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与设计
描写夜晚景的句子gui hua yu she ji
63
景观规划与实施
◎杨彬彬
摘要:颍州西湖的历史与兴衰与阜阳城市的发展密不可分,作为阜阳人民的精神故乡,当地市民对其寄予厚望。同时颍州西湖作为西湖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环境的变换已逐渐湮灭,唤醒历史记忆,弘扬传统文化,成为此次规划的使命与责任。且景区的建设不能脱离开城市的发展特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规划应保障景区发展可持续性,包括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性,同时应把颍州西湖放在阜阳市乃至皖西北的区域发展高度考虑。基于此,本文主要对颍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绿地系统与植物景观规划与实施进行了简单的探讨,以供相关人员参考。关键词:颍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绿地系统;植物景观规划
现在的颍州西湖是国家级湿地公园、国家AAA 级旅游景区、安徽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自然保护区,是一个以历史文化为核心,集生态湿地旅游、休闲度假、农业观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景区。风景区周边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距离阜阳市区仅半小时车程。对外交通方便,路网四通八达,在以阜阳为中心,方圆300公里内,可辐射阜阳、毫州、淮北、淮南、六安、合肥、商丘、驻马店等皖豫两省8个地级市。风景区东侧紧邻规划中的西湖新区,与城市用地关系密切,风景区南北两端与规划湿地保护区相互连通,其中北端的泉河湿地保护区,与古西湖遗址相毗邻。西湖东岸通过三条河流水渠与西湖新城连通,其中阜临河连接西湖新区和阜阳市。
一、颍州西湖风景名胜区自然地理概况
(1)气候:景区范围内气候属北亚热带与暖湿带渐变的半湿润气候过渡区。冷暖气候交织频繁,天气多变,常有旱、涝、低温等自然灾害现象,年平均气温14.9℃,年平均活动积温4857.1℃。年平均降水量889.1毫米,多集中在7—9月。年日照数为2300小时,无霜期为219天。
(2)地质地貌:颍州西湖周围地势平坦,属典型的淮北平原地貌,地貌类型以湖泊和河漫滩为主,局部分布河间平原。风景区地面高程在25.0m-34.0m 之间(1985国家高程基准),地势总体西高东低,地势低洼,地面高程多在洪水位以下。草河两岸地面高程32.5m-34.5m,河滩地29.5m-32.0m 不等,三十里河属于泉河洼地,区内地面高程29.0m-33.0m,现有水面5.74平方公里,湖区水面南北长3000m
左右,东西宽250-500m 湖面广阔,湖区常水位28.5m,平均水深1.5m 至3m(其中南湖均深2.5m,北湖均深1.5m),丰水期水位达31.5m,面积11000hm 2,蓄水1.5亿m 3;平水位29.0m,面积400hm 2,蓄水量0.6亿m 3
。
淮南景点二、颍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绿地系统规划(一)规划原则
(1)应服从“有利于风景名胜资源的保护、有利于风景名胜资源主体价值的体现,有利于风景名胜资源的永续利用”的总体原则,在保护优先的前提下合理利用。
(2)彰显地方文化特,重点对文化特方面进行打造升级,挖掘历史文化内涵,营造文化氛围。
(3)统筹考虑现状和未来发展的需求,综合安排,协调发展,实现风景名胜区的协调发展。
(4)绿地系统规划应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妥善处理近期实际和远景目标的关系,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从而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二)绿地系统规划现状
风景区目前缺乏统一的绿地系统规划,景区大面积为开垦的耕地、田地和果园。绿化景观主要集中在道路绿化和小范围的景观片林的种植上。沿主要水系和交通要道设置绿廊道,与阜阳新的城市规划以及未来的绿道系统对接,形成以西湖为核心,从湖区向周边环境逐步渗透的绿地系统结构。同时,在各个功能区内部设置了次一级的中心绿地,使之成为该区域内的绿核,并与湖区绿地或带状绿地相连。最终形成了“一心、两区、
三带、四楔、多点”的绿地系统结构。
(三)绿地系统规划控制要求
(1)绿轴:即沿阜临路的绿化带,其两侧绿地宽度之和不得低于50米。(2)绿楔:绿楔的宽度不得低于50米。(3)绿廊:绿廊的宽度不得低于30米。
姚笛整容前(4)滨水景观带:滨水景观带的宽度不得低于10米。道路与水体之间应有不低于5米的绿化景观带。
三、颍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植物景观规划(一)规划目标
申恩星绿化植被景观既是景观资源构成的主体,又是营造景观游赏的重要支撑和优化景观环境的根本保证。规划要求以自然乡土景观为特,自然生态恢复、绿化植被景观资源培育、景观环境建设和景观意境营造为目标,构建集风景旅游、科普修学和生态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具有黄淮平原特的多种类、多
层次、多彩、多功能的植被景观体系。
(二)规划原则
(1)生态保护原则:植物景观必须满足风景区生态环境要求,适应遵循生态规律,加强植被的保护。原则上保留现状大树以及农田道路林网系统,利用自然植被的生态恢复能力,采取植被自然演替、人工促进天然更新、风景林改造、植物景点设置等技术措施,形成树种组成多样、结构复杂的自然落,提高植物景观的生态功能与景观价值。
(2)适地适树原则:植物景观必须符合当地自然与人文条件的特。规划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地适树,针对不同的立地条件和景观特征,采取不同的植物配置方式,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植物景观。
(3)突出自然原则:植物景观塑造必须避免城市化、人工化的造景手段,保护和恢复滨水区域原生自然植被特,突出湿地植物景观、郊野田园风光和特观赏植物景观。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规划绿地系统与植物景观工作在园林建设中起到重要作用,规划设计阶段的工作质量的高低与风景名胜区建设的水平高低有着密切联系。因此,人们需要更加重视绿地系统与植物景观规划工作,坚持做好规划工作,在规划中贯彻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要确保规
划设计尊重自然、遵循自然发展,对植物景观进行科学的规划。好的风景名胜区建设能够体现城市的人文情怀,使城市的文化底蕴更加的深厚,是城市环境更加优美舒适,同时,绿化植物还可以改善城市生态体系,净化空气,因此,提高园林建设水平很有必要。
(作者单位:阜阳市城南新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吕飞,宿瑞芳,李西琳.基于生态基础设施理论的旅游区绿地系统规划研究——以哈尔滨道里区长岭湖风景旅游区概念规划为例[J].华中建筑,2012,30(08):87-90.
[2]蒋丽媛.风景名胜城市绿地系统规划[D].福建农林大学,2007.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