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论巴金的《家》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一、巴金小说《家》的素材来源
巴金(1904-2005)于2005年10月逝世于上海,享年101岁,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热情、有进步思想、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文学巨匠之一。激流三部曲《家》(1935)、《春》(1938)、《秋》(1940)是巴金的代表作,这三部作品奠定了他在文坛的地位。
1904年11月25日,巴金出生于四川成都北门正通顺街的李公馆,名为李尧棠,字芾甘。李家是当地的殷富,数代都是书香人家。巴金的远祖李介庵原籍浙江嘉兴,以儒生的身份入川在官府充当幕僚。巴金的曾祖父当过县官,添置了一些家产。祖父李镛做过多年县官,他精明强干,官囊颇丰。卸任之后广置田产,并修建了五进三重的李公馆,还收藏了许多古玩字画。1909年,父亲李道河去川北广元县就任知县,5岁多的巴金与母亲陈淑芬一起前往。辛亥革命开始后,李道河辞官回家,1914年,陈淑芬因病去世,四个多月后,巴金的二也死了,过了两年,巴金的两个堂兄弟患白喉症死了。随后,巴金和三哥也患了白喉症,他们的病尚未痊愈,巴金的父亲李道河病亡了。在其后的分家过程中,家族内部的倾轧丑态毕露,巴金看到了人情世态和诗礼传家背后的龌龊。1920年,巴金的祖父也因病死去,遗产的争夺
由此引发,巴金在这些事情上看到了人性的复杂和善恶,他深刻地认识到大家族必将崩溃的结局。巴金的大哥李尧枚因投机生意失败而自杀了。在巴金的记忆中,大哥是旧制度下的牺牲者。在听到噩耗的那天晚上,他辗转难眠,决定调整《家》的结构,把大哥作为主要人物原形来写,他要把一个垂死制度牺牲者放到人们面前。由于写的都是熟悉的人物、事件和生活,《家》的创作十分顺利,许多部分和情节一气呵成。后来,这些都成为了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家》的丰富素材。《家》的思想内容有三个方面:(1)通过梅、鸣凤、瑞珏三个女子的悲剧,控诉封建制度、礼教对年轻生命的摧残,揭露、控诉封建大家庭、封建制度的罪恶;(2)歌颂封建大家庭中青年一代民主主义的觉醒及其反封建斗争;(3)暴露了封建大家庭的腐朽及其没落、崩溃。
二、巴金的《家》中主人公的分析
(一)对高老太爷形象的分析
高老太爷是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代表。他的主要性格特征是专制。但他也有慈祥、温和、富有人情味的一面。高老太爷性格矛盾的两面统一于他维持、发展“四世同堂”封建大家庭的人生理想。高老太爷是封建制度行将崩溃时期封建家长制的代表人物,是典型环境中的典
型性格。
(二)对高觉慧形象的分析
陈淑芬
高觉慧是一位大胆而幼稚的封建大家庭的叛逆者。他的民主主义觉醒有一个发展过程,民主主义、个性主义、人道主义是其思想基础。他代表的是一个充满朝气的典型形象。一方面,他在高家最早觉醒,并积极参加社会革命活动。他敢于对抗高老太爷并蔑视封建等级制度和旧礼教,支持觉民逃婚,大胆向婢女鸣凤表示爱情,公然揭穿尊长“捉鬼”丑剧,最后毅然离家出走,显示了五四时期青年的成长与觉醒。另一方面,他也难免存在历史局限与弱点,思想和行动尚显幼稚,还留有封建思想影响的痕迹。
(三)对高觉新形象的分析
高觉新是高家的长房长孙,是一个“有两重性格的人”。一方面,他是一个受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的青年;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个深受封建伦理道德熏陶的地主少爷。他的性格善良而又懦弱,他认为反抗是徒然,以致在五四新思潮中,他选取无抵抗主义和作揖哲学作为行为的理论根据。就两重性格而言,这后一面占主导地位。这是一个复杂的性格,一个悲剧的性格。
我认为这部作品中最值得讨论的人物就是高觉新,他既有让人同情的一面,又有让人伤心的一面。作品通过觉慧等人的态度,对觉新遭遇产生怜悯甚至同情,这是事实;然而,作品不时地展开对其性格的批判,这也是事实。我认为,正是通过这些谅解和同情,使读者产生与我们同类的情感体验。当其软弱被当做软刀子杀人时,我们不就能很自然的引起深刻和强烈的反思吗?这样对其性格的否定以及产生这些性格的社会历史条件的认识,就会有更深层的体会。觉新的性格集中体现了汉民族文化心理结构。
1.孔子仁学思想为主体构成的汉民族文化心理结构,把整套“礼”的血缘实质性地规定为“孝悌”,消溶在以亲子关系为核心的人与人的世间关系中,使仁学的观念、情感和意识与世俗的伦理和日常心理综合统一,而没有把人的情感心理引导向外在崇拜对象或神秘境界。通过几千年的封建文化思想的传播,渗透与人们的生活、习俗、行为和思维中,在塑造汉民族性格上留下重要痕迹,其缺点和弱点的一个突出表现是儒家的“安知天命”,“守道安贫”的观点同庄子对世俗的“超越”和自足等结合,经常克制和压排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对形成逆来顺受、自欺欺人、得过且过的奴隶性格起到十分恶劣的作用。觉新的性格集中体现了这种特点。
2.人的性格是受一定的思想、意识、信仰、世界观的影响和制约的。这种影响和制约是通过环境和教育结合个人需要的积极活动得以实现。高觉新的主要活动围绕“家”。作为初级社会体,“家”对个人的世界观的形成具有初步的作用,对人的行为的形成具有极为深远的影响。封建礼教的道德观念正是通过这样的环境作用于觉新的性格。他“在爱的环境中渐渐长成”,当父亲用抓阄的婚姻使他失去自己的恋人时,他“没有反抗的思想”,为了双亲的遗命,便把扶助弟妹作为自己的生活目标,“高家非要我来撑门面”。温情脉脉的孝道,亲子之爱的“新政”,就使觉新自觉地套上封建礼教的枷锁,把封建伦理道德视为生活的自觉理念,唯封建家长之命是从,而且以此律人,把自己的行为完全装入封建阶级思想模式。
3.高觉新的社会角决定了行为规范的特点。高家四房,他是长子长孙,没落阶段的现象通过他的性格得以反映,大家庭内部重重矛盾纠葛必然集中体现于他这个矛盾旋涡中心。他的性格的矛盾是必然的。大家庭特殊的人际关系使他感到“不断地跟长辈冲突有什么好处呢?”他的敷衍处世乃出于无奈。
三、《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家》是一部具有巴金风格的现实主义作品。描写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但《家》和
那种冷静客观地现实主义描写不同,具有巴金独特的风格,主要有二:一是具有很浓的抒情彩。主要的抒情方式是人物的心灵倾诉,通过心理描写抒情。二是充满感情的、细腻的心理描写。这种心理描写是人物发自肺腑的心灵倾诉,以女性居多,细腻而饱含感情,又因各人的性格处境而各具特。
该节目采用了多机位拍摄的手法,多机位拍摄通常是在不同角度配置多台摄像机,然后将视频信号汇集到导播切换的监视器,监视器上看到的多台摄像机的画面是同步播放的,然后由工作人员对画面进行切换,作为对外播出的最终信号。剪辑这类同时拍摄的不同机位的素材时,最好的方法是在保证时间码同步的情况下,像现场导播切换那样,实现真正的EFP(电子现场制作切换)效果,这就用到了非编的多镜头编辑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