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资本主义的分配
一、名词解释
1、平均利润P155
① 定义:是指各部门资本家按照平均利润率所获得的利润,不同部门资本家通过竞争重新瓜分剩余价值的结果。
平均利润率实质是把社会总资本作为一个整体看待时得到的利润率,可以用公式表示为:平均利润率 = 剩余价值总额 / 社会总资本
② 反映:平均利润是预付资本和平均利润率的乘积,它的形成实际上是不同部门的资本家通过竞争重新瓜分剩余价值的结果。
2、生产价格P156(06年辨析,4分)
06辨析:商品按照价值出售转化为按照生产价格出售,仅仅使价值规律的形式发生了变化,但没有违背价值规律。
① 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的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即商品不再是按照成本价格加剩余价值的价值出售,而是按照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的价格来出售了,这种由商品的生产成本和平均利润构成的价格就是生产价格;
② 生产价格用公式表示为:pp = K + p
其中pp 表示生产价格,K 表示生产成本(=C+V ),p 表示平均利润;
③ 生产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
④ 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价格围绕生产价格pp 上下波动。 不是对价值规律的违背,只是价值规律起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
一、虽然从个别部门来看,资本家阶级获得的平均利润总额与本部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不一致。但从全社会来看,整个资本家阶级获得的利润总额与工人阶级所创造的剩余价值总额还是相等的。
二、从个别部门来看,商品的生产价格同价值不一致,但从全社会来看,商品的生产价格总额也必然和价值总额相等。
三,生产价格随商品价值的变动而变动,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了,生产价格就会降低,反之上升。
⑤ 生产价格的形成是以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为前提的。
3、利润率P153(03年辨析,4分)
03辨析:剩余价值到利润的转化,不仅是一种质的转化,而且两者在量上也不相等。
① 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
② 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是同一剩余价值量用不同方法计算出来的另一种比率,剩余价值率揭示的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而利润率表示的是全部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利润率在量上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m ’=m/v ),它掩盖了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
③ 利润率的公式为:'m p c v
=+。 4、商业利润P158★★
① 定义:商业资本家经营商业所或的的利润。
② 形成过程:
产业资本家把商品按照低于生产价格的价格让渡给商业资本家,然后商业资本家再按照生产价格把商
品卖给消费者,这种售价大于进价之差,就是商业资本家获得的商业利润;
③本质:商业利润的本质是生产领域中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是由产业资本家转让给商业资本家的;
④商业利润的确立受平均利润率的支配。
⑤体现关系:商业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共同剥削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5、资本有机构成P154(97名解2分,01名解2分,05名解3分)
①含义
资本的技术构成:从物质形态上看,资本是由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构成。由生产技术水平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技术构成。
资本的价值构成:从价值形式上看,资本由一定数量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构成。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价值构成。
资本的有机构成: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有机构成。
②关系
技术构成变化时,价值构成可以不变;有机构成变化可以与技术、价值资构成不一致。
6、借贷利息P160★★
①实质上是产业工人创造的、由职能资本家(产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让渡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它体现了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
②行程过程:1、职能资本家借款目的:获得利润;借贷资本家为了获得利息。2、职能资本家把利用借贷资本获得的平均利润分割为两部分,一部分作为对借贷资本家出让资本使用权的报酬,采取了借贷利息的形式;另一部分归职能资本家所有,采取企业利润的形式。
3、利息率必须大于0但是小于平均利润率。使用价值
7、级差地租P161★★★★★(99年简答,10分,07年辨析,4分)
99简答:级差地租产生条件和原因。
07辨析:租种优等地的农业资本家交级差地租I,租种劣等地的交纳级差地租II。
①是与土地等级相联系的地租形式,它是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②级差地租由于形成条件的不同而分为两种形态,即级差地租I和级差地租II。
级差地租I是由于土地肥沃程度和地理位置不同而产生的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一是土地肥沃程度,二是土地的地理位置不同。
级差地租II是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的资本生产率不同而产生的级差地租。
级差地租I是级差地租II的基础。
③土地的有限性所引起的土地经营的资本主义垄断是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
④原因:土地经营权的资本主义垄断。
源泉: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优等地和中等地的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超额利润。
客观条件:土地好坏的差别。
实质:体现了农业资本家和大土地所有者共同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
8、绝对地租P162★★★★★
①由于土地私有权的存在,农业资本家租用任何土地都必须交纳的地租,就是绝对地租;由农产品价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所形成的超额利润所构成。
②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农业中私有权的垄断阻碍了资本向农业部门的自由转移,从而使农产品的价值不参与利润平均化的过程,而是按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价值出售。这部分超额利润就形成了绝对地租。
③原因:土地所有权的垄断。
④实质上是由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而来的,体现的是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对雇用工人的剥削关系。
9、工资P148
①工资是与利润、利息、地租相并列的一种分配形式和分配范畴。
②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③资本主义工资在现象上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是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决定的,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④资本主义工资基本形式分为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
二、简答题
1、如何理解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而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P149
1)劳动力是潜藏在人身体中的劳动能力,而劳动是劳动力的使用。劳动不是商品,但劳动力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可以成为商品,它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工人在出卖劳动力时,同任何商品的出卖者一样,实现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同时让渡了劳动力的使用价值。由此可见,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2)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但在现象上却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这是由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决定的:
①从资本和劳动的交换关系看,在劳动力的买卖中一般人只会注意等价原则,而对商品是劳动还是劳动力则不太关心;
②从工资的支付形式看,资本家通常是在工人劳动以后才支付工资的,这也造成了工资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的假象;
③从工人的立场看,劳动是工人谋取生活资料的手段,所以工人很容易把工资看成是劳动所得;
④从资本家的立场看,他总希望以尽量少的货币换取尽量多的劳动,以便取得利润。实际上,这个利润是劳动力价值和劳动力的使用所创造的价值之间的差额,但是,资本家为了掩盖剥削关系,把工资说成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⑤从工资的实际运动看,劳动时间越长,熟练程度越高,工资也越高,这也造成了工资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的假象。
2、商品的价值是如何转化为生产价格的?(重点!)P156★★★
1)生产价格的形成以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为前提
在平均利润形成以前,商品按照价值出卖。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的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即商品不再是按照成本价格加剩余价值的价值出售,而是按照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的价格来出售了。这种由商品的生产成本和平均利润构成的价格就是生产价格,用公式表示为:pp = K + p。其中pp表示生产价格,K表示生产成本,p表示平均利润;
2)生产价格和价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差额
在质的方面,生产价格只同资本相联系,同活劳动没有联系;在量的方面,生产价格和价值经常不一致。
3)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商品按照生产价格出售,不是对价值规律的违背,而只是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
4)资本有机构成不同——等量资本不能获得等量利润——竞争(部门内和部门间)——部门内同一类商品形成统一的社会价值,部门间资本转移——P’平均利润的形成
3、商业利润、借贷利息和地租的本质是什么?它们是如何形成的?(其中商业利润的本质是重点!)
1)商业利润P158★★
①商业利润是指商业资本家经营商业获得的利润;
②商业利润的本质是生产领域中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是由产业资本家转让给商业资本家的,体现了产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共同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
③商业利润的形成过程是:产业资本家把商品按照低于生产价格的价格让渡给商业资本家,然后商业资本家再按照生产价格把商品卖给消费者,这种售价大于进价之差,就是商业资本家获得的商业利润。
2)借贷利息P159★★
①借贷利息的本质是产业工人创造的,由职能资本家让渡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它体现了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
②借贷利息的形成过程是: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所获得的平均利润分割成两部分:一部分作为对借贷资本家出让资本使用权的报酬,采取了借贷利息的形式;另一部分归职能资本家所有,采取企业利润的形式。
3)地租P161
含义:级差地租是与土地等级相联系地租形式,它是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绝对地租是由于土地私有权的存在,农业资本家租用任何土地都必须交纳的地租。
①绝对地租的本质是由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而来的,体现的是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对雇用工人的剥削关系;级差地租的本质是超额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②不同地租的形成有所不同:
⑴土地的有限性所引起的土地经营的资本主义垄断是极差地租形成的原因,按照不同极差地租形成的条件不同,级差地租I是由于土地肥沃程度和地理位置不同而产生的级差地租,级差地租II是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的资本生产率不同而产生的级差地租,级差地租I是级差地租II的基础;
⑵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而农业中私有权的垄断,阻碍了资本向农业部门的自由转移,从而使农产品价值不参与利润平均化过程,而是按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价值出售,这部分超额利润就形成了绝对地租。
⑶特殊状况:在农业资本有机构成超过工业部门的条件下,地租的形成会有所不同。它或者是来自对农业利润和农业工人工资的扣除,或者是来自农产品
市场的垄断价格。
4、为什么说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范畴?P153(00年简答,10分)
①定义
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m’=m/v。
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p’=m/c+v。
剩余价值率还可以用剩余劳动与必要劳动的比率来表示,用公式表示为m’=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②不同的范畴
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二者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范畴,主要体现在:
⑴两者表示关系不同。剩余价值率揭示的是资本家与工人对新创造价值占有的比率,而利润率是表示预付资本的增程度。
⑵两者在量上也不相同。因为全部预付资本>可变资本,所以利润率p’<剩余价值率m’.
⑶剩余价值率表明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是可变资本,而利润率却掩盖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从而进一步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5、超额利润是资本家追求的唯一目的和源泉(08年辨析,4分)
1、资本追求的是剩余价值。
2、超额剩余价值是资本家通过技术创新等手段获得的,因为他们总是想要更多剩余价值。
第十章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企业(本章一般都是名解)
一、名词解释
1、企业制度P166
①含义:企业制度是指企业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结合的社会形式,是调节企业内工人与工人、资本家、企业家之间关系的各种社会规则;(已按教材更改)
②体系:企业制度是一个多层次的制度体系,包括企业产权制度、分配制度和管理制度等内容,其中产权制度是企业制度的基础,它反映了企业的所有制性质,分配制度和管理制度是产权制度的表现和实现形式。分配制度是支配企业收入分配的具体规则,是企业产权制度的表现,管理制度也是产权制度的实现形式,企业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归根到底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
2、虚拟企业P176(07年名解,3分)
①虚拟企业是指某一企业或若干企业以一种或多种的优势资源为核心,为实现特定的企业目标,仅保留企业中最关键的功能和职能部门,而将其他的功能和职能虚设,实现资源的最佳组合而建立起来的企业组织;
②虚拟企业主要有三种类型:网络型虚拟企业(如亚马逊网上书店)、品牌型虚拟企业(如耐克)和联盟型虚拟企业(如Wintel)。
3、利益相关者P177★★★)(08年名解,3分)
①利益相关者就是在某一企业里享有一种或多种利益关系,并与企业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个体或
体;
②在现代商业社会中,有众多的个体或体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从多元化社会和企业本身也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看,对企业经营拥有法定的利益或权力要求的,一是内部相关者,包括股东和雇员;二是外部相关者,包括消费者、供应商、社区成员和政府等;
③从企业治理的角度引入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意义在于,管理层在做出经营决策时,除了保证投资者即股东的利益和投资回报外,还要充分考虑其他相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