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评厦门大学“中文有戏”话剧《收信快乐》
厦门大学“中文有戏”演出季于20XX年5月、11月,分别推出了两个版本的话剧《收信快乐》。同一个剧目,同一个导演(单悟,管理学院20XX年级本科生),同一个男演员(付天翔,戏文20XX年级本科生,饰李政国),木三剧团却演出了风格迥异的两台戏,欣赏过两个版本的观众,看戏体验迥然不同。
在厦大著名的建南大会堂连续演出两场的春季版《收信快乐》,令观者舒适、放松、安宁。全剧只有两个演员,两百余封往来信件,演绎从年少至暮年四十年的光阴流逝。舞台上,错落有致地安放九个正方形灯座,布幕顶端缠绕数条静静发光的灯串,黑白两的LED灯字幕做舞台深处的背景,兼顾补充剧情与调调节;各场景之间,穿插数种不同形式的现场器乐演奏……整体氛围,和谐、融洽,营造出一种绵绵不尽的诗意流动的幽美气息。5月29日晚,观看完春季版的演出之后,忍不住通过朋友圈写出赞美之语:舞美走写意风,灯光设计如水墨画,最具文艺范儿的《收信快乐》,来自中文有戏木三剧团。
音乐+舞美=舞台意境深远空阔绵长
据言,此评价精妙地写出了同场观众的共同感受。
因为對春季版《收信快乐》的记忆如此美好,当厦门大学戏剧与影视文学专业有机会承担“第二届海峡两岸(厦门)大学生戏剧节”闭幕式的演出之时,毫不犹豫地推荐了这个剧目,并且口出豪言,它的演出效
果定能令观者满意。感谢厦门戏剧家协会主席曾学文先生的信任,厦大中文有戏演出季的《收信快乐》得以在闭幕式上演出。
导演、舞美、男主都在校;春季版的女主在德国学习,秋季版换上了本专业的学生(吕金彥,戏文20XX年级本科生,饰陈淑芬);道具仍旧保留着,此种情形下,相信用一个半月的时间,复
排一出半年前演出过两场的成熟剧目,没有任何问题。
然而,导演的勃勃野心远远出乎预料。作为一个有追求的青年,导演不愿意重复自己。他把秋季版《收信快乐》的演出,视为展现自身艺术创造力的机会,下决心做出独一无二的版本。秋季版于11月中旬隆重登场。整场演出,最后,变成一次猜谜的过程。
所有观众都被大幕拉开前舞台两侧堆放的垃圾和一个流浪汉惊呆啦。纷纷猜测,这种场景设计的用意何在?全剧不是只有两个演员么,怎么多出个第三者,他是谁?他的存在有何意义?
全新的舞台设计,春季版保留下来的富有创意的道具,九个方形灯座,统统被弃置不用。没有期待中单纯的宁静、唯美。舞台的彩,由最初的黑白渐变成反差强烈的蓝与红。春季版中平静的叙述手段,清晰的表达方式,此回变得更为丰富、多元。导演使用了影像同步技术,将舞台上正在进行的表演,投影于背景荧幕,放大演员的动作与表情,增强渲染的力量。与此同时,影像中加入汹涌的海浪
、巨大的人像石雕……,这些富有隐喻与象征意味的画面,向纵深处开掘两个角的内心,使故事有了更深层次的内涵。再加上,全新的原创音乐,乐队现场演绎,原本只有两个角的一出安静的小剧场剧目,突然间,有了大片的即视感。
重新诠释后的秋季版《收信快乐》,主题变得含混不清,舞台上的男主角有点儿歇斯底里,女主角的情绪游离捉摸不定,演出氛围令观者抓狂。演出结束后,观众们沉默不语,一个个黑着脸离开剧院。他们感受到了“快乐”之外的所有情绪。
陈淑芬导演执著地说,在设想中,秋季版也将是一场唯美演出。只不过,最终结果与预期差距甚大。为何会有此种反差?一直在场的流浪汉,有何寓意?演员何以变得张牙舞爪起来?不妨浏览导演与演员对两版《收信快乐》的阐述。
秋季版的演出结束后,从台湾来的石光生教授真诚地对我说:
“这出戏真的很棒!演员有专业风采,音乐配得太好了,那些影像怎么做出来的呢……”作为一个旁观学生“瞎折腾”的教师,依我看来,厦门大学“中文有戏”演出季的学生导演与演员,从未停止过对剧场艺术的探索,他们的求知欲望、专业态度与进取精神,令《收信快乐》在半年时光里,从传统剧场走向了带有后现代主义意味的数字剧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