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DIO&TVJOURNAL2019.02
一、微电影及其传播特征
(一)“微电影”界说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微电影”这一名词就悄然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当中。如今媒体上流传的各种铺天盖地的视频短片和广告,都属于微电影的范畴。时长短,制作成本相对较低,没有一个严格的门槛;一台DV,一个主题,一点创意,每个人都能以自己的视角拍出微电影。什么是微电影?电影电视学并没有给出标准的定义。据相关资料,微电影是指专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视频短片。①
对社会话题、社会价值观有着深刻表达,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②
观众在体会娱乐性和消遣性的同时,更应注重的是微电影所具有的社会价值。“社会价值”,是指人通过自身和自我实践活动满足社会或他人物质的、精神的需要所做出的贡献和承担的责任。③从这一角度看,传递正能量、聚焦当下社会生活、体现人文关怀、追忆青葱岁月的影片最受观众欢迎,点击率高。
(三)微电影在传播社会价值方面具有的独特优势目前,以互联网为主的信息平台,已经成为人们每天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渠道。微电影作为新媒体产物,在实现社会价值方面与传统媒体相比,具有独特优势。优势之一:传播方式上,新媒体环境下微电影传播具有即时性、互动性特征。随着上网用户的逐年递增,网络已经成为微电影视频
投放的新宠。我们熟知的网络传播平台有优酷、土豆、爱奇艺、V电影等。观众不仅仅是微电影的观看者,而且可以参与其中,自拍自导自演,这种主动参与性大大提升了微电影的传播效率。微电影靠的就是点击率和转载率,
满足受众对于碎片化娱乐信息的需求,从而更好地实现其社会价值。优势之二:传播内容上,新媒体环境下微电影具有亲民性、草根性特征。微电影更生活化,多数取材于社会真实事件,更接地
气。一些原创视频多数由80后、90后导演,他们敢于讲事实,说真相,有创新,能将一些社会理念投射到微电影的艺术作品当中,从而引发公众关注。优势之三:传播受众上,新媒体环境下微电影观众具有年轻化趋势。
微博、、微电影、微小说等新兴媒体,日益受到年轻人的青睐。这也给微电影造就了机会,短小精悍的作品更适合年轻人的口味。
二、微电影的社会题材
微电影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其题材的多样性:爱情类、恐怖类、励志类、伦理类、奇幻类、青春类、温情类、悬疑类、音乐类等。不同题材类型的影片,具有不同层面的社会价值。以下着重论述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题材。
生菜种植(一)青春校园题材
这几年,不仅大电影热衷于打怀旧牌,微电影也热衷
于这种题材。2015年《我的少女时代》掀起了此类题材创作的新一轮高潮,而微电影代表作则仍要属筷子兄弟的
“11度青春系列”
电影之一的《老男孩》。作品以荒诞的手法展开叙述,片中很多感人的情节唤起了观众情感上的共鸣,例如吉他弹唱、跳MJ的舞步、追求班花等这些校园段
子,还有《花仙子》《小芳》这些经典老歌,砖头似的老式收录机、BP机、掌上游戏机这些时代感的记忆……无不勾起80后一代人的集体追忆,每个人都能从中寻到自己当年的影子。这两位“老男孩”的故事也是我们每一位有过青春梦想的人的故事。
伍天锡(二)情感类题材每逢中国的传统节日,情感类题材的微电影就会接二连三地在各大视频网站中冒出。由张扬导演,王珞丹、张译主演的微电影《老人愿》,20多分钟的片长让人留下了深刻记忆。全片以父女之情为主线,阐述了社会最敏感的话题:关爱老
人。正如片名《老人愿》,“愿”字用得非常贴切、精准。这一话题揪住了当下的脉搏,传达的社会价值引起人们的共鸣。
(三)公益宣教类题材公益宣教类题材的微电影一般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呈现,起到宣传教育作用。取材具有社会真实性,体现人文关怀,具有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指向。国内首部关于西藏
盲童的纯公益微电影———《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韩红用黑布蒙住双眼,与西藏的盲童们一起度过了三天的特殊时
光,体验了这一特殊体的生活。影片看似平实无华,却又从现实问题出发,挖掘人们内心深处的心灵感受,以情动人。
三、《等风的日子》的社会价值表达
(一)题材的社会价值微电影的时长相对较短,但题材对于创作的意义与大
电影完全一样。网络搜索率较高的微电影之所以能够
迅速
视听研究
拟人的句子基于创作案例解析微电影的社会价值
□陈希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新技术越来越多地渗透进普通人的生活,使人们能够用多样化的方
式和手段,去记录人生、述说故事、表达理念。微电影作为多媒体交互方式的一种,越来越受到不同背景观众的认可。本文以
微电影这个媒介载体为研究对象,
旨在以微电影涵盖的社会价值为切入点,通过《等风的日子》来探索社会价值如何在微电影中体现。
关键词:微电影;社会价值;表现题材;重要性
44
DOI:10.19395/jki.1674-246x.2019.02.024
走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选题的切入点得准确,从而能够引起广大观众的强烈共鸣,具有丰富的时代社会价值。
题材选择是导演的首要任务。一般来说,题材要么迎合当代主流社会价值观,要么符合网络市场价值需求。本文结合师生共同创作的短片《等风的日子》,阐述微电影的社会价值。这个故事通过剧组受雾霾的困扰而映射出当今社会雾霾对我们生活所造成的巨大困扰。剧本较为简洁明了,利用平行蒙太奇的叙事方法将整个故事讲述完整,在设计上偏向人物之间的对话以及利益的碰撞,用剧组这个点来以小见大,表现雾霾对整个社会造成的巨大隐患和损害。
(二)社会性主题的表达
新一代微电影出品人冯凯帅曾说过:“我们把微电影作为承担社会责任的一个重要载体,在当下电影追名逐利的大环境中,我想摒弃以功利为目的的商业目的,承担起一个电影人应该有的社会责任。我相信微电影有这种力量,我们就是要创作一系列以体现当今社会需要关注的各阶层情感、道德、责任为
核心价值观的作品,让社会更加和谐。”④《等风的日子》通过讽刺性的手法给观众更多的思考,影片结尾终于等来的一场大风将雾霾吹散,看似一切又恢复了平静。大风虽然吹散了雾霾的笼罩,但是否吹醒了人们的环保意识?这不得不引发人们的深思。环保已经不是可以孤立的一个领域,而是牵涉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环保问题的确是人人有责,需要所有人树立环境意识、公益意识。
王珞丹电影(三)张弛有度的叙事结构
为了更好地表达上述社会性主题,该作品在创作的时候非常注意结构设计,整体上采用了“戏中戏”的表现手法。剧情以新闻发布会为界,整个故事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叙述剧组因为雾霾天气导致停工的状态,由两个大的情节段落构成:一个是室外剧组拍片,一个是室内剧组人员休息。这两个场景都表现出了雾霾天气对于工作和生活的影响之大。后一部分叙述等风过程中“导演”的思考和应对。而在这两部分之间设计了一个新闻发布会的情节,一方面是新闻发布会回应外界对影片的期待,另一方面是室内“导演”的焦虑,两者构成对比。影片试图通过一种较为生活化的方式,体现出在不同场景下人物所传达出的情感。
其次,影片特别突出了日历这个道具。这在直观地告诉观众时间信息节点的同时,也可以衬托出“导演”在等风过程中的心理状态,表现出时间的紧迫,剧组所处的窘境,侧面反映出雾霾对于我们的生活影响之大。剧中拍戏情节台词的设计也多为突出雾霾问题做铺垫,台词中的“十步”“百步”的设计都是用
来作对比,突出雾霾天气的恶劣。在工作间内几个人物的对话也都是围绕着雾霾的问题展开。受天气影响,男女主角即将去的两个剧组“阳光灿烂的日子”
“太阳照常升起”也都是扣准天气这个点所设计的,形成了对比和讽刺的效果。
影片主要有导演、制片以及男女主演这几个角。以剧中“导演”这个角作为线索人物,贯穿始终,使故事情节更加紧凑,避免拖沓。在看完整部剧之后,观众可以感受到,大多数剧组人员对于无法按时结束拍摄的情况是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这种形象的塑造可以和剧中的“导演”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的冲突也蕴含了微电影要表达的社会性主题之一:对于雾霾,不能抱着一种与己无关的态度。
剧中的场景大多是室内景,外景除了“戏中戏”的剧组在室外拍戏之外,还有的就是空镜头。因为除了可以从视觉方面直接呈现雾霾天气,更应该表现雾霾对我们生活造成的重大影响,所以没有采用大量的室外场景来直接表现,而是通过人物来侧面表现雾霾的危害。
(四)视听语言的运用
微电影题材的不同,可以呈现出不同的风格。视听语言的创作都离不开对蒙太奇、长镜头等镜头语言及其节奏的把握。蒙太奇是电影创作中最基本的思维方式,是指将不同的镜头,有机地、艺术地组织
、剪辑在一起,从而产生连贯的片断和场面,直到构成一部完整的影片。⑤该剧运用了平行蒙太奇的手法,如将发布会片场的情景与“导演”独自在工作室的情景平行表现,相互烘托,形成对比,从而产生艺术效果。为了更好地叙述故事、表达主题,在人物对话方面使用了较为通用的正反打镜头,简洁地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有利于将需要向观众传达的信息表达出来。空镜头在剧中也占了较大比重,主要是向观众展现出雾霾天气,而特写和近景相对较少,仅仅在表现人物情绪,以及需要作为时间过渡转折的时候才会出现。全景和远景的使用可以构建出一个比较大的空间概念,展现出较大的空间背景和环境气氛,有助于显示出雾霾的严重性。
整部微电影在音乐的选取上,针对不同的场景和人物的不同情绪,选用了不同风格的配乐。音乐的风格切换,用来塑造角形象,烘托氛围,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更好地表现出雾霾所带来的沉重感。
怎么申请博客四、不足之处顾慎言
《等风的日子》的创作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是故事线索较单一,内容还不够丰富充实。该剧从现实生活中选取雾霾这个全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弘扬主流价值观,其社会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作品的故事线索较为单一,应该再增加一些与雾霾有关的戏剧性的故事,使影片表达的社会价值更丰富、深刻。
其次是镜头语言的表现力不足。每一个镜头的存在都应有它的意义,应该用更为妥善的视听语言更好地传达作品所需要表达的理念和主题,巧妙利用长镜头,避免频繁正反打镜头的多次切换所带来的视觉疲劳,以及在人物塑造上的不足。
注释:
①刘启武.微电影时代[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13.
②陆晓伟.微电影的传播价值解析[EB/OL].me-dia1.people/n/2014/0826/c388272-25539046.html.
③百度百科.“社会价值”[EB/OL].
baike.baidu/item/%E7%A4%BE%E4%BC% 9A%E4%BB%B7%E5%80%BC.
④王晓易.“四季”微电影开机“三剑客”发力微电影市场[EB/OL].ent.163/12/0319/11/ 7SV5VCGC000300B1.html.
⑤张浩岚.视听语言[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 153.
(作者单位:江苏开放大学学校办公室
)
视听研究
45
视听2019.02|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