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史李少白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影戏”——中国电影的奠基(1896年~1932年)
1、投机性的电影生产对中国电影初期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答:中国最早的一些电影企业大部分都是为了商业投机的目的而兴办的,缺乏坚实的经济技术基础,创作上低级趣味,粗制滥造,脱离时代,脱离人民生活。但也有一批有志之士对中国电影事业和艺术基础的奠定付出了艰苦的劳动。如商务印书馆成立活动影片部,坚持严肃的制片方针,可以说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认认真真地把电影作为一种事业来办的开端。还有一些人虽然开始也是以投机为目的涉足电影,但最终致力于电影事业并取得了相当的成果。如“明星”电影公司等一些影片公司,形成了一批比较稳定的电影生产队伍,成为左右中国电影市场的主要力量。这些电影公司对中国电影发展的历史功罪各有不同,但它们的出现为电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有了这种事业的基础,中国电影才有可能在艺术上逐渐进步。
2、郑正秋在中国电影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冰雹把车砸坏了保险公司赔吗
答:郑正秋是中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也是早期最主要的电影艺术家。他早年以“药风”为笔名从事戏剧评论,主张戏剧应是改良社会、教化民众的工具,对提倡新剧、改良旧剧做了不少工作。郑正秋坚持主张以艺术形式进行社会教化的方针,把他丰富的戏剧经验运用到电影创作中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1923年由他编剧、张石川导演拍摄了长故事片《孤儿救祖记》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艺术形式上,《孤》没有像当时大多数中国电影那样盲目模仿西方电影,而是从中国传统的叙事艺术和舞台戏剧学习了许多表现方法运用到影片拍摄之中。《孤》是中国电影成为一种有民族特的、独立的艺术形式的一个开端。它的成功不仅在经济上拯救了“明星”公司和初兴的中国电影事业、促进了对电影的投资,而且在艺术上奠定了郑正秋在当时电影创作界的领导地位,推动了他的艺术主张的传播。这部影片的成功在使“影戏”风格在中国电影发展中占据主流地位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作为电影编导,郑正秋在艺术创作上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就。郑正秋作为中国电影的拓荒者,其主要的功绩并不是把某种电影语言的具体表现手段介绍到中国来了,除了在电影事业的开拓方面的功绩之外,最主要在于他开创了中国电影从现实社会生活和从戏剧舞台艺术方面吸取丰富的创作养料的优良传统,为中国电影艺术道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科目三灯光考试
新年祝福话语3、如何看待田汉等人早期的电影主张?
洪小玲个人资料
答:在知识分子加入到电影行列之中,田汉早期的电影主张提得最明确,也最有代表性。田汉1926年组织了“南国电影社”,筹拍了《到民间去》和《断笛余音》两部带有明显民粹派彩的影片。田汉把电影看作是“人类用机械造出来的梦”,强调电影是借胶片“宣泄现实世界被压榨之苦闷”。这种宣泄的主张强调的是作者的主观因素,这在当时是很有意义的。这一时期的知识分子电影在许多基本方面与“影戏”主流电影是相当接近的。他们都重A视电影创作的社会功能,也很注重向戏剧经验的学习和借鉴。
4、初期“影戏”电影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1)中国电影从无到有,奠定了事业发展的经济和技术基础。
疯狂猜图成语
(2)初期的创作实践是中国电影艺术的开端。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开拓了向姊妹艺术(特别是戏剧)学习的道路,初步形成了中国电影艺术的主流风格传统。
二是初步探索和掌握了电影艺术的一些基本规律和表现技巧,为以后的发展积累了经验。
(3)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初期中国电影是当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文化的组成部分。
(4)初期电影的强烈的商业投机性窒息和束缚着电影生产力的发展。
(5)初期中国电影在技术和艺术技巧方面都落后于同期世界电影的发展水平。
第二章30年代电影(1932年~1937年)
1、30年代电影变革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答:30年代电影是指从1932年左翼电影运动兴起,到1937年夏抗日战争爆发前的五六年中,中国电影出现的一段空前繁荣的局面,中国电影无论思想内容还是艺术形式都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这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其基本原因有两方面:首先是“九·一八”事变改变了国内的政治形势,特别是改变了人们的心理状态。
这是对创作者和观众的全面影响。它不仅限于思想内容,而且涉及整个电影思维方式。另一方面是由于有声电影的出现等一系列技术进步和外国电影经验的大规模介绍,推动了电影艺术技巧的大幅度发展,使影片的外在形式面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左翼电影运动出现起伏的主客观原因是什么?日出日落时间表
答:1932年到1933年,在“一·二八”事变后人民抗日热情不断高涨的形势下,左翼电影迅速
兴起,出现了一批思想观点鲜明,艺术上也有一定成就的影片。如《姊妹花》、《渔光曲》轰动一时。这是左翼电影的第一个高潮。但是由于革命斗争和艺术经验的不足,左翼电影工作者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政治斗争形势的严酷性估计不足,有的影片确实存在着艺术表现相对粗糙稚拙和革命内容表达得过于直露等问题,国民党反动当局采取了严厉的镇压措施。左翼电影出现了低潮。但另一方面,严峻形势的压力也促进了左翼电影工作者的成长和成熟。他们开始尝试以更巧妙隐晦的题材选择、叙事方式和视听语言,曲折地宣传反帝抗日思想和隐约地揭示社会的黑暗。通过以同情的笔调深入描写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和热情歌颂积极正直的人生态度的影片来坚持左翼电影阵地。《神女》、《桃李劫》等就是在这种形式下拍摄的。在进步电影工作者的努力下,这段最严峻的时期却成了30年代电影艺术探索最活跃、成果最辉煌的一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