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DAY语文天地让诗词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小学古诗词阅读教学的做法
朱 莹
(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方新小学 陕西 西安 710000)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917(2021)05-0096-01
  古诗词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高度凝练的文字、朗朗上口的韵味、如诗如画的意境向人们传递出诗人内心丰富真挚的情感。从古至今,诗词的魅力经久不衰,一首首千古名篇被代代传诵。如今,在大力提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当下,我们更不能忽视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今天,我想浅谈自己在古诗词教学方面的一点感悟和做法。
1.以读代讲,在反复吟诵中体会诗意
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词
众所周知,朗读是学习古诗不可或缺的方法之一。古人留下的诗文很多都是意境深远、想象丰富、讲究押韵、诗中有画的经典篇章,往往不是单靠我们断章取义,逐字逐句的分析才能体味出其中描画的美好
情景和真实情感,有时真的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例如像一些描写祖国河流山川、风光景物的诗文。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贺知章的《咏柳》、王维的《山居秋暝》之类的诗,单靠反复的朗读、品读、诵读,孩子们投入地朗读就可以将诗中的含义领略一二了。诵读是最好的感悟诗意的方式,只有有感情地朗读,才能体会出诗的韵味。一节课上,我们可以通过教师的抑扬顿挫的示范朗读,学生之间的合作读、男女生、小组之间比赛读,配乐朗读,反复的强化记忆,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古诗的韵律之美,意境之美,形式之美,还可以让学生积累更多丰富的语言,受到古典文学的熏陶感染。
2.想象画面,在诗配画中理解诗意
俗话说:看景不如听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善于想象的大脑,它可以帮我们在脑海中构建画面,要多美有多美。想象可以让我们的思维插上一双理想的翅膀,想飞多远就飞多远,想飞多高就飞多高。在很多诗人的笔下倾泻的是皎洁的月光、潺潺的流水、奔涌的江河。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些诗的教学,我认为让孩子在头脑中想象画面,将自己的阅读理解在头脑中转化成画面,再将虚拟的想象真实地描摹出来。通过给诗配画的形式让学生理解诗意,感悟诗情,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又可以激发他们学习古诗的兴趣,还可以提高绘画水平,可谓一举三得。
3.走进诗人、联系时代背景感悟诗情
我们知道,每一首诗都是诗人在特定历史环境背景下,或者在遭遇了生活的突然变故中,在某个故事情境下有感而发的产物。它源自诗人的生活时代和自身经历,只有真正了解了诗作的产生时代背景,真正了解了诗人,走进了诗人的世界才能真正理解诗中包含的意思。当然小学生的要求没有那么高,不过在学习诗作之时,给孩子适当的补充时代背景和诗人的自身经历也是很有必要的。在学习大诗人李白的《赠汪伦》时,为了让孩子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含义。我给孩子仔细讲述了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李白到达安徽之后,名士乡绅纷纷邀请他去做客,汪伦也在其中之列。他知道李白喜欢游历山川,畅饮美酒佳肴。就写信道:“您不是喜欢游历名山大川吗?我这里有十里桃林,您不是喜欢畅饮好酒吗?我这里有万家酒店。”虽然,李白后来激动地赶往泾县之后发现事实并非如此,但他仍被汪伦的诚恳好学和热情款待所打动,离别时汪伦又送给李白八匹好马、十捆绸缎并带着村民在岸上踏歌为自己送行。此情此景,怎不让诗人感动,如果不给学生补充这段故事,学生又怎能深切体会“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深层含义呢?唐代诗人刘长卿在睦州为官期间,一天夜暮时分,大雪纷飞。夜晚他借宿山中的一座简陋的小屋内,后来反客为主才写下了“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的传世名篇。可见,联系诗人的生活实际来理解诗文也是十分重要的。
4.创设情境,有效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感受诗意
前面也提到诗歌的意境美,画面美,那么这么美的诗除了我们投入地读之外,有时还需要为学生创设出一份美好的情境。多媒体的辅助手段在此时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授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
中》一词时,为了让学生能感受到词中的美好情境。我专门制作了精美的幻灯片插图,月明星稀的夜空、孤寂的枝丫、金黄的稻田、山林中的茅屋小店、淅淅沥沥的小雨,幽静的山林等,再配以舒缓轻柔的音乐,将学生首先带入到那幅宁静的山村田园风光中,词的内容和情感不言而喻,不攻自破。元曲大师马致远的著名小令,虽然寥寥数字,却勾画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画卷。深秋时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漫游,愁肠满怀,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这样的画面通过大屏幕真实再现在孩子们面前,再配以低沉缓慢的古筝音乐,曲中那种悲凉、凄苦的感觉马上营造了出来,孩子再来理解也就不难了。
5.开展活动,丰富体验,激发对诗词的热爱
在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中,我发现孩子们对开展丰富多彩的诗词活动兴趣浓厚。于是,我留给了孩子们许多充分的时间来进行活动准备、展示、交流。从一开始的课外搜集诗词、给诗词分类、诗词朗诵展示、知识问答到最后的自主尝试写诗、人人朗读自己的诗作、合作创办诗集。整个过程,我发现孩子们都是跃跃欲试,情绪高涨。当最后的诗集成品展示在我的面前时,更是让我禁不住啧啧称赞。孩子们给诗配画,亲手创办手抄板,小组合作的诗集更是异彩纷呈。从它们略显稚嫩的诗作中,我也感受到了他们对诗词的热爱,这不正是我要达到的目的吗?
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值得我们去仔细研究和探索。作为一名知识文化的传播者,我
热爱诗词,更有责任和义务将它发扬光大,让它绽放光芒,让它在孩子们的心中早日生根发芽,期待有一日它能够开花结果。
·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