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7
作者简介:胡佳丽,生于1999年,苏州科技大学天平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为工程管理。创新训练项目:本文受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2013985015Y
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医疗资源布局双轨模式及
应变技术策略研究
*
苏州科技大学天平学院  胡佳丽,刘惠林,王敏喆,石鹏翔,石可
摘要:本题研究项目主要通过深入调研典型城市及周边地区的医疗资源布局体系,分析现行医疗资源布局应对突发疫情的劣势与桎梏,通过层及分析法详细梳理了医疗资源对疫情需求的影响,提炼出其间的影响因子,并结合“疫情与常态协同共用”的双轨思想,运用可达性分析方法推导城市及周边地区医疗资源的优化布局模式;同时引入“模块化设计”理念,提出医疗设施与建筑“疫情模式”及“常态模式”双向应变的设计模式与技术方法。
关键词:双轨模式;应变技术;层次分析法;医疗资源布局中图分类号:F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45-0267-0004
新冠肺炎疫情前,我国国内医疗资源布局领域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疑难危重症
诊断与、医学人才培养、临床研究、疾病防控、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医院管理等方面,疫情暴发后,部分研究集中在疫情防控与医疗资源供给方面,目前暂无相关研究涉及应对突发疫情的医疗资源布局双轨模式及应变技术研究。本项目作为新冠病毒爆发时期的研究项目,在基于前人对医疗资源优化布局的研究上,为国内医疗资源的分配在特殊时期下运行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与解决方案。目前我国研究重点集中于疫情模式下医疗资源合理分配方面,但忽略了常态下医疗资源的分配与疫情的关联性。本项目通过层及分析法详细梳理医疗资源对疫情需求的影响,提炼出其相关影响因子,并结合“疫情与常态协同共用”的双轨思想,基于模块化设计方法实现双轨模式下医疗设施与建筑的应变。
一、研究背景
自新冠肺炎暴发以来,我国的公共卫生防疫体系遭受了巨大的挑战。医院作为防疫体系的重要一环,是抗击疫情的核心阵地。公共卫生的管理体系、城市规划的宏观把握以及建筑设计的前瞻预设应当如何汲取经验教训来建设好我国的传染病防控体系,是减轻疫情危害、守护广大人民众生命健康安全
的重要要求。本研究力图通过深入调研典型城市及周边地区的医疗资源布局体系,分析现行医疗资源布局应对突发疫情的劣势与桎梏,通过层及分析法详细梳理医疗资源对疫情需求的影响,提炼出其间的影响因子,并结合“疫情与常态协同共用”的双轨思想,推导城市及周边地区医疗资源的优化布局模式;同时引入“模块化设计”理念,提出医
疗设施与建筑“疫情模式”及“常态模式”双向应变的设计模式与技术方法。
二、研究目标
(一)通过实地调研确定特定城市的医疗资源布局特点
我国大城市医疗设施布局聚集,具有“中心化”特征,大多位于中心城区,呈现中心化趋势,但是中心区存在交通拥堵、停车困难、可达性差的缺点。大多医院用地紧缺,发展受限,而且与周边用地功能区相互影响,用地局促和交错布局也不利于对危险传染源疾病的隔离。同时不同地区医疗资源相差较大,各自封闭。医务资源配置过度集中,大型医院人满为患,优质资源未被“优质”利用。
(二)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医疗资源布局影响因子权重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的、层次化的分析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就是在对复杂决策问题的本质、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使决策的思
维过程数学化,从而为多目标、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简便的决策方法。
(三)构建“疫情与常态协同共用”医疗资源布局双轨模式
根据城市发展规模,提出对医疗建筑初期预留弹性,研究如何提高医疗设施的均匀分布以及预留规模,在医院建设时运用模块化建筑,提高建筑物和设备的安装精度和质量,更精确地控制施工过程以及施工时间。加快现场施工速度,减少安装时间,加速资金周转率,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充分利用标准化单元,减小占地面积,以最小成本达到应对突发状况的目的。
以特定的城市医疗资源空间配置的系统构架为基础,将医疗设施与医院等级、服务半径、经济状况、运营方式、交通路径、人口数量等系统要素全面纳入评价范围。以层次分析法确定的影响因子权重为参考指标,提出医疗资源布局“疫情与常态协同共用”双轨模式的基本原则与总体策略。
(四)依托模块化设计理念的医疗设施与建筑应变技术进行转化
装配式建筑是我国倡导绿建筑以来的热门话题,模块化建筑是装配式建筑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新的模式,往往有很多人将模块化建筑与传统装配式建筑混为一谈。模块化建筑又称为“盒子建筑”,该体系是以每个房间作为一个模块单元,均在工厂中进行预制生产,完成后再运输至现场,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组装成为建筑整体。其工业化程度高,重复利用率高,能够缩短施工现场作业时间,减少污染,
实现绿经济。利用模块化建筑的特点,我们可以将模块化建筑体系运用到医院建设中来,通过模块化设计的优点使得医疗设施与建筑能够便捷地进行转化,以应对特定的防疫与需求。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一)研究准备工作
本研究主要研究了典型城市及周边地区的医疗资源布局体系,苏州的医疗体系是本次调查的主要对象。然而纵观苏州的医疗布局,是十分庞大而又复杂的。大到市立医院,小到社区卫生中心,这些都林林总总地分布在苏州市区内。再结合本此研究主题“双轨”,及既要考虑到常态化的医疗布局,也要考虑到疫情状况下的医疗布局,考虑的因素非常多,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全部调查清楚,是不太可能的。所以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又使
用了层级分析法,再结合本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我们把目标细化为:苏州具有代表性的综合医院及其医疗水平、地理位置、周围交通等因素。确定的目标后,我们小组成员每人选择一个调查的目标,结果如下:
1.苏州市立医院
苏州市立医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承担了医疗、教学、科研、公益四位一体功能。医院设有本
部、东区、北区、南区4个院区和1个独立的教学培训基地。2020年,医院开放床位3000余张,诊疗总人次357.87万人次,出院患者13.12万人次,手术人次4.54万例。
并且,医院将优质资源下沉,从2005年起就成立了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并与市区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实行人、财、物的一体化管理;建立了区域影像信息平台、社区卫生临床检验集中检测中心和远程心电会诊中心三大中心提升社区诊断和检验检测水平;建立了远程医疗会诊中心针对社区疑难及多学科疾病进行远程会诊指导社区诊断和,派出医院管理人员和医疗专家到社区参与社区日常工作,形成上下联动、分工协作的分级诊疗服务新模式。
可达交通:
驾车:广济路242号
轨道交通:山塘街站,2号线4号口,往北步行600米。
公交:7路、34路、44路、85路、304路,市立医院北区站下车
交通情况:三区就医车流高峰主要集中在7:00-8:30期间,其交通需求约占全天需求的23%,且就医车流与上下班出行车流时段叠加,极易出现交通拥堵的情况。百米范围内停车场共6个,且3所为专用停车场,不对外开放。本部位于道前街和干将西路之间,周边1km范围内有多条历史文化街区,人流
、车流量受旅游季和节假日影响,平时日均人流近1w/天,节假日近3w/天。北区依外城河而建,在广济路和惠济陆之间,近山塘街历史街区,日均人流略少与本部附近,但由于其周边道路规划问题,极易发生交通堵塞,导致不利于患者就医的情况发生。东
区位于白塔路与西北路之间,临近狮子林、
拙政园等景点,日均人流、车流与本部较为
接近,基本情况与其他两个区类似。
2.明基医院
医院位于苏州市高新开发区竹园路,依
黄山好玩吗
据国家三级综合医院标准设置,一期建筑面
积16万平方米,为医疗用地,总投资15亿
人民币,床位设置1500床,目前卫健委审
批开放床位800张。二期规划占地面积12
万平方米,为医疗研发用地。2019年,日
门急诊数约为1800人次,月出院人数将近
2000人次,年手术人次约7000台,总诊疗
人次约为55万人次。
可达交通:
公交:
【站点—明基医院站】快线1;报关报
检专2;4;31;64;67;93;302;319;400西;
400东;406;502;622
【站点—明基医院西】31;33;312;
329;406;3002;502;662
地铁:
地铁1号线【玉山路站】
地铁2号线乘至广济南路转1号线;3
号线乘至狮子山转1号线;4号线乘至乐桥
黄义达演唱会转1号线
3.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医院分为总院和十梓街院区,开放床位
3000余张。2020年,门急诊量316.2万人
次,出院13.4万人次,年手术量4.8万台
次。医院现有职工4527人,其中正高级专
家326人,副高级专家639人。
可达交通:
轨交:轨道交通2号线至平陇路东站,
到万达广场,出站向西北方向沿平海路步行
约10分钟;即将开通的4号线将于平江院
区无缝对接。
公交:附一院新院北公交站(公交76路;
215路;309路;800路东线;800路西线;
808路;925路),仲雅苑东公交站(途经
公交车:79路;80路东线;80路西线;82路;
88路;816路)。
医院位于平海路与平泷路之间,临近广
济路与人民路,医院内有两个停车场,方便
患者前往就诊。毗邻体育公园与健身中心,
附近有大量居民住宅小区,周边辐射范围三
公里内约有105个小药房,作为其疫情期间
可临时调用的医疗药品资源,且有70余家
酒店可在疫情期间临时调用作隔离观察,用
于安置病人。
(二)层次分析法(AHP)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在完成实际项目的
分析后,综合考量不同因素的不同属性,按
照相关标准层次排开,所分层次的上一层都
会受到下一层次的影响或作用。基础层次分
为:目标层、准则层、方案层。目标层通常
只有一个因素,准则层针对目标层会产生不
同因素,方案层也会因为准则层的不同而分
配相应的因素。本研究将运用到层次分析法
来分析研究医疗资源配置问题中各项因素的
权重,具体分析方法如下。
首先,应用该方法需要将问题层次化,
划分为三个层次:目标层、准则层、方案层。
所划分的三个层次分别代表着不同含义。目
标层体现的是我们想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
中的目标层是,确定医疗资源布局影响因子
之间的权重;准则层,该层是为了实现总目
标而列举的各种影响因子,通过调研我们总
结了以下A1-A5的因子,例如:医院的容载
量、医疗水平、医院周边交通情况、范围内
社区规模和数量、可临时调用医疗资源,方
案层可以分为合理与不合理两个方面。
Step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最高层(目标层):确定医疗资源布局
影响因子之间的权重
中间层(准则层):医院容载量        A1
医疗水平                        A2
医院周边的交通情况              A3
范围内社区规模和数量            A4
可临时调用医疗资源              A5
最底层(方案层):B1合理B2不合理
Step2.构造判断(成对比较)矩阵(见
表1)
0.138  0.169  0.137  0.090  0.277  0.162
0.277  0.338  0.551  0.272  0.277  0.343
0.138  0.084  0.137  0.272  0.222  0.170
表1
构造判断(成对比较)矩阵
268
0.416  0.338  0.137  0.272  0.166  0.265 0.027  0.067  0.034  0.090  0.055  0.054
0.162+0.1715+0.17+0.088+0.27  0.8615 5.317 0.324+0.343+0.68+0.265+0.27  1.882  5.486 0.162+0.085+0.17+0.265+0.216  0.898  5.282 0.486+0.343+0.17+0.265+0.162  1.426  5.381 0.0324+0.068+0.0425+0.0883+0.054  0.2882  5.281
Aω=λω
Aω=(0.86151.8820.8981.4260.285)T
由AW=λω得:λ=5.3494一致性标准CI=0.08735RI=1.12
Step3一致性检验
一致性比率CR=0.08735/1.12=0.077<0.1通过一致性检验
ω=(0.1620.3430.170.2650.054)T即为各因子之间的权重
即医院周边的交通环境>医院等级>范围内社区规模和数量>医院的容载量>临时可调用资源
四、研究成果及建议
(一)关于模块化设计方法实现双轨模式下医疗设施与建筑的应变策略建议
医疗资源的基础建设,对我们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有着决定性的意义。而这也是制约疫情防控的最大的短板,必须未雨绸缪,长远谋划,并且把有针对性地将建设和资源合理配置有机结合,把这块短板尽快补上去。
1.土地再开发——高效紧凑的“一体化”模式
在建设之初考虑到医院位于人流量较大、用地紧凑的地区或市中心等,选择采用统一布局、分层叠加的竖向发展模式,将门诊部、接诊区、住院区按下、中、上的顺序叠加在一起,实现高效紧凑的“一体寇静照片
化”布局模式。在一栋大楼里设置医院的所有科室和部门,功能联系紧密,各部门之间均为内部联系,就医流程简短快捷,省时高效,节约用地面积和管线铺设。也可提前为医院的上层建筑预留可二次施工的空间,以适应后期在疫情情况下床位数不足,满足需二次扩建的需求。在现代社会用地资源紧张的情况下,这种模式有较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2.强强联合——功能区置换模式
若当地的综合性医院较少,医疗资源不丰富,可以采取“强强联合”的模式将两类或更多专科医院合并,选定一个医院面积较大的区域为合并主体,将其他科室迁移至此。在疫情情况下,可在保留原有基础设施的同时,通过改造临街建筑为门诊楼、改造原实验楼为住院楼以及内外科诊室、改造室外管
网等工程来满足医院的功能转换需要。还可
以改造新建综合楼周边公园、广场等建筑和
场地环境,形成优美的医院院区环境。
3.逐渐更新——医院改建与功能区
转换
在原有土地利用空地或拆除部分次要建
筑,按医院发展规划建设一期工程;一期工
程完成后,再拆除原有建筑做二期扩建用地,
拆除的建筑功能部分将转入第一期建成的建
筑内;依次进行第二期、第三期及以后的拆
迁和医院功能置换作业。这样的渐次更新模
式,是通过对原有整体布局不断地拆迁和扩
建而逐步实现的。
4.模块化设计——单元拼联综合体
目前,建筑功能“模块化”应用技术已
有应用实例:无锡市医疗产业的规模整合。
其医院、疾控中心、教学科研等功能已实现
一体化规模。无锡市医疗中心设计方案采用
“单元拼联”体系,形成统一母体的总体构
图,以适应扩展要求。这种单元拼联的方式,
可将医院这类复杂的建筑综合体分解为若干
“模块”进行功能的综合设计,然后按需要
再依次组装成医院整体。这种设计手法对逐
步提高医院建设水平、缩短建设周期具有较
大的应用价值。
5.房产开发——医疗保障下的社区
增值
以社区为单位建设专科医院或社区诊
所,医院及诊所的主打项目要适应周边
社区的发展需求,例如青年社区以“颈
椎”“脱发”“近视”“胃病”等主题项目
医院进行房地产开发;老年社区主打“医疗
保健”项目等。目前同仁医疗产业集团在海
南三亚“健康保健”为主题的项目就是将专
科医院作为开发的主要因素之一规划到房地
产开发活动中去,为房产开发和医院项目提
供了附加价值。
6.三区两通道——战地医院模式
作为疫情应急的医院,战地医院在设计
上应充分考虑战斗一线医护人员的安全。以
“洁污分流、医患分流、人物分流”为原则,
采用严格的“三区两通道”设计,医护人员
按“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的工作流
程布置工作区域。医院有严格的污染区和洁
净区划分,采取“双分离”设计。同时在空
气组织上形成负压气流,避免以空气为介质
的交叉感染。另外,针对医院是否会对周边
水土大气造成污染的问题,战地医院严格按
照《传染病医院建设标准》实施,铺设了防
渗膜,覆盖整个院区,确保污染物不会渗透
到土壤水体中;同时医院安装了雨水、污水
处理系统,经过两次消毒处理,达标后
才可排入市政管网;此外,医院每间病房均
分别单独设置不循环利用的新风系统和排风
系统,它们共同构成负压系统,使病房保持
新鲜空气的持续供应,排出气体经消毒后才
会排入空气中。在病房楼下风口设垃圾焚烧
张近东 陈怡
炉,对固体废物集中焚毁,确保医院不造成
环境污染。
7.活动板房——与北京小汤山医院模
式结合
活动板房是一种以彩钢板为骨架,以夹
芯板为围护材料,以标准模数建造,采用螺
栓连接的建筑结构。其为轻钢结构,特点是
可随意装卸、便于运输、移动方便,适宜地
形广,常坐落在山坡、丘陵、草原,被用
于救灾应急工程上。救灾活动板房的建设标
准是抗震保温、防火隔热,其中每块板房约
20平方米,可使用一到两年,能够解决疫
情过渡期间居住及隔离问题。
参考北京小汤山医院的图纸,在郊区等
场地面积大的地区建设一些临时性活动板房
用以集中隔离病患,方便新风与排风系统的
独立设置。活动板房造价低廉,建设快速,
设计简单,对疫情下我国医疗应急能力有很
大的补充。
(二)从建筑设计角度增强医院建筑的
应变能力的建议
孙艺洲图片1.选择便于灵活发展的建设场地
结合场地条件,灵活建设各类永久性或
临时性医院建筑的场地设施。存在城市社区
用地空间紧张问题的地区,要因地制宜推动
与其他医疗项目场地复合利用、综合设置,
满足医疗项目多样化需求。不具备标准医院
场地设施建设条件的,在确保场的安全性的
前提下,灵活建设非标准、非规则医院空间
场地设施。鼓励医院与相邻社区及周边地区
联动建设,加强模块化设计的应用。
2.选择适应性较强的单元模块形式
模块化设计是以每个房间作为一个模块
单元,在工厂中完成拼接后运输至现场并通
过一定的手段连接成建筑整体。模块化可视
作集成化的装配式建筑,其在于建筑构件均
由工厂预先制定,能作为临时建筑或实验建
筑,也可作为长期建筑使用;并且能够适应
各种各样的区位、气候和地形。具有标准化、
易于运输、场地适应性强、可替换、方便扩
展、适合分期及快速建造等优点。
模块化的建筑结构,整体是由若干单元
组织起来的,这些单元从基本上看是类似的,
但是在基础上可以作出变化,不同单元之间
功能可以发生组合、置换,以达到医院不同
功能区之间的紧密联系。
269
建筑与城市都不是静止的,而是像有机生物一样处于动态发展过程中,可以拆解、增殖乃至附加,持续汰旧换新,而模块化设计是实现这点的有效办法。
3.选择平面布局灵活的建筑结构
灵活的平面布局能够适应各种各样的地形、气候和区位,医院建设不受限制,工程风险较低。平面布局的确定,将直接影响结构、水、暖、电、动力等相关专业的设计施工,故平面布局必须提前确定,给其他专业施工争取时间,提高施工配合效率。此外,医院的实验室建设必须足够灵活,适合未来的扩展。故实验室需应用模块化设计,使其构建灵活可变、容易组合拆离且功能完备。
4.设计时预留扩建空间,增强建筑可变性
对医院建筑进行规划设计时,弹性设计是一种需求策略,体现在设计主体的全寿命周期过程。工程师必须具有未来意识,适当预留和可变的设计手法,赋予医院规划与建设新的内涵。在设计之初就确定医院的医疗定位和发展目标,科学确定医院的建设规模,以及可交叉和融合性强的医疗项目类别。在规划初期,预留一部分区域作为弹性规划地,有利于后期疫情下医院的调整和改变,最终
搭建具有弹性结构的成长型医院。同时为满
足后期弹性建筑的更替,应使建筑具备独立
功能,并保证单体之间相互协调,整体更应
具备连续性。
5.选择分期建设的施工方案
若医院工程规模大,先行建设必须是医
疗项目和重点实验室,根据医院工程项目的
生产工艺需要及其重要性、复杂程度和工期
长短,安排各建筑物的开工、竣工顺序和相
互搭接时间,以满足分期建设、分期安装、
设备运营的要求。
6.选择边设计边施工的方案
特殊时期下,为了争分夺秒抢救病人,
我们可以效仿武汉蔡甸火神山雷神山的医院
建设模式,在图纸还未出的情况下,施工
单位先行进场施工,为建设场地平整场地,
边设计边施工。施工图纸一出,立刻进行医
院建设。
7.采用装配式建筑与活动板房
装配式建筑只需把预制好的房屋构件运
到施工现场进行装配即可搭建起房屋的主体
结构,在医院快速建设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装配式建筑构件可以标准化大量生产,质量
可靠,不受天气等其他一切不确定因素影响;
能减少建设过程中的物料浪费,减少建筑垃
圾的产生;同时减少人力的需求,降低施工
人员的劳动强度,节约工期,加快施工进度。
活动板房为轻钢结构,可随意装卸、便
于运输,受天气等因素影响小,可使用一到
两年,能够解决疫情过渡期间居住及隔离问
题。其造价低廉,建设快速,能与装配式
医院能形成良好的互补。
参考文献
[1]谭晓娜,徐晴姣,郭其.高危药品
分级警示标识用于医院药品管理实践与体会
[J].中国药业,2015,24(06):44-45.
[2]孙道开.医院辅助用药的管理
模式探讨[J].医药导报,2014,33(01):128-
129.
[3]蔡佳,白永平,魏献花,张
旻,王雪.“基于GIS的医疗机构空
间分布及最佳救助范围研究——以兰州
市中心城区为例”[J].资源开发与应
用,2020,36(10):1057-1061.
[4]张奎.应变需求下的医院建筑形态
演变[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7(8):18-21.
(上接第124页)
度相对一致,在安全性能得到保证的同时也需要注意保证设备的外观整洁。设备的安装应做到稳定、平直,按照规范的要求合理摆放。户外器材必须能够保证可经受严寒天气的干扰;机柜内设备物品的陈列位置应当清楚,固定好并牢靠,间距宜能够满足设备的散热及检修等要求。设备在安装好之后要经过定期检查并撰写检查报告,确认上述操作正确之后方能开始通电。
(三)做好工程质量的检验工作
落实建筑的电气化、自动化、智能化的质量与安全是个长期的问题。检验者需要每天定期进行检验,不能错过任何细节尤其是对关键工序和重点部位的检查。发现问题后及时向部门报告、更改,确保质量生产的理念贯穿建筑电气化、自动化、智能化全过程。对于安全问题要进行严格的把关,对于管道的埋设、线缆衔接等隐蔽性工程和箱体、器件以及设施的安装,有隐患性的工程可以作为一个重要考察对象。
四、建筑电气和建筑智能化工程安全及质量管理建议
(一)提高各相关人员的文化素养
素养的培育和提高是针对所有与我国的建筑电气工程领域具有密切接触的专业技术人员,设计师、施
工管理人员、业主、维护技术人员,这几个不同的专业技术阶层的人由于电气工程被紧密地联系到了一起,他
们也许是不同的专业技术阶层,但他们的知
识和素养都是必须需要加强和提高的。措施
上可以通过培训和熏陶。培训主要是泛指通
过集中对他们的政治思想意识和品德水平进
行教育和提高,熏陶的主要目的就是运用其
身边的传统文化或者是与他们的利益密切相
关的内容对其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样不
仅可以大大地促进其自身发生改变的概率而
且很有可能会事半功倍[4]。
(二)注重技术人员培训
培训技能是具有双面性质,一方面,
好的培训技能可以帮助工人获得良好的工作
和对自己的心灵产生良好的影响。另一方面,
坏的生产技术也将会导致工人们面临着被迫
44路车事件真实下岗的风险以及对岗位和损坏自己名声造成
严重影响的风险。所以,优秀的专业技术才
能是建筑施工管理者与维护人员所必需要掌
握的。为了提高技术人员的素质,建筑企
业可以通过采取各种技术培训方式,对技术
人员进行集中和培养,并且可以在其中适当
地选择一些先进的技术人才来进行一定的表
彰和奖励,这样不但使得优秀的技术人才能
够得到认可和肯定,而且还应在一定的程度
上鼓舞和激励其他的专业技术人才。此外,
建筑企业还能够定期组织开展各种技术竞争
和比赛等活动,不但能够搞清楚专业技术人
才目前的基础和能力,而且还有利于后期完
成各种技术保障和维护任务,促使技术人才
得到实践锻炼的机会,不断丰富自身实践经
验,使其能够在面对设备故障时保持从容。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对于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的
具体执行和实施的过程当中,要求各方的工
作人员必须能够在充分地遵循我国建筑工程
本身特征和技术优势的基础之上,针对其在
施工的过程中所需要涉及的每一个工作环节
都进行了动态且有效的质量管理,配合对各
项安全生产管理措施的有效执行和落实,达
到了提高我国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技
术水平的目标,由此亦可以实现整个建筑工
程项目的建设服务质量和建设技术水平的有
效改善。
参考文献
[1]严邵庭.建筑电气和建筑智能化工
程安全及质量问题探究[J].全文版:工程
技术,2016(2):50.
[2]刘治平.建筑电气工程的智能化分
析[J].山西建筑,2016,42(30):130-132.
[3]程李兵.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建筑的
发展和应用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
科学版),2017(21):58-59.
[4]邢或华.探析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
常见质量问题和防治措施[J].中国科技博
览,2015(27):210.
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