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高考语文古诗词阅读(含答案)共50题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望海楼
米芾
云间铁瓮近青天,缥缈飞楼百尺连。
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
几番画角催红日,无事沧州起白烟。
忽忆赏心何处是?春风秋月两茫然。
(注)①米芾是一位不肯与世俯仰的画家、诗人,仕途不顺利,被世人称为“米颠”。一生喜好山川之胜,晚年过镇江,因喜爱其江山胜境而定居下来,这首诗是他定居镇江后的作品。②铁瓮:宋时望海楼在镇江城内,镇江古有“铁瓮城”之称。③沧州:滨水的地方。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用夸张的手法,写铁瓮城矗立云间,烘托望海楼的高峻奇伟。
B.颔联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实写眼前三峡江声,虚写六朝时江上帆影。
C.涛声阵阵,片片帆影,激发诗人作诗的逸趣,引起诗人饮酒的雅兴。
D.尾联面对如画美景,诗人倍感欢欣快乐、心情舒畅。
2.姜白石论诗曾说“篇终出人意表,或反终篇之意,皆妙”(《白石诗说》),请从全诗的情感变化角度进行简要赏析。
【答案】
1.D
2.⑴首联是诗人自远方对望海楼的仰视,描写望海楼的高峻奇伟。颔联是写诗人登楼俯瞰的情景。望海楼面临大江,昼夜奔流着的涛声传入耳际,触发了挥笔作诗的雅兴,但诗人
却说是江声流到了笔底;江上片片征帆映入眼帘,又引动了举樽饮酒的豪情,但诗人却说是帆影落到樽前,可谓妙趣横生,诗人心情愉悦。⑵然而无限好的夕阳在画角声中也已西沉,此情此景使诗人心绪变得黯然。尾联以“忽忆”二字领起,诗歌的情调急剧变换,诗人却想不到到哪里才是自己心意欢乐之处。和煦的春风、皎洁的秋月一向被认为是自然中美的代表,但诗人却对此感到茫然,表露出低沉伤感的情绪。⑶诗人赏景时逸兴遄飞,兴致盎然,在尾联诗人却抒发了满怀的愁绪,“出人意表”“反终篇之意”,虽显得有些伤感,但从中却可窥见不肯与世俯仰、仕途不顺利的诗人内心所隐藏的难以言述的苦闷,所以这结尾就更富深情、更含深义了,足见其构思之妙。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理解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D.“诗人倍感欢欣快乐、心情舒畅”错误,尾联的“春风秋月两茫然”,是诗人表达面对美景却感到茫然,表露出低沉伤感的情绪。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本诗的首联二句是诗人白远方对望海楼的仰视,坚如铁瓮的城池是楼的根基,无垠的天宇是楼的背景,描写望海楼的高峻奇伟。颔联两句是写诗人登楼俯瞰的情景。望海楼面临大江,昼夜奔流着的涛声传人耳际,触发了挥笔作诗的雅兴,但诗人却说是江声流到了笔底;江上片片征帆映人眼帘,又引动了举樽饮酒的豪情,但诗人却说是帆影落到樽前,可谓妙趣横生;就在诗人尽情观赏、逸兴遄飞之际,黄昏来临,远处传来阵阵画角声,像在催促红日西沉。日落了,平静的江边升腾起白的雾气。可能是那呜呜的画角声把诗人从三峡与六朝的遐想中引回现实,但这一联写景却是自楼内向外远望,视线随着地平线延伸。在这里,红日、白烟形成彩的对比,日落、烟起形成趋向的对比,红日落处、白烟起处形成远近的对比,而它们又落合起来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黄昏可谓良辰,望海楼可谓美景,对于喜好观览的诗人,这该是赏心乐事了。
然而尾联以“忽忆”二字领起,诗歌的情调急剧变换,诗人却想不到到哪里才是自己心意欢乐之处。和煦的春风、皎洁的秋月一向被认为是自然中美的代表,但诗人却对此感到茫然,表露出低沉伤感的情绪;联系注解①“米芾是一位不肯与世俯仰的画家、诗人”,他仕途不顺
利,被世人称为“米颠”,他蓄积于胸中的垒块总要在作品中一吐为快,此其一。具体到此诗来说,六代虽在此竞逐繁华,但它们还是随着三峡江声而流逝了,无限好的夕阳在画角声中也已西沉,此情此景使诗人心绪变得黯然。此其二。
结尾一联虽显得有些伤感,但从中却可窥见正直的诗人画家内心所隐藏的难以言述的苦闷;姜白石论诗“篇终出入意表,或反终篇之意,皆妙”,米芾并非故意让尾联“出人意表”“反终篇之意”,以求其妙,所以这结尾就更富深情、更含深义了。
2.阅读下面这首律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注]李端:作者友人。与作者同属“大历十才子”。故关:故乡。风尘:指社会动乱。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颔联写送别情景,情藏景中。“寒云”二字,下笔沉重,给人以无限阴冷和压重的感觉,为别离的心境起到了有力的烘托作用。
B.“少孤”已属人生之大不幸,“为客早”则不幸又深一层。诗人感叹友人从小成为孤儿。
C.“风尘何处期”,将笔锋转向预卜未来,写出了感情上的余波,直率而又有回味。
D.全诗用白描手法绘景抒情,语言自然,哀婉动人。全诗情真意切,回味无穷。
2.请简要分析诗中的情感。
【答案】
1.B
2.①对友人依依不舍的别情:直言“自堪悲”,别后“掩泪空相向”,写出诗人送别友人的不舍和悲伤。②对坎坷不幸人生的感伤:诗人幼时丧父,多年客居他乡,在外漂泊,历经磨难,晚逢知己。③社会动乱,后会无期的凄凉之叹:“多难”写出了社会动荡,“风尘何处期”写出因社会动荡,诗人与友人相见无期的悲哀。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
B.“诗人感叹友人从小成为孤儿”说法错误,应是诗人感叹自己。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
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送别诗。
首联写送别时的环境氛围,时当故关衰草,“离别自堪悲”,好友相别实在令人悲伤。颔联写送别情景,友人伴寒云而去,自己踏暮雪而归,依依难舍之情了然。尾联“掩泪空相向”进一
步写难舍难分之情,掩面而泣,冀望相会,表达了对友人依依不舍的别情。
颈联写回忆以往,对坎坷人生的悲叹。“少孤为客早”,抒发了对坎坷不幸人生的感伤。诗人幼时丧父,多年客居他乡,在外漂泊,历经磨难,晚逢知己,可是知己马上要离别。既是怜友,亦是悲己,词切情真,悲凉回荡。
此外,“多难”“风尘”,描写了社会环境,现世纷争、风尘扰攘、“何处期”,写出因社会动荡,诗人与友人相见无期的悲哀。
据此总结概括即可。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浔阳楼
白居易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词
常爱陶彭泽,文思何高玄。
又怪韦江州,诗情亦清闲。
今朝登此楼,有以知其然。
大江寒见底,匡山青倚天。
深夜湓浦月,平旦炉峰烟。
清辉与灵气,日夕供文篇。
我无二人才,孰为来其间?
因高偶成句,俯仰愧江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开篇巧妙,以与江州有关的陶渊明、韦应物起笔,“爱”与“怪”表现了对他们的赞扬和钦佩,自然引出登楼的所见所思。
B.本诗善用意象,第七至十句抓住“大江”“匡山”“炉峰烟”等意象,通过视角的变化、时空的转换,描绘了壮阔静美的景象。
C.诗人精于写景,“深夜湓浦月”营造出凄清冷寂的氛围,与“住近湓江地低湿”意境相似,暗含了天涯沦落、知音难觅的苦闷。
D.诗人综合运用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诗歌语言虽浅近平实,亦不乏精细工巧,虚词多次运用使诗歌文脉贯通,摇曳生姿。
2.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在结构上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
1.C
2.①承接上文,揭示了陶渊明、韦应物二人文思高妙的原因在于得到浔阳“清辉”与“灵气”的涵养;②引出下文,借自己这些“偶成句”难以尽现江山之美,强化了对浔阳美好风景的喜爱和赞美。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C.“深夜湓浦月”是对浔阳夜景的描绘,意境清幽,不含作者天涯沦落、知音难觅的苦闷。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在结构上的作用的能力。
这首诗中描写景的句子是诗中的第七至十句。前四句中“爱”字来说明陶氏的作品对自己有着很深的吸引力,“怪”字来表达自己对韦氏的诗才感到很好奇。五、六句,作者知道了二人之诗风令他“爱”与“怪”的原因。七至第十句话题一转,以优美的对偶句向众人展现出了江州辽远大气的美景。十一、十二句“清辉与灵气,日夕供文篇”,作者胸中已了然,正是这样的山水,赋予陶韦二人创作出令其“爱”和“怪”的作品。所以,“大江寒见底,匡山青倚天。深夜湓浦月,平旦炉峰烟”写景句,在结构上承接上文,揭示了陶渊明、韦应物二人文思高妙的原因在于得到浔阳“清辉”与“灵气”的涵养。
十三、十四句所言,或许在说文才不如二人的同时,亦觉官才不如之,虽然对于他人来说,他的为官经历和诗作文笔皆可以证明白氏是有才之人,且丝毫不逊于陶韦,但白氏依然在前人才华前表达出了自谦。最后两句,自言这首诗是登高兴至而偶发之作,才情有限,
无法将所见景物完美地表达,愧对江山美景。所以,“大江寒见底,匡山青倚天。深夜湓浦月,平旦炉峰烟”写景句,在结构上又起到引出下文的作用,借自己这些“偶成句”难以尽现江山之美,强化了对浔阳美好风景的喜爱和赞美。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友人弃官归山居
雍陶
不爱人间紫与绯,却思松下著山衣。
春郊雨尽多新草。一路青青踏雨归。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前两句中,诗人用“不爱”“却思”等词语直接表达了友人的人生选择和追求。
B.“松”是描写山居环境的典型意象,与“桃李”“榆柳”等描写田园风光的意象不同。
C.“春郊雨尽多新草”一句描绘了一幅春天郊外雨后新草长出的图景,调清新自然。
D.尾句诗人用“踏雨归”表达了自己与友人离别之时的伤感和对友人前途的担忧。
2.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彩词运用的艺术效果。
【答案】
1.D
2.①“紫与绯”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此处借指高官显宦或者仕位、官阶。“不爱人间紫与绯”表达了友人不慕功名的心志。②“青青”运用叠词,写出了“春郊”青草的生机与旺盛,营造出清新、美好的氛围,让我们感受到友人潇洒、闲适的形象,也表达了诗人对其隐居选择的赞赏,同时增添了诗歌的韵律美。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表达技巧的能力。
D.“表达了自己与友人离别之时的伤感和对友人前途的担忧”错误。结合诗意,尤其是三、四两句可以看出,诗中所写的景物是清新自然、富有生机的,“一路青青踏雨归”正是诗人与友人陶醉于大自然中的表现,这里所表达的是诗人对友人选择归隐的肯定和赞美,并无“伤感”与“担忧”。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