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国家是否要重演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道路
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资源与环境是维持人类生存和推动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的制约因素和重要保障。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于人类经济活动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资源本身承载的能力,替代品的再生速度和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自净能力。环境变化来自于三个方面:社会发展对环境质量的需求、经济增长对污染物的供给、环境执政能力对环境质量的控制程度。污染物主要是人类经济活动的产物,经济增长决定了污染物的供给结构与供给量。由此可见,环境污染物主要来自经济增长的三个驱动力:生产、消费与贸易。环境状况变化的另一个主要制动力是环境执政体系。污染物超出了环境的净化和吸收能力,就会带来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月嫂哪家公司好
经济活动强度、特别是经济结构决定污染程度。经济活动强度的大小取决于经济总量、产业结构与资源环境效率。经济总量越大,对环境的压力也越大,即所谓的总量效应。当产业结构中的污染行业多,即产业的万元产值能耗物耗高,对环境的压力就大;反之则小,即所谓的结构效应。资源利用效率越高,则环境压力越低;反之,资源利用效率越低,则环境压力
湖南长沙旅游景点越高,即所谓的技术效应。
就一国经济发展的过程来看一般情况是在较低的发展水平上环境状况较好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基本上保持原始状态当经济开始起飞时经济增长迅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对资源的利用强度增大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工业生产和交通工具所排放的废弃物对环境破坏开始加大。而经济发展达到较高水平时,人们对改善环境的呼声日渐增高,要求改善环境的压力增大,与此同时,由于经济实力增强,改善环境的能力扩大。这样,环境状况逐渐趋于好转。环境的这种先恶化而后改善的变化趋势,是工业化国家在经济发展中曾经走过的道路。环境与发展的这种关系被叫做环境库兹涅茨到U型曲线。
人们希望寻一个精细刻画经济发展与污染排放的关系。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便是其中的一种尝试。事实上,经济学家库兹涅茨本人并没有提出环境曲线,他提出的是经济发展水平与收入分配差异之间的经验公式关系,而非理论模型。之后,才有人将其移植到了环境领域。然而无论是发达国家环境与发展的过程经验还是理论都表明:大致存在人均GDP 与污染物排放的倒U 型曲线,但并不存在一个统一的转向协调时期的拐点;污染排放不仅与人均GDP 相关,而且与产业结构与资源环境效率也有很强的关联性;一个国家中第二产业所
占的比例高低及效率与SO2、颗粒物、CO2 等污染排放量最相关;第二产业比例越高、资源环境效率越高,污染物排放越多;反之亦然。
发达国家走过的工业化道路
发达国家走过的工业化道路是发展——污染——治理。西方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保护”的传统工业化道路。回顾发达国家环境与发展的历程,不难发现发达国家实际上走过了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发展初期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事件,并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灾难性影响;而后在总结经验教训基础上通过采取严格的环保措施与产业转型,基本完成了常规污染物的治理与防控等。
概括起来,人类文明经历了托夫勒所说的三次浪潮:第一次浪潮,农业经济社会;第二次浪潮,工业经济社会;第三次浪潮,信息经济社会。而环境问题对应于经济发展也是从无到有,经历了环境问题的产生期、多发期、严峻期、协调期,从根本上说,环境问题是传统工业化的副产品。正如环保部周生贤部长曾总结的:“经济发展就像一个燃烧机,烧掉的是原料,剩下的是污染,产出的是国内生产总值。”
在全球上世纪70 年代以来的环境保护浪潮中,发达国家纷纷采取措施,试图尽快从工业化步入后工业化、进入信息社会。具体来说,就是去除其经济结构中的污染产业、提高资源环境效率。所谓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资源环境效率。所谓提高资源环境效率就是降低万元产值的物耗、能耗。所谓调整经济结构就是去除经济结构中的能源污染密集型产业而大力发展服务业。其中,结构调整对减少污染的贡献远远大于资源环境效率提高的贡献。发达国家借助于污染产业转移或污染外包,调整经济结构并改善了环境质量,但同时也使环境污染在全球传播。
腊鱼怎么做好吃
发展中国家是否要重演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道路
发展国家的传统工业化道路是先污染后治理,而治理主要依赖于调整国内的产业结构把高污染高耗能低附加值的产业转移到经济相对落后急需外资发展经济的落后国家和地区。在当前全球经济环境下,不同经济体发展层次的差异的存在确实存在产业梯度转移和污染转移的可能。但发达国家传统工业化道路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经给了我们足够的警示,我们没有必要走发达国家走过的老路,可以绕过发达国家那条先污染后治理,向别国转移污染的传统工业化道路。而应该寻一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协调
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把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机的结合起来,在经济发展中保护环境,在环境保护中促进经济发展。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对于当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已经缺乏可行性。
发展中国家要走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新道路面临诸多难题韩国女星solbi如生产力水平较低人口增长过快和人力资本积累不足资金的短缺和技术水平的落后都会影响发展中国家的环境保护。但是,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在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中还是可以做出积极的应对措施:第一:应加强制度建设。逐步建立按照市场交易规则运行下的碳排放市场。实现污染权的合理配置和污染排放量的总体控制。其次政府应界定公共资源的产权,把一些公共物品的所有权或使用权界定给私人机构或者团体,并对其长期受益的权利给予保护。另外,应用征收污染税的措施使污染的外部性内部化为企业的成本,从而使企业的产出降低到社会最优产出水平。第二:提高工业的信息化水平,走资源节约型工业发展模式。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污染的有效治理。第三: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政府应在融资,税收,人才方面给环保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优先发展环保产业,实现清洁生产和绿生产。树立正确的经济发展理念,不单纯以GDP总量来衡量经济发展状况。而应该把环境指标纳入到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中。第四:注重人力资本的积累
和环保意识的提高。政府应通过计划生育等政策控制好人口规模,通过更高质量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人力资本的积累。并且应通过各种社会化媒体进行环保意识的宣传,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环境的库兹涅茨倒U字曲线仅仅是对发达国家发展历史上经济发展和环境破坏的经验研究。二者之间并不必然存在这种联系。所以发展中国家不必也不能再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工业化道路。发展中国家政府应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应用制度、税收、政策、资金等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二者之间的平衡点。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在经济发展中提高环境质量,在保护环境中实现经济在长期可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