一直就这一问题争执不休,将运用经典叙事学中的不可靠叙述理论来探讨文本的道德定位,并由此阐释其文学之美。
一、经典叙事学
叙事学也称叙述学,源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学界,发展到现在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又因其研究原则、方法和目的的不同,分为“经典叙事学”和“后经典叙事学”两大类。前者将研究视角聚焦于文本内部,研究目的在于罗钢“建构叙事语法或叙事诗学,对叙事作品之构成成分、结构关系和运作规律等展开科学研究,并探讨在同一结构框架内作品之间在结构上的不同”[1]。后者是由“叙事理论重新定位分化,结果产生了一系列回应后结构主义的亚学科”[2],包括:女性主义叙事学、后殖民叙事学、认知叙事学、新历史主义叙事学等。
西方叙事学的鼻祖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所著《修辞学》一书,书中将“修辞学”定义为“在特定情况下”到“水果店劝服方式”的能力。现代意义上的经典叙事学也可以称为结构主义叙事学,产生于俄国形式主义和法国结构主义的影响之下,着力研究文本作品内部的结构规律和各种叙事要素之间的联系。
“叙事学”一词最早是由托多罗夫在其1969年发表的作品《叙事语法:》提出,“这部著作属于一门尚未存在的科学,我们暂且将这门科学取名为叙事学,即关于叙事作品的科学”[3]。自此,经典叙事学开启了一段蓬勃发展的历程,诸多西方理论家发表了叙事理论著作,米克·巴尔《叙事学:叙事理论导论》,雷蒙·凯南《叙事虚构作品:当代诗学》,戴维·
赫尔曼《新叙事学》,华莱士·马丁《当代叙事学》,热奈特《叙事话语》等,随之国内的研究者也发表了一系列著作: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胡亚敏《叙事学》,杨义《中国叙事学》,罗钢《叙事学导论》,徐岱《小说叙事学》等。叙事理论著作基本上都试图通过研究分析文本的各种要素,对文本展开结构式的分析,从而建立一种普适性的形式批评的框架理论。理论家对文本的各种要素展开了叙事学研究,包括:情节结构、人物性格和塑造手法、叙事交流、叙事视角、叙事时间等。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