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氏家谱及字辈
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少昊氏,出自远古帝王少昊金天氏之子殷的封地尹城,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相传,远古帝王少昊金天氏有子名殷,担任工正官(掌管百工技巧),被封于尹城(今山西隰县东北部)。后来,殷的子孙便以封邑名称为姓氏,姓尹。
尹氏以邑(地方)得姓,源于少昊的后代。传说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少昊为黄帝的二十五子之一,殷是少昊的儿子。殷因任工正之官而被封于尹城,他也因此被称为尹殷,尹氏一族因此得姓。
古尹城在今河南省宜阳县西北部、新安县东南部,也有人考证说其在今山西省隰县东北部,因为两地相距不远,因此,今河南西北部与山西西南部交界一带,都算是古尹氏的发源地之一。
人力资源工作总结
尹殷的子孙袭其职位,世代任工正,一直生活在尹这个地方。即使到了周王朝,尹氏子孙世代袭为卿士,其封地仍在尹这个地方。因而,先秦时代,尹氏的主要聚居地在今河南西北部、山西西南部的交界区。上古时期,只有到了父系氏族公社的建立和原始社会解体时期,人类的历史才逐步建立。尹氏先民的活动则和这一时期的部落联盟战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奴隶社会,尹氏宗族的活动与奴隶社会紧密联系的宗法制、诸侯争霸、奴隶制思想文化息息相关,它影响了尹氏宗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
第二个渊源:源于少昊氏,出自远古帝尧之师的尹寿,属于以先祖名
字为氏。
绘画国旗传说,尹氏最早的名人,有担任帝尧之师的尹寿。
传说,尹寿是河阳人(今河南孟县),因博学多才而被召为帝尧之师。尹寿任帝尧老师时,要求尧讲求仁义道德,并对尧讲授无为之道,即以无为来治理天下,实行仁政,与民休息,以实现无为而无不为。后人从帝尧即位后采取的种种仁政、无为而治的方略来看,他确实是以尹寿教授的仁义、无为来治理天下的。可见,作为尧师的尹寿,对当时整个社会民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另外,据说尹寿还曾传道于彭祖。彭祖是舜的大臣,曾竭忠辅佐舜治理天下。
在尹寿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尹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三个渊源:源于姒姓,出自夏王朝末期大臣尹谐,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夏王朝时期,有历史记载的一位人物叫尹谐。
尹谐是夏王朝末期最后一个国君夏桀的大臣。夏桀为帝期间荒淫无道,最后商汤发动诸侯都来讨伐他。最终,夏桀被商汤击败流亡而死。作为夏桀大臣的尹谐,一直忠心耿耿于夏桀,结果也在这场混乱中被商汤杀死。
周佳纳在尹谐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尹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四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西周时期最早的史官尹逸,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尹逸,是西周时期最早见于史载的尹氏名人。
退房违约金尹逸是周王朝的史官,因此又名史佚。尹逸和当时的姜太公、周公旦、召公奭一起,被合柏原崇内田有纪
称为“周初四圣”。虽然关于尹逸的具体事迹史书记载甚少,但既然能与太公、周公齐名,应当是西周初期一位起到了辅佐作用的重要贤臣。
在尹逸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尹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五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西周早期有道之士尹轨,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尹轨,是周穆王执政时期的一位有道之士,传说他当时居住在终南山(今陕西秦岭山脉)。
周穆王是周王朝的第五代国君,好巡游征战,为政严酷,曾令人作五刑三千条。周穆王虽不是一个仁慈的好君王,但也姜西周王朝的疆域扩至及至。为了表彰自己有仁义道德之心,他曾召见了尹轨。至于他向尹轨询向了什么样的治国方略,是否认真采纳了,由于史书未载,不得而知。
在尹轨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尹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六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周宣王的大臣兮伯吉莆,属于以先祖官职称谓为氏。
西周时期最著名的尹氏人物就是尹吉莆,亦称尹吉甫。
尹吉莆,姓兮,名甲,字伯吉莆,亦称伯吉甫、伯吉父,尹是他的官职称谓,是周宣王执政时期的大臣,也是辅佐周宣王修文武大业、实现周王朝中兴的重要人物之一。
谢和铉在周厉王姬胡执政时期,由于其残暴的统治激起了国人起义,周厉王在公元前841年被驱逐流放于彘地(今山西霍县),怎么也不敢回来,后在公元前828年于彘地病逝。于是众大臣拥立太子姬静为王,是为周宣王。
周宣王即位后,任用贤臣召穆公、周定公、兮甲等为辅佐,整顿朝政,使业已衰落的周王朝重又复兴。
兮甲的主要功业是讨伐侵扰周王朝的少数民族。周宣王五年(公元前823年),猃狁(西戎)内侵焦获(今陕西泾阳,一说今山西阳城),进至泾水北岸(今陕西境内),逼近周王朝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周宣王当即下令兮甲率军反击。
在这场战争众,兮甲指挥有方,兵士作战勇敢,在彭衙(今陕西澄城)两军交战时,兮甲亲率将士们冲杀,战士门各个奋勇,大胜猃狁,一直打到太原(今甘肃镇原),迫使猃狁部落从此向西北部逃去。
兮甲在平定西北部后,凯旋而归,接着又发兵向南攻打淮南夷。兮甲
挟战胜猃狁的声威,很快就使淮南夷归顺,并向周王室交纳贡物。由于兮甲的赫赫战功,深受周宣王的赏识,因此周宣王封兮甲官名为“尹”,任为内史,在朝堂上辅佐自己,从此人们称其为尹吉莆。后来,周宣王又把钜邑(今河北南安)赐给尹吉莆作为封地。据东汉应劭《风俗通义》记载:“师尹,三公官也,以官为氏。周有尹吉莆。”尹吉莆后来位居师尹,是三公之首(太师、太傅、太保),即太师。尹吉莆逝世后,被人安葬在他生前战功赫赫之地,据史籍《通志》中的记载:“今汾州尹吉甫墓,即其地也。”也就是说尹吉甫生前主要的活动地方在汾州,古汾州就是今山西省汾阳市。
在尹吉莆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尹氏,世代相传至今。尹吉莆是“宣王中兴”的重臣,也是尹氏得姓的先祖之一,史称尹氏正宗。
第七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称谓尹,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在两周时期,有许多以“尹”为称的官职。
尹氏商,为周王朝时的官名,职位相当于宰相。商汤时有伊挚为尹,周宣王时有兮伯吉莆
为尹,他们的后代中都有以尹为姓的,也称为尹氏。除此之外,周之列国中亦有尹氏,如晋国的尹河,晋国有尹驿,秦国有尹喜。作为南方的楚国,其长官也多有称尹的。
在典籍《书·益稷》中记载:“尹,正也。众正官之长也。天子之相称师尹。”
在史籍《水经注·薛瓒曰》中也记载:“诸侯之卿,惟楚称令尹,余国称相。他如周礼门尹除门,月令奄尹申宫令,周语关尹以告,皆是也。”
尹作为官名,主要存在于两周时期。甲骨卜辞中有王令尹、多尹,为从事农作或做王寝之官,另外还有所谓的族尹,当为一族之长。商、周时尹常做官号,西周时期,尹还可以是官吏的范称。现存最早的一部古书《尚书》和西周金文中有“百僚庶尹”、“百尹”、“诸尹”之称,意即百官、百僚。当时尹还是作册、内史之长,如铜器铭文中常见“册尹”、“内史尹”之称。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各国以尹为官者不多,现能见到的文献中尹多为较低官位的官职。如《论语》称关吏、门吏为关尹和门尹。《礼记》中有“工尹商阳”,工尹就是工官之长;《礼记》提到的奄尹,是宦寺之长;《杂记》里所说的里尹,则为一里之魁首。
尹氏以官(官名)得姓,产生于周王朝。尹作为官名,在商、西周时期是辅弼天子的大官,职
位相当于后世的宰相。周宣王时是的尹吉莆曾任师尹,以尹为氏,世称尹吉甫,尹氏因此得姓。“师尹”之名见于典籍《诗》:“赫赫师尹,民具尔瞻。”典籍《毛传》中也记载:“师,太师,周之三公也;尹,尹氏,为太师。”另外,史书记载,尹吉莆的儿子为尹伯奇,“以官为氏”的尹氏就源于尹吉莆,始于尹吉莆之子尹伯奇。
尹氏以官得姓,现在仍有历史碑记可资验证。汉朝豫州(今河南豫州)从事尹宙载其先辈:“源于有殷,乃迄于周,世作师尹,赫赫之盛,
因以为氏。”与史书记载相吻合。因:此,我们可以确认,尹氏以官得姓为其得姓来源之一,无可置疑。
上古时期,还有一个叫尹寿的,传说是帝尧的老师,居住在古河阳(今河南孟县);夏桀有个臣子叫尹谐,大概居住在今陕西东北部,后在夏商交战时被汤杀死。
周王朝时期,尹氏除了在周王朝中央政权任职外,诸侯国中亦多有尹氏:郑国(今河南新郑)有尹河;晋国(今山西地区)有尹铎,赵筒子曾派他到晋阳(今山西太原);秦国(今陕西地区)有尹喜,曾任函谷关令。作为南方的楚国(今湖北一带),其长官也多称尹,可早有尹氏分布。从这些记载中,可知先秦时代的尹氏分布地主要在今河南、山西、陕西等省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