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如何提高小学学困生的数学成绩
单位邮编:713500
摘要:数学知识源自于生活,且生活中随处可见数学的影子,在小学中有部分学生由于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在课堂上无法跟上教师教学进度,且学习成绩较差,从而产生“数学学困生”现象,这部分学生多数是因未曾形成良好学习习惯,且在学习能力上存在问题,进而自信心受到严重打击。本文将从双减政策下提高小学学困生数学成绩策略进行研究,借助教师正确指导,使学生建立数学学习信心。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学困生;数学成绩
前言:小学阶段数学教学中存在部分学困生现象,这部分学生因缺少良好学习习惯,在课堂上无法跟上教师思路及进程,长此以往将导致学生听不懂教师讲授的内容,且学习兴趣逐渐丧失,最终出现掉队问题。而在教育改革环境下,教师应充分掌握导致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并借助科学有效方式为学生提供帮助,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实现学困生转化。
一、创建和谐平等教学环境
学困生学习成绩较差,无法跟上教师教学进度,对其自身来讲也是极为痛苦与难过的,极易致使学困生形成自卑内向心理,若此时教学氛围较为沉闷,学困生很有可能会认为教师用异样眼光看待自身,从而使其自信心受到严重打击。基于此,教师应积极创设出平等、和谐、愉快的教学环境,给予学困生充分展现自我的平台及机会,从而使其树立学习信心,发现自身优势及长处,真正做到学困生转化,使其主动融入到教学活动中。
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平移与旋转”为例,在讲解完本堂课知识点后,教师可向学生提出问题,对知识点进行巩固,例如:某物体若想到达指定位置需要通过怎样移动?其中涉及到与平移相关知识点。事实上此问题极为简单,大部分学生都会举手回答问题,然而学困生因其对自身缺少信心,十分怀疑自己,从而不敢举手回答问题,这时教师应对学困生多加关注,并通过微笑的面部表情及鼓励性话语与学生对话:“老师注意到整堂课你都十分专注投入,你一定能够回答出来,能不能将正确答案告诉老师和其他同学?”伴随教师正确引导及鼓励,学困生会声音极小的说出答案,然而课堂环境较为嘈杂,且因学困生对自身没有信心,害怕说错导致声音较小,针对此情况教师可接着借助鼓励眼神对其说:“我似乎听到了正确答案,而音量太小,其他学生无法清楚听到,你能用洪亮的声音说出答案吗?”面对教师肯定及鼓励,学困生加大音量回答教师问题。最后,教师以鼓励语气肯定学
困生答案的正确性,并对其提出表扬,借此使学困生树立学习信心,并能够积极融入到数学学习过程中,进而使其学习成绩得到有效提高,真正摆脱学习困境[1]
二、实施具有针对性指导
小学阶段学生因其年龄较小,学习能力不足,对数学知识理解起来缺少整体性,无法对知识体系实施深入掌握。对此,教师应在教学环节中重点关注这部分学生,在进行新知识讲解前,应对学困生提问以往学习过的知识点,从而对其实施针对性指导,掌握其不足之处,并对存在的错误或不足之处进行及时纠正,帮助学生有效改正,进一步强化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如在复习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利率及利息”相关内容时,教师可对学困生进行提问:利率及利息的概念是什么?两者代表着哪些内容?学生按照之前所学知识点进行回答。随后,教师出示与利息和利率相关的问题,例如:小明妈妈去银行存款,按照银行存款利息,求五年后将其全部取出总共有多少元?观察学生解题过程,教师能清楚了解到学困生对知识真实掌握情况,针对无法准确计算的学生,教师应逐步引导其解题思路,向学生讲解解题快速技巧以及解题关键点,通过正确引导使学困生借助自身努力解决数学问题,借此使其建立
数学学习信心,从而能够自主投入到学习中,进一步提高数学成绩[2]
三、促使其建立良好学习习惯
小学阶段学生若想取得较好的学习成绩,需要具备良好学习习惯,然而学困生由于自身自制力较差,无法养成优秀学习习惯。基于此,教师若想有效对学困生转化,使其学习成绩有所提高,需要着重培养其良好学习习惯。同时,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组织及引导者,针对粗心大意、学习成绩较差学生,切勿进行批评教育,而应有耐心的引导其形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对此,教师可将学生分为学习小组,各组中都有优等生及学困生,使优等生帮助学困生改正错误,而学困生在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基础上,也使小组之间的学生关系更加密切,且优等生也能对知识点有效巩固。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要求学生创建错题集,将极易出错的题目列到错题本中,并随时对其整理,掌握自身出错原因,并及时改正以免再次出现。
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相遇”问题时,学困生做题过程中时常出错,此时小组成员可帮助其梳理相遇问题解题思路,其中涉及到相向及逆向而行均能够借助行走方式进行模拟,借此将教材中抽象知识点形象生动展现出来,如此能使学困生更好理解相遇问题,
若遇到无法解决的困难,可寻求教师帮助,借助多人讲解使学困生更容易掌握实际问题解决思路,且在解题环节中能够使生生之间距离缩短,推动学困生与其他学生具有更多接触及交流机会,使其能够主动融入到学习中,借助教师及其他学生共同努力,有效做到学困生转化,进一步使学习成绩得到加强[3]
四、对学困生进行习惯矫正
    良好学习习惯并非短期内就能形成,而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因此,教师应时刻观察学困生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良习惯,一经发现及时纠正,借此尽可能使学困生在学习中持续保持良好习惯。例如,在计算加减乘除法混合运算过程中,大部分学生会忽略运算符号直接采用从左到右计算方式,尽管大部分学生都清楚运算法则,然而因粗心使得结果出现错误。还有部分学生在计算带括号的问题时,通常先计算乘除后计算加减,导致忽视了运算法则中括号的作用。长此以往极易使学生产生粗心大意、马虎的坏习惯,最终使其学习成绩严重下滑,进而对数学产生排斥感。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随时提醒学生保持端正的态度,以及认真自信专心的良好学习习惯,借此使学困生学习成绩得到提高,进一步做到学困生转化。
结论:综上所述,若想对学困生进行真正转化,有效提高其学习成绩,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对其进行时刻关注,并借助行之有效方式使学生具备学习信心,与其共同出阻碍其成绩进步因素,对症下药,积极创设良好学习氛围,给予学生充分表达机会,从而使其以饱满情绪融入到教学活动中,进一步加强数学能力,提高数学成绩。
参考文献:
[1]居潇青.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的有效途径研究[J].考试周刊,2021(77):64-66.
[2]刘铖.探讨提高小学学困生数学成绩的有效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9(10):177.
怎样提高学习成绩[3]杨玉梅.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措施探索[J].科普童话,2019(2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