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茵的老公
-180-
科教文化
怎么对文件夹加密
李安电影的文化身份:兼具东西方元素的“双重编码”
胡彦华
(哈尔滨金融学院基础部,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斯图亚特·霍尔认为:关于“文化身份”,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把“文化身
份”
定义为一种共有的文化,集体的“一个真正的自我”,藏身于许多其他的、更加肤浅或人为地强加的“自我”之中,共享一种历史和祖先的人们也共享这种“自我”。1按照这种观点,文化身份反映出共同的历史经验和共有的文化符码,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不变性。第二种观点认为,除了许多共同点之外,还有一些深刻和重
要的差异点,罗钢
它们构成“真正的现在的我们”。从这种观点来说,文化身份既是“存在”又是“变化”的。所指的文化身份,主要参照第二种立场,
梦见吵架同时强调了历史的
吴亦凡事件是怎么回事来龙去
“存在”以及当下的“变化”。李安身上有一种耐人寻味的现象。通常我们谈论某部“大片”,一般习惯性地界定其国别。但关于李安的片子,人们不是去议论好莱坞的片子或是台湾的片子怎么样,而是说李安的片子怎么样。这期间中西文化的融合耐人寻味,同时也表明了李安作为一个导演,他的身份是模糊的,具有不确定性。
这种身份的模糊性正是李安的独到之处。很难说他的视角是东方化的还是西方化的。从小所受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和美国定居多年的双重背景使他轻松地游走于东西方文化之间。李安真可称作多元文化混血儿。
一般的导演都被是划定在某个地区、某个种族、某个流派,李安实际上突破了这点。他祖籍江西德安,生于台湾屏东潮州。1975年毕业于台湾国立艺专戏剧电影系,1976年和1978年拍摄了两部8毫米电影《星期六下午的懒散》、《陈勤的一天》。曾获台湾话剧比赛大专组最佳男演员奖。1978年赴美
留学,先后就读于伊利诺斯大学与纽约大学,专修戏剧导演与电影制作。在纽约大学学习期间,拍摄了16毫米电影《追打》(1980年)、《我爱中国菜》(1981年)、《棒艺术家》(1981年)等。1982年拍摄《荫凉湖畔》,获纽约大学奖学金,参加台湾的独立制片电影竞赛获金穗奖最佳短故事片奖。1984年完成毕业作品《分界线》获纽约大学生电影节金奖作品奖及最佳导演奖,并获电影硕士学位。在1985年到1987年的两年时间内,李安一直留在美国写剧本,同时也请美国作家帮助润。偶尔,他也帮助别的导演写剧本。在美国长达10年的时间里,李安研究好莱坞电影的剧本结构和制作方式,并试图寻到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的结合点来创作剧本,希望有机会拍摄出雅俗共赏的电影。1988年,李安回到他的出生地台北。在台湾中影公司,李安被视为继侯孝贤、杨德昌之后的第二拨儿新导演之一。1990年,台湾新闻局征集优秀剧本。为获得优秀剧本奖
广东省大学金,李安动手写了一个电影剧本《推手》。该剧本不仅为他赢得了40万元奖金,而且使他获得第一次独立导片的机会———台湾中影看中《推手》,决定采用包拍的方式,让李安吸取美国东岸独立拍片的经验,以包拍的方式拍摄《推手》。成名前丰富的拍片经历赋予了李安背景复杂的文化身份,这对其后来能够从容把握中西文化题材影片功不可没。
《推手》以一位从小练习太极拳的朱老先生被在美国当工程师的儿子从中国内地接出后,与美国媳妇玛莎在语言、生活方式上的矛盾为主要内容,探讨了众多移民美国的中国家庭所共同面临的文化隔阂问题以及老一代与后一代
人在情感上的危机。
朱老先生最后离开了儿子,自己去唐人街的餐馆洗碗打工,惟一能给他一点安慰的是一位从台湾来的陈太太。李安通过这两位老人对故土的怀恋,表达了众多海外移民的一种无法遏止的乡愁。这部影片深受海外华人观众欢迎,在本土也获得了广泛赞誉。1991年,《推手》获得金马奖8项提名,并获得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及最佳导演评审团特别奖,此外,该片还获得亚太影展最佳影片奖。
由于《推手》的成功,李安再次获得导片机会,这就有了他的第二部影片《喜宴》。应该说《喜宴》是一部融合不同民族对于家庭、两性关系和同性恋的认识并最后认同于传统伦理观念的通俗剧,而它的制作方式完全是好莱坞式2的。《推手》和《喜宴》两部影片的摄影师林良忠先生力撑《喜宴》,认为这部片子的技术水平绝对不输于好莱坞电影。称它是一部以好莱坞拍片方式拍出来的中国电影。
李安的《喜宴》和他的《推手》两个剧本基本都是他在美国期间创作的剧本,在风格上都采用“隐藏式风格”,即全片都以人物、冲突、情节为主,而其他的电影元素如灯光、音乐、美术、剪接都定位在辅佐前者的位置。这是一种迥异于台湾新电影又很接近好莱坞式的电影风格。而在新片的内涵上,《喜宴》和《推手》皆表现出人在面对复杂问题时的无助和渺小,以及最后对这种无助和渺小的事实的接受和认同。“《喜宴》是一个有关认同问题的喜剧,”李安说,“在台湾暧昧矛盾的历史中,认同是一个重要的却人人三缄其口的课题。而《喜宴》把电影、文化、国家、家庭以至于个人的认同问题等全都
交错在一起。”在1994年5月的戛纳电影节上备受瞩目的《饮食男女》更是体现了李安文化混血儿的特点。《饮食男女》的主题还是延续李安影片的一贯特,仍为家庭。它讲述了一个家庭解体和重新结构的过程。李安实际上将主角朱师傅设置成为一个复杂文化的包容体。在亲
情伦理上,朱师傅完全是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者。作为一位年老的父亲,他渴望三个女儿的亲情回归,力图保持中国几千年来传统文化所注重的家的完整;但在情爱伦理上,他完全又是敢于表露情感欲望,积极追求真爱的西式做派———他舍弃了与自己年纪相仿的梁太太,而与大女儿家珍的同学且是梁的女儿的梁锦荣谈起了“忘年恋”。此举让众人大跌眼镜,但符合了西方现代文化中对个人解放的要求。导演的多重文化身份投射到影片中,使主人公也具有了多重文化性格。这种多元文化杂糅共生的特质不仅是李安的个人身份特征,也是贯穿其所有影片的鲜明特。
李安以其独特的文化身份到了东西方文化的平衡点,这使其影片具有一种开放性和包容性,得以被文化背景不同的东西方观众所认可,客观上介绍了东西方文化,使得东西方文化的互流得以一定程度的实现。
他既精通于向西方观众展示东方文化的奇观,又擅长于将西方文化面貌呈现在东方观众面前。在他的影片中,既有东方式的含蓄的情感表达,又有西方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冲突。将西方技法与东方神韵结合起来是李安电影的一大特。
注释
1斯图亚特·霍尔.文化身份与族裔散居,引自罗钢、刘象愚编.文化研究读本[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208.2一般认为,好莱坞式的制作方式更加注重影片的投资、宣传及营销策略。采用此方式制作的影片大都具有雄厚的资金背景,精良的制作及成功的营销方式.
参考文献
[1]戴锦华.隐形书写———90年代中国文化研究[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2][英]汤林森著,冯建三译.文化帝国主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3]陈旭光.当代中国影视文化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罗钢,刘象愚主编.文化研究读本[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要:李安作为目前唯一一位荣获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华人导演,他能够从容跨越东西方文明界限,同时征服文化背景迥异的中外观众,这
与他独特的文化混血儿的身份密不可分。他既精通于向西方观众展示东方文化的奇观,又擅长于将西方文化面貌呈现在东方观众面前。在他的影片中,既有东方式的含蓄的情感表达,又有西方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冲突。将西方技法与东方神韵结合起来是李安电影的一大特。李安独特的文化身份帮助他游刃有余地游走于东西方文化间。
关键词:文化研究;李安电影;文化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