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文化游
太原—晋中—平遥—灵石行程介绍
(与领队协商后介绍)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晋商文化之旅是一条集中展示以晋商为主的民居建筑、民俗风情、商业文化的旅游线路。其中的山西博物院是目前中国一流的现代化、综合型大型博物馆之一,中国煤炭博物馆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煤炭行业博物馆,晋祠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园林式祠庙建筑,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是一座原汁原味的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日昇昌票号是现代中国银行业的“乡下祖父”,乔家、王家、渠家、曹家、常家等晋商大院,都是一部部鲜活的明清晋商建筑、民俗、经贸、生产、生活方面的史书,一处处不可不去的旅游胜地。整个行程约200多公里,北可与五台山佛教圣地相连,南可与临汾、运城的寻根觅祖之旅相接,东西可与太行山之旅和黄河文明之旅左右呼应,有着完善配套的接待设施、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是一条颇具山西地方特的文化旅游线路。
第一节 太原市
(机场路至龙城大街途中)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太原武宿机场因为东边有武宿村而得名。武宿村位于太原市与晋中市榆次区中间,地处交通要冲,宋代曾经是兵马教场,有驻军巡守而得名。像武宿这样因为设置军营而得名的地方,附近还有许多,它们都曾经是宋代设置平晋县时的兵营(简介新营村、北营村、马练营村)。
经过南环高速桥下,我们来到的这段108国道,也叫“太榆路”,连接着太原市区与晋中市榆次区。太原的环城高速公路长86公里,机场右侧的高速公路通往北京,全长560公里。它在山西境内分别形成两段。第一段叫“太旧路”,是指太原到晋冀两省交界处的旧关,长144公里。第二段叫“太阳路”,是指太原到阳泉市,长124公里(选介太旧路、太旧精神、太阳路、平遥至和顺高速公路、太原都市圈、太榆同城化)。
这一条龙城大街宽110米,长7.8公里,东西横贯太原市的城南区域,既是一条分别通向太原市区中心、机场、晋中市榆次区的快速主干道,又是一条古城新区建设的中心带。
龙城大街两边的国槐树是太原市的市树。太原的公路旁、街道边、庭院中、公园里,栽得最多的树就是国槐。国槐耐干旱、易成活,叶密荫浓,非常适宜太原干燥少雨的气候。太原栽种国槐历史悠久,现在仍可见到许多千年古槐。晋祠就可看到饱经沧桑、生机盎然、
郁郁葱葱的唐槐和隋槐(简介“黄陵”)。
(市情概况)为什么这条路叫龙城大街?因为太原誉称“龙城”。数千年来,太原是殷商时的北唐之地,晋阳古城是战国时的赵国初都,前秦苻丕时的国都,东魏时的下都,北齐时的霸府别都,大唐的北京北都,后唐的西京北都,后晋、后汉的北京,北汉的国都。之后是元明重镇,晋商都会,现在是山西省会,中国历史文化名城。2500多年的历史文化,使得这座城市至今弥漫唐风晋韵。
太原于公元前497年建城,因为古城地处晋水之北,中国人向来称“水北为阳”而名“晋阳”。晋阳在秦称“太原”,在汉叫“并州”。“太原”是高大平缓的平原的意思。“并州”之名,则源于太原“地在两谷之间”,就是太行、吕梁山脉之间。两山平行谓之“并”,太原简称“并”即由此而来。
“晋”字的来历,与地理风俗关系很大。从象形角度看,古体“晋”字,特象一个插着弓箭的箭袋。说明远古时期,生活在这块高大平缓之地上的人们,习武尚箭之风很盛(见《彀梁传》),他们山西太原旅游也就很自然地把这方黄土叫“晋”。境内的河水叫“晋水”,晋水北边的城市,就叫“晋阳”了。
晋阳古城遗址就在晋源区的古城营村附近,至今还有数段城墙遗址和三座小城遗址存在。这座古城历经春秋、战国、秦汉、三国、南北朝、隋唐、五代,曾经是中国历史上“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踞天下之肩背,为河东之根本”的雄藩巨镇。
尤其隋末太原留守李渊、李世民父子起兵,灭隋兴唐得天下。五代十国,太原更是先后涌现出后唐和李存勖父子、后晋石敬瑭、后汉刘知远、北汉刘崇等所谓的“皇帝”,加之太原西、北有系舟山(又称“龙首山”)、天龙山、龙山,所以才有了太原是座“龙城”,并且会出“真龙天子”的说法。
正因为太原有“龙城”的称谓及其历史影象,也正因为藩镇跋扈、封建割据的局面多次出现在太原,更因为赵宋皇帝生怕京城之外出现其同类,晋阳古城在宋初遭到了一次灭顶之灾。
公元979年即宋太平兴国四年,宋太宗赵光义率军攻灭北汉,夺取晋阳,下令火烧水淹了这座城周21公里长的都市,还把它由府级降到州级,移治榆次,另置平晋县,才放心地返回了东京汴梁。可是他没有想到,晋阳古城之毁,从此使得中原失去一大屏障(参阅:丛书1《太原史话》)。
晋阳古城虽然因为备战而始、兵燹(xiǎn)而终,但其所在地域的战略地位从未改变。出于抵御契丹辽国的需要,晋阳被毁3年之后,宋太宗下令在晋阳故城东北15公里,汾河对岸的唐明镇——今天的太原市中心区,由大将潘美主持修建了规模较小的宋太原城(简介“丁字街钉龙脉”城建现象、涵义)。
经历金攻宋、元灭金多次大战的破坏后,宋太原城在明朝朱元璋第三子朱棡受封晋王后,迎来它的第1次扩建。当时的太原夯土城墙外包城砖,周长12公里,高12米,开有八门,气势磅礴,巍峨壮观,时称“锦绣太原城。”
现在的太原,辖6区1市4县,面积6988平方公里,人口424万,在全国的经济建设中,仍然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我国的能源重化工基地的中心。世界产量最大的特种钢生产基地——太原钢铁集团公司就在太原。
(滨河东路)前面的祥云桥,就像一支高擎的火炬。我们现在行驶在汾河东岸的这条路叫“滨河东路”。沿路北行,您会处处感受到太原的巨变。祥云桥的得名,恰因大桥开工之日,适逢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祥云”火炬在太原传递。奥运火炬的传递,同时点燃了太原城南新区建设的万家灯火。新建成的长风文化商务区,已成为太原的城市文化新地标。
路西这条河流就是黄河第二大支流、山西的母亲河——汾河。《汾河流水哗啦啦》这首歌,唱得就是这条河。汾河全长716公里,从北向南,几乎贯穿山西全省。山西有许多地名都与汾河有关,比如:汾阳、汾西、临汾、襄汾……就连山西最有名的酒也叫“汾酒”。汾河由北而南穿城流过,将太原市区分为东西两部分,我们习惯称“河东”、“河西”。太原市的河东是政治、经济、商业的主要活动中心,河西则以工业区和文化商贸会展区为主。
汾河两岸,现有10座公路桥梁,交通十分方便。前面就是被誉为“月亮桥”的南中环桥。茫茫夜之中,彩灯辉映大桥,彷佛一弯新月,好像正从波光粼粼的河面升起。如果从桥两端看,大桥又如一只将要展翅高飞的大雁。
这一座跻汾桥被誉为“摇篮桥”,是太原市首座步行景观桥,直抵长风文化商务区。每逢夜幕降临、华灯初放,跻汾桥通体透明璀璨,为并州夜景增添一处“银虹丽影”,更与长风文化商务区的五彩华灯一起,在汾河两岸高楼大厦的众多灯光交相辉映下,不停地变换着被誉为“长风文化岛”的美丽夜景……
在这一座象征展示山西和太原文化内涵的“岛”上,汇聚着如“飞碟”、似“玉璧”般的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象征三晋文化艺术、尽显“山西之门”开放包容气度的山西大剧院;体现科技
理念、外形好像巨大手风琴的山西科技馆;犹如岩石、又仿佛层层书卷的山西省图书馆;颇具“灯笼”造型、俗称“五个桶”的太原市博物馆;灵感来自梯田地貌、极富张力的太原美术馆。
这6大地标性、文化性建筑,与文化岛内的生态路网、内河小桥、绿地、喷泉、雕塑、叠水等,以及汾河公园、山西奥体中心,汾河上的跻汾桥、南中环桥、祥云桥、长风桥等一起,形成了一处国际性公众文化大舞台,又环抱成一个市民休憩、游玩的城市公园,获得了亚洲人居环境协会和联合国人居署亚太办公室联合颁发的2010亚洲都市文化奖。
这一座长风大桥长570米,中间的绿化带宽3米,堪称一座“绿桥”。大桥东西的长风大街,与龙城大街一样,贯通太原市区,全长4.67公里,宽80米,仅道路两旁的绿化带就宽20米。长风大街建成10年来,与其前身是一条坑洼不平的窄巷土路大为不同,沿街南北已经成为太原的一处商业贸易区。
太原市的街道,大部分比较正直、宽阔,方向感强,不是正南正北,就是正东正西,很少有斜向的。许多外地人都开玩笑地说,太原市的街道和太原人一样。太原市的街名,也起得很有规律。凡是南北方向,都叫做“路”;凡是东西方向,都叫做“街”,十分方便。因此,
大家在太原不用担心迷失方向……
我们沿着滨河东路向北行驶,很快就要达到市区中心。大家已经看到,汾河碧波荡漾,两岸树木茂盛,绿草茵茵,小径纵横,环境宜人。太原市的气候比较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昼夜温差较大,最热的7月份,晚风清爽,可以消去白天的暑气,是盛夏避暑的好地方。
汾河公园在治理汾河及其两岸湿地的基础上建设,目前已有21公里长。今后,随着城市建设,太原将会呈现“一条碧带穿城过,百里青山半入城”的美景。现在的滨河公园内,白天,儿童们在这里嬉戏玩耍;晚上,万盏华灯齐放,辛劳了一天的人们在这里漫步休闲,市民们把它誉为“太原外滩”。
滨河东路右侧的太原碑林公园,收藏有明、清时期的书法碑石418通,也是一座大型个人书法碑林。其中的北园,又叫“傅山碑林”,收集陈列了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医学家、书画家傅山先生的真、草、隶、篆、行等书法作品222幅,每一件作品都体现出傅山的人品、学养和人格(简介傅山,参阅:丛书1《明清启蒙思想家傅山》)。
在2500多年的城市发展中,太原积淀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原有的城市标志即双塔寺的“凌霄双塔”,牛驼寨的解放纪念碑,均耸立在市区的东大门;古刹崇善寺、文庙、万寿宫、纯阳宫、清真寺、天主堂都地处繁华闹市;市区中心的督军府旧貌犹存、神秘诱人;古老的晋祠是中国最大的祠庙式古建园林,天龙山石窟、龙山石窟均被誉为雕塑精品;蒙山大佛是中国最古老的摩崖石刻大佛;郊区的多福寺、净因寺、窦大夫祠等……以及太原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有着较高的文化旅游价值(参阅:《太原风景名胜志》)。
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曾经赞美太原“地灵草木得余润,郁郁古柏含苍烟。并州自古多豪杰,战争五代几百年。”太原作为北方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重镇,历史上名人辈出。春秋时期有著名建筑家董安于,行侠好义的豫让,赵国名将廉颇;魏晋时有史学家王沈、王助,文学家孙绰;唐代有宰相狄仁杰,著名诗人王维、王之涣、王翰、王昌龄、白居易,文学家白行简;宋代有书画家米芾(fú),名将杨业、杨延昭、呼延赞;金代著名诗人李汾,元代戏曲家乔吉,明代《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清代著名学者阎若璩等,均对中华文明作出了贡献(郭利萍供稿,参阅:丛书1《唐代名相狄仁杰》、《祖籍并州诗豪白居易》)。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