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36.No.2Mar.2021
第36卷第2期
2021年3月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JOURNAL  OF  GUANGXI  ADMINISTRATIVE  CADRE  INSTITUTE  OF  POLITICS  AND  LAW
应用型高校法学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创新模式探究
——以广西警察学院法学类专业为例
邓珊,王威
(广西警察学院法学院,广西南宁530028)
[摘要]法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
成部分,是学生对大学四年所学知识所进行的总结,也是提 升学生法学科研能力、实务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和手
段。从法律人才社会需求多样性和法学本科教育职业化发展
角度出发,以广西警察学院对法学论文(设计)模式的探索和 实践为例,法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模式的多元化更符合卓
越法治人才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法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模式;多元化[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628(2021)02-0118-06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法学本科专业的扩招, 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法学本科毕业生走向社会。但
是,从这些年的数据来看,法学屡屡登上“就业难” 的榜单。近年来,我国法学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模
式定位不明确,是通识教育(素质教育)还是专业教 育(职业教育),大众教育还是精英教育,学界
存在
较大的争论。而且,法学理论教育与实践有所脱节。 虽然我国各法学院校一直在努力尝试法学本科教
育改革,通过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训练方法等方 面的多样化改革,力求推进理论教学和实践需求的 紧密结合,但依然存在学生动手能力较差、职业操
作能力较差等问题。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对口就 业率低,就业去向呈现多元化叫一方面,大量律所、
企业及广大中西部地区基层法院、检察院等招不到 合适的法学人才,偏远落后地区对法律基层工作者、 法律人才的硬性需求也很大。另一方面,又有大量法
学毕业生为了生存转行到法学以外的其他行业去就
业。法学本科教育不仅存在理论到实践的脱节现象, 还存在学校到社会的较大距离。
一、法学本科教育及其毕业论文(设计)新的内
涵和要求
(一)新政策新形势为法学本科教育指明了方向 针对法学教育现状,教育部、中央政法委在
2012年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基础上发布
《关于坚持德法兼修实施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养计 划2.0的意见》。2012年“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
划”就已明确指出,法学高等教育目标包括提高法律 人才的实践能力,要加大力度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法 律人才;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加大教学方法改革和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2018年“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
养计划2.0版”进一步强化了教育与行业的衔接,加 强法学实践教育。
[收稿日期]2021-02-22
[基金项目]2020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A 类)(2020JGA351 )。
法学 就业
[作者简介]邓珊(1980—),女,广西崇左人,广西警察学院法学院副教授,广西警察学院警察法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法学硕
士,研究方向:国际经济法、东盟法;王威(1971—),男,河南信阳人,广西警察学院法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院长,广西警察学院警
察法学研究中心主任,广西警察学院广西地方立法研究评估与咨询服务基地主任,教授,法学博士,研究方向:国际法、海商法。
118
其实,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不矛盾。现阶段我国的法学本科教育不仅要承担向更高层次教育(如硕士、博士)输送人才的任务,更主要的是向社会输送法律应用型人才。对于非法律行业的用人单位,相较于基本法律职业技能,它们更看重的是法学教育给毕业生带来良好思维的反应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分析解决能力等。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相较于学术(研究)型大学而言,除了要以通识教育为基础,更重要的是要强化产学研用结合、突出通识教育和职业(专业)教育的结合。
(二)应用型高校法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地位及要求
结合“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版”的总体思路和目标要求,应用型法律人才的培养更加突出法学教育和社会需求的结合;在传统法学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要着重提升学生的法律职业伦理道德及法律职业基本技能(德法兼修)。结合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一名合格的应用型法律人才应当要具备综合运用法学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表现为逻辑思维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分析解决能力、继续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书面写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等。在本科教育阶段,这些人才培养目标最终都要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定和落实人才培养
方案来实现。根据2018年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的规定,法学类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是实践教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各法学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普遍都将毕业论文(设计、设置在最后一个学年作为必修课来开设。在本科教育的最后阶段,通过毕业论文(设计)的撰写和答辩,综合考察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书面和口头表达、逻辑思维、临场应变等能力,这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和考核法学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
根据“国标”的规定,法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模式可以多样化,可以采用学术论文、案例分析、毕业设计、调研报告等多种形式完成。但是,同时也应秉承“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和“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版”的要求,要加强问题导向,鼓励和社会实践结合,反映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总而言之,在应用型本科院校,法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作为一门实践教学课程,相较于学术性和理论性,它更着重强调实践性和应用性叫
二、广西警察学院法学类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广西警察学院作为新升本科院校,其法学院是于2019年9月由广西警察学院(本文简称“原警院”)法学系和原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以下简称“原政法”)法律系、民商法系合并新建而来,除了现有的法学、知识产权、社会工作三个法学大类本科专业外,还开设有法律事务、司法助理、法律文秘三个法
学专科专业。“原警院”和“原政法”在法学高职高专教育方面都有超过30年的办学经验,一直坚持特办学方向,在应用型法律人才教育改革道路上已经进行了长时间的探索和实践,并已取得较为丰硕的成果。广西警察学院法学院合并新建前的三个系部,针对法学高职高专专业毕业论文(设计)这门课程分别采用了以下不同的模式。
(一”“原政法”法律系采用实训式毕业设计模式由学生在给定的案例库中选择确定一个具体案例,并从控方或者辩方、原告或者被告中选择一种角,然后按照每一种诉讼角的要求设计出一整套诉讼材料的活动。例如,刑事诉讼案件,有公诉、辩护两个诉讼角可供选择。如果选择从公诉角度进行设计的,以案卷材料提供的起诉意见书为目标来设计公诉材料,所设计的内容包括:根据案件的需要从公诉角度有重点地制作阅卷分析笔录;制作起诉书;制作出庭预案;写作公诉意见书;制作答辩提纲,等等。采用此种模式的条件主要包括下列几种。
一是实训式毕业设计模式是以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有刑事法综合实训及行政诉讼综合实训两门实训课程(必修)为前提。由于该模式的完成过程涉及证据材料的论证分析、事实认定、理论研究、法律适用、文书写作等环节,这主要是对学生法律职业能力的综合考察。因此,学生必须在学习完法学专业理论课程后进行过实训类课程的实操和训练,否则难以在大学最后阶段独立完成此种毕业设计任务。
二是由于要求学生在指定的案例卷宗库中选择确定案例,因而必须提前建立有典型案例卷宗库。方案要求学生必须从已经建立的刑事法综合实训案例卷宗库和行政诉讼实训案例卷宗库中选择一个案件
119
(只限于选择一审案件),并选择其中的一个角进行设计。因此,为了满足学生完成课程指定任务的需要及实现教学目标,原则上案例必须要有一定的代表性、卷宗材料要详实充分。
三是指导老师除了要有法学理论功底外,还要具备一定的实践教学能力,最好是法学实训课的授课教师或双师型教师(教师及律师),具有法律实务工作经验,熟悉此模式的指导流程和要求,否则难以胜任。
(二、“原政法”民商法系采用传统的研究型毕业论文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要求。
一是确定选题。提前给学生提供参考论文选题库,学生自选或在老师指定的选题中确定论文题目,学生也可以在参考题库以外选择确定自己感兴趣的论题,但要经指导老师同意并要求紧扣司法实践或法学理论研究前沿。由于是针对高职高专的法学专业学生,因而原则上要求选题要更倾向于实践性和应用性。
二是学生在起草论文及指导老师在指导过程中要注意以下问题。其一,论文的框架结构要合理且具有逻辑性。其二,论文体例要严谨、符合学术规范,如引用他人观点要标注等。其三,论点和论据要准
确、清晰,说理要有理有据,至少要能自圆其说。其四,论证过程要紧扣法学,符合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三是相较于本科毕业论文,高职高专毕业论文的创新性要求低一些。诚信问题最直观的表现就是查重率。虽然该模式应用于高职高专学生,查重率没有非常严格的标准,但基于职业道德教育的要求,学生也必须在老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的写作和研究,禁止抄袭、剽窃他人的文章或学术成果。
(三)“原警院”法学系采用案例分析或传统研究型毕业论文模式
如果学生选择传统研究型毕业论文模式,则和以上“原政法”民商法系要求一样。如果选择案例分析式毕业论文模式,主要要求如下。
一是选定案例、确定论题。该模式在案例选择方面采用开放式,不提供参考案例库,由学生在选定指导老师后,根据自己的个人兴趣、专长等,和指导老师一起商讨选定案例。
二是该模式形成的毕业论文基本框架主要由案情介绍、分歧意见、评析意见三个部分组成,但也不完全局限于此。学生在第一部分要对选定的案例情况进行简单陈述。第二部分要针对案例选取某个角度陈述存在的争议点,如针对欧某抢劫案,围绕着如何定性欧某等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构成哪种犯罪问题,提出三种争议观点。第三部分运用法学理论知识研究和评析争议观点,提出自己的意见并进行论证。
三是该模式要求学生要置身于案例情境之中,分析案情、归纳焦点。不仅要查法律法规、法学理论依据,还要查阅司法判决、经典案例,通过案例研究的方法,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切实解决法律现实问题的能力叫
三、以“原警院”法学专科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现有模式为例看法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现状(一)高职高专法学实践教学经验运用于法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课程改革的可行性和现实意义我国法学本科教育和高职高专的法学教育存在着相通之处。首先,二者都是法学高等教育,只是办学层次有所不同。其次,在课程设置方面,二者都设置有必修课和选修课、通识教育课和专业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再次,在教学目标上,二者都要求学生要掌握必要的法学理论基础知识和具有较强的法律应用能力。最后,在学生就业方面,虽说二者的办学层次有高低,本科教育培养的学生学历层级要高于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但二者最终培养的毕业生大部分都服务于基层实务单位。一直以来,法学高职高专院校的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大都回到户籍地就业并服务于基层。现在由于法学本科毕业生人数的增多、就业难度的加大,很多学生也已经开始选择毕业后先就业,而且更多毕业生也愿意到基层单位就业。因此,不论是法学本科生还是专科生,毕业时大都面临同样的市场选择和竞争。
一直以来,我国法学本科教育除了要向社会输送合格人才外,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为更高的学历、学位教育(如硕士、博士)培养人才。与法学本科教育不同,我国高职高专法学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式方面一直都很明确。由于在学制、生源等方面的不同,高职高专从创设以来就立足于
为地方经济、区域经济服务,突出专业特,面向社会需求和具体岗位,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教育
120
模式方面明确定位为职业教育或实践教育。由于要区别于法学本科教育,高职高专法学教育更注重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需求之间的高度契合性。在我国法学本科教育还在为教育模式是素质教育还是职业教育这个问题进行争论的时候,我国的法学高职高专教育早就在职业教育的道路上进行实践了。虽然存在很多不足,但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确实在实践教学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其中就包括对毕业论文(设计)模式的研究和探索。
(二)“原警院”法学专科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现有三种模式存在共同点,也各有利弊
虽然以上模式目前在广西警察学院是应用于高职高专法学类专业的毕业生,但即便应用于法学本科,在推行过程中同样会面临相似的问题。
一是三种模式在基本要求上有相通之处。无论具体采用哪种模式,它都是人才培养方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法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三种模式指导过程相似,都要经过确定指导老师、确定论题或案例、撰写、指导老师指导评阅、答辩这几个环节;“提出问题、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贯穿学生完成撰写任务的全过程;都要求学生遵守学术规范,禁止剽窃,杜绝论文(设计)作假行为;最终都要达到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工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解决能力、创新能力、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等目的。
二是三种模式各有优势。其一,实训式毕业设计模式模拟整个诉讼案件的操作流程,学生通过角扮演完成对案件事实的梳理和总结、案件要点的归纳、各种文书材料的准备和起草等任务,内容特别包含了文书写作,因而它和法律实务更为贴近,更突出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其二,研究型毕业论文模式更强调学术理论性、更侧重对法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研究;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归纳演绎、实证研究、比较研究、调查研究、普遍联系、案例分析、因果分析等方法;尤其突出文献综述,要求学生在搜索、阅读、分析和提炼所选论题当前最新进展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再进行论文的撰写;撰写过程更强调论证的学术严谨性。其三,案例分析式毕业论文的文章体例和研究型毕业论文很相似,但它更突出要求学生根据所选案件案情,分析、归纳总结争议焦点,然后从法律适用、法理分析等角度提出和论证自己的观点,因而它更兼具了理论性和实践性。通过把抽象的法学理论和现实生活相衔接,把解析案例和社会热点、前沿问题相结合,更容易引发学生的思考并产生创新点,因而也更容易避免学术不端和空洞的论述。
三是三种模式在具体实践中都存在困难和不足。其一,实训式毕业设计模式在实际操作中主要遇到以下问题。首先,案例库的案例比较陈旧、案例较少、未能定期更新,由于一直都在使用同一案例库,
因而有的学生抱着侥幸心理直接抄袭前几届毕业生的毕业设计成果。其次,少数指导老师缺乏法律实务经验或未经过专门指导培训,不能很好地胜任此类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最后,此模式在广西警察学院原法律系适用时仅仅设计了刑事及行政法律实训环节供学生选择,未涉及民商类法律实训,覆盖面较为狭窄。其二,研究型毕业论文模式在推行中遇到的问题是大部分高校法学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首先,虽然大学期间都开设有写作方面(例如公文写作)的课程,但是大部分学生都没有经过学术论文撰写的专门学习,完全不知道如何写学术论文,特别是如何选题、查文献、草拟框架等,加之给予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时间不够充分、老师指导的人数较多等因素,因而指导难度大、论文质量普遍不高。其次,论文的参考选题不能定期更新,题目过于陈旧,不能反映前沿和社会热点问题,也缺乏一定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再次,部分学生对研究型论文无兴趣、对学术规范不了解、对学术道德不重视,另外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计中对学术道德的教育不够或缺失,因而抄袭现象较多。最后,毕业论文作为考查综合能力的一门必修课与其他教学环节未能形成较好的衔接,比较孤立;论文指导工作完全依赖于指导老师个人,由于指导老师的态度和水平参差不齐,指导标准较为主观、缺乏规范化的管理,研究型毕业论文的水平和质量难以保证。这也是其他模式同样存在的问题叫其三,案例分析式毕业论文模式在适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研究型毕业论文模式相似。其实,从形式而言,案例分析式毕业论文模式兼具了理论性和实践性,容易有创新点,应该是一种比较好的毕业论文(设计)模式。但是,由于学生一般是在网上查案例,专科层次对查重又没有严格标准,另外老师指导时尺度的差异及考虑到学生按时毕业率等因素,因
121
而抄袭问题仍较多。
四、应用型高校法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模式应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我国法学本科教育不仅要为法律职业培养合格后备人才,同时还承担着为社会其他行业输送合格法律人才的重任。在现阶段就业多元化、人才多样性的背景下,高校法律人才培养不能仅限于学术型的单一模式,还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满足行业发展需求,培养复合型的多样化人才。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必然要求优化法学本科课程设置、加强学生实务能力,其中就包含毕业论文(设计)从单一模式向多元化模式的转变叫所谓法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模式多元化即学校提供给学生选择的毕业论文(设计)模式不仅局限于唯一模式,而是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兴趣爱好和职业发展方向等因素在学校提供的多种毕业论文(设计)模式中选择一种模式完成并取得相应学分。从广西警察学院的实践和探索可以看出,不同的模式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毕业论文(设计)模式的多元化更能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更能发挥学生特长、提升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设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与此同时,我们在进行法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多元化模式的实践和探索时还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不能把“多元化”流于形式
除了以上广西警察学院实践过的三种模式外,法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模式或许还可能包括创业项目成果、企业法律风险评估报告等其他多种形式,对此各高校都可以进行探索和实践。但是,法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模式的多元化必须要结合学校特、专业特、人才培养目标、师资情况等综合因素来选定可供选择的模式,尤其是在给学生提供毕业论文(设计)选择的模式时,学校和二级院部的教务管理部门必须要考虑和明确每种模式的实施方案及评价体系,即该模式的人才培养侧重点、主要任务、成果形式、过程考核标准、评分标准等,要确保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
(二)要加强对法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课程管理的制度化建设
在校级相关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细化二级院部的管理办法和工作细则,重视毕业论文(设计)指导的事前准备工作。相较于一般课程而言,法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模式多元化对整体工作的统筹和部署要求更高。采用毕业论文(设计)模式多元化,制定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工作方案除了和传统方案类似外,它的不同之处更多体现在事前准备方面。二级院部,一是要确定可供学生选择的毕业论文(设计)模式;二是要对全体毕业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模式选择进行摸底统计;三是要对所有指导老师按照专业特长进行分类分组,尤其是能胜任实训类毕业设计指导的老师分组;四是要将学生和指导老师进行组合,尽量能达到学生选择的毕业论文(设计)模式和指导老师的专业特长相匹配,以便老师能发挥所长、更好地胜任和完成指导工作。因此,这就需要二级院部提前作好毕业论文(设计)指导的准备和部署工作。如果人才培养方案把毕业论文(设计)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那么这些前期
工作至少要提前一个学期开展和完成。准备工作是否充分直接影响整个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完成的质量,绝对不能抱着仓促开始、完成即可的态度。因此,工作方案在制定时不能把指导工作周期仅仅从学生选题、确定指导老师开始起算,而是要把前期准备工作都纳入工作方案之中。而且,通过实践和总结,二级院部要结合专业特点把这些工作细则制度化、规范化,以利于往后每年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工作的常态化开展。
(三)要强化对法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工作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组织、协调和管理
一是要注意各项工作布置的前后顺序、尽量把工作各环节细化,工作安排科学合理才能确保和提高毕业论文(设计)整体质量。例如,在实践中就常出现为了方便工作,在学生选定论文(设计)模式及题目之前就确定指导老师,不考虑老师的专长如何、是否有实训课指导经验等。这也导致指导老师在后续指导工作中无所适从、草率完成指导任务。此外,还存在定时更新选题库、案例库工作环节的缺失、老师和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和撰写相关培训工作环节的缺失等。这些都不利于工作的有效开展,也极不利于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保证。
二是要重视对指导老师的事前培训,教务管理部门不能抱着只要是法学老师就应知道如何指导的观念。我们在给老师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自主权的同时,也要对老师的指导工作加以引导和规范,让老师清楚不同的模式下指导工作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