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STORY
/
*1954版《渡江 侦察记》剧照。内
容为李连长(右 二)带领侦察队成
员过江后,在陈老 爹(右三)家避雨 的情节。影片是
上海电影制片厂
出品、汤晓丹执导 的战争片,由孙道
临、李玲君主演
两个版本各有干秋《渡江侦察记》观影指南
文丨周渝
推荐一部65年前的老电影, 不少年轻一代的观众会敬而
远之。正如人言,老的经典
归经典,但因当年客观技术有限,画 质、特效等都受限制,不尽如人意。因
此,老经典只能属于那一个年代,人
们认定经典更多是一种情怀。不过,
这个说法在老电影《渡江侦察记》身上 并不适用,年轻一代对军事、历史感
兴趣的观众,只要能静下心细品这部
影片,就会发现它魅力犹在,犹如陈
年老窖,历久弥新。中国版的《盟军敢死队》
就90后一代而言,不少人的童年
和少年时代都接触过电脑游戏,尤其
是爱好军事、历史的男生,大概都会 记得一款名为《盟军敢死队》(以下简
称《盟军》)的游戏。游戏背景在二战 时期,主角是一队深入敌后的特种兵,
他们每个人都拥有一种特殊技能:绿
帽子队长弗朗西斯-奥布莱恩力大无 比,战力爆表,一拳能打晕敌人;狙击
手威廉•霍金斯法如神,百步穿杨; 间谍乔治-布朗精通各种语言,对纳粹
军队中各种口令暗号了如指掌,可以
轻松伪装成纳粹德军;绰号“车轮”的
司机是车辆和械方面的专家……
电影《渡江侦察记》如同中国版
《盟军敢死队》,但它的年龄比《盟军》
要大得多。这部电影拍摄于1954年,
由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有“电影将
军”之称的著名导演汤晓丹操刀。虽是
战争片,但战斗场面并不多,故事背
景发生在1949年4月解放军发起渡江王筝老公是谁
战役前夕,既然是“侦察记”,必然不
90 I
国家人文历更
百万雄师过大江
靖江升起“东线第一帆”
可能有太多大兵团作战的场面,但在
没有什么炫酷特效的当年,反而未必
是坏事。这本是一个关于解放军侦察
兵潜入国民党军防区侦察,偷取国民
党军长江防线重炮布防地图的故事,
其惊心动魄之情节已足以抓住一代又
一代观众的眼球。
为什么把《渡江侦察记》和《盟军
敢死队》放在一起说呢?咱们来看看
电影中的角:主角李连长(孙道临
饰)是综合型人物,首先指挥能力出
众,每次遇到险情都能保持冷静,机
智应对。其次,李连长每次能化险为
夷,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他对国民党军
队的种种套路非常熟悉,侦察队刚出
发就遇到国民党巡江军舰,李连长一面让大家作战斗准备,一面伪装成国民党军与军舰上的人答话,最后成功骗过对方,顺利渡江。此后,李连长多次化装成国民党军官,在炮兵阵地与负责看守的军官递烟聊天,看似不经意,实则是从对方口中套出重要情报。影片后半部分,侦察队的车被拦截,面对国民党军情报处长的质问,李连长对答如流,从师长到自己的假身份“江斌”之姓名无一说错。李连长也是这支侦察小队的核心,大致相当于《盟军敢死队》中的贝雷帽队长外加间谍乔治•布朗的综合体。
老班长吴老贵(吴喜千饰)是侦察小队中的战力担当。这个角很有特点,他满脸胡子,虽是班长却与战士们打成一片,小战士甚至可以把他偷酒喝的事拿来打趣,包括他脚上穿着那双绣有“渡江胜利”的布鞋,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最后,为掩护小马带着军事地图撤回江北,吴老贵在身中数弹的情况下,只身面对数十倍之敌而毫无畏惧,战斗到最后一刻,为影片中最悲壮的情节之一。
侦察员周长喜这个角很像《盟军》中的司机“车轮”,当侦察队被国/1954«渡江侦察记》海报
民党军识破后,他幵着卡车与国民党
摩托部队进行了一场精彩的角逐,不
幸中弹后,将军事地图交予李连长,
毅然调转车头撞向追兵,尽管没有今
天这样震撼的爆炸特效,但其壮烈之
1954版《渡江侦察记》剧照。剧情为李连长回忆抗战时期,自己负伤后被刘四所救,乘小船渡江躲避日军追击的情节
感渲染得丝毫不弱于当下战争片。
国民党一方的情报处长(陈述饰)
也是相当经典的角,这个角姓毛,男高音
暗指毛人凤,戴着副眼镜,肩上是三
颗梅花的上校军衔,总是一副老谋深
算鬼鬼祟祟的模样。这位眼镜上校一
出场就给主角来了个下马威,他敏锐
地发现一名侦察员肩上有红印,断定
其是常年扛留下的印子,差点把主
角当成嫌疑人抓走,好在众民工出面
解围才化险为夷。如果把眼镜上校这
个角带入《盟军敢死队》中,他很像
最后几关出现的狠角盖世太保,玩
家伪装能骗过普通德军,可只要一遇
上盖世太保就马上露馅,让很多人头
疼不已。《渡江侦察记》中的李连长也
对这位眼镜上校颇为头疼,首次交锋
脱险后,他就叮嘱战友们说,这人是
个坏家伙,以后一定要小心。
电影中还塑造了刘四(李玲君
饰)、小马、杨威、陈老爹等诸多生动
鲜活的人物,但为了不过多剧透,就
不----介绍。
APR2019
91
COVER  STORY
侦察就是从细节取胜
除了彪悍的人设和精彩的剧情,
对于军事爱好者而言,《渡江侦察记》 中有个最大的福利——服化道一级
棒!电影中,国共双方的服饰、武器 装备等完全能吊打如今任何一部同类
题材影片。之所以如此说,是因在影
片拍摄的1954年,渡江战役仅仅过去
5年,所用的道具几乎都是原品真家
伙,就连从部队调来友情参演的战士 中也有不少战争亲历者。
先从武器说起,电影中,解放军侦
察兵一出场装备的就是人手一把司登
冲锋,这种冲锋是二战名之一,
1941年由英国两个械设计师谢波德
和杜赛宾在恩菲尔德兵工厂研发而成。 二战时期多在欧洲战场出现,直到二 战后期才开始进入中缅印战场。解放
战争爆发后,解放军通过缴获、俘虏或
起义的国民党官兵上缴,获得了不少
司登冲锋。到1949年时,解放军武 器已鸟换炮,华东野战军侦察兵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54版《渡江侦察记》剧照。李连长乔装成国民党军官缴获了一辆卡车,身后侦察队成员的武器也 换成了国民党军常用的中正式步
基本装备就是人手一把司登冲锋, 电影中这是非常符合历史的。而《渡江侦察记》给人的惊喜之处
在于对细节的处理,解放军侦察兵绝
非一把司登从头打到尾,当他们深入
国民党长江防区,伪装成国民党官兵
时,手中的武器也发生了变化,有人 拿着国民党军标配中正式步,也有
人手持美制汤普森冲锋。影片的主 题既然是侦察记,深入敌后自然是要
从各方各面去伪装,从服装、军容、口 令到手中的武器,都要做到毫无破绽,
若是像今天某些影片中,侦察兵从头
到尾都一把武器,早就暴露了。
制服方面,《渡江侦察记》比同时 期扌白摄的《南征北战》做得更好。《南
征北战》的服化道方面有个很大的硬 伤,就是解放军制服上出现了胸标,
军帽上则有八一帽徽,这放在1947年
属于“穿越”。但《渡江侦察记》中,解
放军制服上有胸标,但军帽上尚未出
现八一帽徽,完全符合1949年4月渡
江战役前解放军的形象,实际上八一
帽徽是在1949年6月份起才幵始逐渐
在军中使用。至于国民党一方的军服,
可以看得出用的基本都是原品,除了 兵种符号等细节没有足够重视之外, 其他实在挑不出什么毛病,若要研究 内战后期国民党军的制服,这部电影
绝对是不错的参考材料。
电影中对敌后战法的表现也给人 留下深刻印象。例如盗取国民党军重
炮布防团地图这一情节,先由熟悉水
性的侦察兵将正在钓鱼的国民党军官
诱杀,取得地图后将其卷入空心植物
杆中,再藏于鱼腹。随后冋到阵地,假 意以鱼换烟将地图带走,这一系列操
作一气呵成,即使在60多年后的今天
看来也不禁令人拍案叫绝。至于影片
后半段,周长喜开车与国民党军的那
场追逐戏,颇有美国电影《大逃亡》和
《血染雪山堡》的大片既视感。也正是 因为《渡江侦察记》在各方面取得的成
功,使得这部电影在20年后又重拍了 彩版。
重制版的亮点与遗憾
彩重制版《渡江侦察记》拍摄
于1974年,影片的故事框架基本沿革
了老版,甚至连制作班子都是原来的。
不过这时候老版的导演汤晓丹已经
“靠边站”,刚刚结束了审查的他只担
任了顾问,而老版的副导演汤化达成
了导演。
1974版《渡江侦察记》中,服化道
都做得比1954版差很多,最明显的改
动就是解放军的军服,全是一颗红星 头上戴,脖子两片红领章的造型。其
实这也怪不得剧组,在当时极“左”风
潮的影响下,倡导“重回老红军”,取 消军衔制,同时也否定了之前解放军高速公路免费到六月结束
的制服,因此那个时期许多老电影中
解放军都穿着类似65式的军装。例如
彩版《南征北战X 车轮滚滚》等等
92
国家人文历史
百万雄师过大江
靖江升起“东线第一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皆是如此,这种风气一直延续到“文 革”结束后的1979年,当年拍摄的一 部反映雷锋的电影《雷锋之歌》中,竟
让雷锋(1962年去世)也穿上了 65式 军装。这就是时代的印记。
不过重拍版的《渡江侦察记》绝 非一无是处,就说服化道方面,国民
柯南电影党一方制服装备细节做得更好了。例 如李连长化装国民党军官那一段,他 身份是工兵营中尉,若仔细观察的
话,会发现军服的领章是工兵的兵
种领章,这种极小的细节无论在老版 电影中,还是现在拍摄的各种民国剧
中,都没有体现。其二,还是在李连 长伪装期间,老版电影中,他的武器
仍是驳壳,但在重制版中则换成了 一把“加拿大橹子”(加拿大产勃朗宁
Ml 935大威力手),这显然更符合 1949年左右国民党军官的装备。
重制版《渡江侦察记》中,由张金
玲扮演的刘四也是一个亮点,巾帼不
让须眉的神态,撑船一跃的英姿都比 老版表现得更出。当然,也是因时代
原因,老版中李连长和刘四朦胧的
感情戏被删得一干二净。据说这部电 影决定重拍后,剧本刚刚完成,导演汤
化达就遭到了第一次打击。依照当时
金海恩的风气,剧本举行了一个大型座谈会,
到电影界、戏剧界、理论界共200人,
坐在一起,评论这个剧本。现场,大家
七嘴八舌地对电影评头论足,这里不高
大全,那里不伟光正,把剧本说得一无
是处。汤化达小心翼翼多次修改,仔细
地避免任何细微的“政治不止确”,反
复多次,终于在1974年,完成了江青
最后一个修改指令“芦苇再拍的好看一
点”之后,电影才得以上映。重制版虽然沿用了老版的故事梗 概,但在多处做了改动,例如老版中,
李连长与刘四初遇是在1941年皖南 事变后,李连长刚从国民党军的围追
中逃脱,又遇上扫荡的日军,在刘四
岗前培训心得
的掩护下才成功逃出日军的魔爪。
但在重制版中,这段故事变成了 1945
年秋,追捕李连长和刘四的也不再
是日军,而是国民党部队,其中还添 加了国民党军烧杀抢掠,杀害刘四
父亲的镜头。另一处较大的改动是影 片最后,在原版中,老班长吴老贵为 了掩护小马送走军事地图,独自一人 力战数倍于己的国民党军,英勇牺牲。
而在重制版中则改成了吴老贵和小马
一起游过长江,回到解放军的防区内。
至于台词方面,角在叙述某件任务 时,也会加一句“在英明领导 下”之类的具有浓厚时代印记的前缀。
更令人唏嘘的是,彩版《渡江 侦察记》上映两年后,“四人帮”被打
左图/ 4974版《渡江侦察记》剧照。该片因拍摄
于特殊年代,服装上采用了65式军装,这是不符 合历史的
右图/ 1974版《渡江侦察记》剧照。李连长(左) 化装成国民党工兵营尉官,可以看到他军装领子 上挂着工兵特有的军种符号,这一细节在老版本
中没有表现
倒,而这部拍摄于特殊时期的影片也
受到牵连,紧接着老版《渡江侦察记》
又被重新翻出来热映,当时评论几乎
一边倒,都认为老版比新版好,新版 再次被说得一无是处。甚至有人在会
上公然对汤化达说,“老汤你怎么搞 的,为什么要拍这样一部电影? ”多 年后,汤化达回忆起拍摄这部电影的
坎坷历程,直言“就像一场噩梦”。
到了时过境迁的今天,老一辈的
导演、艺术家们多已作古。对于没有
沉重历史包袱的90后、00后而言,再
回顾这两版《渡江侦察记》,应该能以 更平和、客观的眼光去欣赏它们。总
体而言,两个版本各有千秋,剧情与
服化道方面自然是1954版更好。至于
1974版的《渡江侦察记》,抛幵拍摄的
特殊时代背景,同样能发现不少拍摄
团队的用心之处,演员的表现也可圈 可点,同样值得致敬。
i
- 一. .
感谢)
APR  2019
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