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逢李龟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江南逢李龟年》是贯穿杜甫两个不同生活阶段的作品,安史之乱之前和之后的对比,是本诗最显著的风格,诗中前两句对过往繁华岁月的美好回忆,后两句的个人身世之悲和繁华时代落幕的慨叹交织,而江南之美景的反衬,更突出那种深沉的悲哀与感慨。
教学目标:
1、借助音乐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古诗的主旨和情感
2、从四个角度分析诗歌所运用的手法和诗情
教学重点:
分析诗歌所运用的手法和表达情感
教学难点: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发表自己的想法
教学用具:
PPP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
开场白:初遇桃花谢,又逢杜鹃开,一轮飞花令,留得春常在,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就以春字为主题来开启我们的古诗之旅。哪一组先来!
备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古诗江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真爱惹麻烦吻戏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无意苦争春,一任芳妒。
结束词:好了,还是用古曲悠扬的音乐给我们留点想像吧!陈奕迅麦当娜
刚才同学们用古诗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我们学校就有位同学准备参加市里的诗歌朗诵比赛,正好他选的也是一首以春天为背景的古诗,这里有四首乐曲备选,你认为哪首乐曲好呢?首先我们来把古诗齐读一遍。
(大家读得很流利,但是作为一个初中生,读古诗光流利还不够,还要读出感情。)
同学们,下面有四首乐曲,你觉得哪首乐曲作为他朗诵的背景音乐好呢?
用PPT播放四种不同风格的背景音乐。让学生选取。
如果有哪个学生能回答出正确背景音乐,并说出理由,就请这位学生配乐读一遍(这样的开头方式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音乐游戏中提升学生的古诗词素养}
引入第一个人物:
李龟年——知晓学诗要会从文字分析人物特点
刚才看到同学们对音乐那么感兴趣,那么今天老师将给大家隆重推出一位不仅歌唱得好,还会演奏多种乐器、还会作曲的实力派歌手,他的名字就是——李龟年。
估计可能会有些让某些人失望了,我没有推荐李荣浩、也没有推介李玉刚、或者李宇春。同学们,我可是只超级老乌龟,(李龟年的粉丝都叫乌龟),大家可别笑我,当年,龟哥那可是在京城圈粉无数,连唐玄宗也是他的超级粉丝。
可能有些同学在下面说老师又在忽悠了,这次我真的没有忽悠同学们,就凭这首诗你就知道李龟年当年到底红不红,火不火?为什么?
如何制作gif动态图片“岐王宅里,崔九堂前”那都是当年名流骚客聚会的场所,能去这样的地方参加聚会,本身就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更何况还是经常见到。(网络语言的巧妙设题,让学生带着有趣问题来分析人物特点,不失为一种调动学生思维的好办法)
引入第二个人物:
杜甫——知晓学诗一定要了解写作背景
wife的复数那么当时杜甫的名气大不大?学生回答后,(受前面分析的影响,学生可能会说名气大,因为杜甫也是经常在岐王和崔九家里经常参加聚会,还有“诗圣”头衔)教师给出答案:杜甫一辈子名气都不大,你看他何时得意过,除了年轻时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抱负,后来不是考试落榜,就是颠沛流离,除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还能有什么!纵然有颗忧国忧民的心,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豪言壮语,但还不是有心无力,就连他的诗歌也是直到他死后过了几十年才被人发现才成为“诗圣”的。也许有些同学会反驳老师,如果杜甫什么都不是,那他怎么还可以时常跑到岐王和崔九家骗吃骗喝。当然,杜甫在他生活的年代也不是连个诗人都说不上,要不然你是没资格跑到岐王和崔九家去参加宴会的,但绝对还配不上伟大诗人乃至著名诗人这样的称号,但是你要明白一点就是:盛唐时期,国家繁荣富强,于是特别重视诗歌艺术的王朝,要不然唐朝怎么会出现那么多著名诗人,所以杜甫爱上了写诗,才会有更多的提携机会。但是命运多舛,生不逢时,他遇上了——安史之乱,所以他的政治梦很不顺,一直做点小官,到处逃难,更别谈干什么大事业,连自己都苟且不起来,也不会有人来欣赏他的诗歌和远方。但他的忧国忧民情结从未改变,这一直是他诗歌创作的主线,也是他死后被人发现成为一代诗圣的主要原因。(学诗一定要了解诗人生平和时代背景才学得透,关于杜甫的生平介绍很多,这里的写作背景要紧扣文意来说,不能太
泛,要告诉学生对古代诗词大家的生平一定要知晓,才能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意诗情诗韵。)
引入第三组人物:
岐王、崔九——知晓学诗要懂得分析手法
那么这两个人当时红不红,火不火呢?可是今天他却只是个配角,要不是杜甫的诗中提到,我看现在没有人会认识他们,所以历史是最公正的,它从来不会因为权势、地位而给你一席之地。不过我现在只想问大家,杜甫写这首诗时,到底谁在,谁不在?(得出关于岐王和崔九那热闹的场面只是回忆,是联想,是虚。)而现在只有两个人在,这是实,这在写作手法上叫虚实相生,这种写法能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
欣赏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出哪里是实,哪里是虚?和《江南逢李龟年》比较,一个是联想,一个是想像,同样都能丰富诗中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
同学们能不能自己也出这样虚实相生的诗呢?
(分析诗歌一定要教会学生常见的写作手法,觉得讲得越早越好,只要学生听得懂,哪怕有时是一知半解,也要讲,还要尽量用专业词语讲,讲得多了,学生有了积累,以后就会运用各种写作手法去分析古诗)
电器工程及其自动化引入一处景物
落花时节——知晓学诗要多维度挖掘诗歌含义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