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设岗学科,具有博士、硕士授予权。也是首批 “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该学科拥有一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硕士等实力雄厚,学历、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学科点学术梯队是我国通信与信息系统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并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多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一批“211工程”重点建设实验室,形成了雄厚的科研基础,在电子信息领域的综合优势和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和相互支撑,为本学科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使教学和科研具有不竭的创新能力;尤其是通过“211工程”的重点建设,学科实力又得到了明显提高,在军事电子研究及高新技术研究领域取得了一大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并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科研经费充足,军事电子研究的规模和水平处于国内高校前列。
本学科与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等学科的研究领域密切相关。
一、培养目标
本硕士学位获得者应掌握通信科学、信息科学的基础理论与技巧以及掌握计算机科学、控制科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技术,掌握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从事通信科学、信
息科学以及相关领域的科研与开发和教学工作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技术或管理工作的能力;有严谨求实的学风与高尚的职业道德,熟练掌握一门外语;成为应用型、复合型的高层次技术和管理人才。
二、研究方向
1.通信网络技术 2.光纤通信与传感 3.无线与移动通信
4.多媒体通信 5.卫星通信技术 6.通信抗干扰技术
7.通信中的信息安全技术 8.通信专用IC技术 9.图象传输与处理
10.现代通信中的信号处理 11.高速实时信号处理技术 12.雷达系统及信号处理
13.自适应及阵列信号处理 14.雷达成像与目标识别技术 15.数字视频与音频技术
16.非合作信号处理技术
三、培养方式和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三年。提前完成硕士学业者,可申请提前半年毕业;若因客观原因不能按时完成学业者,可申请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四年。
四、学分与课程学习基本要求
总学分要求不低于26学分,其中课程总学分不低于24个学分,必修环节不低于2学分。课程学分要求中,学位课不低于15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必修,基础课至少选修一门。专业基础课中有“*”标志的为全校共选专业基础课。允许在导师指导下、在相同学科门类之间、工科与理科之间跨学科选修1~2门学位课作为本学科的学位课。
学位课可以代替非学位课,但非学位课不能代替学位课。对于跨学科专业录取的硕士生,要求补修相应专业本科核心课程至少2门,通过考试,但不计学分;通过后方可选修专业课。
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和具体选课。研究生学习与研究课题有关的专业知识,可由导师指定内容系统地自学某些课程,并列入个人培养计划,但不计学分。
五、课程设置
研究生课程主要划分为学位课、非学位选修课、必修环节三大部分。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 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类 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 学期 | 考核 方式 | 备注 | |
学 位压缩mp3 课 | 公共 基础课 | 16005004 | 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 | 1 | 考试 | |
13005001 | 硕士生英语阅读与翻译 | 60 | 2 | 1/2 | 考试 | |||
13005002 | 硕士生英语听说与写作 | 30 | 1 | 1/2 | 考试 | |||
基础课 | 10005001 | 矩阵理论 | 60 | 3 | 1 | 考试 | ||
10006003 | 图论及应用 | 60 | 3 | 2 | 考试 | |||
20005001 | 随机过程及应用 | 60 | 3 | 1 | 考试 | |||
专业 基础课 | 01025001 | 信号分析 | 40 | 2 | 1 | 考试 | ||
20006001 | 信号检测与估计 | 40 | 2 | 1 | 考试 | |||
01025002 | 信息论基础 | 40 | 2 | 1 | 考试 | |||
01025003 | 数字通信理论 | 40 | 2 | 2 | 考试 | |||
20005002 | 数字信号处理 | 40 | 2 | 1 | 考试 | |||
02046001 | 自适应信号处理 | 40 | 2 | 2 | 考试 | |||
01016001 | 网络体系与协议 | 40 | 2 | 1 | 考试 | |||
02045001 | 信号理论及应用 | 40 | 2 | 1 | 考试 | |||
02046006 | 数字信号处理理论及算法 | 60 | 3 | 2 | 考试 | |||
20007001 | 模式识别 | 40 | 2 | 2 | 考试 | |||
02046003 | 图像处理及应用 | 40 | 2 | 2 | 考试 | |||
非 学 位 选 修 课 | 专业 选修课 | 01016002 | 宽带通信网技术 | 40 | 2 | 2 | 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 | |
01016003 | 数字信号处理与方法实现 | 40 | 2 | 1 | ||||
01016004 | 无线传感器网络 | 40 | 2 | 2 | ||||
01016005 | 模数混合集成电路设计 | 40 | 2 | 1 | ||||
01017002 | 光纤通信 | 2020年三伏天时间表40 | 2 | 2 | ||||
02017001 | 微波成像理论与实现 | 40 | 2 | 2 | ||||
26016001 | 宽带无线通信技术 | 40 | 2 | 1 | ||||
26016002 | 现代无线与移动通信系统 | 40 | 2 | 2 | ||||
26016003 | 纠错编码与调制 | 40 | 2 | 2 | ||||
26016004 | NETWORK TRAFFIC ENGINEERING | 40 | 2 | 2 | ||||
26016005 | DSP算法实现技术与架构研究 | 40 | 2 | 2 | ||||
26016007 | 空间信息传输与处理 | 40 | 2 | 1 | ||||
01025004 | 局域网与城域网 | 40 | 2 | 1 | 通信与信息系统二级学科 | |||
01025005 | TCP/IP原理与体系结构 | 40 | 2 | 2 | ||||
01025006 | 电子系统的射频与天线 | 40 | 2 | 1 | ||||
01025007 | 多源信息融合理论及应用 | 40 | 2 | 2 | ||||
01025008 | ASIC设计技术及应用 | 40 | 2 | 2 | ||||
26025001 | 电子设计自动化 | 40 | 2 | 2 | ||||
02045002 | 软件无线电技术 | 40 | 2 | 2 | 信号与信息处理二级学科 | |||
02045003 | 数字视频技术 | 40 | 2 | 2 | ||||
02066002 | 雷达与电子对抗系统 | 作文400字左右40 | 2 | 1 | 信息获取与探测技术二级学科 | |||
02066004 | 嵌入式系统 | 旅行社实习报告40 | 2 | 2 | ||||
02066007 | 计算机视觉 彭于晏白百合 | 40 | 2 | 2 | ||||
01885001 | 单片射频/微波集成电路技术与设计 | 40 | 2 | 2 | ||||
其它 选修课 | 16005005 | 自然辨证法 | 18 | 1 | 2 | |||
学科前沿知识专题讲座 | 20 | |||||||
01016008 | 通信电路EDA设计与实践 | 20 | 1 | 2 | 耿直的意思 | |||
01016007 | 研究生DSP设计 | 20 | 1 | 2 | ||||
01016009 | 软件无线电技术设计与实践 | 20 | 1 | 2 | ||||
02046004 | 数字信号处理实现技术 | 30 | 1 | 2 | ||||
02046007 | 电子系统仿真理论与技术 | 30 | 1 | 2 | ||||
跨学科相关课程 | ||||||||
必修环节 | 详见“第六条”说明 | |||||||
跨学科或同等学力考生补修本科核心课程 | 信号与系统 | 不计学分 | ||||||
通信原理 | ||||||||
计算机通信网 | ||||||||
随机信号分析 | ||||||||
数字信号处理 | ||||||||
雷达原理/信息对抗原理 | ||||||||
射频电子线路 | ||||||||
六、必修环节
硕士研究生必修环节包含三大部分,要求研究生分别完成以下内容:
1.教学实践、社会实践、素质教育公选课要求三选一,完成后获得1学分。
(1)教学实践(课程编号:00006001,学时40):主要是面对本科生的教学辅导工作,如在导师指导下讲授部分习题课、辅导答疑、批改作业、指导毕业设计等,工作量不少于4
0学时。完成工作量后由导师给出评语,学院给予书面证明,报所在学院备案。完成者获得1学分。
(2)社会实践(课程编号:00006002):主要指研究生运用所学知识到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进行社会调查,或参与一些工程项目,写出总结报告,同时实习或调查单位提供书面证明,报所在学院备案。完成者获得1学分。
(3)素质教育公选课(课程编号:00005XXX):开课目的是加强研究生综合素质教育,研究生可选修一门,考核通过后获1个学分。
2.学术活动(课程编号:00006003,1个学分):为了拓宽研究生的知识面,规定硕士生在校期间必须参加十次以上校内外学术活动,有举办学术单位的公章为依据,报所在学院备案,完成后获得1学分。
3.论文开题报告及文献阅读综述(课程编号:00006004):指研究生在学位论文开题之前,必须阅读本学科前沿国内外文献2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10篇以上,写出4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报告,附上不少于1000字的英文摘要;综述报告应提出值得研究和解决的学术或技术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完成相应的开题报告,但不计学分。
七、学位论文
(一)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学位论文的选题应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应有必要的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以及新见解。表明作者在本学科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二)硕士学位论文的工作
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应对科技和社会发展有一定的价值。硕士生在导师指导下确定选题和开展学位论文工作。
1.开题报告
(1)开题报告时间。硕士生在确定选题,大量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应在入学的第三学期末之前,最迟应在第四学期末之前完成开题报告。
(2)开题报告方式。开题报告应以报告会的形式,在教(科)研室或以上范围公开举行;
开题报告会须有本学科及相近学科3位副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以上的专家组成考评组,并作出考评意见。
(3)开题报告内容。依据《开题报告表》的要求,做开题报告。在开题报告会后,及时完成《开题报告表》,交学院研究生科保存,以备检查。
(4)若开题报告没能通过,在导师的指导下3个月后才能申请重新开题。2次开题报告不过者,应终止硕士生的学业。
(5)因正当原因改变选题,须按上述要求重做开题报告。
(6)论文开题通过1年后方能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2.论文工作
硕士生在导师指导下按计划进行学位论文工作。论文工作的时间应不少于1年,论文工作期间应每周一次向导师汇报研究进展。
硕士生到校外单位及委培硕士生回原单位做学位论文,要经导师、学院批准,并保证每月
至少一次向导师汇报工作进展,按时完成论文工作。
3.学位论文撰写
硕士生在导师指导下,按照《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格式规范》的要求,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导师应对硕士生学位论文严格审查,把好质量关。
(三)学位论文的答辩申请、评阅、答辩与学位授予按《研究生学位授予实施细则》的规定执行。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