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阳青台村出土的丝织物残片 2022年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
原创模拟卷1
历史试题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记载:“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综合所学,从中你可获得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A.周王春秋时期“天下共主”权威无二
B.春秋时期文化繁荣至战国衰落
C.战国“礼、信”遭弃分封制逐步瓦解
D.宗法制在战国时期被彻底抛弃
2.  河南荥阳青台村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发现有丝织物残片。先秦文献《禹贡》也记载了用竹器盛放着丝和丝织物作为贡赋上缴的现象,
在九州中有兖、青、徐、杨、豫、荆六州(今日的
关中和华东一带)位列其中,根据以上材料可得知
A.中国是世界最早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
B.新石器时代,中国已经出现丝织技术
C.丝织品在当时已经成为民众主要衣料
D.丝织养蚕技术当时还没传到江南地区
3. 《说苑·政理》中说:“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
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下列言论表达的观点与之类似的是
A.“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
B.“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C.“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
D.“性也者,吾所不能为也,然而可化也。情也者,非吾所有也,然而可为也”
4.  司马迁《史记》评价秦朝郡县制:“县集而郡,郡集而天下。郡县治,天下无不治。”这说明秦朝“郡县制”
A.集中了人力物力有利于经济发展
B.统一了思想“以法为教”强化集权
C.解决了贵族血缘权力传承的矛盾
D.实现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巩固统一
5.  据《新唐书》载:唐制,设……使唐朝监察制度进一步发展。下列哪一官职(官员)应是属于《新唐书》记载的唐朝监察官员
A.御史大夫
B.刺史
C.中正
D.锦衣卫指挥使
6.  史学大家陈寅恪先生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
代社会文化高度繁荣,在科技领域的表现有
A.火药用于军事,出现自动爆炸的地雷
B.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促进海运发展
C.雕版印刷出现,促进宋词、理学传播
D.造纸术改进,利于信息的记录传承
7. 鲁迅在谈到明清小说时指出:“小说的两大主流之一是讲人生世情。这种小说,大概都叙
述些风流放纵的事,间于人间的悲观离合之中,与炎凉的世态。”其中最能成功体现鲁迅观点的明清小说是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8.下列对《布达拉宫建筑平面示意图》标“▲”处建筑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历代达
赖喇嘛从事政治、宗教活动的地方
B.采用了藏
族碉楼建筑形式,是木石混合结构
C.屋檐下的
装饰富有尼泊尔和印度的艺术特
D.是藏汉人民团结协作、文化交流的有力佐证
9. 税收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活动内容。下列有关中国古代税收政策不正确的是
A.汉初对商人采取“重租税困辱之”
B.唐代均田制下农民可以均田免粮
C.宋朝海外贸易税成财政重要来源
D.清初规定每张织机都要征收税金
10. 阅读“近代中国经济发展对比数据”,可直接反映20世纪初中国经济发展特征的是
1895年1913年增长货物类型
中国进口  1.7亿  5.7亿  3.3倍生活消费品占85%,生产资料占15% 中国出口0.28亿  1.66亿8倍农产品、手工业品占96%,工业品占4%
A.中国日益卷入世界市场
B.国人热情消费国外产品势头强劲
C.民族工业发展十分缓慢
D.农业落后制约国家经济整体发展
11.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湖北人民是英雄的人们。下列事件发生于武汉的有
①辛亥首义新军建功勋②民国初成长为新兴纺织业中心
③北伐收回汉口英租界④八七会议纠右倾确定新总方针
A.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2.有人将民国成立后中国的某些变化戏称为“头上和脚上的变化”,从社会习俗变迁的角度
来看,这主要反映的是民国成立后
A.民主与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中西合璧中山装和改良旗袍流行
C.大力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
D.办报热潮的出现和自行车的普及
七国是现在的哪个省13.1954年《人民日报》社论《中国人民民主制度的新阶段》指出:“我国政治的这种进一
步的民主化,是在五年来人民民主建设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的。”其中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成立奠定组织基础的是
A.人民政协首届全体会议的召开
B.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C.首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组建
D.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先后召开
14.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一场疫情让全世界人民见识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也让人民感觉
到了科技特别是医学科技的重要性。请结合新中国成立后五个时期的科技发展情况(科技成果)曲线图,指出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是在哪一时期
A.①
B.②
C.③
D.④
15. 习近平主席预定于今年(2020年)对日本进行国事访问,以此作为推进中日关系进入
新时代的重要机遇。回忆中日建交时日本首相田中角荣曾说:“尽管从我的愿望来讲,希望加紧实现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但根据以往的历史经验,如果时机不成熟,这种愿望也是不容易实现的。”1972年中日建交的“时机成熟”不包括
A.日本对二战责任的深刻反思
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中国实力、国际地位的提高
D.中日友好社团人士的推动
16. 有法学研究者认为,公元前449年颁布的《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平民阶层的胜利。该
研究者的理由最有可能是此法典
A.与时俱进,有了大量新内容的扩充
B.灵活实用,注重调解经济民事纠纷
C.有章可循,打破贵族对法律的垄断
D.明确身份、成为罗马公民法的起点
17. 史学家韦尔斯指出:“文艺复兴不是古典崇拜而是解放人的思想。……众多大师们的作
《神曲》《天使》《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哀悼基督》
①②③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 ①③④
18. 《西方文明史读本》载:“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思想家质疑了传统对人的所有限制,
对不适应时代的内容进行了不留情面的批判。”启蒙运动集中批判的主要是
A.专制主义
B.禁欲主义
C.理性主义
D.人文主义
19. 任何一部宪法都是一个内在矛盾的体系,宪法既是利益之争的产物,又是化解利益之争
的保证。以美国1787年宪法为例,其化解的利益之争有
①大州与小州的权利矛盾②白人与黑人的人权之争
③南方与北方的利益纠葛④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
20. 为了更好的了解以夺取世界市场,英国政府派军舰“贝格尔号”进行了环球航行。贝格
尔号于1831年12月27日扬帆起航,绕地球一圈,于1836年10月2日回到英国。谁都没想到贝格尔之航竟然成为了教会的转折点,也是人类历史的转折点。材料中“转折点”的含义是指
A.以事实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B.进化论学说挑战了教会权威
C.从此使科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D.促进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21. 右图是一幅关于电气时代来临的漫画。结合所学
知识判断下列对漫画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火车人物可解释为其发明者是英国人瓦特
B.进入电气时代后美国综合国力超越英国
C.电线人物可解释为美国的重要代表爱迪生
D.美国电线林立表示世界首座发电厂在美建成
22. 当一战在7月底打响时,德国出现了“八月激
情”。“德军无论胜负,这场战争都是伟大而精彩的。”“战争是民族精神的延续和升华。”
历史学家弗里德里希·迈内克后来追忆:“我体验到了我生命中最美好的片段之一,它猛然间恢复了我对我们民族的深厚信心”。德军对战争胜利信心的丧失和士气衰落开始于
A.马恩河战役
B.凡尔登战役
C.索姆河战役
D.鲁尔战役
23. 列宁曾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
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A.成年人劳动义务制的实行
B.市场和货币关系的利用
C.指令性计划对经济的直接管理
D.“加速发展战略”的实施
24.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标志着二战达到真正的世界规模。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直接原因是
A.英美等对日本实行贸易禁运
B.英美首脑会晤发表《大西洋宪章》
C.日本“大东亚共荣圈”战略
D.切断中国外援迫使国民政府投降
25. 如果说撰史是专业史学家特有甚至是唯一的“劳动方式”,史家与历史的“自然”相互
之间的“过程”也就成了史家的撰史过程。史家正是以其“自身的活动”——撰史,“来
中介、调整和控制”他和“自然”之间——他和历史之间的“物质变换”的。史家将他认为有用的史料结合进史著,史料这种“物质”也就被“积极”地“消灭”为史著的有机构成,“变换为”史著。这说明
A.历史学不是单纯的机械工作,不能落入纯考订的窠臼
B.撰史是从史料转到物质性史著,完全运用纯粹的思考
C.历史艺术指导史家通过生动的史实透露史学作品意蕴
D.是否严格评判史料成为判断一部史著文野高下的标准
非选择题部分(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列强的步步紧逼使曾经统一富强的中国山河破碎,不甘的不仅仅是台湾民众,亲历黄海海战的美国人马吉芬(时任“镇远”号大副)以惋惜之情写道:“震撼东亚之中国舰队,今也已成过去。彼等将士忠勇,遭际不遇,一误于腐败政府,再误于陆上官僚,与其所爱之舰,同散殉国之花……我们看到了中华儿女的英勇、血性。”
——摘编自陆儒德《黄海海战百年余痛的反思》材料二《辛丑条约》亦称“北京议定书”。它大大发展了不平等条约制度体系,将其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列强由摄取条约特权发展到了对中国实施全面控制,因而在中国近代的不平等条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摘编自李育民《义和团运动对不平等条约体系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黄海海战中“彼等将士忠勇”,“英勇、血性”的一系列事迹。(4分)
(2)指出《辛丑条约》签定的时间。根据材料二,说明此条约所体现的列强侵华新特征,并结合所学内容,试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加以证论。(6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虽然欧洲各国有共同的文化遗产,但由于历史的不同和民族性格的差异,历史上长期不断的相互战争一直是它们的负担。经过了两次毁灭性的世界战争之后,许多人终于感觉激烈冲突的代价太大了,战争不再对任何国家有益。苏联的“势力扩张”使某种形式的西欧统一具有诱惑力。1967年,它们终于跨出了历史性的一步,……直至欧盟的建立。
——摘自[美]马文﹒佩里《西方文明史》下卷材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