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2.消费者信贷:就是消费者凭借信用先取得商品使用权,然后按期归还贷款。
103.知识经济:是以不断创新和对这种知识的创造性应用为主要基础而发展起来的。它依靠新的发展、发明、研究、创新的知识,是一种知识密集型、智慧型的新经济。它以不断创新为特,新的超过旧的,旧的退出市场丧失效用,新的占领市场获得超额价值。这个创新过程是急速旋转、异常快捷、没有终止的。
104.知识管理:是对企业知识资源进行管理,使每一个员工都能最大限度地贡献其积累的知识,实现知识共享的过程。
105.政治和法律环境:是那些强制和影响社会上各种组织和个人的法律、政府机构和压力集团。
106.社会文化:主要指一个国家、地区的民族特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伦理道德、教育水平、语言文字等要素的总和。
107.主体文化:是指在凝聚整个国家和民族的过程中占据支配地位的文化,包括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
108.次级文化:是在主体文化支配下所形成的文化分支,包括种族、地域、宗教等。
109.价值观念:是指人们对社会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态度和看法。
110.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也是一定社会调整个人与社会之间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111.消费习俗:指历代传递下来的一种消费方式,是风俗习惯的一项重要内容。
112.消费者市场(第五章):是指所有为了个人消费而购买物品或服务的个人和家庭所构成的市场。
113.社会阶层:是指一个社会中具有相对的同质性和持久性的体,它们是按等级排列的,
每一阶层的成员具有相似的价值观、兴趣爱好和行为方式。
114.参照体:是指那些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的看法和行为的体。
市场营销是学什么 115.直接参照体:又称为成员体,即某人所属的体或与其有直接关系的体。成员体又分为首要体和次要体两种。
116.首要体:是指与某人直接、经常接触的一人,一般都是非正式体,如家庭成员、亲戚朋友、同事、邻居等。
117.次要体:是对其成员影响并不频繁但一般都较为正式的体,如宗教组织、职业协会等。
118.间接参照体:是指某人的非成员体,即此人不属于其中的成员,但又受其影响的一人。这种参照体又分为向往体和厌恶体。
119.向往体:是指某人推崇的一些人或希望加入的集团,例如体育明星、影视明星就是其崇拜者的向往体。
120.厌恶体:是指某人讨厌或反对的一人。一个人总是不愿意与厌恶体发生任何联系的,在各方面都希望与其保持一定距离。
121.生活方式:是一个人在世界上所表现的有关其活动、兴趣和看法的生活模式。
122.个性:是一个人所特有的心理特征,它导致了一个人对其所处环境的相对一致和持续不断的反应。
123.动机:是一种升华到足够强度的需要,它能够及时引导人们去探求满足需要的目标。
124.知觉:是指个人选择、组织并解释信息的投入,以便创造一个有意义的过程。它不仅取决于刺激物的特征,而且依赖于刺激物同周围环境的关系以及个人所处的状况。
125.选择性注意:是指在外界诸多刺激中仅仅注意到某些刺激或刺激的某些方面,而忽略了其他刺激。
126.选择性扭曲:是指人们有选择地将某些信息加以扭曲,使之符合自己的意向。
127.选择性保留:是指人们倾向于保留那些与其态度和信念相符的信息。
128.感觉:是指通过视、听、嗅、味、触五种感官对刺激物的反应。随着感觉的深入,人们将感觉到的材料通过大脑进行分析综合,从而得到知觉。
129.学习:是指由于经验而引起的个人行为的改变。
130.驱使力:是指存在于人体内驱使人们产生行动的内在刺激力,即内在需要。心理学家把驱使力分为原始驱使力和学习驱使力两种。
131.原始驱使力:指先天形成的内在刺激力,如饥、渴等。
132.学习驱使力:指后天形成的内在刺激力,如骄傲、贪婪等。
133.刺激物:是指可以满足内在驱使力的物品。比如,人们感到饥渴时,饮料和食物就是刺激物。
134.诱因:是指刺激物所具有的能驱使人们产生一定行为的外在刺激,可分为正诱因和负诱因。
135.正诱因:指吸引消费者购买的因素。
136.负诱因:指引起消费者反感或回避的因素。
137.反应:是指驱使力对具有一定诱因的刺激物所发生的反射行为。
138.强化:是指驱使力对具有一定诱因的刺激物发生反应后的效果。
139.信念:是指一个人对某些事物所持有的描述性思想。
140.态度:是指一个人对某些事物或观念长期持有的好与坏的认识上的评价、情感上的感受和行动倾向。态度的基本特性是持久性和广泛性。
141.持久性:指一种态度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不变。
142.广泛性:是指一种态度适用于所有同类事物,而不仅仅是用于单一事物。
143.发起者:即首先提出或有意想购买某一产品或服务的人。
144.影响者:即其看法或建议对最终决策具有一定影响的人。
145.决策者:即对是否买、为何买、如何买、何处买等有关决策作出安全或部分最后决定
的人。
146.购买者:即实际采购人。
147.使用者:即实际消费或使用产品或服务的人。
148.习惯型购买行为:是指对于价格低廉、经常购买、品牌差异小的产品,消费者不需要花时间选择,也不需要经过收集信息、评价产品特点等复杂过程的最简单的消费者购买行为类型。
149.变换型购买行为:是指对于品牌差异明显的产品,消费者不愿花长时间来选择和估价,而是不断变换所购产品的品牌的消费者购买行为类型。
150.协调型购买行为:是指对于品牌差异不大的产品,消费者不经常购买,而购买时又有一定的风险,所以,消费者一般要比较、看货,只要价格公道、购买方便、机会合适,消费者就会决定购买;购买以后,消费者也许会感到有些不协调或不够满意,在使用过程中,会了解更多情况,并寻求种种理由来减轻、化解这种不协调,以证明自己的购买决定是正确的消费者购买行为类型。
151.复杂型购买行为:是指消费者面对不常购买的贵重产品,由于产品品牌差异大,购买风险大,消费者需要有一个学习过程,广泛了解产品性能、特点,从而对产品产生某种看法,最后决定购买的消费者购买行为类型。
152.产品属性:即产品能够满足消费者需要的特性。
153.属性权重:即消费者对产品有关属性所赋予的不同的重要性权数。
154.产品的特属性:消费者被问及如何考虑某一产品属性时立刻想到的属性,叫做产品的特属性。
155.品牌信念:即消费者对某品牌优劣程度的总的看法。
156.效用函数:即描述消费者所期望的产品满足感随产品属性的不同而有所变化的函数关系。
157.评价模型:即消费者对不同品牌进行评价和选择的程序和方法。
158.组织市场:是由各种组织机构形成的对企业产品和服务需求的总和。它可分为三种类
型:即产业市场、中间商市场和政府市场。
159.产业市场:又叫生产者市场或组织市场,它是指一切购买产品和服务并将之用于生产其他产品或服务,以供销售、出租或供应给他人的个人或组织,通常由以下产业组成:农业、林业、水产业,制造业,建筑业,通信业,公用事业,银行业、金融业和保险业,服务业等。
160.中间商市场:是指那些通过购买商品和服务并转售或出租给他人来获取利润的个人或组织。中间商不提供形式效用,而是提供时间效用、地点效用和占用效用。中间商市场由各种批发商和零售商组成。
161.批发商:是指购买商品和服务并将之转卖给零售商和其他商人以及产业用户、公共机关用户和商业用户等,但它不把商品大量卖给最终消费者的商业单位。零售商的主要业务则是把商品或服务直接卖给消费者。
162.政府市场:是指那些为执行政府的主要职能而采购或租用商品的各级政府单位,也就是说,一个国家政府市场上的购买者是该国各级政府的采购机构。
163.组织市场购买行为:(简称组织购买行为),是指各类正规组织机构确定其对产品和服务的需要,并在可供选择的品牌与供应商之间进行识别、评价和挑选的决策过程。
164.采购中心:所有参与购买决策过程的人员构成采购组织的决策单位,营销学称之为采购中心。使用者,即具体使用欲购买的某种产业用品的人员。影响者,即在企业外部和内部直接或间接影响购买决策的人员。购买者,即在企业中有组织采购工作(如选择供应商、与供应商谈判等)的正式职权人员。决定者,即在企业中有批准购买产品权力的人。信息控制者,即在企业外部和内部能控制市场信息流到决定者、使用者的人员,如企业的购买代理商、技术人员等。
165.直接重购:即企业的采购部门根据过去和许多供应商打交道的经验,从供应商名单中选择供货企业,并直接重新订购过去采购的同类产业用品。
166.修正重购:即企业的采购经理为了更好地完成采购工作任务,适当改变要采购的某些产业用品的规格、价格等条件或供应商。
167.全新采购:即企业第一次采购某种产业用品。
168.环境因素:即一个企业外部周围环境的因素,诸如一个国家的经济前景、市场需求、技术变化、市场竞争、政治与法规等。
169.组织因素:即企业本身的因素,诸如企业的目标、政策、程序、组织结构、制度等。
170.个人因素:即各个参与者的年龄、受教育程度、个性等。
171.确定需要:也就是确定所需品种的特征和数量。
172.征求建议书:是指企业的采购经理邀请合格的供应商提出建议。
173.“一揽子合同”:采购经理通过与某一供应商签订“一揽子合同”,和这个供应商建立长期供货关系,这个供应商就会许下承诺,当采购经理需要时就按照原来约定的价格条件随时供货。这样,库存就摆在供货企业(卖方)那里,采购单位(买方)如果需要进货,采购经理的电脑就会自动印出订货单,或者用传真机发送订货单给供应商。因而“一揽子合同”又叫做“无库存采购计划”。
174.购买全新品种:是指中间商第一次购买某种从未采购过的新品种。在这种购买行为情
况下,可根据其市场前景的好坏、买主需求强度、产品获利的可能性等多方面因素,决定是否购买。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