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
经济智库
德阳城镇化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王 方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德阳 618000)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德阳的城镇化程度有了长足发展,多年稳列四川省第三名。但在全国范围内相比,却呈现城镇化水平较低、城镇化发展不均衡的状况。德阳市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应走合理安排产业发展、城乡统筹发展的路线,发挥固有优势,融入成都经济区,成为成渝都市的一个重要节点。
关键词:德阳;城镇化;现状及对策
城镇化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集中以及由此引起的(产业 ) 就业结构非农化重组的一系列制度变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 农业人口比重下降,工业、服务业人口比重上升,人口和产业向城市聚集 生产方式、交换方式向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发展生活方
式向多元化、社会化发展。[1] 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了
“推动以城镇化为重点的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城乡发展一体化建设”战略,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这意味着,城镇化将成为一项基本国策,长期得以坚持和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德阳的城镇化程度有了长足发展,多年稳列全省前三名。非农人口比重、人均GDP均有长足进步。德阳市在四川省内属于相对富裕的城市,区域综合竞争力、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等指标均处于四川省前列。但也出现了产业发展不平衡,如第二产业中轻重工业比例不均,第一产业比重过大,第三产业不甚发达等问题。由于以上问题,导致德阳的城镇化水平低于省内先进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我国东部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差距更为明显。
图表一(德阳与成都、攀枝花、全国平均城镇化水平、东部平均城镇化水平比较)据四川省统计年鉴2017、2018、2019,中国统计年鉴2017、2018、2019,城镇化率,指的是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年度全国城镇化水平四川省平均水平成都市平均水平德阳城镇化水平攀枝花城镇化水平201657.3549.270.5249.5865.34201758.5250.7971.8550.98662018
60.60
52.29
73.12
52.35
66.59
(注:选取成都市和攀枝花市作为对比标本是因为,成都市和攀枝花辖区内农业人口较少,城市化水平常年位列四川省前两位)
要想进一步缩小德阳与全国地区城镇化水平差距,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就必须认识到德阳城镇化过程中的问题,出关键症结,并对问题提出思考,到解决的方法。德阳市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应走合理安排产业发展、城乡统筹发展的路线,发挥固有优势,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开始实施。 2011 年,《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这是西部地区继《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之后,获批的第三个国家级区域规划。四川丘陵地区几乎全部涵盖在其中,四川丘陵地区的发展在整个成渝经济区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随着《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正式发布实施,必将为处于这一区域中的四川丘陵地区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
四川丘陵地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挑战耕地保护任务重。随着我国大中型城市的迅猛发展,大中型城市周边的平原地区那些重要的、条件较好的农业土地大多在第一轮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中被吞噬了。如
今,发展农业的历史重任落到了丘陵地区肩上,国家 18 亿亩耕地红线相当大的比重都转移到了丘陵地区农村,特别是中西部的丘陵地区不得不承担起国家农业发展、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的重要任务。这就意味着丘陵地区的城镇化、工业化在占用土地方面要格外谨慎,要在保护耕地的约束条件下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业化,而不能盲目追求摊大饼的城镇化发展方式,必须提高土地利用率,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四川丘陵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
制度因素制约。我国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限制了人口的自由流动,尤其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收到限制。 我国现行的土地制度,农村土地所有权模糊,土地作为农民基本的生产工具无法顺利流转,农民被限制在土地之上,既阻碍了农业的发展,又制约了农民进入城镇追求自我发展的能力。 如何突破制度障碍,创新制度实现人口的合理自由流动,同时避免城镇人口过快增长,实现农村土地集中利用和土地的合理流转又避免农民利益遭到损害是丘陵地区政府必须面对的挑战。
推进城镇化的几个对策
融入成渝城市带。2016年3月30日,国家发改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了《成渝城巿发展规划》,将成渝城市范围划定为:重庆市的27个区(县)以及开县、云阳的部分地区,四川省的成都、自贡、泸州、德阳、绵阳(除北川县、平武县)、遂宁、内江、乐山、南充、眉山、宜宾、广安、达州(除万源市)、雅安(除天全县、宝兴县)、资阳等15个市,总面积18.5万平方公里,2014
年常住人口约9100万人。基本原则是,以培育发展城市为导向,优化整合区域资源,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人口空间分布、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和对内对外开放。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基础和发展潜力,科学确定城市边界、最小生态安全距离和空间结构,形成推动全国国土空间均衡开发、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培训发展劳动力资源,规划土地,加快土地流转,将人口从第一产业解放出来。2012年全县培训农民工12.61万人,同比增加0.81万人,增长6.8%。其中,农村新生劳动者提升培训近2万人。
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经济农业,但要注意方式和规模的问题。2012年,红旅游、芍药谷生态观光旅游快速发展,实现旅游收人8.1亿元,增长45%。2013年,中国芍药之乡AAAA级旅游景区、度假中心建设有序推进,成功举办中国芍药之乡(四川·中江)首届生态旅游赏花节,芍药谷、继光故里、仓山古镇等旅游品牌特凸显,全年旅游收人10.2亿元。
壮大县域及村镇多级节点,加快发展县域中心城市和重点中心域。加快发展县域中心城市和重点中心镇,使之成为聚集产业的结,吸引农民的点,县域经济发展的极、推进城镇化必须给予县域中心城市发展最大可能的支持,促进二三产业向县域中心城市集聚发展,培育壮大特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农业产能化,通过扩容提质,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在小城镇建设上,把县域中心镇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予以大力培育,提升重点中心镇的综合实力,使其成为县域经济强镇或县域经济次中心。
参考文献
[1]德阳统计年鉴2019年版
经济智库
融入成都经济区,成为成渝都市的一个重要节点。本文将从分析现状、提出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
德阳市的城镇化发展概况
城镇化速度稳定持续,多年名列全省第三。德阳于1983年设为地级市,下辖三市二区二县,二区为:旌阳区、罗江区,三市为绵竹市、广汉市、什邡市,一县为中江县。截止到2019年底,德阳市域总人口3844380人,其中农业人口1259946人,非农业人口2584434人。从业人员总数为 283.1万人,其中第一产从业人员69.8万人,第二产从业人员60.2万人,三产从业人员87.2万人。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2335.9 亿元,居四川省第三位人均元,位于成都、攀枝花之后,居全省第三位。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222 元,居全省第三位,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49元,居全省第二位全市 。德阳市城市化的水平2000年为31.7%到了2019年提髙到了53.9%,十三年间增长了22.2%,平均每年增加1.09个百分点。
城镇居民生活继续改善。据《四川统计年鉴2019》显示,2010年德阳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37222元,较上年增长8.8%。城镇居民拥有家用汽车、移动电话、家用电脑的数量有所增长,每百户拥有量的绝对数为 46.1 辆,205.7部,55.6 台。
由此可见,城镇居民收入有所增长,生活条件持续改善,但和省内先进地区还有较大距离。
交通发达,境内有公路835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05公里,铁路296公里,2012年,成绵乐客运专线简称,极大地方便了居民出行,提升了区位优势。2014年,成都经济区的建立,德阳更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成德同城化,北部新城,承接装备业转移。2015年,国家大力发展成渝城市,德阳处于重要节点位置。
德阳城镇化发展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城镇化水平较低、城镇化发展不均衡的状况。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德阳市的城镇化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还很大,由此可以看出城镇化的潜力很大,但任重道远。
在图表中可以看出,2018年,旌阳区的城镇化水平一枝独秀,广汉市、什邡市、绵竹市的城镇化程度相对较高,而罗江县、中江县的城镇化程度较低,尤其是中江县,人口达140余万,是全国有数的上百万人口大县。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口多,城镇化水平仅为 40% ,由于人口基数大,拖低了德阳市总体城
镇发展水平。区域内罗江、中江县均属于丘陵地区,耕地破碎,无法进行机械化大规模耕作,牵制了大量的劳动人口,不利于将农动力从第一产业中解放出来。图表:中江县,罗江县的农业人口合计为 100 万,比率达60% 。如能解决这一问题,德阳的城镇化水平将有大幅提高。
第一产业拖累人口太多,第二产业亟待升级,第三产业不发达。德阳的产业分布较为不均衡,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力量较强,第三产业实力较弱。
德阳的第一产业总量较大。尤其是中江县,第一产业占60%  ,罗江县和绵竹市的占幅也比较大 。中江县、罗江县位于川中丘陵地区,土地较为破碎,不利于机械化耕作。农业基本上还以小农模式、自然生产为主,这种农业生产方式生产率低下,拖累大量的劳动人口。第二产业方面,德阳市已形成以装备制造、化工、食品为主导的工业结构。以中国二重、东方电机、东方汽轮机等国有大型企业为龙头的装备制造业不仅是全市的主导产业,也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第二产业转移了大量农村人口,为德阳城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因为近年来国际经济形势较为低迷,大型装备制造业处于颓势,吸纳劳动力人口出现下降趋势。德阳的工业构成是重工业占据优势,日用轻工业占据劣势。但轻工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人口城镇化来说,可以吸纳更多的就业人口,德阳工业应该补短板,在稳定重工业的同时,合理发展一些劳动密集的纺织、制衣、食品等有一定基础的轻工业。第三产业包括服务业、消费业。据图表显示,德阳的第三产业比率为 2:1:3,低于成都市、绵阳市。原因有两个,德阳经济实力虽然较强,但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由于近年来工业发展迅猛,第三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
开县旅游重不升反降。第三产业滞后,导致城市综合服务水平低,不能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德阳周围就有成都、绵阳两大经济圈,商业发达,吸引了大量的德阳居民前去消费。德阳如能抓住流失的消费,增强消费黏性,提升服务业水平。其次,德阳深居内陆,距离出海口两千多公里,运输方式以公路和铁路为主,物流成本较高。西部内陆的区位条件导致德阳的外向型经济不发达。
总体来说,德阳的三大产业分布是2:1:3,和城镇化先进地区的产业分布3:2:1还有差距。城市化水平较工业化水平为低,说明城镇化发展还有较大空间潜力。
推进德阳城镇化发展的几点思考:
培育各具特的县域经济,培育重点乡镇,人口向城镇、县域、城市聚集。德阳县域之间的城市化率有一定的差距,应不断加强县域城市化的发展,中江县作为德阳市的第一人口大县,占全市人口将近三分之一,但是城市化进程近年来相对缓慢,目前仍然是一个农业大县,非农人口在2013年仅有14%,城镇化率2017年为39%,2018年为40.91%。罗江县的城镇化率相对也较低,为45.77%,和较低的城镇化水平相对应,中江县和罗江县在德阳的经济排名中一直处于落后的水平。
中江县的对策是整理土地,做好土地确权,解放被困在土地上的大量劳动人口。中江县作为德阳第一农业大县,拥有德阳最多的农业人口,但农业机械化程度低,依靠劳动为投入的粗放式经营。德阳市各县应当因地制宜,提高农业发展的现代化水平。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技术人才。职业教育是推动城镇化建设的相当重要的一项措施。当前德阳市有七所高职院校,学校的存在对德阳市的职业教育发展的水平很有帮助,是德阳发展职业教育的优势所在,应当充分利用好这样的优势。政府部门可组织学校对农民工进行职业教育的培训,这样做不仅可提高学校资源的利用效率,也使农民的知识水平有了巨大的提升。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必须发挥政府的巨大作用,政府应当努力降低职业教育的教育成本,实施多角度,多层次的义务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素质,进而提升城镇化水平。
进一步提升装备制造业水平。德阳市装备制造业实力雄厚,但面临的形式依然严峻,自主创新能力薄弱、高端装备制造占比低。可国家政策和重大工程项目为契机,促进德阳装备制造企业升级,充分发挥自身已有的技术优势,积极拓展国家支持且市场前景广阔的新能源装备、为未来发展巧下良好基础。同时应该积极加强与国内外知名装备企业和科研院所合作创新,积极学习对方的长处。改善创新环境,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国勇,刘洋.贵州城镇化发展分析报告【J】.贵州民族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06):135.
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