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国乙卷语文文言文雨水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诉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空营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陸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郐令裴仁轨私役门夫,上怒,欲斩之。殿中侍御史长安李乾祜谏曰:“法者,陸下所与天下共也,非陛下所独有也。今仁轨坐轻罪而抵极刑,臣恐人无所措手足。”上悦,免仁轨死,以乾祜为侍御史。上谓侍臣曰:“朕以死刑至重,故令三覆奏,盖欲思之详熟故也。而有司须臾之间,三覆已论:又,古刑人,君为之彻乐减膳。朕庭无常设之乐,然常为之不啖酒肉。又,百司断狱,唯据律文,虽情在可矜,而不敢违法,其间岂能尽无冤乎?丁亥,制:“决死因者,二日中五覆奏,下诸州者三覆奏。行刑之日,尚食勿进酒肉,内教坊及太常不举乐。皆今门下覆视,有据法当死而情可矜者,录状以闻。”由是全活甚众。其五覆奏者以决前一二日,至决日又三覆奏。惟犯恶逆者一覆奏而已。上尝与侍臣论狱。魏征曰:“
炀帝时尝有盗发,帝令於士澄捕之,少涉疑似,皆拷讯取服,凡二千余人,帝悉令斩之。大理丞张元济怪其多,试寻其状,内五人尝为盗,余皆平民,意不敢执奏,尽杀之。”上曰:“此岂唯炀帝无道,其臣亦不尽忠。君臣如此,何得不亡?公等宜戒之。”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一)选材来源
《通鉴纪事本末》:南宋袁枢编辑的纪事本末体史书,也是中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凡四十二卷。文字全抄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原文,只是撰写方式改易。取《资治通鉴》所记之事,区别门目,分类编排。分为战国至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和隋唐五代四部分。
纪事本末体:指以历史事件为主的史书体例。 将重要史事分别列目,独立成篇;各篇又按年月的顺序编写,可补编年、纪传体之不足。
贞观君臣论治:为了探求治道政术,唐太宗经常与大臣们在一起进行讨论。总结历代兴亡,特别是隋朝灭亡的教训,确定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使民衣食有余的治国方针。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贞观君臣论治”。
(二)文言文阅读的选材文体
因选材出现重大变化,不再是传统的、单一的从“二十四史”中选材。新高考全国1和全国卷乙的文言文阅读材料均出自《通鉴纪事本末》的卷二十九《贞观君臣论治》,此卷记载的是唐太宗即位之后,大臣直言进谏、和太宗探讨治国道理的议论性事件。
 这两篇选取的材料主题均符合现代“依法治国”的执政理念。因为其中探讨到了“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法者,陛下所与天下共也”“陷人于法也,恐非所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考生可以借此可以了解古代重视民生、强调法治的优良传统。
 新高考Ⅱ卷文言文阅读选取了《通鉴纪事本末》中“祖逖北伐”的议论性事件。作为东晋初期著名的北伐将领,祖逖身上展现的奋发努力、忧国忧民、敢于担当的精神对今天的青年一代具有激励意义和示范作用。
叙事特点不再是只围绕“一个人”来体现选材主题了,而是通过“一个中心话题事件”,由多个人一起讨论,来展现选材主题。
但新高考全国2卷的文言文阅读选材的特点,仍然保持了2017-2020年文言文阅读选材文体
的特点一致,以传主“祖逖”为核心展开叙述选材。陆毅秦海璐主演的电视剧
因此,2021年的文言文阅读选材文体,兼顾了2017-2020年的文言文阅读选材文体的特点,但作为河南考生,应该着重练习2021年文言文阅读选材文体的变化。
张绍刚与撒贝宁
(三)题目以及解析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
B.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
C.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
门女主角
D.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
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
断句的五大原则:
⑴表示人的集合名词、单数名词、人称代词或表示事、物的指示代词。它们之前必断。
京城第一名媛赵欣瑜⑵地名或水名后必断。若两个连着的水名或地名,需要在其中间断开。
⑶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有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等;特殊的句间关系,如分总关系和总分关系。
⑷保持句子的完整性。根据上文所述,文言文虽具有省略的现象,但一句话中的“谓语”成分往往不会省略。现代汉语中出现的句子成分,古代汉语中也有。只不过因古代与现代汉语语法不同,成分呈现的顺序不同而已。现代汉语成分的一般顺序:(定)主|| [状]谓<补>+(定)宾 或(定)宾+<补>。古代汉语通常会出现介宾短语作状语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的倒装句,以及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和特殊的固定句式。
我爱你。(主谓宾句式)
你长得真漂亮。(主谓谓补句式)
我害怕你离我而去。(主谓宾宾补句式)
⑸句首发语词及虚词前必断、句末虚词后必断、复合关联词前必断、一些副词前必断。像夫、盖、焉、惟、斯等句首发语词;像已而、至若、于是、且夫、若夫、乃夫、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复音虚词;像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句尾虚词;像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等复句中的关联词,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像今、尝、必、初、故、俄而等副词,在其前断开;像以、而、则等虚词,若其后跟的是一个较长、“主谓宾”完整的句子时,在其前断开。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解析:选C项。
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主语“上”,谓语“以”,宾语“选人”,翻译“皇上认为选人”,这句话显然缺少对宾语“选人”说明,即,这句话缺少宾语中心,这句话符合句式:我害怕你离开我,
其中,我害怕你怎么了,害怕你离开我。故“选人”后不应断开,排除AD两项;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上”为人名,据原则1人名前必断,故排除B项,答案选C项。(上述原则需要考生背会,再结合语境,此道题为送分题。)
全国乙卷语文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