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阐述划分评价单元的原则、分析过程等。 |
| 发帖人:瑛紫 发表时间:2004-09-20 11:44 | |
| |
第一章 出版与出版学 主要内容 出版的定义和要素 出版过程的特点 出版与社会的关系 我国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 出版学的概念、学科建设、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方面、相关学科等 1.出版定义与要素(*掌握P1-4) l 定义: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的活动。 l 要素:三大要素:编辑、复制、向公众发行 l 出版行为的前提:作品 2.出版历史知识 l 古代没有出版一词,称为“梓行”、“雕印”、“版印”。含印刷或发行,但不包括编辑。 l 最早使用出版一词的人黄遵宪,1879年。 l 我国最早使用出版一词的法律文件是1906年的《大清印刷物专律》,它将出版物称为“记载物件”。 l 1930年国民政府公布的《出版法》给出了出版物的概念,但不包括编辑要素。 3.出版历史知识2 l 给出出版明确定义是1949年后的事情。 l 法语和英语分别在1330年和1450年就有了表示出版的词语,来源于拉丁语“公于众”。 l 西方出版定义中有的不包括编辑要素。 4.出版概念的广义与狭义性 l “出版科”,习惯称谓,是出版狭义概念的体现。 l 出版概念的广义性: – 从学理上认识 – 从出版行政管理上认识 5.作品的定义与内容 l 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 l 包括P3 l 出版与作品、稿件的关系 – 不是所有的作品都能成为出版的前提 – 出版单位收到或约请作者创作的作品 6.出版过程及特点(熟悉P4-5) l 出版过程:由编辑、复制、发行三个阶段联结而成的有序过程。 l 编辑阶段:信息采集、选题策划、组稿、审稿、加工整理、整体设计、发稿检查、读校样、看样品等环节。 l 复制阶段:共性:制作母本(印版或母盘等)、成批复制、包装等不可或缺。 l 发行阶段:进货、储运、宣传、销售、结算货款等环节。 7.出版过程的特点(考过) l 明显的整体性 – 三者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依赖 l 不同劳动的有机组合 – 编辑劳动—作品优化、增值的精神生产劳动 – 复制劳动—物化劳动,物质生产劳动,增加精神产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将作者、编辑的精神生产劳动的价值转移到物质产品中去,使作品最终形成出版物(前两者只能创造价值,但不能实现价值) – 发行劳动—商业活动,实现出版物价值的手段 8.出版过程的基本特点 l 不同劳动的有机结合 l 它决定了出版物的特殊性 9.出版与社会的关系 l 社会发展对出版活动有决定性影响 l 作为意识形态和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对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的发展,又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10.社会发展对出版的决定性影响 u 政治制度和政治环境决定出版的命运(方向、规模和水平) u 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出版提供物质条件林青霞旧照 u 科技的发展是出版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u 社会文化的发展为出版提供活力 11.出版对社会的能动作用 l 对政治发展的影响 – 形成舆论导向;深化思想教育;促进社会生活的整合 l 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 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促进人们更新经济理念,推进经济发展;迅速传递各种社会信息,加快经济的发展速度 l 对科技发展的影响 – 进一步提高生产力;人们的技术能力;普及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质 l 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12.出版与政治的关系 l 形成舆论导向;深化思想教育;促进社会生活的整合 l 政治制度和政治环境决定出版的命运(方向、规模和水平) 13.出版与经济的关系 l 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促进人们更新经济理念,推进经济发展;迅速传递各种社会信息,加快经济的发展速度 l 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出版提供物质条件 14.出版与科技的关系 l 进一步提高生产力;人们的技术能力;普及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质 l 科技的发展是出版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15.出版与文化的关系 l 增进文化积累;推进文化创新优化文化选择;促进文化交流 l 社会文化的发展为出版提供活力 16.我国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掌握P13-22) l 三个代表 –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众。 17.出版工作的方向、方针* l 方向: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l 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l 出版工作的第一要务——坚持正确导向的前提下,把发展作为出版工作的第一要务 18.出版工作贯彻三个代表的具体化 l 加强和改进出版工作的着力点 l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和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做到三贴近。 19.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必要条件 l 出版工作必须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 20.出版工作必须贯彻的重要原则* l 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 l 社会效益的内容:有益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出版效果 l 经济效益的内容:通过出版经营获得经济收益 21.出版坚持质量第一是由什么决定的 l 由我国出版工作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是由“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决定的,也是我国出版工作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必然要求。 l 质量是出版业发展的主要内容。 22.出版工作的主要任务(掌握) l 根本任务:促进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满足人民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l 具体任务:P20-22 23.出版学概述(了解熟悉P31) l 出版学概念:研究出版活动的性质、任务、作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这也是其研究对象。 l 出版学属于应用学科 l 既有很强的实践性,又有很强的理论性。 24.出版学的学科建设(P23-25) l 古代出版活动与目录学、校雠学和版本学联系密切。了解具体人物和著作。 l 掌握国内外较早的出版刊物和著作/人物等。 l 掌握出版学的最早提出等问题。 25.出版学的学科性质 l 应用学科 l 研究对象与出版学的概念——出版活动的性质、任务、作用及其发展规律。 l 出版活动的性质——文化性质与经济性质,由出版物、出版业、出版市场决定的,也集中表现在出版物、出版业、出版市场的特殊性上。 26.出版学研究的内容 l 1出版物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l 2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l 3编辑、复制与发行之间的内在关系 l 4出版与社会的关系 5出版市场与出版营销 6出版队伍建设 7出版管理 8出版史 27.出版学的其他问题 l 出版学的相关学科 l 学习研究出版学的意义(P29-31) 第二章 编辑与编辑学 1.编辑和编辑学的主要内容 l 编辑的定义于编辑工作在出版工作中的地位 l 编辑、作者、读者之间的关系 l 编辑工作的特点、主要环节 l 编辑工作的社会功能 l 编辑人员的素质与能力要求 l 编辑学的概念、学科性质、对象、研究内容等 2.编辑的定义(了解P32-33) l 多义词; l 古代多用于著作方式 l 人员、技术职务与活动。 l 定义与最根本的特点:设计、组织、审读和加工作品(最基本的内容),为复制和发行做准备的工作(根本目的)。 3.编辑工作的地位(了解P33-34) l 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出版过程的开端和核心地位 l 在出版单位经营中最重要的支柱和核心。 l 编辑活动的起点——收集信息、策划选题等。 4.编辑与作者的关系 l 作者劳动是编辑劳动的前提,作者作品的出版离不开编辑的把关作用 l 同志互助合作关系 l 双方都应“一切为了读者” 5.编辑与作者的关系2 l 编辑与作者间关系的处理 6.编辑与读者的关系 l 基础:满足读者的正当需要 l 原则: – 了解读者,适应读者,一切从读者出发; – 引导读者,提高读者。 l 为读者服务的前提:不能损害读者的利益 l 编辑工作的根本宗旨:为读者服务 7.编辑与作者、读者的关系 l 沟通作者与读者的桥梁、中介。 8.编辑工作的特点(*掌握P37-40 ) l 作为社会文化工作:具有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创造性、专 业性的特点 l 作为社会专门职业:选择性、加工性和中介性等特点 9.编辑工作的特点 l 政治性——把握出版工作的根本方向 l 思想性——弘扬先进文化,避免落后、腐朽文化;与政治性很多地方相通 l 科学性——作品和工作环节 l 创造性——既有原创成分,又有再创成分;具有依附性。 l 专业性——选择性、加工性、中介性 10.书刊编辑的主要环节(掌握P40-44 ) l 主要环节共12项 l 首先进行的是信息采集; l 选题策划——组稿——审稿——签订出版合同——加工整理——整体设计——发稿——校样处理——样品检查——出版物宣传——反馈信息的收集 11.编辑工作的社会功能(了解P44-47 ) l 文化生产中的组织功能——作品、作者、出版资源的开发以及对出版生产的策划和组织 l 文化传播中的选择和导向功能 l 文化创造中的优化功能——帮助作者寻写作的最佳角度,拉近与读者和市场的距离;与作者的联系;交稿后的审稿、编辑加工等;参与到整体设计和宣传、促销中。 12.编辑的素质要求*掌握P47-50 l 政治素质 l 思想素质 l 文化素质——内行中的外行,外行中的内行 l 职业素质——出版理论修养和编辑实务经验,表现为职业追求、职业敏感和职业作风。签劳动合同注意事项 13.职业素质 l 职业追求是一种文化追求 l 职业敏感既是一种创造性敏感,又是一种市场性敏感 l 职业作风是一种一丝不苟的求是作风 14.编辑人员的能力*掌握P50-54 1政治认知能力 2策划能力——选题、市场营销、出版单位形象宣传等策划/取决于三方面 3社会活动能力 4判断能力 5语言文字能力——规范能力;加工能力;写作能力 6信息感知能力——信息加工工程师 7审美能力 15.编辑学概述(熟悉P54-55) l 我国最早提出编辑学。1990年美国报纸进行了这方面的报道。英文redactology l 编辑学最早专著和以编辑学命名的著作是1949年出版的李次民的《编辑学》。 l 编辑学的学科性质——应用科学 l 编辑学的概念——书刊编辑学,研究出版工作中编辑活动的性质、任务、作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16.编辑学的研究对象(熟悉P 55-56) l 性质、任务、作用及其发展规律 l 性质:选择性、中介性、加工性等 l 任务:宏观任务和微观任务。 17.编辑学研究的内容(熟悉P56-58) l 编辑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关系 – 跨领域关系和领域内关系夏季健康小知识 l 编辑过程及基本环节(P41-12)考过 l 编辑、作者、读者相互之间关系 l 编辑活动的创造性及其特点 l 编辑队伍的建设和管理 l 编辑史 18.编辑学的相关学科 l 见书上P59 l 与编辑理论和实务关系比较直接的是逻辑学与语言学 第三章 图书编辑业务 第一节 信息采集 第二节 选题策划 第三节 组稿 第四节 审稿和签订出版合同 第五节 稿件加工整理 第六节 加工整理后的编辑工作 第七节 图书辅文 第八节 重印和再版 第一节 信息采集 图书出版工作是指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的活动,这就是文化传播。在文化传播过程中,编辑承担着对信息进行收集和选择的重任。 一、信息采集的作用 (一)有助于把握图书市场趋势 (二)有助于图书的科学设计 (三)有助于对稿件的判断和加工 (四)有助于制定营销方案 二、需采集的信息内容 (一)社会发展信息 (二)科学文化信息 (三)出版动态信息 (四)作者信息 (五)读者信息 三、信息采集的要求 (一)真实性 (二)针对性 (三)综合性 (四)预见性 四、信息采集的方法 (一)图书交易场所调研 1.图书零售店。 2.全国书市、全国性图书订货会。 3.国际性书展。 (二)文献检索 (三)关注大众传媒 1.传统媒体。 2.网络信息源。 (四)人际交往 (五)专业市场调查 五、信息处理的方法 (一)筛选 (二)加工 (三)存储 (四)利用 第二节 选题策划 l 选题是对出版物主题、内容、名称等的总体设计。 l 选题策划是编辑人员依据一定的方针和主客观条件,开发出版资源、设计选题的创造性活动。 一、选题策划的意义 (一)把握出版工作方向,落实出版工作方针 (二)保障出版生产秩序 (三)提高出版物的质量 (四)塑造出版单位的形象 二、选题策划的内容 (一)图书的内容和形式(设计性内容) (二)市场预测(分析性内容) 1.读者需求情况。 2.同类出版物情况。 3.选题特。 (三)实施方案(操作性内容) 1.作者人选。 2.时间安排。 3.宣传计划。 4.营销策略。 三、选题策划的环节 (一)捕捉新的选题生长点 (二)构思出版物的总体结构 1.选题内容所涉及的领域有哪些新的发展,它的前沿和制高点在哪里。 2.社会生活呈现出怎样的发展态势,它同选题有多大的契合度。 3.社会的文化需要是什么,它与选题特是否存在关联性。 (三)开展多方面的论证 1.精神文化价值判断。 ①引导性。 ②创造性。 2.市场适应性判断。 ①针对性。 ②前瞻性。 3.效益性判断。 4.可行性判断。 (四)不断修订和优化 第三节 组稿 组稿是编辑人员选择、组织作(译)者完成作品写作或翻译的活动。 一、稿件的来源 (一)自投 (二)推荐 (三)引进 (四)组织 二、组稿的方式 (一)个别约稿 (二)社会征稿 (三)体集稿 三、组稿的准备 (一)明确选题要求 (二)制订组稿方案 (三)选择合适作者 四、组稿的落实 (一)加强与作者的沟通 (二)当好作者的参谋 (三)全心全意做好服务工作 第四节 审稿和签订出版合同 审稿是对稿件进行审读、评价,决定取舍,并对需要修改的稿件提出修改的要求和建议的活动。 一、审稿的作用 (一)决定稿件取舍,为文化传播把关 (二)帮助作者提高稿件质量 二、审稿的基本要求 (一)对稿件质量的要求 1.政治性要求。优美诗句 2.思想性要求。 3.科学性要求。 4.知识性要求。 5.其他一些特殊要求。 (1)稳定性。 (2)独创性。 (3)艺术性。 (二)对审稿者的要求 1.坚持稿件取舍标准。 2.评价要客观、科学。 3.操作要规范化。 三、审稿的方法 (一)通读 (二)比较 (三)分析 (四)综合 四、审稿制度 (一)三审制的基本要求 l 初审,由具有编辑职称或具有一定条件的助理编辑人员担任。 l 复审,由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编辑室主任一级的人员担任。 l 终审,由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社长、总编辑(副社长、副总编辑)或由社长、总编辑指定的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人担任。 (二)三审制的程序 (三)三审制的作用 (四)三审制各审级的任务 1.初审。 2.复审。 3.终审。 (五)外审 五、审稿意见 六、签订出版合同 第五节 稿件加工整理 一、稿件加工整理的意义 (一)保证图书质量 (二)发挥编辑的创造性作用 二、稿件加工整理的内容 (一)消灭差错 (二)润饰提高 (三)规范统一 (四)其他工作 1.核对引文。 2.查对资料。 3.校订译文。 4.推敲标题。 5.撰写和规范辅文 三、稿件加工整理的方法 (一)认真审读,发现问题 (二)拟定方案,标准一致 (三)先定框架,后定细节 (四)选用笔,书写端正 (五)电子原稿,须留痕迹 四、加工整理的原则 (一)尊重作者,忌强加于人 (二)改必有据,忌无知妄改 (三)依据规范,忌滥施刀斧 第六节 加工整理后的编辑工作 一、稿件送复审者和终审者审阅 二、稿件整理与发稿 (一)稿件整理的目的 齐——稿件完整齐全(包括正文、目录、辅文) 清——书写、勾画和编排顺序清楚 定——内容、体例格式已经确定,没有遗留问题 (二)稿件整理的内容与要求 1.复查。 2.整理。 3.誊抄。 4.编序。 (三)提出整体设计要求和发稿 1.发稿单。小学英语手抄报内容 2.装帧设计单。 3.征订单。 4.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申报单。 三、校样处理 (一)审读校样 (二)处理作者的修改和校对人员的质疑 (三)检查付印清样 四、样书检查 五、做好图书宣传工作 (一)图书的宣传方法 1.利用大众传媒。 2.自编宣传品。 3.店堂陈列布置。 4.举行新书发布仪式或作者签名售书活动。 5.举办读者活动。 (二)编辑为图书宣传应做的工作 1.提供新书简介和书讯等。 2.组织、撰写图书评论。 3.指导设计和发布图书广告。 4.向有关部门提供相关资料。 六、收集反馈信息 第七节 图书辅文 一、图书辅文概述 二、图书辅文的作用 (一)保证图书的完整性 (二)强化图书的功能 (三)指导购买和阅读 (四)有利于检索的准确快捷 三、图书辅文的类别 (一)封面文字和书各页文字 (二)内容提要、作者简介、出版前言、出版后记、凡例和封面宣传语 (三)序、前言 (四)跋、后记 (五)目录 (六)注释 1.脚注。 2.文后注。 3.呼应注。 4.译注。 5.自注。 6.原注。 7.编者注。 (七)附录 (八)参考文献 (九)索引 (十)大事年表 (十一)名词解释 (十二)译名对照表 (十三)其他辅文 四、编辑与图书辅文 (一)选择辅文设置 (二)选择辅文作者 (三)审读加工辅文 第八节 重印和再版 一、重印和再版的概念及意义 (一)重印的概念和特点 (二)重印的意义 1.及时满足社会需要。 2.符合最佳经济效益原则。 3.可以不断提高图书质量。 (三)再版的概念和特点 (四)再版的意义 1.再版是文化积累的重要方式。 2.再版是图书更新换代、改善质量的重要途径。 3.再版可提升图书使用价值。 4.再版能使出版资源得到深度开发。 5.再版能打造图书的品牌 二、重印和再版的条件 三、重印和再版的程序 (一)重印的程序 1.市场调查。 2.重印书审读,汇总作者和读者的意见。 3.填写重印书征订单。 4.填写封面装帧设计单。出版资格考试 5.填写重印书发稿单。 (二)再版的程序 四、重印和再版的时机及数量 五、重版率 | |
|
| | | |
本文发布于:2024-11-16 14:49: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标签:出版 编辑 工作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