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宜历史与文化
信宜简介
信宜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茂名市北部;东与阳春市相接,南与高州市交界,西与广西毗邻,北与罗定市接壤。信宜境内多山地,被称为“八山一水一分田”之地;矿产资源丰富,其中玉矿更是全国唯一的“南方碧玉”;旅游景点以大自然、纯生态为主题,可供开发的旅游资源较多。另外,信宜也有少数民族聚居地,分别是朱砂镇琶洞少数民聚居地、新宝镇桂洞少数民族聚居村、钱排镇云开手少数民族聚居村,民族有壮族、瑶族、苗族、回族、藏族、黎族、布依族。
另外信宜的物产名食较多,南玉、脂松香、竹编工艺品、山楂、三华李等远外闻名;在美食方面,怀乡三黄鸡是信宜传统名优特产,被誉为广东省四大名鸡之一;粉皮是信宜传统著名小吃,尤以“柴粉”出名;还有香糯糍粑,富士康员工人数信宜人称之为籺(读“at”),也是信宜传统特小吃。
信宜历史
据信宜登高山及大坪出土的石网坠、石纺轮、石船形砸考证,新石器时代晚期便有先民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简单地说信宜距今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所以信宜历史是相当悠久的。
信宜历史进程图:
唐虞时代(前21世纪),信宜地属南交      吴静一夏朝是信宜地属扬州南裔    西周时信宜地属南海    秦始皇三十三年设百越三郡,信宜地属桂林郡    汉元鼎六年设端溪县,信宜是端溪县地    南朝梁置信宜县前身梁德县,县治是今池洞镇数学教具    唐武德四年置县,名信义县    宋朝时因避宋太祖赵光义讳,信义县改名为信宜县    元朝时地属海北海南道高州路    明朝时地属广东承宣布政使司高州府文化名人    清朝时地属广东省高州府    民国以来信宜县的管辖地频变,直至1961年重设信宜县,地属高州县香奈儿香水哪款好    1983年信宜县地属茂名市    1995年信宜撤县建市
陕西新华电脑学校
唐虞时代(前21世纪),信宜地属南交。夏朝(前21世纪—前16世纪),信宜地属扬州南裔。商朝(前16世纪—前11世纪),信宜地属南越。西周(前1066年—前771年),信宜地属南海。周灵王三十五年(前334年),被熊商打败的越人逃散到江南海上各地居住,是为百粤(越),信宜地属百粤。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设置南海郡,信宜是南海郡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任嚣和赵佗奉命平定南越,设置南海、桂林、象郡三个郡,信宜地属桂林郡。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派陆贾封赵佗为南越王。信宜地属南越。汉元鼎六年(前111年),汉武帝派伏波将军路博德、楼船将军杨仆平定南越,设置南海、苍梧等7个郡,开始设置端溪县(辖现在的德庆、郁南、罗定、云浮、信宜5县市及高州县的马贵、古丁、深镇),隶属交州刺史部苍梧郡。信宜是端溪县地,相沿了613年。
; d5 F9 S( l' Y7 X;南朝梁(502—557年),析端溪县地置梁德县(意在显示梁朝德政)及梁德郡,梁德县是信宜县前身,县治在今池洞镇太安围底街,辖地包括现在信宜全市,高州县的马贵、古丁、深镇以及罗定县的蕾滨、新乐、都门、扶合、加益一带。隋开皇九年(589年),平陈,废梁德郡,保留梁德县。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梁德县名为怀德县,意取感怀隋王朝之德,县辖地不变。唐武德四年(621年),析怀德县地置信义县,以南近信山(在今镇隆镇沉冲村
南面)、北接招义山即雷公岭(池洞镇与径口镇界山)得名,即取信山的信字与招义山的义字,成信义县名,县址在今镇隆镇八坊村,信义(信宜)置县始此;潭峨县(以潭峨江得名,县址在旧县村)。同时,设南扶州,辖怀德、信义、潭峨3县(即辖原梁德县地),州治迁到信义县治。武德五年(622年),析怀德县地置特亮县(以特亮山即牛弼山得名,县治在今径口镇木威村),隶属南扶州。唐贞观八年(634年),南扶州改名窦州(以镇隆东江、西江汇合处的罗窦洞得名。据说,原来有巨长石横贯江的两岸,秋冬潦尽,江水仅从石下的窦洞流出去,为便于通舟楫,后把该洞炸掉),辖怀德、信义、潭峨、特亮4县。称信义为窦州,始此。宋开宝五年(972年),废怀德、潭峨、特亮3县,其地并入信义县,仍属窦州,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避宋太宗赵光义讳, 信义县改名信宜县。信宜县名已有一千多年历史,至今未变过。
  1995年9月1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信宜县,设立信宜市。从此,标志着信宜的发展翻开了崭新的一页,进入了新的历程。
信宜历史事件
公元1850—1852年,信宜暴发一场轰动整个粤西地区农民起义——凌十八起义。
1857年又一场农民革命风暴席卷了信宜大地——大洪国起义。
1927年12月16日,中共广东南路特委和信宜县委领导200多名信宜农军,为配合广州起义发动了怀乡起义。
1945年2月2日,信宜特派员陈志辉领导武装起义——桄榔武装起义。
1949年10月22日,信宜解放。
信宜文化
信宜文化简介
尽管信宜是山区小城市,但也有数千年的历史,也拥有其特的文化。其中可以分为建筑文化、风俗文化、工艺文化、艺术文化等;其中建筑文化中以镇隆镇保存的古建筑为代表,风俗文化以年例出名,工艺以玉雕出名,艺术文化以飘最为出名。
简介
建筑文化
信宜古建筑文化——镇隆古书院。镇隆古书院位于信宜市镇隆镇。
学宫,也称孔庙。建于明嘉靖十四年;在大洪国起义中作为大洪国王府。
艺术文化
飘是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信宜飘最早流行于镇隆;每逢元宵佳节或重大喜庆活动时都会举行飘巡游。信宜飘艺术它原取材于神话故事和古典传统戏剧的某些代表性情节场景,飘造型逼真,扑朔迷离,让观众叹为观止,深受民众喜爱。
风俗文化
年例是信宜一个重要风俗,信宜年例受古俚僚文化习俗影响,至今遗风依存,年例的飘、春牛舞、白花灯巡游、八音、人班戏更是粤西独树一格,与相邻县市不同。年例一般维持三天,分别为起年例——正年例——年例尾。
信宜风土人情
地处山区的信宜人,农村各种生活习俗与其它地方基本相同。信宜市语言有信宜话、涯话
两种。 
信宜饮食习惯普遍以大米、番薯、东薯(土豆)、木薯、玉米等为主食,以猪、鸡、鸭、鱼、蔬菜及豆制品为菜肴。信宜人喜好大碌竹(又叫烟筒),类似水烟,农村几乎家家有备,如有抽烟客入门来访,首先以大碌竹招待。
信宜民间文化娱乐,部分人爱玩乐器,喜欢竹笛、拉二胡、弹琴、擂大鼓、舞狮舞龙、唱粤曲、唱采茶、唱山歌、 舞春牛。劳动之余,在树荫底下,以木棍、竹枝或瓦片做棋子,玩牛角棋、锅笃棋、三鸡棋、云棋,金水水火土五行棋和军棋、象棋。工余三五成玩,打丈、架人梯、叠罗汉、藏青、捉俘虏等活动。女孩子则玩走窝(又叫走牛耳)、抛石子、跳绳、拔河等游戏。 
春节是民间最大节日,各家各户张灯结彩,村村喜庆,大人给小孩派利事。正月十五左右,城区及周边镇都做年例,每家每户轮流请客吃饭,并开展舞龙、舞狮,放电影、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等活动。
信宜话
文化的传承与传播离不开语言,讲信宜文化一定要谈一谈信宜的语言。要知道信宜语言包括有白话、涯话(客家话)两种。同时信宜境内通行的方言是经过人口迁移传入,长期整合形成的。
信宜话的分布特点是“沿江分布”:境内鉴江流域为粤方言区,黄华江流域和南江流域原为客家方言区。由于鉴江流域的粤语处于强势,不断向黄华江流域渗透和扩展,使黄华江西岸的客家方言区逐渐演变为粤方言区,黄华江东岸的客家方言区逐渐演变为客粤双方言区。
信宜历史文化名人
讲到信宜历史文化当然离不开历史文化名人;信宜主要在近代涌现较多的名人。可惜的是由于信宜地处山区,交通历来就不便利,尽管信宜有千年的历史,但相对于其他具有悠久历史的城市来说,信宜的各方面的底蕴是相当薄弱,一直都是鲜有大家出现。
革命名人
罗克明:池洞镇扶参村人,中国共产党信宜县委第一个书记,怀乡起义的主要领导者之一。
1927年5月,中国共产党信宜县委员会成立,罗克明任书记。12月15日,发动了震动粤西的怀乡起义;宣布成立了怀乡区苏维埃政府。1932年秋末,病逝于香港九龙广华医院,终年30岁。
教育名人
林砺儒:原名林绳直,北界上村人,我国著名教育家,是我国现行“六三三”学制的创始人,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纪念他,信宜有意见以他名字命名的砺儒中学。
另外还有杨干华、林元等一批著名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