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放流前背景调查、放流后跟踪调查、样品采集及渔获物分析、资料整理、社会调查和效果评价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辽宁海域三疣梭子蟹增殖放流效果评价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2763.6海洋调查规范第6部分:海洋生物调查
GB/T12763.8海洋调查规范第8部分: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
GB17378.4海洋监测规范第4部分:海水分析
GB17378.7海洋监测规范第7部分:近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监测
SC/T9403海洋渔业资源调查规范
DB21/T2255海蜇增殖放流效果评估技术规程
DB21/T2405中国对虾增殖放流效果评价技术规范
DB21/T3035日本对虾增殖放流效果评价技术规程
3放流前本底调查
3.1调查内容
放流海区三疣梭子蟹的天然资源量以及水温、盐度、底质、pH、溶解氧、叶绿素a。
3.2调查时间及频率
放流前5d~10d调查1次(一般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
3.3站位布设
调查范围为10m等深线内水域,采用格状均匀定点法或梯度定点法布设调查站位,各站位间隔为5n mile—10n mile。
3.4调查方法
水温、盐度、pH和溶解氧调查按照GB17378.4的规定执行,底质调查按照GB/T12763.8的规定执行,叶绿素a调查按照GB17378.7的规定执行。拖网的调查时段在风力小于5级(海浪小于4级)的白天进行,采用单船有翼单囊底拖网(44m×16m/18m)进行定量调查。在调查站位前0.5n mile处放网,拖网调查时间的计算从拖网着底,曳纲拉紧受力时起至绞车开始收曳纲时止,每站拖曳时间为0.5h,拖速控制在3n mile/h左右。
4放流后跟踪调查
4.1调查内容
三疣梭子蟹放流后的数量变化、生长状况、分布及移动规律。
4.2调查时间
分别在放流后5d~10d(一般为7月上中旬)、30d~40d(一般为8月上旬)和50d~60d(一般为8月中下旬)进行。
4.3站位布设
调查站位布设方法同3.3。
4.4调查方法
三次调查范围分别为3m、5m、10m等深线内水域,调查方法同3.4。
5样品采集及渔获物分析
样品采集及渔获物分析按GB/T12763.6的规定执行;测定三疣梭子蟹的头胸甲宽、头胸甲长、体重,求加权平均值;鉴别雌雄,并计算比例。
6资料整理
资料整理按GB/T12763.6的规定执行。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绘制三疣梭子蟹资源密度分布图。
7社会调查
7.1调查区域
辽宁省沿海放流相关海域。
7.2调查对象
渔民、渔港、渔业协会、水产品经销商、渔业主管部门。
7.3捕捞情况调查
通过发放捕捞生产调查问卷、捕捞生产情况调查记录表并结合渔港及渔业管理部门访问调查的方式统计三疣梭子蟹的产量和产值情况。对各种作业方式的生产船,按照3%~5%的比例发放三疣梭子蟹捕捞生产调查问卷(参见附录A)。对专捕三疣梭子蟹作业船,按照5%~8%的比例选取样本船,发放三疣梭子蟹捕捞生产渔捞日志(参见附录B中表B.1)、三疣梭子蟹捕捞生产效益统计表(参见附录B中表B.2),由船主按要求填写。通过走访渔民、渔港、渔业协会、水产经销商和渔业主管部门了解三疣梭子蟹渔港收购价格、捕捞生产从业人员及相关行业发展情况,了解三疣梭子蟹增殖放流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梭子蟹蒸多久最佳时间7.4放流情况调查
走访调查渔业主管部门、渔政及渔业资源增殖部门,按附录C填写放流情况统计表。
8效果评价
8.1资源量评估
8.1.1航次调查法
根据航次调查的数据,采用扫海面积法估算资源量(参见SC/T9403的规定)。拖网扫海面积应为拖网在海中拖曳过程中之间的网口扫海宽度乘以单个站位拖曳的距离,按照实际下网时间换算成每小时扫海面积。资源密度按式(1)计算,总资源量按式(2)计算:
ρ=C/(V t×L×q) (1)
B=ρ×A (2)
式中:
ρ——资源密度,单位为ind/km2;
C——平均每小时底拖网渔获量,单位为ind/net·h;
V t——拖网速度,单位为km/h;
L——网口扫海宽度,单位为km;
q——为网具的捕获率(捕捞系数),取0.2;
B——总资源量,单位为ind;
A——调查海区总面积,单位为km2。
注:先计算出每一小的调查单元三疣梭子蟹的资源密度和资源量,然后再累加计算出总的调查海区三疣梭子蟹的资源量。
8.1.2生产统计法
根据社会调查的统计结果计算三疣梭子蟹增殖放流回捕的产量。
8.1.3综合评估
采用航次调查法预估三疣梭子蟹的资源量,采用生产统计法调查三疣梭子蟹的实际资源量,以生产统计法调查的结果计算经济效益。
8.2增殖放流体的比例
通过放流前本底调查和放流后跟踪调查分析增殖放流前后三疣梭子蟹资源量的变化,通过內禀增长率来计算自然体在放流前后的种扩繁能力,计算出放流后放流体所占体总量的比例。通过能综合反映种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结构和性比等指标的种扩繁能力指数——内禀增长率r来计算自然体在放流前至8月下旬的种扩繁能力。种增长速度按式(5)计算,放流前的自然体至8月下旬的资源量按式(4)计算,放流体所占混合体的比例按式(3)计算。
P=(C2-λa C1)/C2 (3)
C1′=λa C1 (4)
λ=e r (5)
式中:
P——放流体所占比例;
C1——放流前的平均每小时底拖网渔获量,单位为ind/(net·h);
C2——放流后的平均每小时底拖网渔获量,单位为ind/(net·h);
C1′——放流前的这部分自然体(C1)至放流后(8月下旬),历经繁殖、生长、死亡整个过程后的资源量,单位为ind/(net·h);
a——C1和C2经历的时间段占全年的比例;
λ——种增长速度;
r——种内禀增长率,辽宁省取值7.20。
8.3增殖放流回捕率
根据渔获物中放流体数量与总捕捞数量之间的比例关系来确定增殖放流体的回捕率,按式(6)
计算::
S=N0PQ/N (6)
式中:N0为总捕捞尾数;P为放流后放流体所占比例:Q为当年补充体所占比例(通过放流前本地调查至8月下旬放流前后的监测调查样品测量结果,利用三疣梭子蟹不同世代个体大小的差异分析三疣梭子蟹头胸甲宽分布特征,进而计算出当年补充体的比例);N为放流苗种数量。
8.4经济效益评价
经济效益评价计算方法参见DB21/T2405、DB21/T2255和DB21/T3035的规定。
8.5社会效益评价
社会效益评价计算方法参见DB21/T2405、DB21/T2255和DB21/T3035的规定。
8.6生态效益评价
生态效益评价计算方法参见DB21/T2405的规定。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表A.1三疣梭子蟹捕捞生产调查问卷船主姓名::
船号
功率
(千瓦)
船籍
网具类型及规格下网数量
(片)
卸货码头
作业渔区作业起止
日期
作业天数
(天)
平均日产量(kg/
日)总产量
(kg)
收购价格
(元/kg)
油耗费用(万元)
网具费
(万元)
人工费
(万元)
总产量
(kg)
总产值
(万元)
纯收入
(万元)
1.今年三疣梭子蟹资源量和往年相比情况如何?
A.与往年相似
B.比往年高
C.比往年低
2.今年三疣梭子蟹的个体大小和往年相比情况如何?
A.与往年个体大小差不多
B.比往年大
C.比往年小
3.三疣梭子蟹放流对本船渔业捕捞带来的经济效益如何?
A.效益非常好
B.效益较好
C.效益不明显
D.效益不好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