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级地震有什么感觉
按震级大小可把地震划分为以下几类:
弱震震级小于3级。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
中强震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属于可造成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
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其中震级大于等于8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
里氏规模4.5以上的地震可以在全球范围内监测到。
极微 2.0以下 很小,没感觉 约每天 8,000次
甚微 2.0-2.9 人一般没感觉,装置可以记录 约每天 1,000次
微小 3.0-3.9 经常有感觉,但是很少会造成损失 估计每年49,000次
弱 4.0-4.9 室内东西摇晃出声,不太可能有大量损失。当地震强度超过4.5时,已足够让全球的地震仪监测得到。 估计每年6,200次
中 5.0-5.9 可在小区域内对设计/建造不佳的建筑物造成大量破坏,但对设计/建造优良的建筑物则只会有少量损害。 每年800次
强 6.0-6.9 可摧毁方圆100英里以年内的居住区。 每年120次
甚强 7.0-7.9 可对更大的区域造成严重破坏。 每年18次
极强 8.0-8.9 可摧毁方圆数百英里的区域。 每年1次
超强 9.0及其以上 每20年1次
地震有强有弱,用以衡量地震强度的标尺就是震级,震级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出来,其大小与地震中释放能量有关,能量越大震级越高。
6级地震有什么感觉
6级的地震叫做破坏性地震 可以对人的生命 与房子造成破坏 破坏程度要看房子的抗震能力了 由于纵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快所以人的感觉是先上下摇摆 再是前后左右颠簸 3级的地震叫做微感地震 5级的地震能引发海啸 7级的地震是严重破坏性地震
3.2级地震深度7000米什么感觉?
极微2.0以下 很小,没感觉,约每天8000次;有感地震一般是几级
甚微2.0~2.9 人一般没感觉,装置可以记录约每天1000次;
微小3.0~3.9 经常有感觉,但是很少会造成损失,估计每年49000次;
弱4.0~4.9 室内东西摇晃出声,不太可能有大量损失。当地震强度超过4.5时,已足够让全球的地震仪监测得到。估计每年6200次;
略省…………
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公里有感觉吗
一般来说是有感觉,当然这还与震中距有关。
在地震科学中,有一种按振动大小和破坏程度的分类,把地震分为:微震、有感地震、破坏性地震、严重破坏性地震、造成特大损失的严重破坏性地震。有感地震是其中的一种。对于一个地震来说,由于不同的地点振动大小和破坏程度也不同。因此,在地震科学中,是把震中附近的人的感觉和破坏程度作为衡量地震型别的标准。例如宁河三次地震,震中宁河县明显有感,被称为有感地震。1976年唐山地震,震中唐山市几乎全毁,被称为造成特大损失的严重破坏性地震。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非震中地区由于受波及而有感,其地震的影响和应对措施和有感地震基本相同,人们习惯上也把这种非震中地区受波及而有感的情况,归类为有感地震。例如1976年唐山地震,波及静海县,静海县并没有破坏,但强烈有感,人们说静海县相当于遭遇一次强有感地震。
地震是否有感和有感的程度,与地震震级、震中距和震源深度有关。据统计,一般震级在3级以上,烈度在Ⅲ度以上,地震开始有感。
7.8级地震究竟有多强?会有什么感觉?
地震的震级为1-8.9级,分为超微震、微震、小震、中震、大地震。具体分类是:超微震,震级小于1的地震。该级别地震人们不能感觉,只有用仪器才能测出;微震,震级大于1、小于3的地震。该级别地震人们也不能感觉,也只有用仪器才能测出;小震,又称弱震,震级大于3、小于5的地震。该级别地震人们可以感觉,故有时也称有感地震,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中震,也称强震,震级大于5、小于7的地震。该级别地震可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大地震,震级7级和7级以上的地震,该级地震可造成十分严重的破坏。
可见7.8级地震的破坏力是相当大的。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发生在河北唐山的地震震级就是7.8级,地震中死亡24.2万余人,重伤16.4万余人,轻伤者不计其数。这次地震是历史上罕见的大地震,是中国少有的惨例,也是迄今为止四百多年世界地震史上最悲惨的一次。
8.0级地震和8级地震有什么区别
简单的告诉你 8级地震包括8.1 8.2 8.3 直到8.9 可是8.0就是8.0 明白了不 分分拿来 嘻嘻
2,3,4级地震会后什么感觉??
3级以上是有感地震,能感到地震发生了,5级是破坏性地震
求采纳
3.2级地震什么样
极微 2.0以下 很小,没感觉 约每天 8,000次
甚微 2.0-2.9 人一般没感觉,装置可以记录 约每天 1,000次
微小 3.0-3.9 经常有感觉,但是很少会造成损失 估计每年49,000次
弱 4.0-4.9 室内东西摇晃出声,不太可能有大量损失。当地震强度超过4.5时,已足够让全球的地震仪监测得到。 估计每年6,200次
中 5.0-5.9 可在小区域内对设计/建造不佳的建筑物造成大量破坏,但对设计/建造优良的建筑物则只会有少量损害。 每年800次
强 6.0-6.9 可摧毁方圆100英里以年内的居住区。 每年120次
甚强 7.0-7.9 可对更大的区域造成严重破坏。 每年18次
极强 8.0-8.9 可摧毁方圆数百英里的区域。 每年1次
超强 9.0及其以上 每20年1次
地震有强有弱,用以衡量地震强度的标尺就是震级,震级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出来,其大小与地震中释放能量有关,能量越大震级越高。
目前通用的震级标准,最初由地震学家查尔斯·里克特1935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技术学院公布。这个震级表以他的姓氏命名,即里克特震级表,简称里氏震级表。这种简单而实用的震级标准,最初只用于测量南加州当地的地震,但随着日后在全球普及,里克特也名扬天下。
里克特把地震震级从低到高分为1至10级。接近于震级表高阶水平的地震很难测量,因为它们鲜有发生,高于里氏8级的地震平均每年只发生一次,科学家们没有更多的机会去分析这种顶级地震。
诞生于近70年前的里氏震级表,至今仍是最为通用的地震分级标准。在地震表上,每个级别都比上一级地震的运动和强度增加10倍。
中度地震始于里氏5.0级,超过里氏6.0级就是强烈地震,可以造成现代建筑的损坏。达到里氏7.0级或者更高,就是大型地震,所造成损害范围通常达到数百公里。
目前,科学家开始倾向于使用更加精确的测量法,比如“地震瞬间”,把一次地震释放的能量量化。由于地震的不确定性,科学家们一般会在地震之初估算出一个震级,然后在获得更多资料后更新。
2.7级地震是什么概念,什么感觉?
没有感觉,就当一个半挂车爆胎一样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