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老挝语翻译现状:困境与出路
韦健锋 董泽林
[摘要] 当前,我国老挝语毕业生逐年增多,老挝语翻译队伍也随之壮大,但整体翻译实力却没有明显改变。相反,许多新近入行的译员水平却令人堪忧。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根本的,是老挝语译界主要由那些认为语言即懂翻译、未经任何专业训练就入行的译员构成。另外,翻译人才培养的严重滞后,小语种自身的先天不足,翻译软件和工具书的欠缺,以及过于狭小的市场需求,这些都是制约我国老挝语翻译整体水平提升的客观因素。为此,我们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老挝语高层次翻译人才。
[关键词] 老挝语 翻译 现状 问题
   
伴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世界各国间政治、经贸、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互动交流日趋频繁,这为小语种翻译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施展舞台。自1989年中老两国实现关系正常化以来,
中国在老挝的投资项目逐年增多,合作规模逐渐扩大,我国老挝语翻译人才开始走俏。然而,我国老挝语翻译现状却令人堪忧,军事外交翻译人才同样如此。
衡量一个语种翻译队伍实力的主要参数是译员数量同该语种使用人数的比率。2000年以前,全国开设老挝语专业的院校仅有5所,分别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广西民族大学、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昆明分院和云南省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前三所院校培养本科生,通常为每四年招生一届,每届招10人左右,其中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和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昆明分院的毕业生主要在军队内分配和使用;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则根据生源情况开班,多以进修形式开班,毕业生主要满足当地政府部门需要。总体而言,2000年以前,我国培养的老挝语学生数量有限,毕业生多在政府部门或军队供职,少数则留校任教。专门从事老挝语翻译的,除广西和云南省()、市的外事部门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几名人员外,别无他者。所以,尽管当时老挝语的使用人数仅为500万左右,我国累计培养的老挝语人才也多达数百人,但老挝语译员与老挝语使用人数之比却相当低。2000年以来,各高校不断扩大其招生规模,加之云南民族大学2003年始开老挝语专业并大量招生,
上述比率发生了巨变。其中,云南民族大学2003~2005年连续3年招生,每年招收24人,共计72人;广西民族大学04~07级共招收54人,北京外国语大学仅05级就招收23(韦红萍[D],2008:26)。同期,两所军队院校该专业的招生人数则逐年减少。加上自费生在内,近10年来我国培养的老挝语毕业生达到约300人,且这些毕业生大多在公司等企业单位从事老挝语翻译工作,这就使得我国老挝语翻译人才队伍实现了数量上的飞跃。如果再把本专业的离退休人员也计入其中(在老挝语界,这种重操旧业的情况十分突出),这支队伍就更加庞大。
与数量迅速扩大的同时,是质量的不尽人意。小语种人才培养的第一步,是要过语音关。就目前情况而言,广西民族大学老挝语教研室的语音关把得较严,质量相对较高,学生发音较为接近老挝普通话;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次之;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昆明分院则依托与老挝接壤的地源优势,通过与老挝人接触的办法来纠正学生发音方面存在的问题;其他院校则良莠不齐。有的院校因师资不强、班级规模过大(小语种班每个班以8~12名学生为宜),许多学生发音差强人意,即使执行的是“3+1”教学模式,其发音仍是非标准地方音,离普通话标准相距甚远,乃至于沟通交流都问题多多,更别说充当译员这一角了。作为一名译员,首先要听得懂,其次还要让对方听得懂。发音不过关,对方听不懂——至少
是不易听懂,是当前我国老挝语译界年轻译员的一个突出问题。
口音的习得与语言环境息息相关,发音上的问题可以通过后天经验的增长加以改进和提升。
但一名合格译员除了语音过关,还须具备过硬的多方面综合素质,这却不是一年半载能够练就的。这些素质包括:1) 扎实的语言功底;2) 广博的知识面;3) 快速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能力;4) 严谨的工作作风;5) 敏捷的思维和应变能力(参见方梦之,2004)
此外,口译人员还必须具备出众的记忆力、过硬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是由口译工作的特点决定的。译员在口译过程中不可能有机会查阅词典和工具书,或请教他人,因此,必须记住大量的专业词汇、成语、典故和缩略词等。口译笔记只能起到辅助作用,译员要把讲话人所讲的内容准确、详尽地用另外一种语言表达出来,必须有相当好的记忆力。无论是普通口译还是同声传译,都是一项繁重的脑力兼体力活动。译员只有具备健康的体魄和旺盛的精力,才不会因舟车劳顿或到处奔波而影响翻译水平,才能保证连续长时
巩俐的个人资料间工作;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够承受压力,临场不怯,不因情绪紧张甚至失控而影响口译的质量。
在我国,具备以上素质的老挝语翻译人才寥寥无几。由于圈子小,有点名气的,大都彼此相识,至少曾经听说过。作为长期从事老挝语教学和翻译的工作者,笔者所熟知的,依然只是那些早已熟知的,主要集中在高校里的几名教师,以及外交部、总参机关、国际广播电台的同行、同学或师兄弟()们。十数年来,毕业的近300名老挝语学生中,在翻译界能够独挡一面的,为数不多。在这些仍从事与老挝语相关工作的毕业生中,制约他们翻译水平的最关键因素,是语言功底。总的来看,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和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中文底子较强,广西民族大学的外文底子较好,但在两种语言的互译上,少有佼佼者,多数则是令人失望者。笔者曾有过几回这样的经历:把接到的翻译稿件转手给他人,结果译稿被打回要求重新校审,最后自己花在校审/或者说重新翻译上的时间和精力比直接由自己翻译的还要多。看着别人的译稿,再和原文一比对,就知道译者的语言功底(中文或外语,或者两者兼之)实在不敢恭维。笔者以前曾自恃具有较强的文字功底,但在进行外译中笔译时也常常感到词穷。笔译尚且如此,口译言不达意的现象就更多。笔者(1)担任过一年多、两个年级(大二和大四)的老挝语教学工作,在让学生进行外译中翻译时,问是否看得懂,都说
明白清楚,但让他们译成中文,则半天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都说太难不好译。究其原因,都是语言功底薄弱惹的祸。可以说,语言功底不厚是当前我国老挝语译界不得不面对的一大问题,是现状,又是制约因素,是影响我国老挝语译界整体水平提升的主要瓶颈。
造成当前我国老挝语毕业生语言功底不过硬,进而影响译界总体水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学生而言,首先是汉语基础较差。这主要指广西、云南民族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昆明分院(委培生)和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的生源。虽然前两所高校的老挝语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均在二本线以上,不少学生甚至达到一本线。但这些学生大多来自民族地区,多为少数民族,因受母语思维影响,汉语和中文表达能力相对较弱。其次是学习劲头不足。较之其他专业,我国老挝语毕业生数量规模十分小,但对于使用人口只有660的语言来说,已经供大于求,就业前景不容乐观。这就使本专业许多学生产生“毕业即失业”的思想,消极应对专业学习。
毕业生是翻译界的生力军和接班人,毕业生的质量固然十分重要,但决定老挝语译界整体
水平的,决不能仅仅归因于毕业生这一对联上下联怎么分“先天之本。翻译人才培养的严重滞后、翻译软件(工具)的空白、超小语种自身的先天不足,以及过于狭小的市场需求,这些都是困扰我国老挝语翻译队伍发展壮大的客观原因,而这又是当前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目前,我国老挝语翻译人才的培养,基本上都是按高校培养实践自学成才这一模式进行的。事实上,前述几所高校培养的根本目标并非老挝语翻译人才,而只是能够掌握老挝语这门语言的人才,翻译只是老挝语数门专业课程之一,课时比重不足整个老挝语教学量的1/10,翻译教材和教学质量也远不能和英语、法语等大语种相提并论。以教材为例,直到2004年才有了第一本公开发行的翻译教材——陆蕴联、张良民的《老挝语翻译教程》,这也是目前为止发行的唯一一本老挝语翻译教材。该教材笔者曾用过一段时间,学生反响不是很好。教材本身主要由翻译素材/原文及其参考译文构成,课文后附有少量常用表达方式的用法解释,不涉及翻译理论内容,翻译方法和技巧也少有提及。其他不采用该教材的院校,多有自编教材,内容上虽然不同,但仍以汇集素材为主。就师资而言,据了解,目前我国从事老挝语教学工作的教师多数未接受过系统的语言学和翻译理论教育,他们有关语言学和翻译方面知识的缺陷,大多靠参加假期进修班来弥补,个别教师则通过读研获得和提高。在翻译教学当中,多数教师仅限于把句型、词义讲清楚。
正是这种小而散的局面,使上述高校在培养老挝语翻译人才方面难有明显的建树。特别是同声传译方面,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位受过专门训练的老挝语同声传译。担任过老挝语同声传译的,只是几名翻译经验丰富、心理素质较好的同行业拔尖者,他们在做同传时也会出现语焉不详、只译出个大概的情况。
超小语种自身语言的欠发达本身又给翻译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我们知道,翻译的主要目标是充当人们跨文化双语交流的工具,它需要把一种语言活动的言语产物转换为另一语言,把原文的意义在译文中表达出来。但由于超小语种词汇量的相对不足,在把外语翻译成超小语种时,总是难以做到等值翻译,于是也才有了雅各布森(R. Jakobson)差异中的等值、奈达(Nida)动态对等的等值翻译理论的诞生。我们接受绝对的等值是不可能的”(Nida,1984:14) 这一事实,但超小语种翻译过程中超乎寻常地难以做到等值又与其他语种大有不同。超小语种本来就有大量外来词,许多新的术语、科技词语在超小语种里又闻所未闻,而任何译员又不可能对这些新出现的词汇了然于胸,甚至即便译员能够译出,也可能出现因对方见识有限而听不明白的现象。包括老挝语在内的超小语种的这种先天不足,严重影响了翻译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翻译工作往往需要借助翻译工具/软件来进行。当前,机器翻译(即翻译软件)已成为翻译业的一个重要方面,其研究与开发已有近60年的历史。我国机器翻译的研究始于1956年。当时,该研究项目被列入国家《科学发展纲要》,此后又一直被列为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中国的机器翻译得到了快速发展。因特网的出现和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机器翻译的发展和应用,一些商品化翻译系统开始上市。目前国内机器翻译系统大多配有大规模、多领域的专业词典,多数能在网络上运行,有方便用户的界面。汉语国际教育就业方向及前景200110月,国际语音翻译研究会批准我国参加《国际七国语言电话语音同声翻译计划》,以实现中、日、美、德、意、韩、法七国语言的自动翻译。该自动翻译系统可在瞬间进行语言转换,使这些国家不会外语的公民通过电话机的翻译系统,克服语言障碍,顺利办理购买机票和外币兑换等业务。我国已计划在公共电话网络系统和国际互联网启用该系统(同文世纪、贺军,2005)
稀奇古怪的植物相比之下,老挝语国内不仅没有翻译软件,就连词典也直到2000年才出了主编的《老挝语汉语词典》,而且是没有版权没有发行刊号的。此前我们只能参照广州外国语学院编的《泰汉词典》和杨汉川编译的《现代汉泰词典》。后来出版了吴正明主编的《老汉-汉老经贸词典》等工具书,但这些工具书要么词汇量不多,要么新词汇很少。新词汇、现代
词汇的积累主要还是靠译员本人收集整理。受限于机器翻译和翻译工具的缺乏,老挝语译员们的翻译潜能难以得到全面发挥和提升。目前,笔者(2)正在加紧编撰《汉老最新实用词库》且已完成了第六稿的审定工作。该《词库》内容涵盖军事、政治、经济、医学、天文、地理等不同领域,我们期待着它能早日付梓,以尽快弥补老挝语翻译工具书太少的不足。
影响我国小语种就业形势的,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学习这种语言的人数;2)讲这种语言的国家数量及经济情况;3)中国同这些国家的关系,包括地缘上的和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在我国,学习老挝语的人数逐年增多,而老挝语只在老挝通用,老挝又是一个经济极度贫穷落后的国家,所以,尽管中老两国睦邻友好并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但老挝语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许多在老挝语翻译相关岗位上工作的人不得不从事其他分外工作。可以说,在我国没有一个非公务员译者能够靠仅仅从事老挝语翻译来维持生计。笔者还记得1998年广西区2013生肖运势()外办时任副主任的一名老挝语专业的官员说过的话:我们外办养一名老挝语人员,一年也就用上那么一两次,不如花钱从外面请翻译来得划算。虽然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举办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大大促进了有关省份同老挝之间的交往与合作,但近年来众多毕业生的加入还是使老挝语译界处于僧多粥少
四月的一句话艰难境地。而与此同时,由于绝对数量过少和优秀译员寥寥,老挝语译员们很难做到按行业分工,很难专攻某一领域,而他们却需要面对政治、军事、贸易、法律、电子、通讯、计算机、机械、化工、石油、能源、环保、冶金、建筑、汽车、医药、食品、纺织、服装、农牧、文化、体育等众多领域、众多翻译题材。笔者在十数年的翻译和教学生涯中,曾翻译过大到数十万字的专著、小到几十个字的身份证,内容可谓五花八门、林林总总,仅翻译过的法律就涉及税务、关税、投资、劳动、电力、环境保护、土地、林业、水资源、武装力量等多个方面。吾非圣贤,自然无法保证这方方面面的材料都翻译得正确、恰当。其他译员必然也有似于我。我们提倡一专多能,但即便是以国语来接受知识也没几个人能做到一专多能,我们的译员们又怎么能做到一专全能并且对译自如呢?然而老挝语译界的现状又的的确确要求我们做到一专全能,这无疑是强人所难,翻译质量难免打折甚至大打折扣,老挝语整体翻译水平当然也就难以实现快速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