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黄墙纸》中的“我”
作者:***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14期
        摘 要:《黄墙纸》是吉尔曼最成功的短篇小说之一,它反映了在父权制社会下,女性受到压迫的普遍现状以及渴求自由的强烈愿望。本文通过分析主人公“我”的叙述视角,人物塑造以及“我”与作者吉尔曼之间的联系,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这篇小说对传统叙述的大胆突破, 更好地理解小说的艺术性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李梦个人资料简介
        关键词:第一人称经验视角;“心理性”人物观;女权
        作者简介:李梦颖(1991.06-),汉族,河北省秦皇岛市人,西安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在读。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14--02
        一.文章概述
        《黄墙纸》是使夏洛特·吉尔曼闻名于文坛的一篇短篇小说,自发表后很快便成为畅销小说。它成功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莫属它以吉尔曼的亲身经历为素材,并且主人公以自己的第一视角进行叙述,为读者展现了女性作家真实的生活场景。这篇小说描述了主人公“我”在医生丈夫的“关心爱护”幌子下被囚禁在家里,以“休息”为手段剥夺了的“我”的自由权利,连行走、吃饭、写字都受到了监视。最终,“我”被屋子里的“黄墙纸”——父权制社会对女性的约束逼疯了。吉尔曼通过这篇小说抨击了男性统治社会下男女不平等的家庭关系,以及女性角的传统定位——“屋子里的天使”,阐明在当时社会中女性根本没有话语权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尤其被当做一个疯女人。这篇小说表现了女性追求独立自主、争取自由解放的进步要求。
        本文将通过三个角度对主人公“我”进行分析,即:“我”的第一人称经验视角叙述,“我”的人物塑造方法以及“我”与作者自身经验的联系,来解读这一人物形象的进步意义,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篇小说,同时也让读者看到当时女性作家的生存环境,以及她们创作的艰辛与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