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阅读答案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1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选自《桃花源记》)
  12.解释下列加点词(1分)
  (1)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2) 便要还家( )
  13.下列每组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是( )(2分)
  A. 属: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予作文以记之
  B. 为:不足为外人道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C. 舍:便舍船 屋舍俨然
  D. 具:具答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14.翻译句子(2分)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5.作者在《桃花源记》中追求的理想境界是没有战乱,和平;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结合当今社会实际,简要说出你对当今和谐社会的认识。(2分)
  12. (1分)(1)与世隔绝的地方 (2)通邀,邀请 13.D(2分)
  14. (2分)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的样子。
  15.(参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环境优美;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有序;生活富足,人人自得其乐等。(2分)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2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
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节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语。
  ①阡陌交通:
  ②便要还家:
  ③子之哭也:
  ④苛政猛于虎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
  ②今吾子又死焉
  译文:
  3、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 (填2字);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 (填2字)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 (填2字)的手法突出主题。
  4、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
  参考答案:
  1、①交错相通
  ②“邀”,邀请
  ③你
  ④繁重,使人难以忍受
  2、①(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②如今我的儿子又被老虎咬死了。
桃花源记原文
  3、记叙(描写)虚构(想象) 反衬(对比)
  4、桃花源与世隔绝,远离战乱,没有繁重的赋税和无尽的徭役;环境优美,民风淳朴。人们安居乐业,祥和幸福。虽然一家祖孙三代死于虎口,但是泰山妇人深知山下世间苛政带来的灾难远比山中的虎患更为惨烈,更令人不堪忍受。(意思对即可)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3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为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阡陌交通交通:交错相通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邀请
  C.不足为外人道也足:值得
  D.处处志之志:记住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忘路之远近
  B.见渔人,乃大惊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D.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其如土石何
  【小题3】下列对__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土地肥沃,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是古代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推知,他们发出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
  C.桃源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给外界,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不受打扰,继续享受这宁静祥和的生活。
  D.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寻觅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答案
  【小题1】D
  【小题1】B
  【小题1】B
  解析【小题1】志:做标记
  【小题1】都解释为“于是”“就”;A项前句“之”不译,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前句“为”解释为“向”,后句“为”解释为“为了”;D项前句“其”解释为“他”,后句“其”不译,加强反问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