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及其诗歌初探
内容摘要:张继其实可以堪称是唐代的伟大诗人的,可是对他的了解一向并不多。他的思想,诗歌,生平都有独到的研究价值。他是大历诗风的代表,又不仅仅具有大历诗派的特点,诗歌又有自己显著地特。通过对他的研究,我们也可更多的看到唐朝中后期的社会文化风貌。
关键词:张继,诗人,思想,孤寂
升级qq空间唐代诗坛有许多以少量诗作或孤篇名世的诗人,如张若虚,王之涣等,张继也是其中一位。《枫桥夜泊》流传千古,连带着苏州寒山寺及枫桥也成为有名的景观。但是好像关于张继其人和他的其他的诗歌,后来认识的就较为模糊了。不过,作为大历年间的重要才子,考证张继的诗歌和其人,我认为,是十分有必要的。
韦编三绝的故事一,张继其人
(一)生平小探
张继,字彭孙,两《唐书》无传。生卒年不可缺考。据有限的资料来看,他大致生活在唐玄宗,肃宗,代宗三朝。籍贯也是模糊不可确信的,傅璇宗编著的《唐代诗人从考.张继考》中认为他是充州人,虽无从考证他所说是否精确,但是我是相信的,也并不影响他的性格和思想。家庭背景应是历代书香门第,
毕竟个人的发展前途不可能与成长家庭全无关系。行踪常年飘忽不定,应属于四处漫游,这在当时是一种风气。根据张继的诗作来看,他曾漫游于齐鲁,河间,淮阳,洛阳等地,并在洛阳停留较久,如《洛阳作》,《金谷园》,《河间献王墓》等诗作都可看出诗人的行踪。张继死于洪州,身后萧条,家贫子幼。资料贫瘠,只能了解个大概。
张继的存诗数量并不多,《全唐诗》录有四十七首和一联残句。其中,尤以《枫桥夜泊》一首最为著名,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历来对张继的研究还是比较缺乏的,最早始于周义敢注的《张继诗注》,对张继的诗歌作了详细的考证,是研究张继诗歌的重要资料;另外傅璇宗在《唐代诗人从考》和《唐才子传校笺》等书中对张继的生卒年以及生平事迹,仕宦经历,交友情况都做了一系列详细的考证,虽然由于资料的缺乏,张继的有些经历还是比较模糊,但是大体上有了一个线索,对于了解其人其诗都是很大的帮助。
(二)思想和性格
1,人生经历与性格
中国有多少艘军舰没有一个人的性格是可以几句话而全部概括的,性格本身就必须是复杂而综合的,张继也有着多方面的性格。追随着张继的人生经历,我们可以分析出他的性格,他的思想,以及发现他的人格魅力。每个人的年轻时代大抵都是志向高远,心存抱负的,张继同样如此。
张继在整个诗人体上看是属于大历诗人的,处在动荡的年代,张继年轻时是一腔热血,满腹激情的,充满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这在张继早期的诗作中可以看出这一性格。但是现实却无情地打碎了他的美梦。国家已开始变得四分五裂,民不聊生,这对无处施展抱负的青年张继是很大的伤害。因此,张继那血气方刚的心不再高唱“贫贱非吾事,西游思自强”,而是变得敏感,多愁,变得无奈,变得悲鸣不平,身上的棱角总算还没有磨钝干净,他的某些诗作可看出他忧国忧民的情怀和一身正气不甘沦落的影子。再后来,随着常年四处漂泊,居无定所,最显出他性格的恐怕是孤独,落寞了,这时期的他总是十分感伤,愁绪万千,为国家忧伤,为友情落寞,为漂泊无奈,很多首诗都是这种情感的宣泄与释放,如千古名篇《枫桥夜泊》:“江枫渔火对愁眠”,深切地表露了诗人孤独,落寞的心境。总之,从整个人生历程来看,张继是一个十分感性的人,这也是他的诗作普遍直抒胸臆的缘由所在吧。
2,思想观念
(1)忧国忧民的社会观
张继生活于唐代帝国由盛转衰的动荡年代,战争的残酷,持久,危害,这些都为张继亲眼所见,战乱造成的流离之苦正是诗人忧国忧民的缘由。由于战乱造成的人烟萧条,农田荒芜,诗人几禁痛哭失声,同时他对人民的生活状态极为关注,同情人民的心灵,甚至有学者考证说他是大历时期仅有的注泰坦尼克号穿帮镜头
意到国家经济困难的诗人。他的这类诗作数量是很多的,如绝句《长门即事》:“耕夫召募逐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正是写了战乱造成的人烟稀少,田地荒芜的景象,曾经的万顷良田荒草遍野,村落里也不见炊烟,繁华的江淮一带如今却是这般荒凉的景象。种种情况都可以看出张继对国计民生的担忧和关心的思想观念,体现他高尚的人格。
(2)友情珍贵的价值观
张继诗作中为数最多的就是赠答酬唱诗,这类诗作多为抒写思念好友,珍惜友情,描写人在旅途的孤独和寂寞的心情,表现了友情在诗人的心目中的分量是很重的,也是他价值观念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诗人不同于大历十才子的“为文造情”,他在诗中渗透了自己的真情实感,读之真挚动人,可感出他对友情的渴望。如《春夜皇甫冉宅欢宴》一诗,“流落时相见,悲欢共才情。兴因樽酒掐,愁为故人轻”就写出了诗人与友人悲欢与共的深厚情谊,能与友人在战乱年代重逢,令诗人欣喜若狂,把酒畅谈。《奉寄皇甫补缺》中写道:“京口情人别久,扬州估客来疏;潮至得阳回去,相思无处通书”,在那个交通不甚发达的年代,与好友一别,则不知何时才能再见,在这样的情况下,朋友的书信就成了抚慰心灵的良药,但是潮水尚能回头,而跟朋友通信却成了一种奢望,也是写的友情上的事情。据说,皇甫冉,刘长卿,戴叔伦等都是诗人的好友。
(3)歌颂祖国河山的审美观
唐代是有漫游之风的,士族才子普遍远离家乡,四处游历,张继也是如此。他的足迹遍布祖国的许多地方,这铸就了他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并热情歌颂的审美观。如《题严陵钓台》中诗人对严子陵高风亮节的赞美,《感怀》,《河间献王墓》,《春申君祠》都是诗人的游历之处所作,有的表现他自己的性格志向,有的表现他对古人的赞美和评价,有的表现他对自然风景的描写,可以说,张继在咏怀写景上是相当有建树的。这些诗歌都折射出了张继深厚的历史文化审美情态,以及懂得寓情于物,睹物思人的审美情趣。另外,在咏怀时,那发出的另辟蹊径的历史感叹,也可说是他审美观的独到之处。如《金谷园》中“彩楼歌馆正融融,一骑星飞锦帐空。老尽名花春不管,年年啼鸟怨东风”写了玄宗纵情声而酿成悲剧的今非昔比惨况。总之,张继以他的审美观为基础,把视角伸向古迹,伸向历史,给我们留下了那个时代的一幅幅社会生活和文人心态的真实而又复杂的画卷,值得一代人的思考和考证。
每一个人都是有其个性的,而每个人的个性体现的方式又不一样。对于唐代诗人张继之于我们来说,我们了解他的个性也只能从他留存下来的诗中进行分析了。通过对张继诗歌的研读,我认为,张继是可堪称为“唐代大诗人”的称号的。
二,张继的诗歌塞下曲的古诗的意思
(一)诗歌思想内容
张继的诗歌虽然数量有限,只有四十七首和一联残句,但其中所反映的社会内容和个人情感却十分丰富。他的诗歌内容大致可分为四类:
<1>战乱流离之苦
张继所生活的大历时期是一个特殊的年代,大唐帝国在经过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之后,已走向衰落。不仅如此,国家已开始四分五裂,战争已持续了几年的时间,土地遭到破坏,人民困苦不堪,处处可见战争的惨况,任何人身处这样的环境都会心生感慨,何况像张继这样的青年才子却无处施展抱负的诗人呢,这种现实对他这种青年才俊的打击可谓是很大的,再加上诗人常年四处漂泊游历,到处求职,尝尽了战乱之苦,所以张继的诗作的首要题材就当是描写战乱流离之苦之作了。这类诗歌是大历诗人中历来最引人注目的篇章,张继的这类诗作同样写的感人至深,如他的这首有名的绝句《阊门即事》:“耕夫召募逐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写了战争对田地的破坏,万亩田地荒芜,草枝茂盛的惨状,一片荒凉。诗人没有正面去描写战争的惨烈,而是就眼前看到的景象作真实的记录,没有任何的夸张和渲染。但就在这貌似客观冷静的背后,同情人民的心灵。再如其在《酬李书记越城秋夜见赠》中写到:东越秋城夜,西人白发年。寒城警刁斗,孤愤抱龙泉。”控诉了玄宗的荒淫奢侈,挥霍无度,再加上战乱爆发,造成的国库空虚,极尽描绘了战争的惨况。还有有名的那首《送邹判官往陈留》,“齐宋分巡地,频年此用兵。女停襄邑抒,农废汉阳耕。使者诚招去,诸藩拥节迎。深仁佐君子,薄赋恤黎毗。火燎原犹热,风摇海未平。应将否泰理,一问鲁诸生。”诗人描写了战争过后田地荒
芜,人烟萧条的残破景象。用大火燎原,海上波涛来比喻战争的激烈与范围之广。从这类诗中,我们可看出张继高尚的人格和关心国计民生的态度。不仅如此,从张继的这类诗作中,我们也可看出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投身于乱后国家的重建中。相这首诗的后两句“应将否泰理,一问鲁诸生”就是积极投身于国家重建事业的表现。总的来说,就张继所处的时代与环境来说,张继的战争诗是不可避免的,毕竟“艺术源于生活”。
<2>赠答酬唱之作
大历时期的唱和诗非常发达,送往迎来,宴会宾客,以及出游宴饮都少不了诗歌点缀风雅。在这样的社会风气的熏陶下,张继也写下了许多赠别诗,占其诗歌总量的三分之一。而且,我们前面在说张继的思想观念时也说到过他是一个很看重友情和朋友的人,所以他的写给友人的诗当然也就很多了。这类诗歌多是抒发思念好友,珍惜友情,描写人在旅途的孤独和寂寞的诗作。诗人往往在诗中反复表现其对故乡的思念,对友情的渴望,以及羁旅行役之愁。如《赠章八元》“相见谈经史,江楼夜坐阑。风声吹户响,幻一影照人寒。俗薄交游尽,时危出处难。衰年逢二妙,亦得闷怀宽。”此诗当是诗人晚年与章八元相见时所写,诗人在诗中向好友吐露生活的不易。其中颈联更是概括了那个时代的世态炎凉和文人生活的艰辛。这类诗是很多的,它们中有的是向友人倾诉,有的是表达思念,有的是重逢的欣喜等等,如《奉寄皇甫缺》,《春夜皇甫冉宅欢宴》等。从这类诗中,可以较多的获取张继的大致生活情况和行踪,这对我们研究是有很大帮助的。
<3>怀古纪行之作
蜘组词俩字
张继一生漂泊,游历过很多地方,也去到过很多名胜古迹,他所到之处,看到那些秀美山川和古人遗址,也会不禁心生感慨,所以,张继的诗作中就有了这一类题材:怀古纪行诗。这种说法起于兰州大学教授的研究论文。在这类诗作中,诗人抒发了对自然山川的热爱和今昔对比的感慨。如《题严子陵钓台》,诗人写出了对古代高人严子陵的钦佩与怀念,赞美其高风亮节,隐居不仕,“客星沉夜壑,钓石俯春流”两句也是诗人自己心声的流露,批判了今人的争相恐后的追名逐利。再如《感怀》一诗,“调与时人背,心将静者论。终年帝城里,不识五侯门。”短短二十字,清晰地勾画出诗人不肯依附权贵的孤高秉性。这也可以解释他为何如此钦佩严子陵了。《春申君祠》一诗则流露出对辅佐楚襄王二十余年的春申君的敬慕之情,寄托了自己官微位卑,无处施展才能的愤慨不平。这类诗作也是很可观的,还有《读峰山碑》《金谷园》,《华清宫》等。从整个诗歌系统来看,这类诗歌数量上虽不是最多的,却是最能代表张继思想的作品。而且,虽都是怀古抒怀,但角度多变,内容也很丰富,每篇又各有特,往往有独辟蹊径的历史见解,让人眼前一亮,拍手称妙。
<4>抒情咏怀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