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暨南大学地址浅说现代大学生就业问题
摘要: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问题,带有很强的现实性,它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介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到了通过市场来解决的办法,大学生自身因素等主客观备件来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政策建议,使其自身更适应深灰的需要,为大学生求职增加砝码,扮演好自己的职场角,使其将学校里学到的知识更高效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实现自我价值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就业难,扩招,产业结构,就业理念,市场,择业观
大学生资源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重要的人力资源。在择业的过程中,每一位大学生都有着强烈的就业意愿和积极的就业动机。可是随着高学历就业人数的逐年增长,以及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对就业人员综合技能要求的提高等客观因素,都不同程度的加剧了本不乐观的就业形势。
一, 什么是人才
参议员和众议员先理清一个概念----人才。学生的天赋是千差万别的,有人适合于考大学成为研究型高层次人
才,有人则适合于读技校成为一线的技术人才,有的人有艺术天分,有的则是运动天才。另外,社会的需要也是多种多样的,既需要科学家,也需要技术工人,既需要艺术家,也需要运动员。于是,从总体上看,我们每个人只要做适合于自己的事业就能得到较好地发展,也就是社会需要的各类人才。人才的准确概念应当是能适应社会需要,自食其力,人格健全,能与环境和谐相处的人。而相当一部分大学毕业生难以达到这一要求。这样说来,没有考上大学的不见得就不是人才,而考上大学也不见得就是人才。换言之,考上大学既不是成才的必要条件,也不是充分条件。而我们主流观念则是考上大学不仅是才算成才,而且是就算成才。考上大学完全成了成才的充分必要条件。正是由于这一错误认识,我们的社会及其家庭才一不顾及孩子的具体特点,二不考虑社会的客观需要,都要求学生争取考大学、考重点大学、读研究生以至博士等。殊不知,这样的后果是:一方面,大量的学生学的是他们不喜欢不擅长的领域,学无所成,出来难于到工作;又由于他们认为文凭越高就越容易到工作,于是,本科毕业后又去考研究生以至博士,如此以来,真正适合于自身发展的知识和技能并没有学到,又由于花费了大量的精力、财富、时间,他们对未来职业及薪水的期望就会更高,这就必然地造成人才的性能不高,价格不低,在人才市场上便没有竞争能力,也就更难于到适合于自己的工作。另一方面,社会经济需要的大量一线工作人才却无处可寻。
二, 就业现状及背景
对于大家而言,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不是新鲜话题,这是社会等多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且一年难过一年。09年大学毕业生610万,就业率68%;10年大学毕业生630万,就业率53%;11年大学毕业生650万,就业率未可知,但是2011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在预料之中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增加,往届未就业毕业生人数增加,金融危机导致企业裁减员工和用人需求量减少,等等,都是原因之一。但是,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金融危机只是加剧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如果大学毕业生能够达到、甚至超出企业用人标准,到一份好工作并非难事,毕竟仍有大量机构在招聘许多岗位。自1999年高校扩招,民办院校办学条件的放宽,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我国高等教育开始步入大众化阶段。自大学扩招以来,国家和各级政府就在积极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国家高度地重视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而近年来也连续出台了相关政策,09年提出了八个方面的措施,简而言之:鼓励下基层、下农村、去西部、去部队、考双学位和硕士、自主创业等等政策。已经部分缓解就业难问题,否则,毕业生就业率将更低!但遗憾的是,国家出台的就业政策基本上属于倡导性而非行政命令性,也就势必招致政策执行难。我国的高等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从发展规模还是培养质量来看,还存在较大差距,大学生仍然是我国劳动力资源中的
可贵部分。然而在我国大学生就业却出现了很严峻的局面,数以百万计的大学生失业,劳动力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岗位空缺与大量寻工作的失业者并存的结构性失业现象。例如:未执行报考公务员及研究生的加分政策;职能机构在大学生创业的贷款服务上积极性很低;等等。另外,许多知名企业领袖、学者的评论也并非危言耸听。例如:鼓励大学生下乡、下基层是变相地让大学生跟农民工抢工作,相当于按照大学生的成本来培养人才,就业时他们又被当成农民工来用;让大学生参军入伍,等于把以前农民参军的路给取代了;等等……因此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仅仅依靠政策是难以解决就业问题的。这中间的根本原因在于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存在较严重的脱节,以及教学目标与企业人才标准存在较大差距,所以大学生在就业上一味的“等、靠、求”将是对自己的前途不负责任。大学生必须得改变择业观念,提升自我就业竞争力,这才是解决就业难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
三,大海与烈火,企业感叹选择难
韩信点兵的下一句大家可以看到一个现象: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企业却在感慨招聘人才难。有数据为证:企业普通岗位招聘成本接近5000元;大学生面试合格率却不足10%;大学生试用转正率低至30%;大学生一年内离职率60%以上。联想集团这样的大型企业,也认为他们为大学生高
流失率“交的学费太高”。LG人力资源专家祖言录说:大学教育的实际状况不容乐观,与企业的实际需求有很大的差距,造成了现在大学生不到工作,企业招聘不到合格员工的情况出现。大学毕业生处于如此尴尬的境地,究其原因,不外乎:在工作能力上、职业素质上达不到企业要求,在稳定性和忠诚度上更与企业要求相差甚远!
  企业招聘难则既因为人才少,也因为缺乏稳定输送合格人才的渠道。职业教育机构作为大学和企业之间的桥梁,有责任提升大学生能力和技能,做好大学生职业心态调整,为企业提供合格专业人员。人才应该具备的素质是哪些?企业界和教育界对此有不同的认识,企业界代表李开复主张:人品、智慧、团队精神和激情;教育界代表陈章良主张:创新、执着和自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正是因为人才观念的差异。大学的教学文化氛围主要集中在教学和科研的理论范畴,培养观念主要在树立学生的创新思维理论层面上,具体实践需要学员到企业中去获得,而企业的需求观念则是希望能够做到大学生“招之即用”,这样可以很大的缩减培养成本。
社会生产在不断发展变化,技术也在不断地提高和更新中,而当前大学教育模式却未能相适应,培养出对口的技术性人才,在一定的程度上,便可能加剧就业的严峻性。由于大学的教育体制需要变革则需要很长的周期,因此这样的观念差距很难在短期内消除,大学毕
业生就必须只能依靠自己尽早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积极参加职业教育,缩短和企业需求之间的需求距离,从而解决就业难的问题。自1999年开始我国高校扩招使我国高等教育的在学人口增长很快 ,旨在拉动内需的扩招虽起到了延缓高中学生的就业困境和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 ,但由于扩招的增速过大 ,超过了社会经济增长速度和市场对高水平人才的需求速度 ,致使近几年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
  眼下的就业市场有两种现象引人关注,一是大学生“就业难”与“技工荒”并存;二是大学生“工作难”与用人单位“招人难”并存。这些现象的出现,反映了大学生就业结构供需不等的矛盾。
  上海师范大学教师赵振清认为,大学生就业难,从一定意义上讲,是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不等出现错位的结果。高校在扩招的过程中不做市场需求调查、一味的为扩大学校规模而跟风设置专业等等,而没有结合市场的需求去调整课程体系、师资和教法,结果降低了人才培养的标准,无法符合企业的需求,导致了供求之间的差异,使大学生一毕业就面临着就业的困难。
出现这种现象,除了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外,主要是难在就业市场机制不完善。在计划经济下,大学毕业生全部由国家“统包统配”,而在市场经济下,国家不再对毕业生统一分配工作就业率最高的专业
了,每年有数百万大学毕业生涌向社会,走上就业市场化之路,即大学毕业生由人才市场、就业市场来调节、配置就业。但人们的思想认识及就业市场却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由此产生了三大矛盾:
  一是大学生就业的市场化与人才市场尚不完善之间的矛盾。我国正处在建立健全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人才市场的建立还比较滞后,对毕业生的包分配取消了,但毕业生就业市场尚未建立或很不健全,很不完善,存在着信息不灵,供需渠道不畅,常常是“用人单位不知何处觅人才,毕业生不知哪些单位要人才”。每年数十次的供需见面会像赶庙会一样,拥挤不堪,成功率不高。
  二是大学生就业的市场化与教育改革滞后之间的矛盾。教育具有滞后效应,从招生到就业至少相隔4-5年,可学校的招生、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培养模式等基本上仍然按计划体制的模式运作,没有从就业市场、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出发。加上一些地区和学校又盲目招生、盲目设置专业等问题,以致毕业生就业时供需失衡,专业结构失衡。
  三是大学生就业的市场化与大学生落后的就业观之间的矛盾。就业市场化意味着各类人才要主动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要遵循人才市场的规律,然而很多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还没有转变,他们不是立足于选择最能发挥自己的作用,实现自我价值的岗位,而是盲目追求高
工资、大单位,挤在大城市、大企业。很多人缺乏自主择业、自谋职业、积极创业的观念,仍然等待学校来安排工作,等待用人单位来招聘。

四,通过市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为解决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出路不是市长,而是市场。
 1 社会要完善就业市场
  社会要完善就业市场,要建立毕业生就业的多元化、多渠道的人才市场:教育部门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人事部门的人才市场、劳动部门的人才市场,以及各中介机构举办的不同层次和规模的招聘会、供需见面会。各类人才市场、职业介绍所都要有大学生的就业信息,设立大学生就业专门窗口和大学生人才库,设立用人单位的信息网,便于双向选择;还应建立和完善省市级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体系和就业网络,充分利用互联网方便、快捷、高速的特点进行网上供需见面。
莫吉托周杰伦歌词  2大学要适应就业市场
  大学毕业生是高等学校产出的主要“教育产品”,从学校招生时就要考虑这些“产品”必须有
出路,必须适应市场需要,切实改变“重招生轻就业、重培养轻使用”的问题。学校要根据社会和市场需求设置专业,制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培养模式,即早与用人单位联系沟通,与用人单位共同培养人才;要建立大学生就业指导委员会和毕业生信息系统,与人才市场联网,向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广泛的就业信息。还要加强对毕业生就业思想教育,择业观、职业观、创业观教育。
 3 大学生要走进就业市场
  要改变陈旧思维,在知识、能力、素质、观念等各方面努力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努力增强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要利用见习、实习、社会考察、社会实践等机会主动与用人单位接触。毕业生要瞄准人才大市场,不要只盯住市场的一角,而丢掉广阔的市场,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中西部地区等都是择业的好地方。要考虑如何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而不要过多地考虑个人的待遇、享乐。
因此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就业指导工作的目的就是促进毕业生充分合理地就业。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全过程,根据学生成长和发展规律,将大学教育过程分为几个阶段,分别确定工作重点,合理安排不同阶段就业工作的内容。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让他们知道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要做好哪些准备。
将就业指导渗透到教学中去,强化学生自学成才的意识,也让学生了解所学领域的发展前景,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在教材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到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形式上,要引入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同时不要把就业指导课拘泥于课堂,要采用多种形式,如请一些优秀企事业人士做报告,开设模拟招聘活动,还应注意网络资源的利用,组建网上论坛,让师生可以在网上进行探讨。
五,关于大学生就业应避免的问题
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下,大学生的就业心理期望值不断的降低,大学生卖猪肉的类似消息屡见报端,甚至有的大学生喊出了“零薪酬”就业的口号。16年的辛苦学习,换来的就是这些吗?曾经的理想还能实现吗?所学的知识和用人单位的需求的差距是肯定存在的,但是不顾自己以往的积累和自己的理想,盲目的降低就业的目标,随机的选择就业的行业,这被职业规划专家定为大学生就业的两大雷区。事实上,经历过残酷高考的大学生从体上说应该是社会的精英和人才,这是被时间和实践所证明的。大学毕业生,只要能够正视困难、合理规划、选择正确、缩小差距,定能实现优质生活!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韩安冉老公小猪
曾经有一位女大学毕业生,面对面试官提出的800元月薪,含着泪水地询问:“您知道我一
年的大学学费吗?现在我毕业了,收入却低于我的学费,我怎么对得起含辛茹苦供我读书的父母?!” 母爱无私、父爱无边,虽说父母培育孩子并非为了回报,但天下又有多少不心疼、不爱父母的孩子?父母总有年老体弱的时候,大多数普通家庭的父母仍需孩子赡养。我们能说什么呢?我们只能告诉大学毕业生:其实你和企业要求的人才标准之间并没横亘一座山;其实你可选择一些方法很快符合企业用人需求;其实你不接受低起点的工作是对的;其实你暂时不需要肩负太多的自责。其实,你最需要的是:尽快提升自己的职业竞争力,提高就业起点,方可回报父母在父母需要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