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杜牧《江南春》解读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意思翻译
江南春
[唐]杜牧
干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虽然是精神病但没关系大结局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唐代诗人杜牧的作品《江南春》,这也是一首描写春光的诗。这首诗讲的是:春天的江南处处黄莺啼叫叶绿花红,水乡村庄山边城郭到处飘扬着酒旗。地球仪上最长的纬线
“山郭”,指的是依山而建的城郭。“郭”,是古代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
“酒旗风”,就是酒旗在风中飘扬。“酒旗”,是古代酒馆门口高挂的吸引顾客的标志,是用布做的,有点儿像旗子。
南朝修建了许多寺庙,如今有多少楼台笼罩在这烟雨迷蒙之中。“南朝”,是古时候晋代和隋
代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当时建立在南方的几个政权合称为“南朝”,北方那几个政权合称为“北朝”。那段时间佛教在我国广泛传播,到处修建寺庙。诗里提到的“四百八十寺”,并不是准确的数字,而是用来形容寺庙数量很多。
诗的题目叫《江南春》,既然是描写整个江南地区的春天,那就一定要有大场面,而不是拘束在一棵树一朵花或者一片小范围的景致上。
端午节的语句这一点,诗人杜牧确实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好。在诗的前两句,他写道,“干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千里”这两字一下子就把整个江南都给包括了。在广阔的江南大地上,当春天到来的时候,到处都是黄莺鸟的啼叫声,到处都有绿叶花红。无论是水边的小村庄还是山边的城郭,都能见到鲜艳惹眼的酒旗在春风中迎风飘扬,仔细闻一闻,说不定春风里还藏着好酒的香气呢。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整个江南都沐浴在春光里,到处都是明艳美丽的。如果把开头的“千里”换成“百里”或者“十里”,就没有这样的效果了,那样做相当于是缩小了范围,气势少了,美也减弱了。
如果换成“万里”呢,就超出了江南的范围,更适合形容全国,所以“千里江南”就是最合适的说法。杉原杏璃资料
古诗江南接下来,杜牧又留下了两句脍炙人口的干古名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跟前面生动活泼的自然景相比,这两句诗又给江南大地增添了一些庄重和朦胧的感觉。
庄重是从哪来的呢?是从这些南朝留下的许许多多金碧辉煌的寺庙中体现出来的。当这些历史的遗迹笼罩在一片迷迷茫茫的如烟春雨之中时,在亭台楼阁之间,秀丽的江南又多了一分朦胧和神秘。任何一个身处江南的人,面对着如画的美景,和那些经历过历史沧桑的寺庙,想不爱上这片土地都难。
读过这首诗之后,我们可以在脑海中勾勒出一幅美丽的江南春景图,连绵起伏的青山,弯弯曲曲的绿水,中间点缀着鲜艳的花朵和惹眼的酒旗。细雨蒙蒙中,大大小小、金碧辉煌的寺庙在云雾中时隐时现,这是多么美好的景啊。
这时候,问题又来了,杜牧为什么非要写南朝的寺庙呢?这就要提到杜牧生活的时代唐朝了。当时的唐王朝已经走向衰败,国家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朝廷里宦官专权,朝廷外的军阀也打来打去乱成一锅粥。偏偏当时的许多皇帝都提倡佛教,是虔诚的佛教徒。国家花了很多钱用来供养寺庙和僧人,反而有许多无辜的百姓流离失所没人管。唐朝这种情况跟南朝有点儿像,南朝时也是全国到处兴建寺庙,供养借人,甚至还有一个皇帝连皇位都
不想要了,吵着要出家当和尚。
大臣们拦都拦不住,最后这皇帝竟然真的跑到寺庙里去了。国家没有皇帝不行,于是大臣们想方设法求着皇帝回来。皇帝说要回去继续当皇帝也可以,但是你们得给寺庙捐钱。没办法,这钱大臣们凑了凑,硬着头皮交上了,赎回了皇帝。可是这还没完,皇帝回宫没多久,又跑到寺庙里当和尚去了。这回还是老办法,大臣们继续掏钱换皇帝!
这皇帝就这么三番五次的折腾,到最后,终于把国家给折腾垮了。只留下许许多多的寺庙嘉立在山中,经受历史的风吹雨打。有了南朝的前车之鉴,杜牧对国家兴建寺庙供养僧人这样的事情非常有警惕性,他总担心自己的大唐会像南朝那些国家一样,因为过于看重佛教而走向衰败。
于是才有了“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样的感慨。整首诗也因为有了这两句而变得更加深刻,不光有美景,还有关于历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