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是最能体现曹操诗歌思想艺术风格的名篇之一,其成功的教法很多,但总的说来,大体上都是按照朗读、讲解、分析等教法来授课,而我希望能在这些教法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因此,这节公开课在教学设计上,我试图从两个方面进行突破。
一、营造历史氛围,走入历史情境
课堂上,我特别注重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学生引入特定的历史情境,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迅速地走入我精心营造的历史氛围中,感受曹操复杂而丰富的内心世界:他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叹,他的求贤若渴的急迫心情,他的想要建功立业的大志以及他的欲统一天下的政治抱负。
课前三分钟,我为学生们播放了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伴着强大震撼力的音乐,歌声响起,慷慨、雄壮、悲凉。学生们聚精会神地听着,似乎若有所思的样子,有的同学还在小声地跟着哼唱,我感觉到学生们已经慢慢地走入了三国,走入了那个雄逐鹿、诸侯激战的时代,走入了那个“乱世出英雄”的动乱岁月,也走近了我们这节课的主人公——曹操。
“行”是古代特殊的诗歌体裁,在解题后,我为学生播放了《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扮演者鲍国安在赤壁大战前夕横槊赋诗,演唱的《短歌行》。苍凉、悲壮的歌声使曹操跨越了历史长河,仿佛走到了学生们的身边,整个课堂的气氛肃穆而悲壮。
曹操的思想情感细腻、深沉且复杂,简要的分析之后,我又为学生们播放了《短歌行》的配乐诗朗诵,朗诵者把曹操内心深处复杂、丰富的情感以及全诗感伤、苍凉的基调表现得淋漓尽致。
整个一堂课三次使用多媒体视音频播放,成功地将学生引入了特定的历史情境和氛围当中,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鲍国安二、七次诵读,环环相扣
另一个贯穿整堂课的教学环节就是朗诵(朗读和背诵)。这节课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把握诗歌的意境,以达到牢记和背诵的目的。一节课,七次朗诵,次次深入,环环相扣。一读,请学生个别朗读,检查预习情况,正音正字。二读,全班齐读,初步熟悉诗歌。三读,这次朗读是在通释全文之后,学生们已经领
会了诗句的大意并且了解了诗文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全班齐读。四读,划分了诗文层次,分析了各层次所表达的诗人的不同的思想感情之后,全班同学再次齐读,目的主要是体会和理解诗人真实、细腻、复杂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五诵,请个别学生站起来背诵全诗。六诵,请个别学生感情饱满、抑扬顿挫地背诵全诗,背诵时尽可能地展现诗人曹操的胸襟、情怀和魅力。七诵,全班一起背诵全诗。
七次诵读,由浅入深,由内到外,由点到面,一步一步地使学生从学习到接受,到领悟,再到吸收,循序渐进地掌握了这首诗。
以上两点我自我感觉还比较满意。可是,课后在和一些老教师沟通的过程中,回想起课堂上的每一个细节,我陷入了深深地思考。
吴孟达现状细节一:“行”是一种古代特殊的诗歌体裁,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我讲到:“《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于《相和歌·平调曲》,这就是说它本来是一个乐曲的名称。乐府《相和歌·平调曲》中除了《短歌行》还有《长歌行》,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和曹丕《燕歌行》的诗句中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有长短’。我们现在也就只能根据这一点点材料来理解《短歌行》的音乐特点。”
紧接着,我又说:“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扮演者鲍国安演唱的《短歌行》。”听完歌曲后,我问学生:“这首歌唱的好不好呀?”大家齐声回答:“好!”然后,我开始下一个教学环节——通释全文。
没有想到,这样一来使学生们产生了误解,以为演员鲍国安演唱的《短歌行》就是诗人曹操当年唱的《短歌行》。
昔人已乘黄鹤去下一句细节二:在指导学生如何朗诵时,我为大家播放了播音员虹云的配乐诗朗诵《短歌行》。然后,我随口问了一句:“朗诵者朗诵得好不好呀?”当时学生们有的说“好”,有的说“不好”。
在备课的过程中,我没有预想到会出现学生说“不好”的可能,由于是平生第一次上公开课,我的精神高度紧张,导致我对学生们的回答没有做出任何反应。
《短歌行》这首乐曲在东汉时期是怎么个唱法已经失传了,现在已经无法知道了。鲍国安演唱的《短歌行》是现代人重新谱曲演唱的。如果当时在播放完这首歌之后,作为课堂上的引导者,如果我能注意到这个教学细节,对这一点加以解释,或者以提问的方式重申一下的话,就不会使学生们误解了,同时也就不会出现教学失误了。
美国硅谷看来,课前对自己的教案及教学设计思路进行全面反思,才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活动,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我想,教师在教学前对自己的教案及设计思路进行反思,不仅仅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设计的再次查缺补漏、吸收和内化的过程,更是教师关注学生,体现教学“以学生为本”这一理念的过程。
另外,我觉得那个“不好”也是个很好的教学契机。如果我能抓住这个教学细节,抓住这个“不好”,请说“不好”的同学站起来讲讲朗诵者朗诵得到底哪里“不好”,然后再请他为大家做示范,进行现场朗诵,那么必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可我却没能抓住课堂上的这个突发情况展开去,错过了一个多么好的教学契机啊!
教师节作文300当天与我们的老师交流,他的一句话对我触动很大:“只要心中时时刻刻都装着学生,你就会有无穷的智慧!”是啊,单纯的“预设”不应该是我们教师备课和应对课堂所出现情况的全部,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应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在实际教学中,只有通过这三个不同阶段对教材的理解、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设计等多方面进行不断的思考和更新,才能使教师在理论和实践经验方面都有很大提高。
我深刻地意识到,教育的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表现在教师能否敏锐地捕捉到教学细节,并科学地处理这些教学细节上。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