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以后离职,你还能干什么?
华为辞退一批34岁以上的员工,大家都在说“中年危机”。事实也是如此,市场经济下竞争大,企业都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不知哪天就倒闭了。想一辈子待在一个公司打工,恐怕不现实了。那么你有没有想过35岁以后时候对于普通人的你还能干什么?打工?创业?
这个时代,谁都难逃“中年危机”
不久前,我观看了姚晨在7月底星空演讲做的一段分享,名为《中年女演员的尬与惑》。有人说,姚晨真的不红了,说是从2014年《离婚律师》之后,就几乎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作品了。
通过这段演讲得知,原来在离开屏幕的这几年,姚晨只是去做了很多女性都会去做的一件事,那就是怀孕生子,前后五年时间,生育了两个孩子。
而如今年近40岁的姚晨,坦言这些年也错过了很多;而她所遭遇的无奈与彷徨,或许你我正在或即将面对的,所谓“职场中年危机”。
有人早已指出,这哪里是什么中年危机,这分明是所有人的危机!
“中年危机”不是现在才有,而是一直存在
第一次接触到“中年危机”这个词语,源于潘虹的那部电影作品《人到中年》。这部电影拍摄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讲述的是技艺精湛的眼科大夫陆文婷(潘虹饰),投入毕生年华为患者服务,但18年来连个主治医生都不是,月工资只有56元5角。
电影上映的时代,恰逢我国改革开放之初,那个时候思想的禁锢刚刚松弛,以陆文婷为代表的千千万万在各行各业无私奉献的中年人作为主角被搬上了荧幕,让人看见了承载着各方压力超负荷运转的一代中年人形象,也让人对中年体唏嘘不已。
三十多年过去了,职场中年人的处境到底怎样了呢?
1、充斥着技术变革的网络时代
初级会计师资格证有数据表明,1978年,中国GDP总额为3679亿,2016年,这个数字爆发式增长到765837亿,名义上的GDP翻了多少倍一算便知,与此同时,各行各业的规模也在相应扩大,从而很多岗位应运而生。
这几年,新技术更是制造出很多新的需求与行业,并为行业先行者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机会。在这样高速发展的时代下,人的内心也好精神也罢,往往很难适应这样的冲击,于是为了缓解各种压力,个体需要娱乐放松,加上各种平台的兴起,全民娱乐时代如潮水般涌来。
雪梨老公是干什么的
以大数据算法为基础的推荐机制下,草根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利好时代:只要敢于表现自己,加上有些创意,没准哪天突然一个视频就火了。
于是有些人一夜之间就火了,这些网红拥有大量的粉丝,即便非科班出身,假以时日经过学习培训,也可以在影视剧中担任一些角,由于网红自带的流量,无疑能够整部剧带来不少的关注度。
例如最近这段时间热播的《延禧攻略》里,饰演长春宫宫女珍珠的就是凭借“老公老公么么”走红的抖音网红。
图为在《延禧攻略》中饰演珍珠的抖音网红
所以,随着网络时代的兴起,很多传统行业的门槛被陆续打破,外来新势力的涌入,势必
给这些行业的传统从业者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冲击与震荡。
2、社会角与期待的差别客观存在
在这段演讲里,姚晨坦言,自己花了五年时间生育了两个孩子,经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那就是“你是如何平衡家庭和事业的?”这让姚晨内心很崩溃,她反问到“为什么从来没有人这样问过我的老公?”
男女社会角的差异,古来有之。在家庭层面,男人最主要的贡献在于:
提供一颗或两颗精子;提供持续性的物质保障。
而到了女人这里,需要做的事情和承担的角就变多了:
亲自参与并主抓孩子的孕、产、育等一系列过程,对全流程进行严格的系列管控工作; 为了追寻价值感及自我实现,女性还要在职场等其他领域寻求发展,从而衍生出各类附加角
3、被遗忘的“职场金字塔定律”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增长,给人造成了一种“阶层上升”的错觉,让人渐渐淡忘了残酷的“职场金字塔定律”。
正如有人指出的那样,一个北上广深市区本土的80、90后,基本上是不太可能进入到工地、工厂里当工人的,按照学历的不同,好一点儿的可以去银行、外企等不错的工作环境做个白领,差一点儿的起码个文职类工作也在话下,然而这并不代表他们就比快递小哥、工地工人在能力层面突出到哪里去,但环境的好劣差别,很容易造成当事人产生“阶层上升”的错觉。
刘思彤老公从常规的职业发展路线来说,35岁上下的中年人,在体力上确实很难冲在第一线,但是不论是从心理成熟和社会阅历层面来看,这个阶段的中年人也有其自身的优势。
因此,在企业中发展不错的中年人后来就转到了管理岗位,但别忘了,职场就像一座金字塔,越往上的职位越少,不可能人人都爬到塔尖的位置。
在办公室做了一辈子的小科员,这是多数人的真实血照。
新时代下职业危机的共同特征:内外交困
按照上述分析,对于职场中年人尤其是女性而言,在国家全面放开二胎的政策背景及时代变革中,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这种“被动”,外部因素是时代变革的大环境所致,内部因素源于对职业目标的设定和认知。
1、外部环境:新机遇必然伴随新风险
一来时代的变化已经容不得你慢慢熬到塔尖,二来随着新行业和新人的大量涌入,使得很多原有的“红利”慢慢褪去,职场逐渐展现出原有的冷酷而冰冷的一面。
正如某些专业性文章做出的分析那样,从应用角度来看,新技术已经渗透到了很多传统行业,随着旧行业陆续被改造,剩下的机会越来越少,新技术的应用红利慢慢被吃尽。
中国4000年第一美女在各类APP迅速崛起的背后,很多应用场景已经被人审视过无数次,能被结合的、能被改造的正在或早已完成了改造,创业环境变得越来越严酷,一旦这些新的行业度过扩张期进入平稳期,将意味着机会收缩,很多职位也相应会收缩,连中高管职位也不例外。
例如互联网行业是这些年来迅猛发展的行业。互联网行业有两大特点,一是“大手笔”,二是“大动作”。
所谓“大手笔”,指的是如今的互联网创业,必须拥有雄厚的资本作为后盾,小虾米越来越难以生存;所谓“大动作”,指的是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必须快速升级迭代。
整个行业就像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个人跟不上就会被无情甩出。
所以,这些年来见诸各大媒体的关于“中年危机”的报道,多发于IT、通讯、互联网的中层员工,而这些人一旦遭遇危机,家庭经济状况就会迎来更大的危机。
由于前期,这些人对于整个行业的判断过于乐观,加上之前的行业红利确实不错,于是在生活方式上,往往倾向于“高消费、豪车好房、二胎、妻子全职在家”的家庭结构;
而在资产配置上,更是倾向于“高杠杆”:即提前消费,按揭贷款购买生活资料(譬如房子车子等),一旦职业发展遭受重创,意味着家庭资金链断裂,生活质量乃至生活状态都将受到严重的影响。
2、内在认知:职业目标缺乏弹性
在职场发展中,有职业计划当然是好事,但我们制定的计划,必须要与时代相适应。
单线的职业目标,容易让人看不见眼前的形势,无法做出及时的调整与转型。
事实上,从姚晨的这段演讲来看,她的困惑更像是“职业转型”方面的困惑。在姚晨看来,能够出演电影并获得“影后”的封号,是她致力于追求的梦想。
她甚至感慨,如今的影视圈,更是不看实力看流量了。
是职业危机更是时代危机:教你三招化解方法
1、任何市场行为都离不开受众
不论是企业还是个体,从事任何市场行为,都需要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谁是产品或服务的终端客户?
从影视行业的受众来看,中年人每天分身乏术自顾不暇,00后对于游戏的热爱远胜于影视
作品,同时要应付日常的课业、各种各样的补习班;退了休的老年人有他们的休闲方式,例如大妈们的广场舞、大爷们的麻将牌局等等。
因此影视行业面向的受众,主要以上班没几年喜欢宅家追剧的年轻人和呆在家里的全职妈妈为主。
这些人喜欢看什么,影视公司就拍什么;这些人喜欢哪些明星,影视公司自然会启用他们:哪怕有些明星演技拙劣,但颜值在线拥有强烈的票房号召力,就达到了他们赚钱的目的。
各行各业,只要是在市场环境下生存,都需要考虑这个问题。
2、从产业链及周边寻求更多的可能
人生最大的痛苦之一,在于“求而不得”。
正如演讲里姚晨感慨的那样,年轻时搭上了顺风车不经意就“红”了,如今紧追慢赶再也无法达到曾经的巅峰。
事实上,成功就是一个概率事件,想要最大化这个概率,就必须一专多能,运用“T型战略”,在原有积累的基础上,拓展其他领域。
从影视这条产业链而言,前端的岗位以演员为主,他们抛头露面、冲杀在前沿;中端以导演为主,负责整部作品的统筹及拍摄工作;后端以编剧、制片人为主,负责在后台运作。
1升等于几毫升
纵观演员的转型之路,不难发现,很多名利双收的演员到了一定的累积之后,纷纷会转向整条产业链的中端及后端。
例如从演员到导演的姜文、黄渤、吴京,等等。
中国好声音歌曲列表当然,在这个行业的周边,也有不少衍生产业,例如赵本山之前的路子,开设培训班、培育演艺圈新人等等。
3、终身学习是王道
1)、打造与提升商业思维
不论是今后创业还是打造个人IP,35岁后的职场人必须要学会“商业思维”:因为我们不能
无视所处的时代环境,想要有所选择,就要掌握些底层的商业逻辑和规律。
这一点,可以通过多读财经类的书籍、关注财经类的报道等入手,不断熏习。
2)、对新鲜事物保持开放的心态,多去尝试
眼下,很多平台都向全民开放,你可以在上面分享你擅长的领域知识,你要相信,很多新事物的兴起,绝对是泥沙俱下,等经过了必要的沉淀之后,最后拼的还是实力。
3)、打造“T型”能力,多去关注行业信息
任何职业,它一定不仅仅只有“金字塔尖”的管理层岗位的发展机会,它可以持续延伸,就看你有没有关注过整个产业链的结构,以及周边的机会。
就个人而言,你需要打造多元能力:以某个能力为主线,再结合其他能力做组合,方能在变幻的时代背景下游刃有余。
为什么年近40岁的姚晨会感慨自己遭遇到了中年危机呢?
从我个人观点来看,大约和三点有关。
首先,职业目标单一。
她的梦想还是希望做个好的演员,希望能拍电影,获得“影后”,这就属于“前端岗位”。
而前端岗位的特点就是,这些年来需要不断地打拼,不能有一丝懈怠,否则几年下来,作为演员被人遗忘是分分钟的事情。
其次,和行业的发展现状不无关联。
正如前文分析,在大数据及流量等因素的考量下,影视公司会出现不顾演技的情况,但这种只是暂时性现象,不论是从豆瓣评分极差的流量明星的作品,还是之前通过一些综艺节目脱颖而出的实力派演员(例如《演员的诞生》里脱颖而出的周一围)来看,未来,实力圈粉将是主流。
只是从流量到实力,还需要一段时间和过程,就像大浪淘沙一般,最终沉淀下来的才是经得起考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