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音乐
1.贾湖骨笛:河南舞阳县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将中国音乐文明推到了八九千年前。可以吹奏完整的六声或七声音阶,反映了原始先民对音高观念和音阶规律的认识。
2.原始乐舞:音乐的早期形态是歌唱、舞蹈、奏乐的“歌、舞、乐”三位一体的乐舞形态,是野蛮时代人类所共有的文化现象,持续了很久。
3.原始乐舞主要分类:
弹歌:反映远古时期狩猎的歌谣(“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云门》:黄帝时崇拜云图的乐舞;
《咸池》:尧时崇拜水鱼图腾,祈求五谷丰收;
《箫韶》:舜时反映原始社会最高水平的多段体乐舞,内容丰富,优美抒情,孔子给予“尽善尽美”的评价。
4.原始社会乐器的分类:
敲击乐器:鼓、陶钟、石磬。
吹管乐器:骨笛、骨哨、陶埙(商代后五个孔)。
5.甲骨文:商朝纳入信史时代,甲骨文的记录内容广泛,反映了商代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还有乐舞和乐器的记载。
6.侈乐:夏商时期的音乐规模巨大,史称“侈乐”。是一种新音乐,使用了超出人们习惯听觉范围的、扩大了音域的乐器,扩展了表现力。
7.商代巫乐:高考全国一卷商代的祭祀活动频繁。在祭祀中,娱神的歌舞是重要的仪典之一。特征:酣歌狂舞,漫无节制。华丽多姿,热闹非凡。不仅娱神,也娱人。
8.商代淫乐:内容荒诞污秽,形式华丽,漫无节制,是一种供奴隶主贵族尽情享乐的没落阶级的音乐。
9.雅乐体系:周代在礼乐制度上建立起我国第一个宫廷雅乐体系。雅乐是一种有一定程式规范的乐舞形式,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符合阶级统治的审美理想,起到维护奴隶制社
会秩序的作用。雅乐强调教育意义,配合道德方面的宣导,以和平中正为原则,以庄重肃穆为标准,使参加典礼的贵族及其子弟受到伦理教育的感化,造成一种庄严肃穆,安静和谐的气氛,以影响身历其境者。查询银行卡余额
雅乐的最高典范:“六代之乐”是西周统治者用于祭祀大典和重大宴会的六部乐舞:
《云门大卷》-黄帝-祭天神
《大咸》-尧-祭地神
《九韶》-舜-祭四望
《大夏》-禹-祭山川
《大濩》-商-祭先仳
《大武》-周-祭先祖
10.乐官制度:周朝有乐官“采诗”制度,乐官还担任诵诗讽谏的职能。
音乐机构分行政、教学和表演。
音乐教育是乐官活动的核心,教育对象是贵族子弟,教育内容是音乐思想、演唱和舞蹈,学习是有严格进度程序的,教育目的在于巩固周朝的阶级统治,防止奴隶的反抗。
11.中国新说唱6强八音:周代的“八音”是根据制作材料的不同而产生的乐器分类法,标志着我国古代器乐艺术的发展进入成熟阶段。分类举例:免疫力低吃什么
金:钟;石:磬;土:埙;革:土鼓;丝:琴;木:柷;匏:笙、竽;竹:箫;
12.乐县制度:周朝为了维护奴隶主贵族的阶级统治,实行分封,形成一种以血缘关系为联系的“宗法制”。在音乐上就是“乐县制度”,明确规定什么样等级的人享受什么样规格的音乐,不能随意破坏。乐队规模:“天子用八,诸侯用六,大夫四,士二”。乐队排列及使用:宫四面,轩三面,判二面,特一面。
13.郑卫之音:是一种保留了浓郁的商族音乐风格的热情奔放、生动活泼的民间音乐。优美抒情,彩华丽,富于浪漫气息。
秋天的成语14.孔子对古代文化的贡献:孔子,古代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音乐家。他整理周代文化典籍,为保存古代文化精华做了贡献,《诗》《书》《礼》《乐》成为广泛流传于社会的教科书,开创儒家学派,为我国古代教育事业奠定了基础。他首创的私学重视音乐教育,强调音乐的社会功能,主张礼、乐治国。“礼”是他音乐思想的核心和灵魂。又提出“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反映用音乐来改造社会风气的意图。
15.《诗经》:春秋时代,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约有305篇,亦称“诗三百”。采集了由西周初期至春秋末期各国的音乐作品,可诵,可奏,可歌,可舞。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包括十五国风,共160篇,是江汉流域和黄河流域的民歌,情歌占大比重。“国风”是诗经的精华,直接反映古代劳动人民的感情、智慧和天才;“雅”分“大雅”和“小雅”,贵族创作的;
“颂”是祭祀寺庙祖先的乐舞。
韦雪微博
现存的诗经曲谱出自宋、元、明、清四代。
16.三分损益法:是我国古代最早的、采用数学运算求律的方法。它是按振动体长度来计算的。《管子》的律学计算仅止于五律,构成五声音阶。(黄钟、大吕代表中国音乐)
17.曾候乙墓:1978年湖北随县擂鼓墩出土曾候乙墓,使人目睹战国时宫廷音乐的奢侈豪华和钟磬乐的发展。
曾候乙钟全套编钟65件,分三层挂在钟架上,总重量2567公斤,每个甬钟都能敲击出两个乐音;全套编磬32件,分列四组。
这套曾候钟的总音域跨五个八度,基调和C大调相同,中心音域十二律齐备,在三个八度内构成完整的半音阶。还有不同形制的鼓、瑟、笙、排箫、篪,两千四百年前规模宏大的地下音乐厅。
曾候乙钟刻有2828字错金铭文,记载当时各国的各种律名、阶名、变化音名的对照情况,说明十二律的律名体系早在春秋时代就已存在。
曾候乙钟是目前古代编制最大的一套编钟,不仅标志着战国时期音乐文化的高度发展,而且在当时世界范围内也有着重大意义。
18.《成相篇》:是一篇唱词,均为长句结构,是我国最早的、以“相”作为伴奏乐器的一种说唱音乐形式。内容是揭露统治者的愚蠢,要求他们推行开明的政治。
17.楚辞:战国时期流行的一种歌曲体裁,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经文学家加工后形成的音乐形式。是以楚国历史、风俗、音乐、方言进行创作的、有着独特文化传统和鲜明地方特的艺术作品。
《九歌》是民间祭歌,共11首,组歌形式,最能体现“楚辞”特。是一部多神崇拜的大型祭祀乐舞,热情奔放,它植根于楚国民间音乐的土壤,是楚民族文化的精华,具有强烈宗教、民族、地方的鲜明风格。
18.“乱”:一个音乐术语,作为热闹非凡使用。即结束全曲的乐段,乐曲的高潮所在。
19“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代社会历史性变革时期,因此形成“百家争鸣”局面,围绕音乐的社会作用展开争论,代表派别:儒家、墨家、老庄。
儒家:孔子,充分肯定了音乐对建立正常秩序、改造社会风气的作用。音乐思想的核心: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将礼乐功能放在第一位;孟子,高度评价音乐的作用;荀子,
是先秦学术的集大成者,对儒家音乐思想有系统总结的意义。
墨家:墨子,主张“非乐”。认为音乐是有害无益的活动。他代表了当时小生产者和劳动者的利益,认为音乐是统治阶级奢侈生活的表现,不仅劳民伤财,多了还要亡国。
道家(老庄):既“倡乐”又“非乐”,代表了没落贵族知识分子的思想意识。老子,字聃,春秋时期哲学家。音乐思想:否定人为音乐。音乐观:大音希声。庄子,战国时期哲学家。在音乐审美观点上提倡自然天成,崇尚自然朴素。
20.《乐记》:总结了先秦时期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音乐美学专门性著作。核心内容:系统的阐述了儒家的音乐思想。论述范围:音乐的本质和特征,音乐与政治的关系,音乐与现实生活的关系,音乐的审美作用、教育作用,音乐的社会功能、创作过程。意义:为中国音乐美学史做了巨大贡献,但过分强调音乐与伦理道德、社会政治的关系。把其视为教化的手段、政治的工具。是先秦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它对音乐所做的系统而深刻的论述在国内外都有深远意义。
21.汉代乐府: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音乐机构,创建于秦朝,扩建于汉武帝。乐府的主要
任务:采集民间歌谣,还有加工配乐,创作填词,创作改调,研究乐理,演唱演奏。乐府的设立促进民间音乐的发展。虽然主观上是为了适应统治阶级宫廷享乐的需要,但客观上起到了保存民间音乐的作用。
22.李延年:协律都尉,卓越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汉武帝时的乐府领导人,是我国两千年前的“阉人歌手”。擅长作曲,善于吸收外来音乐进行音乐创作。
23.相和歌:汉代汉族各种民间歌曲的总称。包括清唱的“徒歌”,一人唱三人和的“但歌”。特点: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最高发展形式:多段体的大型乐舞,叫相和大曲。是歌、舞、乐并用,有复杂结构形式的作品,包括“艳”、“曲”、“解”、“趋”四部分,是综合性艺术。
24. 清商曲:是相和歌的继承与发展。清商乐是北方和南方汉族民间音乐的总称,主要成分是南方民间音乐。
25. 《广陵散》:是我国古代一首大型琴曲,至晚在汉末出现。描写战国时聂政为报杀父之仇,刺死韩王后自杀的悲壮故事。现存的《广陵散》最早见于明代朱权的《神奇秘谱》,共有45个乐段。此曲旋律慷慨激昂,它声势夺人的音调一直为封建时代的道学家们所咒骂,是现存琴曲中唯一具有战斗气氛的乐曲。
26. 《琴操》: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记述古代琴曲内容的著作。东汉蔡邕编写。
27.《胡笳十八拍》:是一部极其动人的琴歌,东汉蔡琰词、曲。以感人的音调诉说他一生的痛苦遭遇,反映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抒发对祖国乡土的思念和不忍亲人分离的感情。具有抒情气息,汉蒙音调糅合,音乐形象鲜明。没有拖腔,与古代歌曲的一字一音风格相符,音乐与歌词珠联璧合。
28.魏晋时期文人音乐家:
    阮籍:三国时文学家、音乐家。他生活在统治阶级内部互相斗争的恐怖岁月,因此常常醉酒佯狂。编写琴曲《酒狂》,载于《神奇秘谱》。乐曲手法简练,形象丰满,思想深刻,是文人高度文化修养在音乐中的体现。
    嵇康:三国时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为人富于正义感和反抗精神。弹奏《广陵散》最负盛名。音乐论著:《琴赋》和《声无哀乐论》。《声无哀乐论》体现了他的音乐美学思想。围绕着中心“声到底有没有哀乐”,“秦客”和“东野主人”展开了八次辩论。他的音乐美学思想的核心:声无哀乐。提出“心之与声,明为二物”,即音乐是客观存在的,感情是主观
存在的,两者无因果关系。肯定了音乐的娱乐、美感作用,否定了音乐的教化、道德作用。目的:力图脱离神秘主义音乐思想的束缚。《声无哀乐论》涉及音乐的本质、音乐的功能、音乐的审美感受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与西方19世纪音乐家爱德华·汉斯立克的音乐美学论著《论音乐的美》相似,在世界音乐美学史占有重要地位。
    古代文人音乐家共同点:1.有很高音乐天赋,但不以其为职业;2.多数擅长弹琴;3.有的兼及音乐创作和理论著作;4.是音乐世家;5.具有忧国忧民的情操。
29.“京房十六律”:京房,西汉律学家。
    “管口校正”:荀勖,西晋乐律学家,做出较精确的律管。
    “新律”:何承天,不同意京房采用加律的方法来解决音差问题,主张在十二律内部加以调整。
30.《碣石调·幽兰》:目前最古老的曲谱,唐人手抄本。谱前有序,南朝丘明传谱。是一首用文字记谱法保存下来的古代琴曲。“碣石调”是曲调形式,“幽兰”是乐曲表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