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
· Observes
一、MTV的起源和发展
1981年8月1日,美国华纳阿克麦斯公司在有线电视网上开播了一个新栏目
Music Television,MTV由此正式命名,诞生了一种崭新的音乐表达形式。1982年
罗钢
Michael Jackson(迈克尔·杰克逊)的歌曲MTV《录像带杀死了广播明星》在美
国的MTV电视台首次播出,标志着MTV这一艺术形式的诞生。从制作摇滚录像带起
步的MTV发展到1985年逐渐进入了繁荣时期, 音乐的类型也更多元化, 除了“重金
属”外还有“说唱音乐”和“街舞音乐”(hip-hop), 逐渐垄断了流行音乐市
场。
石家庄乒乓球20世纪90年代,中国引入MTV这样一种新的电子影像娱乐形式。广州、上海
等地的广播电台先后设立了内地流行歌曲排行榜, 紧接着各地的电视台和有线电
视台陆续开设了MTV栏目, 于是各公司的歌手频频亮相于各种媒体面前。
二、MTV的概念和特征
(一)MTV的概念
MTV的M是英文Music(音乐)的第一个字母,而TV是英语电视(television)的
缩写,MTV可直译为音乐电视。MTV的内容都是通俗歌曲,歌曲都是经过精选的优
秀歌曲,用最好的歌曲配以最精美的画面,使原本只是听觉艺术的歌曲,变为视
中元节写包称呼大全觉和听觉结合的一种崭新的艺术形式。
有学者对于中国的音乐电视(MTV)下了这样的定义,“中国音乐电视是展
示中国音乐文化并为中国大众服务的和为中国受众所喜闻乐见的电视艺术形式。它是一种为传播中国音乐作品, 推出其相关商品录像带, 兼有“造星”或宣传功能, 以达到赢利或非赢利(如教化)之目的, 而创作、制作的3至5分钟的单曲音乐电视片。”[1]
(二)MTV的特征
1、视觉化。视觉化是MTV的本质特征,也是视觉文化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把本身非视觉的东西视觉化。在20世纪30年代,海德格尔就认为,我们正在进入世界图像时代,“世界图像并非意指一幅关于世界的图像,而是指世界被把握为图像了。”[2]可见,海德格尔已经看到了MTV文化的这种图像化或视觉化的现代新趋势。
2、碎片化。碎片化是后现代文化的典型特征,因为MTV的主要受众是被喻为“后现代”的一代人,就
是从10岁到30岁的年轻人。后现代社会的文化特征是零散的、跳跃的、无中心的,MTV中的影像正好具有这类特征。MTV中一个影像跳至另一个影像,一个片段跳到另一个片段,其中不存在任何逻辑关联。虽然这些MTV的局部制作非常精致,整体却流露出纷乱无力感。在劳伦斯.格罗斯伯格看来,后现代毁弃了种种宏大的意义之后,MTV是脱离特定意义或者价值观念的一种空洞的“情绪增强物”。 [3]
一方面,MTV冲击了整个社会的表意体系,但是,另一方面,这恰恰打开了传统表意体系的枷锁。传统影像的表意系统是横向组合的,而MTV的表意体系是影像的纵向组合。MTV打破了横向组合和叙事逻辑的制约,这样就革新了影像拍摄的距离、角度以及影像之间的衔接方式。这也是MTV最富有潜能的一方面,使得MTV的抒情形式回到了诗歌的抒情形式,MTV也可能或者正在演变为影像符号的诗。
3、泛性化。毋庸置疑,许多MTV中的身体影像寓含了不同程度的性诱惑。一些女歌手穿着暴露,挑逗的舞姿和表情。许多MTV就是这样诱惑消费者的。这时,MTV之中的身体影像、特别是明星的身体影像是一个价格不菲的商品。[4] 这正是MTV制造者的真正意图。
淘宝链4、欲望化。MTV不仅带来感性思潮的回归和人体器官的复活,更为重要的是它日益勾起人们对物质化欲望的渴求。在MTV中有大量的对都市当下生活的表现,比如都市丛林的一幢幢高楼大厦,灯红酒绿的各种KTV、夜总会等等豪华的消费场所,琳琅满目的商家店铺,五颜六的各式商品和衣物,高级饭店中的纸醉金迷,打扮入时的妙龄女郎,等等。因此,当代都市与当代生活已经完全成为一个以视听为代表的感官欲望的发源地。
三、MTV文化对人的影响
MTV一方面改变了人们对流行音乐的欣赏方式, 另一方面,它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正如劳伦斯·格罗斯伯格发现的那样,MTV承担了许多不同寻常的功能:“它不仅销售广告产品而且也销售生活方式和消费倾向,它不仅销售唱片而且也销售录像,它销售形象和经过包装的趣味,它也销售观众。”[5]
嵩山少林寺在哪(一)MTV消解人的思维深度
它使人们的思维方式及深度由冷静理性和深刻转变为浮躁感性和肤浅。在影像时代来临之前,人类的思维活动是借助语言进行的。但在影像时代,在MTV中,听觉让位于视觉,语言让位于图像,人的思维活动是以一个又一个或连续或混乱的图像进行的,图像成为思维的最主要的工具。人类对于世界的理解就表现为对这些图像符号的接触和使用,而图像作为一种表面化的、“无深度的文化” [6]的存在形式,必将产生
71
影像观察 ·
对思维深度的消解。
(二)MTV激发人们的欲望和塑造现实
MTV轰炸和冲击人们的感官,激发人们的消费和偷窥欲望,同时塑造我们对现实的认知方式。
法国思想家波德里亚认为,当代媒介社会是一个模拟的符号世界,这就构成了一个仿像的世界。视像不仅构成了对现实的反映,同时也构成了现实本身:视像在塑造现实,也同时在塑造我们对现实的认识方式。这就形成了当代“超现实”的文化。[7]我们生活在视像所塑造的现实中,我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都会受到了它的制约和影响。
首先,我们时刻都处在视像包围的环境中,无时无刻不被视像追踪。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个方面无时无刻不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视像符号。 其次,MTV 中泛滥的视像极大提高了人们的视觉期待和视觉需求。这样导致一方面MTV轰炸和冲击观众的视觉感官,另一方面则是观众不断提高对视觉快感的需求。心理学上的知觉研究表明,外部刺激越强,主体的期待水平就越高,最终会导致感知过度甚至是感知失灵。正如见惯不惊的道理一样,持续不断地刺激必然导致无动于衷。这就必然会降低视觉敏感性,导致视觉意义的退化。那么,当视觉形象越是包含较多的混杂意义其结果却是没有任何意义,最终留给观众的是没有任何意义但却有强烈视觉冲击力形象本身。再次,MTV的视觉形象激发着人们的无限欲望。欲望的满足不仅表现在丰富的视觉内容带来的快感上,而且反映在强度和冲击力无比巨大的视觉形象上。我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和对自己的理解,受视像符号的影响越来越强烈。MTV的视觉形象在塑造现实的同时,也在塑造我们对现实的认知方式。
总之,MTV不仅是一种把握现实的方式,而且就是我们的现实生活。更重要的是,MTV生产视觉形象的同时又在塑造现实,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模式,进而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当然我们也并非消极被动地接受MTV文化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消极影响,我们可以对其发挥主体性,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注释
[1] 杨晓峰.《音乐电视的多元文化传播价值取向》.《当代传播》,2004年2月
[2]尼古拉.米尔佐夫.《什么是视觉文化》文化研究(第3辑)[C],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第3页
[3] [5]劳伦斯.格罗斯伯格.《MTV:追逐(后现代)明星》,赵国新译,罗钢校;罗钢、刘象愚主编.《文化研究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25页、第422页
复联四有彩蛋吗[4]南帆.《双重视域:当代电子文化分析》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81-182页
[6]周宪.《反抗人为的视觉暴力—关于一个视觉文化悖论的思考》[J]文艺研究,2000年第五期
[7]《消费社会》[法]让.波德里亚著, 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120页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责任编辑:韩剑
《媒体时代》杂志社发稿编辑邮箱:
傅先萍:dd1227@sina
韩 剑:hh7727@163 72· Observes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