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物资源丰富的文明城市,是长江流域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存积着大的文物资源和人文遗产。境内有迄今为止长江流域最大的原始社会村落遗址――石家河新石器时代村落遗址,有保存完好、气势宏伟。1994年11月,石家河遗址被国务院批准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3月被国家评为“中国二十世纪100项考古重大发现”之一。石家河遗址博物馆建设被国家列入“十一五”规划。
天门市古称竟陵,素有“三乡宝地”的美誉,是闻名全国的内地侨乡、文化之乡、蒸菜之乡和棉花之乡。还是茶圣故里、状元之乡、竟陵派文学发源地。世界文化名人“茶圣”陆羽、 唐代诗人皮日休、明代竟陵派文学代表人物钟惺、谭元春和清代状元蒋立镛诞生于此。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天门共为国家输送大学生54000多人,被誉为全国的“状元之乡”。此外, 名胜古迹遍天门,世界十大男装始建于南朝的著名佛寺——白龙寺,有纪念陆羽的陆羽亭、文学泉、古雁桥,有凭吊钟惺、谭元春的钟惺墓、谭元春墓前面有一片草地。
民间艺术我们结婚中国版
天门民间艺术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底蕴深厚。荆州花鼓戏、江汉皮影、天沔糖塑等民间艺术在天门民间以致江汉平原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其中天门渔鼓、天门歌腔、天门说唱、三棒
鼓、莲花落等以其音乐旋律优美,曲调丰富,演唱不拘一格,富于变化更是闻名全国。于2010年12月3日,被中国曲艺家协会授予了“中国曲艺之乡”的称号。
天沔花鼓戏
荆州花鼓戏又称天沔花鼓戏,始于清朝中叶,形成于天门、沔阳(今仙桃)一带,迄今已有200多年历史。50年代,天沔花鼓戏《打莲湘》参加过中国民间艺术汇演,受到、朱德、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20世纪80至90年代,是天门花鼓戏全面发展的鼎盛时期。天沔花鼓戏《花墙会》由珠江电影制片厂拍成彩戏曲片;《水乡情》、《飘逝的蓝印花》先后在中南海演出;《一口咬定》夺得全国金奖,并作为湖北省代表剧目进京为中共十六大代表展演;《石磉磴还田》获第十届楚天星奖金奖。
天门皮影
江汉皮影兴起于明末清初,流行于天门、仙桃、潜江、监利、洪湖、石首、江陵、公安、京山等原荆州地区及孝感、云梦、汉川、应城和湖南、江西、安徽等地区。后归并称为江汉平原皮影。其唱腔是湖北渔鼓的立体风格源和母腔。江汉平原皮影是湖北皮影中流传区域最广、最具影响和风格最鲜明的皮影。
天门糖塑
天门糖塑兴起于明朝初年,俗称“吹糖人”、“做糖人”,是一种以麦芽糖为原料,将糖加热,使其变软,然后借助剪刀、小梳、小篾刀等工具及竹片、弹簧、石膏粉等辅助材料,经由艺人塑制成形的一门手工艺术。它与泥塑、面塑在艺术上有异曲同工之妙,是一门独具特的技艺。2008年,天门糖塑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目。传承人杨志谱多次应邀赴北京、武汉、澳门等地参加民间文化展演。
天门渔鼓
金融学就业方向和前景天门渔鼓是盛行于天门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渔鼓,起源于唐代,俗称“道情”或“道情筒子腔”。流转至今的渔鼓曲牌中,即有《道士腔》、《还魂腔》、《观音调》等。天门渔鼓作为独立的艺术形式,可溯到乾嘉“盛世”。天门渔鼓曲目有《武松赶会》、《拷棚案》、《包公案》。现在天门渔鼓最常见的演唱形式是与皮影配合,为皮影戏伴唱。
天门歌腔
天门歌腔有其独特的风格特,它不像高原民歌那么粗犷高亢,也不同于草原民歌的辽阔
悠长,也不像新疆民歌那样欢快跳跃、节奏明朗,更不像江南民歌吴侬软语、浅吟低唱,天门民歌旋律优美抒情,如行云流水、曲调妩媚缠绵、纯朴甜美、委婉动听。天门民歌大致可以分为号子、田歌、小调、灯歌、风俗歌、儿歌、宗教歌等类型。其中号子又可分为若干类:《打硪号子》、《打麦歌》、《车水歌》、《栽秧歌》、《薅草歌》、《船工号子》、《装卸号子》等等。
天门说唱
天门说唱亦称天门锣鼓说唱,是流行于天门及毗邻地区的一个曲艺新品种,其历史有三十多个春秋。它从诞生之日起,就以其浓郁的乡土气息,欢快热烈的节奏,风趣诙谐的表现形式,受到人民众的喜爱。在流传过程中,其表演形式、唱腔曲牌不断丰富完善,并培育出一批说唱演员和艺人,积累了一批较优秀的曲目。
天门三棒鼓
“三棒鼓”传说唐时已有,当时叫三杖鼓,由一人颈挂扁鼓,手轮三根小木仗,三杖轮次击鼓,并以一杖轮流抛掷空中。唱词多为三五一七句,即各句字数为五、五、七、五。“三棒
鼓”传入天门,并融入当地花灯锣鼓、田歌等,富有鲜明的地方彩。受水灾之害的百姓,流落四方逃荒时,操渔鼓,打三棒鼓或敲碟子、打莲湘,边舞边唱,有的甚至融武术、杂耍、魔术于其间,花样很多,因而流布很广,有的还传到国外。
馆藏文物——资源丰富价值独特
文化名人风景如画的西湖,游人漫步陆羽公园,有一座仿唐代歇山顶式风格的建筑格外引人注目。它就是陆羽纪念馆,同时也是天门市博物馆的所在地。1982年成立天门市博物馆,1985年选址竟陵西湖,依托世界历史文化名人茶圣陆羽建馆。天门市博物馆和陆羽纪念馆两馆合一,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一千五百余平方米。目前,馆内展出主要是以陆羽为主体的系列文物,其它历史文物的陈列展出尚在筹划之中。
ss501解散 博物馆展览的展品主要是文物,文物是人类历史文化遗产中的宝贵财富。天门市博物馆珍藏的文物资源十分丰富,而且价值独特。市博物馆馆长邓千武如数家珍地披露了馆藏资源。全市现有文物古迹188处,其中古遗址76处、古墓葬79处、古石刻20处、古建筑9处,革命历史纪念地4处;经国务院、省、市政府公布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1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保护单位9处,市级保护单位11处。
如今的天门博物馆,馆藏文物三千多件(套),古线装书1.2万余册。从10多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的生产工具磨光石斧、石铲、石镰、石 、石刀、石矛、石簇、石臼和陶纺轮,生活用具陶壶、陶缸、陶碗、陶杯、陶鼎、陶鬲、陶豆等,工艺品红泥塑人像和鸡、鸭、鱼、羊、猴、熊、象等,为研究古人类的生产史、生活史、艺术史和陶瓷手工业的发展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1988年11月,省、地、市考古工作者在肖家屋脊台,发掘出新石器时代玉器58件,造型艺术,雕刻精细,极为罕见。1.2万册古线装书中,一百多套(二百多册)为珍贵的善本书,明代刻印出版的《诗归》、谭元春的《诗集》、清末的《陆子茶经》、清代的《说文解字》、《鸟凡纲鉴》等,是我省仅有的馆藏珍品,其价值不可估量。159件古代名人字画中,有明末八大山人朱耷的画,清末吴昌硕的四季画屏,胡聘之的字屏等,特别是清代状元蒋立镛字幅和探花蒋元溥的条屏字,尤为珍贵,是我市的传世墨宝。
刘安国老先生根据自己多年研究,列出了一份馆藏历史文物精品录:最古老的生产工具——新石器时代石斧、石铲、石球;最早的泥塑工艺品——新石器时代陶象、陶鸟;最著名的青铜盛水器——西周 (yí)、盘;最早的饮食皿具——东周铜簋(guǐ);最早的日常用具——西汉铜镜;最古的饮具——东汉铜锅;最早的茶具——北宋瓷壶和托盘杯;发
现最早的官印——明代分巡东昌道印;出土最早的丝织物——明代绸外衣;现存最早的名人画——明末八大山人花鸟画屏。
全国首次发现的土陶象——见证五千多年前石家河附近有大森林有象在活动1955年,考古工作者在“石家河遗址”发现一座古老的土窑址,出土了陶象、陶熊等陶制动物百余件。其中陶象的发现在全国尚为首次。专家推论:在五千年以前的石家河一带有大森林的存在和象的活动,否则,当时的人们不会凭空塑造出如此生动的陶象来,它为研究天门地貌的演变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最古老的窑址——研究我国陶瓷手工业发展史的珍贵史实1955年夏天,中国科学院和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考古工作者在石家河遗址罗家北岭发掘了一座新石器时代窑址。窑址处有大石、小石斧、石棒、石刀、石簇、红陶杯、蛋壳灰陶片和红陶鸟等数百件。这个古窑址的发掘,为研究我国陶瓷手工业的发展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