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峪古城堡导游词
女士们、先生们,你们好!欢迎诸位临郭峪!
我是郭峪古城堡的导游小×,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道游览古城,我很高兴,我将努力让诸位游得尽兴,玩得开心。首先让我把郭峪古城堡的概况简单介绍一下。
山西阳城郭峪村,是太行山麓一座唐初建置的城堡式村落。城堡依山傍水,城墙雄伟壮观,城头雉堞林立。城内豫楼高耸,古庙森严,官宅豪华,民居典雅,是中国乡村独具特的古代建筑。第一枚奥运金牌
郭峪地虽偏僻,“亦旧为人文渊薮”。从明朝中叶至清初的一百多年间,郭峪出过十八位举人,十五位进士。明清两代,官侍郎、巡抚、翰林、台省、监司、守令者,尝不绝于时。顺治十六年(1659年)郭峪一榜出过三个进士,轰动了朝野。当时有一首流传很广的民谣:“郭峪三庄上下佛,举人秀才两千五,如若下够数,小城寨上补。”充分显示了明清郭峪人文的鼎盛。在大中丞张鹏云、一代名相陈廷敬等人的倡导下,郭峪先人“兴人文,壮游观”,不仅在城内城外建了二十多处各具风采的亭台楼阁、庙观寺塔,使郭峪“如化城蜃楼、人间仙境”,
而且延师兴学,创办“樊南吟社”,周围晋、阳、沁三县文人常常会聚于此,研经讲学,赛诗论文,使风景如画的郭峪又充满了浓浓的诗意。
郭峪的官宅民居名具特,被国家文物局古建专家赞为“中国民居之瑰宝”。现存明清古建40多院,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古宅是“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的陈氏九代祖居“西都世泽”和“老狮院”,被称为“科第世家”祖孙三代三进士居住的“小狮院”,以及“兵垣都谏”、“祖孙兄弟科甲”的张家大院和侍郎寨,另外还有豪商巨贾王重新叔侄居住的王家“恩进士”和“光昭世泽”等院落。
现在矗立在我们面前的古城堡,就是郭峪城,以它的雄伟壮观和博大,被专家赞誉为“中国乡村第一城”。
城建于明崇祯八年(1635年),是在屡遭劫难之后,为避乱自保而修建的。从崇祯五年七月至崇祯六年四月的九个月中,紫金梁、老徊徊、八大王等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曾4次骚扰郭峪。由于农民起义军本身的弱点,烧杀抢掠,势在必然,加上官兵征剿,滥杀无辜,郭峪村“残破荒凉”,人口死伤十之八九,存活者“无地可避”,“每日惊慌,昼不敢入户造饭,夜不敢解衣歇卧”,“观山望火,无一刻安然”。在这种情况下,由乡宦张鹏云倡议,富商王重新
带头,“有钱者输财,有力者出力”,用了不到十个月的时间建成了这座固若金汤的城堡。凭一村之力,用了不到十个月的时间,建筑一座面积为17.9万平方米的城堡,这在生产力落后的封建社会,简直是一个奇迹。城有三门:东门为景阳门,西门为永安门,北门为拱辰门,另外,城的南边还有两个水门,其中一个为金汤门。
现在请诸位随我去看看筑在内城墙上的城窑。这些城窑分三层排列,依地势的高低,又分为大、中、小三号,共计627.5眼。由于有了这许许多多的窑洞,人们把它称为“蜂窝城”。这种蜂窝城,是“急中生智”的产物,是郭峪古人聪明才智的表现。这座城高12米,长1400米,城墙的厚度为5.3米,如果全部实填,需要动土石9万立方米,且不说这些土石到哪里去取,光搬运这些土石就需要300人干10个月,战火迫在眉睫,人口伤亡惨重,城墙要人砌,砌墙的砖石要人运,人到哪里?时间到哪里寻?在内墙上券窑洞,赢得了时间,节省了人力,而且屯兵有了营房,存物有了仓库,诸多矛盾迎刃而解。当你看到这建筑史上精彩的一页,能不为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拍案叫绝?
我们面前这座很不起眼的小亭叫申明亭。这里置有石桌石凳,檐下挂有铁钟。不要看亭小,在古代郭峪的政治生活中,它起着号令村民、惩恶扬善的作用。
yy李先生申明亭位于城中心的丁字路口,是城内三条主街的交会处。村人每天进出,大多要经过这里。官府文告,要在这里张贴;村社决定,要在这里公布;好事善事,要在这里宣扬;丑事恶事,要在这里示众。警示村民有布告,集合众有钟声。从申明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民主政治的雏形。
面前这座约30米的高楼,就是被称为蜂窝柄的“豫楼”。
前面已经说过,豫楼是按《周易》“豫”卦的卦义命名的。它的寓意有三重,一是知变应变,事先要有应变的准备。二是“顺以动”,顺应民情,动不违众。三是“逸豫”,与众和乐。王重新修了一座楼,寄托了这么多的深意,充分显示了儒家思想给他留下的烙印。豫楼是在几经战乱,又遭蝗灾旱灾的情况下,以工代赈修建的。王重新早在建城之前,就有建楼的打算,结果却在城建好五年之后,选这样一个特殊时机开工,实在是商家的高明之举,也体现了儒家“刚应而志行”、“动不违众”的思想。荀子说:“先患虑患谓之豫,豫则祸不生”。豫楼在设计建造上依据这种思想,为防患作了周密的考虑。
现在让我们进入豫楼的底层。豫楼的底层为半地下层,墙基及墙体全部采用大块石材砌筑,上覆砖券窑洞,在前墙有四个圆形石孔,石孔以斜角入窑洞,一为通气,二为采光。
为防备围困,底层中储备了粮食、燃料、麻脂等生活用品,同时,设置了炉灶、石碾、石磨和茅厕。清华大学的教授在考察时曾称赞说:“豫楼厕所的设置大有学问”,请大家关注一下这个古人设计的茅厕,在三楼东北角也有一个。下面请各位来看西北角上的水井,这是在修楼时挖凿的,井深约6丈,井水一直保持一米多深,为地脉水,水甘甜可口,饮之沁人心脾。现在用8分管两相离心泵连续24小时抽不干,战时完全可以满足上千口人的生活用水。
现在来看东墙正中的这个墙柜,这可不是大衣柜,也不是放碗筷油盐的,这里是地下通道的进出口。打开柜门,你什么也看不到,但是抽开柜底板,在明烛的照耀下,你就可以看到陡峭的石梯。步下石梯,通过一道插门就进了暗洞,再通过一道石门,就进入了暗道。暗道有三条。一条通向王家住宅区,一条通到北门外,一条通到西门外。通过这样的地道,可以外出求援,也可以秘密撤退。可守、可退,古人考虑得多么周到!
请上第二层,从第二层往上都用青砖砌墙,墙体厚2米,以上每递高一层,墙内侧退0.15米,以便搁置楼板,直至第七层,墙仍厚0.8米,楼外墙体始终保持四角垂直,四墙平展。
大名府在哪二层的结构仍为五孔砖窑,在正中窑洞的东墙上,开设了豫楼的唯一大门。为便于防守,
煤矿工作总结大门约90厘米宽,而且有两道门扇。外门为石板扇,可防火攻;内门为木板门,有铁销栓杠。“重门击柝,以待暴客”,门也是依《周易》而设。门洞外面的上方镶有泽州庠生王珩在崇祯十三年题写的“豫楼”门额。在正面墙上还有两个炮眼式小窗,可架炮御敌,也可通气透光。西面墙上有菩萨阁,内供奉观音菩萨。观世音是救苦救难、保佑平安的大菩萨,有信奉者不妨一拜。
现在就让我们拾级而上,到以上各层去看一看。
这是豫楼的第五层。这里有一块墙碑。墙碑上刻着《焕宇变中自记》。这篇“变中自记”是豫楼和郭峪城的总设计师、总工程师、本社社首、豪商巨贾王重新战乱之中见闻和感受的真实记录,洋洋三千六百言,详细叙述了明崇祯四年(1631年)到崇祯六年(1633年)陕西农民军四次攻打郭峪及官兵征剿的经过,同时记下了崇祯八年(1635年)修城,十二年(1639年)遭遇旱灾、蝗灾的史实。文章还以部分篇幅记述了陕西农民军在陕西、山西、河南、河北转战的情况,事实具体,史料详实,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请上第六层。
注册苹果id罗志祥演的电视剧
这里有一块泽州廪生王弘撰写的墙碑,题为《焕宇王翁豫楼记》,全文不足600字。记叙了与豫楼有关的一些事情,描绘了登上豫楼鸟瞰的美景,阐述了豫楼命名的缘由,赞扬了王重新履险若夷,处变不惊,先公后私,顺应民情,德博虑周的品行,是我们观赏豫楼,认识王重新的一个佐证。
王弘的碑上写道:“登斯楼也,心舒目行,忽焉若飘浮上腾,以临碧际。”现在让我们登上楼顶,体会一下的感觉。
我们已经登上了豫楼的顶层。
让我们极目四望,看一看樊溪上下,郭峪城内外的美景。
如果你已经诗情激荡,这里凌虚阁预备了文房四宝,请留下你的华章。
现在请诸位收回望眼,仔细审视一下第七层的构造和设施。四周有34个砖堞,多数砖堞两边,都把棱角砌成斜面,这利于保卫者隐蔽瞭望。砖堞之上有木梁枋,以斗栱承托歇山式屋顶。四角高翘,持有风铃,山风吹来,叮当作响优美动听。在四周墙角,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些形状各异的大石块,那是古人守楼的武器,是三百多年前战争的遗物。
眼前这片气势非凡的建筑,就是元代古庙——汤帝庙。它始建于元朝至正年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虽经明清多次修葺,现在殿台楼厦等建筑都基本保存完好。
商汤祈雨的传说在民间流传甚广,在《吕氏春秋》、《淮南子》等古籍中也有记载。在灾难不断、朝不保夕、人们无计可施的年代,古人把他当作代表民意,顺应民心,能为民间降雨赐福、有求必应的神圣,顶礼膜拜,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建庙立宇就是崇拜的一种重要方式。
汤帝庙从正面看有层次虚实,有轮廓起伏,构图十分丰富。庙内殿宇“雕甍绣桷,绚彩流丹,神像森严”,是保存不多的古建精品。
进了汤帝庙的大门,正中门厅之上是戏楼,戏楼宽为5米,进深5.6米,上盖歇山屋顶,斗栱层层出挑,翼角高翘,彩绚丽,左右次间楼屋是戏楼的后台及化妆室、道具间,左右各有一间小厦,低于戏楼,也是歇山屋顶,有斗栱和高翘的翼角,是戏楼的乐台,乐台之外高高耸起的是钟鼓楼。
戏楼的对面是汤帝庙的正殿,九开间,虽为单层,却高达9米之多,进深6米,宏大神圣,
望之肃然起敬。正中三间供奉着汤帝的神像。殿前柱上两副楹联,总结了成汤的功德。两副楹联是:“兵戈葛伯四面烝民生怨德也欤,相用阿衡一轮踆乌腾空贤矣哉”,“战鸣条开地网立一朝基业,牲发甲问桑林得万世民心”。
孟子说:“汤始征,自葛载。”就是说成汤征讨夏桀是从葛伯开始的。葛伯是葛国的首领,葛国是夏朝的一个方国。葛伯放荡无礼,不祭祀祖宗,而且杀死了商国一个为种地人送饭的小孩,汤因此发动了征讨葛伯的战争,天下的人都说:“汤不是贪图天下的财富,而是为百姓报仇。”汤征夏,顺应了民心,得到了天下百姓的欢迎,史册上说:“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为什么“四面烝民生怨”呢?因为成汤没有先到他们那里征伐。百姓盼成汤早日去解救他们,“若大旱之望雨也。”成汤之所以能打赢灭夏的战争,丞相伊尹起了很大的作用。伊尹,又叫阿衡,奴隶出身,很有才能,成汤重用他,拜他为相,使商像一轮红日升起在东方。
第二副楹联:上联写征夏的最后一场战争。汤一个一个灭掉了夏的属国,最后与夏桀在鸣条展开决战,桀战败南逃,死于南巢,夏朝灭亡。汤建立起一个强大的奴隶制国家。下联写成汤即位后到桑林之社祈雨的事。成汤即位之后,连续五年大旱,“汤乃以身祷于桑林”。
为了表示自己的诚心,甚至不惜“以身为牺牲”,“剪其发、其手”,“自洁,居柴上,将自焚以祭天。”于是感动了上帝,赢得了民心,“民乃甚悦,雨乃大至。”像这样代表广大人民众根本利益的帝王,当然会得万世民心,得万民景仰。
正殿的西三间供奉着关圣帝。关圣帝,就是三国时蜀国的名将关羽,关羽一生以忠义著称,忠于朋友,忠于皇帝,恪守信义,因此被民间奉为保护神,被帝王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
正殿的东三间供奉着昭惠王,昭惠王俗称二郎神,就是秦昭王时代修建都江堰,兴修水利的大英雄李冰的二儿子。元至顺年间,李冰被封为圣德广裕英惠王,二郎被封为英烈昭惠灵显仁佑王。旧社会不是天旱,就是水患,像这样能变水患为水利的英雄,怎能不受到崇拜。
正殿的东西两厢,有东西殿各三间,西殿为高禖殿,供奉着高禖神和送子观音。
高禖是求子之神。中国古代有玄鸟生契的神话,契是商族的祖先,契的母亲简狄是有娀氏女,有一次她伴随本氏族的两个女子,一同出外洗澡,有玄鸟(燕子)飞来,生下鸟卵,
简狄取燕卵吞食,因有身孕而生下契。《诗经》中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诗句,就是对这一神话传说的颂歌。因此,后来的帝王“以为禖官,嘉祥而立祠焉”。每年仲春三月燕子飞来的时候,以猪、牛、羊三牲为祭品,在高禖殿祭祀禖神,中国古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多子多福”的观念统治着人们的头脑,能赐人子女的禖神香火必然旺盛。
东殿是广禅殿,内供广禅侯。广禅侯原是北宋末年,阳城县山头村一个民间兽医,名叫常顺,因医术高明,为乡民医牛、治马,手到病除,受到百姓的敬仰。后因为抗金将士医治战马有功,被宋徽宗封为广禅侯。元太宗皇帝又敕令在其家乡修建水草庙,塑尊像,享受祭祀。在那牛耕马拉,以牲畜为重要生产力的时代,广禅侯也就成了万民不可或缺的神灵。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