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研究中国周刊·36·2020.05 No.238
解析湖南卫视对年轻文化的理解
范源源
湖南广播电视台卫视频道 湖南 长沙 410000
摘要:湖南卫视给电视观众的观感,是年轻。这正是湖南卫视的频道定位。明确的定位,给湖南卫视带来了鲜明的频道形象、高收视、高话题度、口碑、品牌。
关键词:湖南卫视;年轻文化
本文试就湖南卫视植根“年轻文化”历经的几个阶段,进行梳理。阐述湖南卫视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年轻文化,如何开辟新角度、新题材、新模式,不断创制关照时代、引领年轻文化的电视作品。
一、湖南卫视对“年轻文化”的理解
狭义的“年轻文化”,是流行于年轻体中的文化。
它主要包括三个层面:
一是具象层面。特点是现实性、可模仿性,如服饰、语言等。
二是观念层面。特点是从众性、时尚性,如审美观、婚恋观等。
三是文化心理层面。特点是稳定性、指导性,支配年轻生活。如,对传统的态度,对自我的认知等。
社会高度发展,客观上,寿命延长,年轻时代也随之延长;主观上,对“年轻”、对“年轻文化”的追求,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心态。由此,“狭义年轻文化”,扩展为“广义年轻文化”。
“广义年轻文化”的“年轻”,超越了生理年龄,涵盖所有具有“年轻心”、“向往年轻”的体。
在湖南卫视看来,“向往青春是所有人的天性”。尽管从电视问世以来,它的主流观众从来都不是最年轻的体,但什么样的电视观众,不向往年轻,不向往青春的激情?
湖南卫视提出以“年轻”为频道定位,以“年轻”为电视节目创制发力点,以“年轻”心态、活力、魄力,迎向不断变化的时代,回应、展现、塑造、引领年轻文化。
二、湖南卫视植根“年轻文化”历经阶段
湖南卫视敏于捕捉各时期“年轻文化”的特点,生产出一批又一批有质量、有影响力的电视作品。回顾频道“上星”23年历程,笔者认为,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始于1997年“上星”,以《快乐大本营》为代表,相继推出富有年轻文化特征的《音乐不断》《音乐不断歌友会》《玫瑰之约》等品牌节目。
2017湖南卫视跨年演唱会节目单这一阶段的特征:直追、紧跟年轻潮流文化,以反应迅速见长。
第二阶段:2002年湖南卫视遭遇收视下滑,反思对电视市场的把握,推出《象形城市》(2003年)、《超级女声》(2004年)、《跨年演唱会》(2005年)、《变形计》(2006年)、《勇往直前》(2007年)、《天天向上》(2008年)、《8090》《成人礼》(2009年)等创新节目。
这一阶段的特征:痛定思痛,深入探索年轻文化,打破之前比较单一的“娱乐”视角,从深广的“社会”视角切入,不仅重新赢回了超高收视,更引发社会热议;不仅展现,更塑造、引领了年轻文化。
第三阶段:2012年面临激烈市场竞争,再度遭遇收视下滑,迅速反应,做“换血”式调整,推出《百变大咖秀》《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等“现象级”节目。
这一阶段的特征:不局限于“狭义”的年轻文化,而是以年轻的心理、年轻的语态,把各种节目内容,都做“年轻式”、“年轻化”的处理,从而进入了耕耘“广义年轻文化”的阶段,赢得了更广泛观众的关注和认可。
2017年以来,更是推出《向往的生活》《中餐厅》《声临其境》《声入人心》《舞蹈风暴》等,敢于
在最大的大众媒体——电视上,大胆尝试小众、垂直、甚至冷门题材的节目。
不懈的锐意进取表征着,“年轻文化”已经不只是湖南卫视的研究对象,而且成为湖南卫视的企业文化,融入电视人的思想和实践。
三、当下“年轻文化”的现象和特征
当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迅速,给年轻文化带来新的内容、现象、特征。
国民受教育程度大幅提升。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990年的6.4年,增加到目前的9年以上。本科学历持有者约占中国人口4.4%,达到6000多万。
信息科技深刻影响年轻人眼界和认知能力。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统计,截至2020年3月,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64.5%,网民规模达到9.04亿。
城市化进程改变了年轻人的成长环境、工作选择、生活方式。1990年只有26%的中国人生活在城市及周边地区,2010年已上升到43%,2030年预计将达到70%。
交通发展扩大了年轻人的活动地域。2020年底,我国高铁将达3.9万公里,相当于绕赤道近一圈。2019年全国私家车保有量突破2亿,驾驶人达4.35亿。2019年全国民航旅客运输量6.6亿人次。2019年中国国内游突破60亿人次,出境游达1.68亿人次。
在这样的社会发展背景下,当下年轻文化出现新的现象和特征。
1、主流意识强,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关注和参与公共事务
2020年“抗疫”中,年轻人的表现,让人动容。“哪有什么天生的白衣天使,他们不过都是孩子,换上战衣,在学着大人的样子,去救人。他们是我们的英雄。”“2003年非典,全世界守护90后。2020年新冠疫情,换90后守护这个世界。”
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年轻人普遍注重公德,遵守社会秩序,讲究文明习惯,维护良好社会风气。
2、“网络化”生存
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进入互联网时代。年轻人从小接触网络,获取信息和娱乐的方式,是网络化的。尤其是网络社交,更是年轻人的主要社交方式。
3、由“大众”文化,转向“圈层”文化
物质和精神条件的丰富,使得年轻人的兴趣空前多元,形成了众多复杂的层面和体。过去时代的大众文化正在消解,年轻人沉浸在各自的爱好中。除了根植传统的,比如,文学圈、舞蹈圈、电影圈、
运动圈、摄影圈等,更有不断涌现的、新锐前卫的圈层,比如,语C圈、剧情带货圈、中医美容圈、修仙圈、“饭”圈等。
4、多元化、不稳定的价值观
社会生活多元化,促成了年轻人价值观的多元化。对求学、就业、婚恋等人生重要课题,年轻人有基于自我意识的不同看法。
比如求学,有“学科”型的科班学习,有“课题”型的自主学习,有短时实用型的突击学习,有出于爱好的非功利学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