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海外文摘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所涉及的制度安排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发挥作用,满足人民众的文化需求,取决于制度最终回应众文化多样化需求的程度。但由于目前公共文化体系与人民众基本文化需求多样性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表现如下。
1.1 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的阶层多样性
每个人所处的阶层不同、背景不同、环境不同,对于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内容、规模等需求各异。首先表现在各阶层对于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的层次差异。经济条件较为优越的阶层,相对来说更为主动的追求享受文化权利同时对于文化服务的期望也较高。对于经济地位处于劣势的体,对文化服务的质量规模等期望度相对较低。同时对于文化权利的追求欲望较低更多的是被动接受已有条件下的基本公用文化服务。其次,不同体由于阶层背景差异致使享有的文化资源存在差异。社会各阶层体都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体力量并作出各自贡献,因此有权共享社会发展的公益性文化成果。从现实情况来看,文化资源的争取话语权与社会阶层的经济地位呈正相关关系。1.2 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的区域差异性
除了不同体的文化服务需求差异,地域之间由于地理位置差异,历史因素、传统文化、生活方式、政
策因素等造成不同区域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差异。文化发展具有路径依赖的特性。不同区域按照各自文化传统与文化风格积淀和固化,依赖已有的文化
发展路径、既定的模式,不断延续发展。文化以一种
强大的力量影响人们的认知与约束人们的行为,并逐渐内化于当地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又由于文化也是经济现实的一种反映,也就是说人们对于基本文化服务的需求受到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所以文化发展传统的区域差异和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都造成了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的差异。
杨乐乐是不是怀孕了1.3 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的发展动态性
人们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一方面受到社会整体性需求变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到个体性偏好的发展变化表现出对于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的发展动态性。
首先,人们受到社会整体性需求变化的影响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发生了变化。伴随着社会进步、经济的发展,公共文化服务的规模日趋扩大、结构也日渐合理、内容不断完善、类型更加多元,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产生了相应的影响。其次,人们受到公民个体性需求变化的影响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发生了变化。个体对于公共文化需求的偏好受到政策倾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等诸多变量的影响,同时非常重要的一点,个性偏好受到不同个体对于文化的感知、兴趣、个人性格、预期等很多感性的
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这些不断变化着的不确定因素,表现为个体对于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偏好变化。2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我国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领域还是处于发展中的阶段,因此在摸索中产生问题是无可厚非,也是不能避免的,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的质量不高、产品供给不及时、产品供需不匹配、有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难以满足人民众多样化基本文
化需求的问题探析
杨乐乐
(中共兰州市委党校,甘肃兰州 730000)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我国提出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这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表现为结构型矛盾。随着改革开放,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诸多领域发生深刻变化。而这些转型变化折射到文化领域,突出的表现在公众对公共文化服务具有多样化和复杂化的需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难以满足人民众多样化基本文化需求问题较为突出。因此通过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有效公共文化服务,可以满足人民在文化层面上的多样化要求。
关键词:结构型矛盾;有效供给;多样性文化需求中图分类号:G24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9)02-0060-02
作者简介:杨乐乐(1990—),女,甘肃靖远人,区域经济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管理 MANAGEMENT
. All Rights Reserved.
效供给不足等各种各样的问题,都急需解决和提升。以下主要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完善、体类投入不均衡以及区域公共文化服务不均等三方面来分析:2.1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完善
由于我国的基本国情特殊,发展至今,我国仍然存在着一些基础设施薄弱的地区,甚至个别地区还是空白的。单就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这一体系来分析,我们的弱势就是百姓日常生活中能用到的设施偏少,数量严重不足,这就直接导致设施的使用力度不够,覆盖能力不强,空白区域很多。服务设施不健全,非常普遍的现象:广场舞场地少,扰民引发矛盾。
2.2 体类投入不均衡
在一些特殊人身上投入的公共文化服务的资源普遍还是比较少的,这些特殊人包括老人、残疾人、未成年人、农民工以及边疆少数民族等。虽然我国会把农民工人列入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但
是此项政策的落实还是需要相当一段时间的,虽然根据政策,各地都尝试过,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和实际情况导致实际操作还远没有达到理想的和城市居民一样的水平。
2.3 区域公共文化服务不均等
由于大多数人口都集中在一些发达的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在地区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的,一些落后的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就迫切的有待于提高。例如:由于城乡结合部是城市化发展的一个农村向城市发展的过渡地带,所以不论是当地居民的文化程度还是思想意识水平都很低,所以对于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该建设供给不足,满足不了当地居民的实际需求。
3 构建满足众文化需求多样性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基于人民众对于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需求表现为阶层多样性、区域差异性和发展动态性的现实特点。因此,为了满足新时代人民众的文化多样化需求,迫切需要构建一套结构完善、内容充实、衔接有序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更多的有效供给来满足人民众的文化多样化需求。
3.1 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有效供给
如何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供给,必须综合考虑需求端:首先考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的阶层多样性,因为每个人所处的阶层不同、背景不同、环境不同,对于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内容、规
模等需求各异。其次考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的区域差异性,因为历史因素、传统文化、生活方式等造成不同区域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差异。最后考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的发展动态性,因为伴随着社会进步、经济的发展造成对社会整体性需求的变化以及个体性偏好的发展具有动态性。
3.2 协同供给制度建设
随着治理理论的兴起,更多关注公共事务治理主体的多元性,多元主体参与的重要性反应出善治新时代的到来。从需求端来看,当社会力量和市场主体共同参与反映社会成员偏好、表达公众诉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和公益性文化成果共享才能更加贴合社会成员的需求而不至于过度偏离。供给端来看,多元主体以多种渠道多种途径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模式有利于提供更高效率高质量的服务。
3.3 需求表达制度建设
从现实情况来看,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更多的是政策制定者的参与,即自上而下的单项模式,这样难以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供需良性对接。因此,必须更多的引入目标体的共同参与,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决策模式转变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对接的双向决策模式。
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双向决策模式中需求表达制度,主要包括一方面是公众向政府部门向政府部门表达其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一是政府部门作为主导,通过征求意见、发放调查问卷等多
渠道主动了解人民众的基本文化需求;二是公众主动表达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的偏好、感受、预期、对于文化服务产品的意见建议,主动争取享有公共文化成果的权利和诉求。但民意代表的文化需求正式表达途径目前来看还亟待完善。另一方面,建设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民间需求表达制度。主要包括通过社会组织、新闻媒体等方式。相对于向政府部门较为正式的表达途径例如通过调查问卷、意见征求等方式,民间表达途径易于被公众所接受。现今每个人都是自媒体,通过网络媒体发布自己的公共文化需求,形式更灵活更方便快捷更贴近于众,更能真实反应公众的文化偏好。
3.4 财政支持制度建设
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必然要以权威性的公共财政作为支持和保障才能实现社会资源分配、提供公共服务,公共财政是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提供有效供给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马雪松.回应需求与有效供给: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建设的制度分析[J].湖北社会科学,2013(10):35-38. [2]李山.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的现代转向[J].地
方财政研究,2015(04):86-90.
[3]刘华,论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研究的基本认识前提[J].江海
学刊,2011(05):132-136+239.
[4]张凯.郑州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问题研究[D].中国学
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5.
[5]张文礼.中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研究[D].中国
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
61
海外文摘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