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劝导》中看劝导的时代意义   
第一章 简·奥斯丁及其作品《劝导》简介
1.1简·奥斯丁的文学地位
简·奥斯丁(1775—1817)从二十岁左右开始写作,到四十二岁去逝时共创作了六部长篇小说。她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杰出的英国女作家,更是19世纪以后最早发表现实主义小说的作家,她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独一无二的地位。简·奥斯丁描写的日常生活琐碎的小说真实而又意趣盎然,为她赢得了“最完美的小说家”的美誉,使得18世纪早、中期小说的现实主义精神得以继续和发展。
1.2简·奥斯丁的作品简介
在简·奥斯丁的六部作品中《傲慢与偏见》被认为是最受欢迎的作品,《劝导》则是最受争议的一部作品。其争议的焦点则是:一些评论家认为它是简·奥斯丁最成熟的作品,但也有一些
人认为这部作品是不完整的,而且远不及她以前的作品。《劝导》与《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和《爱玛》相比或许稍显寂寞,但其独具特的内涵和风格还是受到了读者的喜爱和批评家的关注,甚至可以说是好评如潮。与前几部小说相比,《劝导》中寓含的精神生活中的冲突的思想渐行渐远,人物理性与感性的对立有所弱化,讽刺人性弱点的笔触也由尖刻转向温婉,这一系列主题和风格发生的变化,标志着奥斯丁的人生观、价值观趋向成熟。每一位读过《劝导》的读者都给予它高度的评价,都认为它比以前的作品更有思想和情感深度,也更能打动人们的心灵,给了人们许多启示和深思[1]《劝导》是简·奥斯丁最后一部小说,思想和情感在深度和的广度上都有拓展。书中作者以幽默和讽刺的笔调对中产阶级的虚伪和势利进行了鞭挞。
1.3《劝导》的故事简介
  《劝导》中的女主人公安妮·艾略特出生于没落的上流社会家庭,母亲早逝。父亲沃尔特·艾略特是一个完全失职的父亲,他是门第观念极强的没落阶级的代表,自私而又虚伪,对安妮漠不关心;伊莉莎白只顾过着自己高雅而单调,富有而无聊的生活,几乎不能感觉安妮的存在,也从不真正的去关心安妮;早婚的妹妹玛丽有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生活,
她在需要安妮帮她做些什么的时候才会感觉安妮的存在,或者说承认还有这样一个。虽然父亲和都不把她放在眼里,对她漠不关心,但她的教母(她母亲生前的好朋友拉塞尔夫人)却对她颇为喜欢,安妮是她最喜爱、最器重的教女,既是心爱的孩子,又是好朋友。一直过着孤单生活的安妮在19岁时爱上了海军军官温特沃思并私定终身,可是家人和朋友都反对这门亲事,认为出身卑微,没有丰厚家产的温特沃思与安妮不般配。而安妮也担心,如果婚后生活没有保障,结婚也有可能会给对方带来不利。为了谨慎起见,她忍痛改变了初衷,这让伤心的温特沃思愤然离去。但在之后的漫长岁月中安妮仍然无法对温特沃思释怀,并拒绝条件比他更为优越的绅士的追求,随着时间的流逝加上安妮一直对温特沃思心怀愧疚,使她的青春和美貌开始过早的消逝,精神也是一蹶不振。八年后已经升官发财的温特沃思回来,机缘巧合让两人再次相遇,且两人都没有忘记对方,仍被对方深深地吸引着,最终历经波折,排除干扰,再续前缘。
第二章 《劝导》中劝导对女主人公的意义
2.1“谨慎”听从劝导
小说中女主人公安妮生活在19世纪英国一个没落的上流社会家庭,恋人温特沃思又是一个
在当时没钱,没身份,没地位的穷小子,两人的身份地位有着极大的差距,尽管她并不在乎钱与地位,但毕竟要为今后两人的生活考虑,再美好的爱情也需要有面包的支持。于是在教母百般的劝导下,安妮也十分小心谨慎地听从劝导,忍痛放弃了与心爱的人订婚,但却让自己痛苦了八年,也让幸福晚来八年[2] ,错过了八年青春的美好时光。可是对于女主人公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来说,“谨慎”一直被人们认为是成功地处理个人生活的诀窍,因为在当时来说,婚姻是社会生活中的大事,对那时的妇女来说,婚姻是赖以生存的手段。所以安妮不得不小心谨慎,有所顾虑。
2.2劝导对女主人公的意义
    简·奥斯丁用细腻的手法描述安妮如何最终得以和温特沃思重修于好,但是在此期间她所承受的痛苦是难以想象的。由于过分“谨慎”给女主人公安妮带来的痛苦,她希望年轻人能够充满信心,展望未来,而不要过分忧虑和谨慎。由此来看,作者写《劝导》的意义并不仅仅只是限于它那动人的爱情描写,也不限于它那关于爱情与谨慎的道义说教,更重要的是,它还具有比较深远的社会意义,对当代婚姻观和价值观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第三章 现代婚恋中父母对子女的劝导
3.1嫁“富二代”风潮
与小说中女主人公安妮因太过小心谨慎听从劝导而导致的婚姻磨难相比,在当今社会中女性的婚姻观念和状况会是怎样的呢?对于今天的女性来说,早已过了封建时期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也不再是古代社会地位十分底下的女子,不是必须要依靠男人才能活下去的女子了,现在的女性有着同男性平等的权利和地位,甚至在某些方面拥有着比男性更多的权力,可以不必一定要依赖男人生存。她们可以自由的选择恋爱对象和结婚对象,可以独立自主的面对生活,面对社会。然而,现代社会虽然已经不再推崇封建社会的门当户对,而是崇尚自由恋爱,但近年来由于社会发展不均衡,人们生活贫富差距拉大,就业形式也日趋严峻,刮起了“富二代”风潮。尽管现在绝大部分的年青人都不能接受“盲婚哑嫁”的父母包办婚姻,但是仍然有部分女性听从父劝导,考虑到今后生活中有可能出现的一些的困难,在父母的极力劝说下放弃了自己原来纯真的爱情,盲目听从别人的“劝导”,以金钱和地位来衡量自己的爱情,选择嫁给物质条件更为丰厚的富二代,以此省去多年的艰辛奋斗的过程。可以说他们之中一些人的婚姻是没有爱情的,一切只不过是为了在如今房价高涨的时代有房有车。最后导致的也只是在只有物质没有感情的婚姻生活中又引发一系列的婚外恋,离婚案,有人甚至为了金钱对对方的一切出轨行为都忍气吞声,甘愿过着这种有名无
实的“假夫妻”生活。或许这样的生活在物质上能够得到充分的满足,但内心却是孤独、痛苦的,没有情感依托的生活又谈何幸福和快乐呢。
3.2.父母对子女过于厚重的爱
3.2.1爱遮住了眼睛
父母对子女的爱毋庸置疑是世间最伟大的爱,相信天下间的父母没有不爱自己的子女,不希望自己的子女有美好的未来和幸福的生活的。但有时候恰恰是因为在这分爱太过于深厚,而遮住了他们的眼睛,让他们对幸福的看法和爱的定义发生了偏差,从而对年轻一代作出不正确的劝诫和引导。他们只能看见子女在物质条件相对普通的情况下过着整日只为生活奔波的艰辛与痛苦,而看不到其实只要两个人的心在一起,对未来充满信心,努力奋斗,即使奋斗的过程会有一些艰辛,也会遇到一些磨难,但再苦再累,那也都是幸福的,那种幸福是旁人无法体会的。虽说也不能完全否定听从父母的劝导选择物质条件为丰厚的“富二代”的人都是不幸福的,但通过两个人一起努力,通过奋斗堆积的情感不是更加坚固,得来的幸福不是也更加甜蜜,更值得人们珍惜吗?
3.2.2努力得来幸福红尘里爱恨一瞬间
特别对一些本身条件不是很好的家庭来说,由于长期生活在艰苦的环境下,深知在这样一个经济大爆炸的年代钱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父母就更加希望子女不要走自己的老路,受同样的苦,遭同样的罪,希望他们能够改变现状,过上物质条件更好的幸福的生活,不用整日只为生活奔波。但他们却忘了想要过上更好的生活并不是只有靠婚姻这条路,更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去创造自己美好的将来,他们只想到了自认为最简单、最一劳永逸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忽略了在婚姻中比金钱更为重要的真情,所以一些父母就只是一味的劝导孩子要以物质条件来作为选择伴侣的一大门槛,可殊不知,真正的幸福都是靠自己努力的来,而不是以物质为条件来交换的,没有真正的感情的婚姻是不会真正的幸福和长久的。
3.3正确婚恋观的重要性
3.3.1父母对子女婚姻观的影响力
婚恋是人一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如何看待和处理婚恋问题,将影响他们的一生。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直是青年择偶的主要方式,在封建社会,父母甚至包办婚姻也是常有之事,青年的婚恋更谈不上自主,而今多数均可以摆脱包办婚姻,
无党派人士是什么意思
尽管不同地域、民族、习俗和文化背景。婚姻是人生的重要阶段,而一个人的成长,很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之中,所以我们相信父母的婚姻观对子女的婚姻观是具有极大的影响力的。
3.3.2青年对于婚恋的态度
所以面对这种强大的影响力青年们更应该做一个有主见的人,看清楚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情感,确定好自己未来人生的方向,坚定自己的立场,充满信心,展望未来。对于父母的劝导可以作为老一辈人给自己的一些生活经验,可以作为参考,但是不要因为父母的劝导而过分忧虑和谨慎,不要被一切还没有到来的想象中的困难打败刘思鉴,更不要盲目的听从劝导,丧失对于自己生活的主见。作为现当代的青年,应该是敢于挑战世俗,有理想,有主见,能够为自己想要的生活努力,为自己的梦想奋斗的人。
第四章 《劝导》的时代意义
4.1结合电视剧《裸婚时代》分析《劝导》的时代意义
4.1.1《裸婚时代》中的劝导
最近,电视剧《裸婚时代》的热播引发了人们对现代爱情与婚姻的探讨。它受欢迎的原因并不仅仅局限于对男女主人公爱情故事的述说,更是因为它贴近现人们的现实生活。有不少人都认为这是一部爱情励志片,是对于现代社会中青年面对金钱和爱情的考验。剧中童佳倩的母亲多次对女儿进行劝导,希望她能离开家庭条件不好的刘易阳然后与同事的儿子在一起,童佳倩为了爱情最后还是没有听从母亲的劝导嫁给了刘易阳。虽然婚后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最后还导致了离婚,但他们从未后悔过,而且即使离了婚,他们也并未忘记对方,最后的结局虽然没有明确讲述,但事实上每一位观众都已经知道了结局。观众既为童佳倩没有听从劝导,在爱情与金钱面前依然勇敢选择爱情的勇气感叹,更为刘易阳爱童佳倩的那颗心所感动。饰演男主人公的文章在一个访谈节目上说:“我觉得《裸婚时代》证明了即使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爱情仍然是存在的,我们应该相信爱情。”饰演女主人公的姚笛也说,“我觉得爱情就是不应该计较物质的,有爱情,没物质,两个人可以通过努力去争取达到更好的生活;光有物质,没有爱情,是一定不会幸福的。”
4.1.2从《裸婚时代》重申《劝导》的意义
而如今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追求金钱,追求稳定可靠的生活,就是追求所谓的幸福正
是父母对自己子女的劝导。也有人选择接受了父母这样的劝导,在金钱与爱情面前选择了金钱,相信在这样物质膨胀的社会,这种金钱大于爱情的价值观已经远不只是个别人的价值观,而将有可能是这个社会的发展趋势。也就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劝导》所体现出的婚姻价值观就更加具有时代的意义。在安妮看来,与自己心爱的人在一起便是幸福,不需要有高贵的地位,不需要有显赫的亲戚,更不需要丰厚的家产,要的只是两颗相互关心、相互理解的心,开心时候一起分享,痛苦时候一起分担,即便是再普通、再平淡的生活也都是洋溢着幸福的。也许现代社会很多事情已经不再像19世纪那样简单,但我们始终应该坚定对美好价值的信念。当我们在这个光怪陆离的社会上迷失了应有的方向时,当父母的劝导与我们的初衷相违背时,不妨想想《劝导》中那个无私,坚定,正直,善良,美丽的安妮,想想她为爱情苦苦守候八年的痛苦,想想她对爱情的那份执着与守候,想想她与心爱的人最终能够再次相遇并且重新在一起的幸福。
可爱游戏名字
4.2.劝导对于现当代人的意义
正如其它的经典著作一样,《劝导》自出版以来,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形式在全世界不同种族的人们中广为流传,经久不衰。每个时代的女性读者更是为书中安妮的善良、无私和
坚定所感动,为她曾经选择放弃而惋惜,更为她与温特沃思之间那份经历八年时间考验最终结合的感情所震撼。他们对爱情的那份执着与信念成了人们心中的永恒。《劝导》带给人们的冲击与思考并没有停留在19世纪的英国。就在21世纪的中国,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劝导》仍然引导着人们对爱情与婚姻的价值取向,对广大的女性进行精神的洗礼,它所具有的时代意义仍然是不可估量的。
第五章 结语
    《劝导》作为简奥斯丁的最后一部小说,是对她前期的现实主义的集成和发展。《劝导》中既有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英国客观现实环境,有对社会经济结构变化的微妙把握,有对时代精神的准确反映,也有对当时英国人骄傲的民族精神和殖民意识的生动展示。她的早逝虽然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遗憾,但是她创作的《劝导》却让我们永远记住有这样一位伟大的女性作家。
参考文献:
文章出轨恋姚笛参考文献
[1]龙毛忠.《英美文学精华导读》[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46.
[2]简·奥斯丁著,裘因译.《劝导》[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4.
[3]简·奥斯丁著,孙致礼,唐慧心译.《劝导》[M].南京:译林出版社,1996.
[4]弗吉尼亚·伍尔芙.论小说与小说家〔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
[5]裘因.从《劝导》看简·奥斯丁创作思想的发展[J].复旦学报,1992,1.
[6]姚丽华.透析《劝导》中的新女性形象及其婚姻模式[J].湖南师范学院报2004 26(4)24.
[7]林文琛.《劝导》简论[J].外国文学评论,2000,(1):112-119.
[8]陈冲.《劝导》中的女性主义角分析[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28):102-103.隆中对原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