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观察
引言
托妮•莫里森(Toni Morrison,1931—)作为1993 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历史上第一位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美国黑人女作家。她在“富于想象力和诗意的小说中,生动地再现了美国现实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从而为美国文学树立起了一座丰碑。她是一个不折不扣地扎根于黑人文化的小说家,被誉为黑人文化的一颗“黑的宝石”。她的每一部作品几乎都回响着黑人文化的铿锵之声。毫无疑问,莫里森是继承黑人文化传统的伟大作家,在她的小说中无不散发着黑人文化的气息。 2008年出版的新作《慈悲》故事情节和叙述语言都具有很强的模糊性,文本由多声部叙述,多人物独白,是典型的复调式小说,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运用了大量的象征主义手法来烘托小说的主题和表现人物的性格及命运,给读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感观印象。
象征主义是十九世纪在西方兴起的一种文学思潮,其主要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主要代表人物为:波德莱尔、波兰和马拉美。前期象征主义主要强调展示在自然世界背后的超验的理论世界,要求诗人凭个人的敏感和想象力,应用象征、隐喻、烘托、对比、联想等手法,通过扑朔迷离的意象描写,来暗示、透露隐藏在心灵深处的心灵隐秘和理念;后期象征主义代表人物主要有:瓦莱尔、叶芝、西蒙斯等,叶芝认为:“象征具有隐喻性或者说隐喻是象征的基础,但象征又是高于隐喻的,是隐喻的提升比隐喻更深
刻、完美动人。”③象征主义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一种艺术手法,它用自然中的具体事物或形象,来传达作家所要表现的思想内容。象征所借助的事物是具体而有形的,它所表达的思想则抽象而无形。象征是“形式对思想,有形对无形的一切约定俗成的表现”。本文就象征主义手法在《夜温柔》中的运用进行探讨,并分析其在作品中的重要作用。
一、实物的象征意义
(一)水的意象暗示人物的命运
通读这部小说,不难发现水这一意象贯穿于小说的始终,这种现象并不是偶然,而是作者的精心安排,颇具象征意义。我们都知道水是生命之源,在中国,水大多都是用于形容女人的。其实西方国家也不例外,《慈悲》中对水的描写都是对小说中女人命运的暗示。通常人总把水当成是生命的象征,是生死轮回,净化,繁殖和成长象征。这些象征意义尤其体现在人物莎罗的身上。小说中她的出场就与水有关,她和父亲一起海上航行时,出现了意外事故,船上的人都遇了难,她是全船中唯一幸存的人,后来被一个木匠从海里救回,在这里大海就象征着生死的轮回和救赎的意义,同时也象征着她命运的转折,莎罗从大海那简单而纯洁的生活一下子被抛到了又脏又复杂的陆地,此时她将面临如何适应陆地生活的难题,“莎罗从来没有上过岸,这次彻底离开船来到陆地上把她吓坏了,陆地对她来说就像大海对绵羊一样。Twin使她成为了可能。当她们登陆的时候,陆地—吝啬、艰苦、昏暗、可恶—这
使她感到震惊。……”在上岸后,她第一个孩子夭折后,她把孩子放到河里让它顺水而去,这里的水具有生命的生死轮回的象征意义。不久后,她又有了第二个孩子,但奇怪的是,这一次她还是跟前一次一样在水边出生她的孩子,“在感到第一阵痛时她拿着一把刀和一个框来到河边。”孩子出生后,她突然变得清醒了许多,从此她会到了生活的正轨,成为她的一次人生脱胎换骨的变化,在这里水就象征着生命的起源,人的净化和救赎。除此之外,水在弗洛伦兹身上也有很多象征。在她去寻铁匠的路上,口渴万分的时候,费尽周折在寡妇家附近到一条小溪,却发现水喝起来就像蜡一样,“我急忙跑到河边,用手舀一把水,但这水就像蜡一样难喝。”而在她从寡妇家逃走的时候又看到一条河,可是“大部分是干的,其他部分也是泥泞的。”这里干枯和饥渴象征着弗洛里茨精神上的空虚,她没有自我,不知道自己是谁,把一切都寄托在了铁匠身上,不仅物质上是个奴隶连精神上也成了奴隶。
(二)鞋子的象征意义
仔细读完小说后,我发现鞋子这一意象在文中也是频频出现。鞋子在西方文化中尤其在黑人文化中象征着对个人的保护,对自由的追求和对梦想的追寻。在小说的开篇,弗洛里茨就天天向母亲缠着要一双鞋子,但母亲总是对她的要求很生气,她认为女人穿高跟鞋很危险,最后母亲让她穿一双森或家扔掉的破鞋。但是莉娜却说她的鞋子无用、太不结实了,鞋底太薄了,起不到任何的作用,经不起生活的风风雨雨,从来就不是生活所需要的坚硬鞋底。这也预示着她的处境很危险,没有任何的保护。“故事是以鞋子开始的。当我还是一个小孩的时候,从来就不能忍受赤脚走路,我经常缠着母亲要一双任
何人的鞋子,即使在最热的夏天也要穿,我的母亲每每都对我的这一要求很生气,她说只有坏女人才穿高跟鞋,我是一个极危险而又野蛮的孩子但是最后,她有大发慈悲之心给我一双森或家扔掉的鞋,一只是尖尖的鞋头,一边鞋坂已坏了,另一只已穿坏了。”在这里的鞋象征着保护,弗洛里茨在寻求自我保护,争取自己作为人的权利但莉娜的话也说明她的鞋有给她很好的保护,也没有适合她的鞋底来抵御风雨。这些都对弗洛里茨后来的命运走向做了很好的暗示。当弗洛里茨要出发寻铁匠时,女主人给了她一双雅各布的长筒靴,“女主人给了我一双只适合男人穿的长筒靴。”这里的长筒靴象征着保护和她对自己梦想的追寻(对自己爱情的追求),有了这双鞋的保护,弗洛里茨可以任意的穿山越林,如果没有主人给的鞋,她讲寸步难行。“如果没有主人的长筒靴,我将寸步难行。穿着这双鞋,我可以穿过那布满尖石的河床。”但她穿着一双适合男人而不适合女人的鞋,表明她所追寻的爱情并不是自己的真正爱情。
二、人名的象征意义
(一)Fulorens的象征意义
小说主人公弗洛伦斯是一个富有象征意义的名字。从文本中我们可以知道这个词的含义是pieces o f eight,是一种西班牙古银币。“因为我看出那个高个男人把你当作人看待而不是pieces o f eight,”她就像商品交易的货币一样,用来抵偿债务,失去了
象征主义手法在《慈悲》中的应用
杨绍梁
四川外语学院研究生部  重庆市沙坪坝区  400031
摘  要:《仁慈》是莫里森于2008 年九月推出的新作,作为一位曾荣获诺贝尔奖的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莫里森致力于护持和弘扬黑人文化,对美国文学做了重大的贡献。在该部小说中,作者大量地运用各种象征主义手法来揭示人物性格,深化作品主题,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本文试图从象征主义视角分析该文本。希望能够让读者更好的欣赏莫里森的力作。
侧田 帽子关键词:象征主义;慈悲;莫里森
210
文学观察
罗钢人格和尊严。对弗洛伦斯而言,获得人格和思想的独立不是容易的事,这是贯穿全书的一条主线。黑格尔认为,自我意识是人类的认识特征。在莫里森看来,一个女孩首先必须是一个女儿。她必须学会那个。而且如果她从来没有学会如何成为一个女儿,那么她也无法学会如何成为一个女人。但是,过
早地离开了母亲,使弗洛伦斯没能得到母亲的人生指导,因而难以走出感情的断乳期。内心的柔弱,她过分的情感依赖,一度使她更深地迷失了自我。弗洛伦斯不顾一切地爱上了黑人铁匠。她渴望铁匠能接受她的爱,听到她的倾诉。她把铁匠看作是她的塑造者,是她的世界。在他身上,弗洛伦斯有了最初的性的觉醒,体会到了生命的震撼。她的爱情没有成功就是因为她追求的是占有和依赖的爱。
(二)Sorrow和Complete 的象征意义
莎罗(sorrow)这个女孩儿的命运就像她的名字所象征的一样悲惨,和父亲一起海上航行时发生了意外事故,她是全船中唯一幸存的人。当她被一个木匠救回,询问她的名字的时候,她一直在摇头,无法证明自己的身份,事实上这一事件暗示着黑人女性身份的完全缺失。之后,那个木匠由于她的悲惨经历,给她起名为"sorrow",悲伤。这也预示着黑人女性必定命运多舛。但是她不愿意生活在过去的阴影之下,经过不断的神火磨练,她从一个不敢面对生活、总是迷失自己的小女孩,慢慢长大,变得坚强起来,精神上不再受别人的左右,在她生下了第二个孩子后,她在思想上有了彻底的新的觉悟,成为了新女性的形象,她终于自己掌握住了自己的命运,不再迷茫。还给给自己取了名字叫Complete,成为了真实的自我,并且通过佛劳伦斯的话语得知了她即将要离开她所在的城市,开始新的生活。Complete这个词在英文里就是完成的意思,在这里就象征着莎罗已经彻底的完成了自己的修炼之路,回了自我,做回了真正的自我。对未来充满了憧憬。日本进口巧克力
结语
通过运用“多角度叙述”的叙事手法、象征主义手法的应用,莫里森的新作《慈悲》在叙述技巧和主题深化方面也毫不逊与其之前的作品,尤其是大量象征手法的应用,使小说在人物的刻画上更加深刻,同时也烘托了主题。更为重要的是象征的应用,让全世界的读者都能在作品中感受到相同的心灵震撼。
参考文献:
[1]Newsweek[N]. New York, The Washington Post Company, 1993-10-23.
[2]扬中举、王红坤.《黑之书:莫里森》——小说创作与黑人文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7-12-1.
[3]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4]黄晋凯等. 象征主义•意象派[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5]Toni Morrison, A Mercy[M]. A Division of Random House, ING. New York,2008.
[6]王守仁,吴新云:超越种族:莫里森新作《慈悲》中的“奴役”解析[J],当代外国文学. No. 2,2009.
作者简介:杨绍梁(1987-),男,云南曲靖人,四川外语学院研究生部2010级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青年登上了山,并救出了公主,两人终于幸福地结合在一起。喜欢利用和改造童话的巴塞尔姆戏仿了这个童话,但将登山的英雄戏仿为胆怯、笨拙、可笑的登山者。故事中的登山者动作琐碎、态度犹疑,为到底带没带邦迪创口贴而惴惴不安,而登上山后竟将美丽的公主扔下了山,由此嘲弄、瓦解了童话的纯洁性和崇高性。
四、拼贴
拼贴源于绘画,原指拼贴画家的一种绘画方法,即将毫不相干的事物,譬如报纸、木头、布片、塑料或瓶盖等拼接粘连在某个平面上;文学借用它来指作家将引语、典故和其他怪异表达结合在一起的作法。
拼贴是后现代主义文本的主要建构方法。如威廉•加斯的《在中部地区的深处》,就是拼贴之作。全文共2万多字,被分成36个小节,每节一个小标题,依次是:“一个地方”、“天气”、“我的房子”、“一个人”、“电线”、“教堂”、“我的房子”、“政治”、“人们”、“重要资料”、“教育”、“商业”、“我的房子,这个地方和躯体”、“同一个人”、“天气”、“地方”、“人们”、“我的房子,我的猫咪,我的伙伴”、“政治”、“更多的重要资料”、“教育”、“商业”、“同一个人”、“电线”、“天气”“地方”、“人们”、“房子,我的气息和窗户”、“
政治”、“最后的重要资料”、“教育”、“另一个人”、“第一个人”、“家常苹果”、“教堂”、“商业”。可见作者甚至不避重复,将36个画面毫无内在关联地组合在一起,组成了一部怪诞的小说。
这个例子有代表性地展现了后现代主义小说的拼贴特点:既缺乏时空的联系,又没有逻辑的贯通,也见不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更组织不出一个完整的事件流程。因此文本的外在表现呈现为碎片状态。正如国外评论家所说的:“没有情节便不会有序(order),没有序便不会有中心,而没有中心事物就处于不确定之中。”
参考文献:
[1][英]戴维•洛奇:《小说的艺术》,第230页,北京:作家出版社,1998.
谜语故事
[2]王先霈、王又平编:《文学批评术语词典》,第676页,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
[3]转引自[英]马克•柯里,宁一中译:《后现代叙事理论》,第71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4]转引自方凡:《威廉•加斯的元小说理论与实践》,第142页,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5]罗钢编:《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选》,第224、228、237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国际服刺激战场
[6]转引自甘莅豪:《中西互文概念的理论渊源与整合》,《修辞学习》2006年第5期,第19页.
[7C.H.Holman,A Handbook to Literature,Fourth Edition Printed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Indianapolis,1980,p.87.
[8]转引自胡全生:《英美后现代主义小说叙述结构研究》,第93页,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杨红(1971.11--),女,湖南省慈利人,本科,学士,副教授,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术系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古代文学。
(上接第209页)
211
>演员郭凯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