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让人欢喜让人忧
作者:崔
工作单位:  河南省焦作温县第一高级中学 
邮箱:juanjuandushu@126最近好看的电视剧
[摘要]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带来了一场革命,把教室变成了音乐厅,电影院和图书馆。具有很多优势:帮助语文完成陶冶情操、培养人格的工作;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我们为课堂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为我们的教学补充影视资料;帮助我们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提高教学效率;帮助我们把名师大家“请进”课堂,尽可能满足广大师生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的愿望;不仅能为教师的科研工作提供方便,也能为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创造条件。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使用误区:信息超量,忽视学生接受能力;忽视交流,不懂留白,掠夺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只重形式,忽视规律,影响实效。
[关键词] 信息技术  音乐厅  电影院  图书馆  误区
[正文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信息化教学,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带来了一场革命,把教室变成了音乐厅、电影院和图书馆,着实令人欢喜。
首先,信息化教学把教室变成“音乐厅”。
语文肩负着陶冶情操的重任,而音乐也是陶冶情操的好教材。因此,语文课堂应该充满美妙的旋律。
语文也是学习能力的培训基地,而音乐也是启迪智慧的一把钥匙。法国大文学家雨果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字母、一把是音符。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来的。
语文还是人格修养的精神家园,而音乐的教化作用早有定论,大教育家孔子就是一位音乐爱好者和乐教倡导者。子曰:“移风易俗,莫过于乐。
谁来把音乐引进课堂?——信息技术。播放音乐,离不开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可以提供海量的音乐素材,把教室变成音乐厅。
当然,不是所有的音乐的都可以走进教室,教师要严把质量关,让阳春白雪飘进来,让下里巴人走出去。把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益的曲子请进来,如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中外名曲——《梁祝》《春江花月夜》和《蓝多瑙河》《英雄》等;把对学生健康成长不利的靡靡之音拒之门外。
教师的朗读配上恰当的音乐,能很快将学生带到诗文的情景中来,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甚至一些经典的朗读素材,也可以直接在教室播放。例如鲍国安先生朗读的《赤壁赋》,堪称经典。苏轼在文中表达的人生观不容易理解,与其把课文讲得支离破碎,还不如学生让好好听一听名家的朗读,整体感知,豁然开朗。
希望我们的课堂上能够听到轻松愉快的音乐,伴随着莫扎特优美的旋律,完成语文教学的任务。
其次,信息化教学把教室变成“电影院”。
司藤里的白金是好人吗语文的特点是形象生动,而有些同学却体会不到这一点,为什么?因为这些人的想象能力欠缺,不善于将语言文字转换成图画,他们只看到语言文字,看不到语言文字所描写的情景,这就需要发挥信息化教学的特长,将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景展示出来。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早已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由此可见,闻见是教学的基础。借助信息技术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恰当运用信息化教学,不是越俎代庖,也不是拔苗助长,而是帮助学生提高想象力。
1、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我们为课堂创设情境营造氛围。这一点尤其表现在散文诗歌的教学中。如在教学王维的《山居秋暝》时,我就安排了一首古筝曲《云水禅心》作为吟诵这首古诗的背景音乐,带着学生在这清幽空灵、优雅宁静的天籁之音中反复吟诵诗歌体会诗歌的意境: 初秋薄暮,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被雨水洗涤后的松林,一尘不染,青翠欲滴;山石显得格外晶莹、透亮;月光如洗,皎洁如银;山雨汇成的股股清泉急急地流淌于石阶之上,又顺着山涧蜿蜒而下,发出淙淙的欢唱;洗衣的女子们归来,竹林里笑语喧哗清脆悦耳,渔舟顺流而下搅动了一片片莲叶……
再辅以几幅山水画,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一下诗中所绘的自然美景,学生触景生情,也仿佛觉得自己也被洗净了一般,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与诗人更容易产生共鸣,也就更能够理解诗人暂离官场的闲适淡泊、怡然自得。更能体味诗人诗歌技艺的高妙之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再比如在教学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先制作了一小短片:以柔婉恬静的理查德钢琴曲《秋思》为背景音乐,画面是典型的欧美秋景:落叶飘零的静谧的林荫大道,高远蔚蓝的天空,夕阳下绮丽的晚霞,静静的草地,柔婉舒缓的清流,河畔那在风中轻飏的金柳,水底柔柔的青荇,有一青年才俊凭一叶扁舟向青草更深处漫溯……眼前欣赏着优美的诗境,耳边响起黄磊声情并茂地朗诵,师生伴着画面、音乐,有表情地朗读,沉浸在这诗情画意中,融入诗人浪漫的康河梦境,体味诗人对康桥的无限眷恋。又如教学朱自清的《荷塘月》,采用恬静优美的二胡曲《良宵》制造FIASH课件效果:静谧的夜空,朦胧的月,弯弯曲曲的小径,稀疏斑驳的树影,昏暗的灯光,静静的荷塘,田田的荷叶,洁白的荷花,幽人独徘徊的意境让学生体味“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忧伤”深邃含蓄的意境,深入品味诗人的心境,从而理解文章的主旨,达到教学效果。
创设情境可以帮我们带领学生体味到诗文的意境美、情感美、意蕴美,为我们营造课堂良好的情感氛围,文化氛围,对学生语文兴趣的培养,素质的开发,大有裨益。
2、信息技术还可以为我们的教学补充影视资料。尤其小说和戏剧教学中。我们的课本中有不少经典名著,但由于作家生活的时代或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距离我们的生活较远,尤其是学生们的生活现实,所以学生们觉得作品中的人物、内容,作家的思想都比较难理解,教师形式单一的讲授就显得苍白无力、枯燥无味。比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时,林黛玉进贾府时的行踪、贾府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就很让学生们头疼,但用FLASH制作的两个动画图就可以帮助轻而易举地解决这两个问题。由此学生们可以轻松了解到贾府复杂的构造、社会地位、四大家族之间、贾府与皇族之间的关系,为后面的小说中人物命运、性格的理解、小说主题的理解打下基础。
再如教学曹禺的话剧《雷雨》时,播放一下电影《雷雨》,让学生欣赏一下老艺术家们的精彩表演,身临其境地感受一下剧中人物的生活、命运,和人物同呼吸,共命运,足以加深对剧本的理解。
3、信息化教学可以帮助我们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提高教学效率。这一点可以帮助我们引导
学生做好比较阅读:比较课文与影视作品的长短,从而熟悉课文,深刻理解小说的主题与不同题材的文学作品的结构和语言特点;比较同一诗人不同时期不同作品的感情、思想、风格;不同诗人同一题材作品的不同感情、思想、风格;同一作品的不同的评价和鉴赏文章;在进行高三的作文教学时引进有关报刊杂志上的新鲜名文、时文,有关的理论论据、事实论据,同一论题多种观点,让学生从论点、论据、论证方法进行比照阅读,既培养学生如何多角度写作,又使课堂洋溢着时代气息,学生始终接触到当今社会新的思想观念与文化知识,从而做到从课内到课外启动学生思维,开拓视野,增大信息量;高三专题复习时,多媒体的方便快捷更容易帮助我们加大课堂容量,形式灵活多样。更有利于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调动学生积极探索的积极性。
鲍国安4、信息技术还可以帮助我们把名师大家“请进”课堂,魏书生、钱梦龙、程翔;于丹、阎崇年、纪连海——怎么养肝护肝本人请不来,我们可以把名师教学的视频、大师的讲坛素材拿过来;还可以与名校建立网络互动,让学生亲眼目睹名师的风采,亲耳聆听大家的教诲,尽可能满足广大师生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的愿望。
京东商城的再者,信息化教学把教室变成师生的图书馆。
新课标大力提倡探究式教学,信息技术为探究式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语文教师要拥有渊博的知识,努力把自己打造成研究型教师,我们处在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如何应对纷至沓来的信息?如何掌握浩如烟海的知识?信息技术——网络,是语文教师的得力助手,是语文教师成长的摇篮,是语文教师科研的基地。
语文教师要做学问,搞研究,需要博览书,旁征博引。研究资料哪里?百度一下就知道,百度搜索引擎能帮助我们迅速到所需要的资料。
网络能为语文教师提供先进的工具书。例如:我在讲授文言文时,常常需要研究汉字的构造,弄清汉字的本义,“百度知道”,引领时代潮流,将汉字本义和引申义联系在一起,帮助我们理清汉字词义发展的来龙去脉。
网络能为语文教师提供先进的百科全书。例如:“百度百科”,想用户所想,有求必应,有问必答,几乎做到了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网络不仅能为教师的科研工作提供方便,也能为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创造条件,走进网络,如同走进了一座超级图书馆,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但是,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滥用信息技术,其负面影响让人担忧。
目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许多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乃至教师都投入巨大的资金和精力,人们大都觉得,信息技术教学软件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又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强大的互动作用,只要用信息技术来教学,教学效果就一定能够大大提高。其实,笔者作为一线教师和课件开发者,研究发现:事实并非如此。许多课件因在制作过程中陷入误区,产生许多负面效应,不仅不能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反而适得其反。
1.信息超量,忽视学生接受能力。
台风蓝预警有多严重信息化教学可以传递大量的信息,这是它的一大优势。我们有的老师在制作课件时,惟恐体现不出这一优势,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所有材料事无巨细一一罗列,绚丽夺目,煞是“好看”,而在使用时,受课时限制,只能加快单位时间传输的信息量。结果是整节课热热闹闹,学生上课看得眼花缭乱,下课变得晕头转向,使本应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多媒体变成了追求多种感官刺激的干扰源。最终造成本末倒置,既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也不能扎实地进行语文基础教学,更无法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笔者见过一个用FLASH软件制作的《虞美人》课件,赏析部分共两分钟,画面上落叶纷飞,亭台楼阁、鲜花美女、宫廷歌舞图片
频频更换,文字上下翻飞,赏析文字以各种方式跳出,诗歌朗诵声情并茂,所配音乐惨惨凄凄。这样的课件,似乎让学生接触到许多东西,实则在轰轰烈烈结束后,学生根本就没有记住、理解任何东西,更谈不上去反思、创造了。
还有一些教师把课件当成演示教学内容的高级黑板、语文课堂的装饰品、出示文本的捷径。利用课件,进行“文字搬家”,以此给学生呈现更多的学习材料,多媒体无形地成了"题海战术"的现代化工具,不仅没有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而且易造成学生的视觉疲劳,达不到新课改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