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7.13796/jei.1077-5779.2701.21.209
谢灵运与南朝乐府的互取
——兼论谢灵运诗歌的抒情性特征
张晓伟
摘要:谢灵运在传统的“a言山水诗人”“酷不入情”等诗歌史形象背后,还有一个虽不明显但却重要的与南方新兴乐府相通声气的方面。谢灵运诗集中三次写到南方歌曲,其中更有描述南方时曲的
纪实之作。他也作有几首抒情性的五言四句体诗。不仅如此,他在山水诗中也多次穿插抒情表达,这比
他少量的通篇抒情之作更加重要。他的诗中与吴声西曲歌词有大量的“相似诗句”,可能存在相互脱化
关系,这是我们考察他与吴声西曲相通之处的材料。这些相似诗句主要体现于抒情方面,如“以大的数
目字形容内心情感的缠绵纠结”“对内心缠绵情感的形象化”“与人共度春天的愿景”等。其次表现为写
景方式方面的相通°晋宋之际的诗歌变化,有a言诗内部演化出山水诗和诗歌外部吴声西曲音乐系统
催生出新的诗歌类型两个方面°第二个方面后来演变为齐梁体。而这两个方面,早在谢灵运那里就已
经在相互渗透了。
关键词:谢灵运;南朝乐府;吴声西曲
中图分类号:12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71-5719(2201)71-0469-09
作者简介:张晓伟,深圳大学人文学院助理教授,文学博士(广东深圳518007)°
谢灵运在文学史上以山水诗人著称。如前人所指出的,他的山水诗还带有东晋玄言诗的因素。不论是描摹山水还是表达玄理,他的诗歌语言在今天看来大都比较典重、繁复,与清浅通俗的南朝乐府①歌词大异其趣。南朝的吴声西曲歌词以抒情性的男女恋歌为主,而萧子显《南齐书》说谢灵运诗歌“酷不入情”②,直是认为谢灵运诗以不带感情为特。在通常的文学史叙述中,他与吴声、西曲等同时代南朝乐府之间的关系是比较远的。
可是细绎谢灵运诗集,会发现谢灵运诗中除了繁复的山水和玄理以外,还有虽不常见却很重要的长于抒情的一面。宋元时代的方回甚至说:“灵运所以可观者,不在于言景,而在于言情。”③谢灵运的抒情不只体现于《酬从弟惠连诗》《东阳溪中赠答二首》等少数全篇抒情的作品,即便在他的山水诗中,也能到不少与南朝乐府相通的抒情方式,而且很精彩。谢灵运诗集中对南方的歌曲,也曾直接提到过三次。对比谢灵运诗与吴声西曲歌词,二者在抒情和写景方面都有不少类似的语句和表达方式。其
实玄言山水诗人之濡染南方乐府,早在东晋就有一些端倪了。谢灵运对齐梁诗的影响,不仅在于到了齐梁时代已经成为旧派的大谢式山水诗,还在于大谢诗在抒情写景两方面,都有些下启齐梁新体之处。这是和南朝乐府这个音乐背景分不开的。
从吴声西曲的发展历史来看,谢灵运在这个时代也已有了受它们影响的充分可能性。《古今乐录》记载吴声中《读曲歌》的由来,说元嘉十七年袁皇后去世,按照礼制,丧期内天下禁音乐:“百官不敢作声
①学术界对东晋0后0吴声西曲为主体的南方时乐一般统称为“南朝乐府”,但吴声的兴起在东晋,早于南'°为了方便,这里+用"南朝乐府"之2,但包含整个吴声,而不限于刘宋0后°
②萧子显:《南齐书》卷二十七,'京:中华书局,1972W,第H页°
③方回:《文选颜鲍谢诗评》,《影印文渊阁西库全书》第1331册,台':蔺务印书馆,1986年,第589页°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第1期
歌,或因酒燕,止窃声读曲细吟而已,以此为名。”①不敢唱了,居然还要细声吟读歌词。在刘宋的元嘉时期,文人吟吴声已如此流行”《读曲歌》的歌词,现存多达近百首。《乐府诗集》中西曲的前两个
题目是刘宋的臧质和刘义庆制作②,都与谢灵运的时代接近,可见此时西曲也已初步为社会上层所注意和使用。
谢灵运诗集中有一二十首乐府诗是用汉魏乐府旧题的,这体现出谢灵运对汉魏乐府的留意与汲取。但是本文的研究视域并不在此方面。南朝人受到的乐府影响实有汉魏乐府、南朝乐府两种,并且一个人常可同时体现出这两种影响,鲍照就是个显著的代表。谢灵运受到的南朝乐府影响,则是长期被后人忽的”
一、谢灵运对南方歌曲的记录和他的五言四句体作品
谢灵运诗集中曾三次写到南方歌曲。这在刘宋诗人中,称得上是非常关注南方歌曲的了。现将这三首诗录在下面:
齐景恋遍台,周穆厌紫宫。牛山空洒涕,瑶池实欢惊。年迫愿岂申,游远心能通。大宝不权口,况乃守畿封。羁苦孰云慰,观海藉朝风。莫辨洪波极,谁知大壑东。依稀采菱歌,仿佛含噸容。遨游碧沙渚,游衍丹山峰。③(《行田登海口盘屿山》)
《采菱》调易急,《江南》歌不缓。楚人心昔绝,越客肠今断。断绝虽殊念,俱为归虑款。存乡尔思积,忆山我愤懑。追寻栖息时,偃卧任纵诞。得性非外求,自已为谁纂。不怨秋夕长,常苦夏日短。
濯流激浮湍,息阴倚密竿。怀故叵新欢,含悲忘春暖。凄凄《明月吹》,恻恻《广陵散》。殷勤诉危柱,慷慨命促管。④(《道路忆山中》)
草草眷徂物,契契矜岁8。楚艳起行戚,吴趋绝归欢。修带缓旧裳,素鬓改朱颜。晚暮悲独坐,鸣>歇春兰。⑤(《彭城宫中直感岁暮》)
第一首可确定是谢灵运在永嘉太守任上的作品。所谓“行田”,是作为地方长官巡视农田依稀采菱歌,仿佛含顒容”显然是他在永嘉所见的真实场景,这是他在现实生活中听到“原生态”的南方时曲的证明。有人在那里唱着采菱歌,面有忧愁之容。南朝吴声的中心在建康一带,西曲则远在中南地区”永嘉并不在这两种音乐的中心地带,但是“采菱歌”是个较为明确的南朝音乐形式,其吴声西曲的属性是没有什么疑问的。
第二首和第三首可以合观。顾绍柏先生《谢灵运校注》认为《道路忆山中》是谢灵运作于元嘉九年(公元432年)出守临川的赴任途中,其编年可取。观诗中“楚人心昔绝,越客肠今断”之语,“越客”是自己,“楚人”似是指楚国的古之伤心人屈原⑥。他说现在他这个越人来到楚国,也延续着楚国古人屈原的悲哀”开头两句“《采菱》调易急,《江南》歌不缓”,因为有“调”“歌”二字,可认为是指具体的乐曲题目”《江南》是汉乐府,其歌词“江南可采莲”云云,实为南朝乐府之先声调易急”“歌不缓”与第三第四句的“心昔绝”“肠今断”在意思上是对应的关系,由此可以推知《江南》一曲就对应着“越”,《采菱》对应
着“楚”虽然表达方式比较曲折,但这里谢灵运也已告诉我们,《采菱》是楚地的音乐,与西曲的产生地点是相符的。第三首是谢灵运在刘裕手下担任黄门侍郎时所作,时代较前两首更早,尚是东晋时代。“艳”和“趋”这两个专门的音乐名词在这里不是专称,是泛指地方音乐的。楚国音乐引起他客居在外的忧思,彭城虽在北方,在中古以前也被认为是楚地。而吴国的音乐引起他对故乡的思念。这个表达方式,与《道路忆山中》是相同的。
《采菱曲》在梁陈时代是西曲中很常见的曲名。刘宋时代,鲍照诗集里五言四句体的拟乐府之作,
①郭茂倩编:《乐府诗集》,'京:中华书局,679年,第678页。
②《乐府诗集》中说的西曲某乐曲为某人作,大部分应该是氏人记录加工,而非。
③谢灵运著,顾绍柏校注:《谢灵运集校注》,台北:里仁书局>2624年,第67页。
④谢灵运著,顾绍柏校注:《谢灵运集校注》,第277页。
⑤谢灵运著,顾绍柏校注:《谢灵运集校注》,第40页
⑥顾绍柏注也认为此处指屈原。李善注与此不同,今不取。
张晓伟:谢灵运与南朝乐府的互取—
—兼论谢灵运诗歌的抒情性特征较显著的是《吴歌》三首,《采菱歌》七首,《幽兰》五首,表明刘宋已有此曲①。鲍照《采菱歌》七首,现录前两首:
B舲驰桂浦,息棹偃椒潭。箫弄澄湘北,菱歌清汉南”
弭榜搴蕙M,停唱纳薰若”含伤,萦念采云萼。②
这两首到了采菱边采菱厂的场景。本身名为“采菱歌”,中写采菱
采菱歌,这种“书写曲名自身”的情况,-续到梁陈乃至更的《采菱曲》创作中。两次里写到采菱歌,既因素,又可能是受这种较为普遍的作法的影响。
两次《采菱》,一次说“”,一次说“不缓”,都体现出他对采菱曲的认识。他听到的采菱曲,音调较为急促,感情基调亦较为凄怆。这与我吴声西曲的“妖而浮”(《世语•》)或曼舞的认识,并不一致。其实吴声和西曲期晚期的,西曲了很明显的先“质”后“文”的变化过程。的,反映了《采菱》一曲武前的面貌,是否可视为早期西曲的普遍风格特点,也可以继续研究。
期的吴声和西曲,本的体制。上引鲍照的两首《采菱歌》,在体制上也保留了的特点。作为的玄言山人,没有鲍的道路上走得那么远。
的《东阳溪中赠答》二首,可以视作类似性质的作品:
怜谁家妇,缘流洗”,迢迢得。
可怜谁家郎,2舸。但问为,月就云中堕。③
这两首诗既曲之作,的性质。因为“东阳溪”是确切的地名,即“东”,东嘉乡的④。这两首诗,十分能东到的民的或作。其体制“集中最接近吴声西曲的两首。用“明月”来比喻感情的不可得;女子的回答里面“月中堕””,月至人间,感情并非不可得。“明月在云间,迢迢不可得”这喻,在吴声《读曲歌》的里类似的。《读曲歌》的一首:
闺阁断信使,的的两相忆。譬如水上影,分明不可得。⑤
“上影,分明不可得”在运思和文字上此类似,不由得让我得,两能相互因袭的关系。《读曲歌:》的上层中分流行,上文到。虽然是“读曲细吟”,不正常的调,但是现存的《读曲歌》非化,多用口语,不会那些“窃声读曲细吟”的官员所作。,“诈我不出门,冥就他侬宿。鹿转方相头,丁倒欺人目”⑥,责了二心。“,莲上度,刺忆”⑦白地表达刻骨的相思。这分民间的小。“上影,分明不可得”两的相似,不能排除受了民影响的能性。
谢灵运集中的五言四句之作,还有一首《答谢惠连》:
人行千里,我劳盈十旬。别时花灼灼,另\\。⑧
这首诗不见于本集,只见于《艺文类聚》,全诗。如果把这看作全诗的话,就是一首非近吴的作品。这个“劳”是内心的,是挂念远行千里的。以“劳”字来描述自己的思念,在此前的诗歌里有不少例子,倒不是什么新现象。但这种感情表达方式与吴声西曲中一些常
①梁陈人写《采菱曲》的直Q原因,可能是梁武帝所制作《江南弄》七首中有此.曲。梁武帝的制作是“改西曲”(据《乐府诗集》)而成,也就是把鲍照等人提到的《采菱歌》》的°
②逮钦立编:《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1279页°
③谢灵运著,2校注:《谢灵运集校注》,第151页”
④参考顾绍柏的注释,《谢灵运集校注》第151页”
杜鹃花养殖⑤郭茂倩编:《集》,北京:中局,1799年,第679页°
⑥郭茂倩编:《集》,第674页°
⑦郭茂倩:《集》,第692°
⑧谢著,校:《谢集校》,第265。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第1期
美国众议院和参议院有什么区别见的男女之情十分相似,也是不可忽视的。下文还会探讨此问题。
二、谢灵运诗与吴声西曲歌词之间的相似诗句
谢灵运诗中提到的“吴趋”“楚艳”,在东晋之后的南方,分别以吴声和西曲为代表。吴声西曲的歌词,现在保留下来的有几百首之多。这就给了我们研究谢灵运诗与南朝乐府相通之处的充分材料。谢灵运诗与吴声西曲歌词之间有许多相似的表达方式。其中有一些,明显是相互脱化的关系。这些表达方式,很多在鲍照的诗里也能到,并且延续到了齐梁时代的诗里。并且,这些表达方式往往在一句诗(或歌词)里起到核心作用,相关的诗句(或歌词)之间,可由此界定为“相似诗句””现在将相关的诗句制成一张表格,以求能较为清楚地呈现这些情况①:
共同点吴声歌词西曲歌词谢灵运诗南朝其他诗人的诗
(第一类)以大的数目字形容内心情感的缠绵纠结《子夜歌》:“夜觉百思
缠。”《子夜四时歌》:
"百虑相缠绵。”《懊侬
歌》:“内心百际起,外
形空殷勤。”《读曲歌》:
"坐倚无精魂,使我生
百虑。”
《那呵滩》:“百思缠心
中,憔悴为所欢。”
《入彭蠡湖口诗》:“千
念集日月,万感盈朝
昏”《相逢行》:“千计
莫适从。忧来伤人,万
端信纷绕”
谢h《酬王晋安德元
诗》:“参差百虑依。”范
云《望织女诗》:“寸情
百重结,一心万处悬。”
刘孝先《和兄孝绰夜不
得眠诗》:“万虑坐
相攒。”
(第二类)对心
感的形象化《华山畿》:腹中如乱
丝”《黄鹄曲》:“腹中
车轮转。《子夜歌》:
“忆子腹糜烂。”
《阳》:“腹中轮
转,君今定怜谁。”《月
节折杨柳歌》:“愁思满
腹中,历乱不可数。”
《从斤竹涧越岭溪行》:
"握兰勤徒结,折麻心
莫展。”《酬从弟惠连》:
“只足搅余思。”《送雷
次宗》:“志苦离念结。”
《上留田》:“寸心系在
万”
(一)鲍照《采菱歌》:
“春思乱如麻。”鲍照
《绍古辞》:忧来无行
伍,历乱如覃葛。”谢h
《后斋回望诗》:“巩洛
常眷然,摇心似悬篩。”
刘绘《有所思》:“中心
乱如雪,宁知有所思。”
(二)王融《古意诗》:
“千里不相闻,存心郁
纷蕴”(三)江淹《悼
人》:“我心
烟,釜藍满中怀。”吴均
《与周兴嗣诗》:思君
欲何言,中心乱如雾”
(第三类)用
的象
感的易变《》:“如
,”
谢灵运《东阳溪中赠
答》:“明月在云间,迢
做账报税
母亲祝福语
迢不可得。”“但问情若
为,月就云中堕。”
(第四类)表达与人共度春天的愿景王金珠《子夜四时歌》:
“折梅待佳人,共迎阳
谢《惠
佟丽娅和陈思成结婚诗》:“倘若果言归,共
陶暮春时。”
(第五类)思念心“劳”王金珠《子夜四时歌•
秋歌》:劳情桂杵侧”
《答谢惠》:“人
千里,我劳盈十旬。”
((匕条非南朝新现象,
不再例举其他诗人
之作。)
①土匕表格中的诗句丈本和作品作者归属,一依逢钦立《先秦”魏普南'朝诗》。
张晓伟:谢灵运与南朝乐府的互取—
—兼论谢灵运诗歌的抒情性特征共同点吴声歌词西曲歌词谢灵运诗南朝其他诗人的诗
(第六类)候人不至《黄生曲》:通夕出门
望,至晓竟不来。”《读
一直守护你曲歌》「计约黄昏后,
人断犹未来”
《石门岩上宿诗》:“美
人竟不来,阳阿徒晞
发。”《南楼中望所迟客
诗》:“圆景早已满,佳
人殊未适。"《石门新营
住所四面高山回溪石
”茂林修竹》:“美人游
不还,佳期何由敦。”
((匕条非南朝新现象,
不再例举其他诗人
之作。)
(第七类)通
过鸟鸣声的变化来感知季节的变化《子夜四时歌》:林鹊
改初调,林中夏蝉鸣。”
谢灵运《登池上楼》:
“园柳变鸣禽”
王融《滦水曲》:交莺
变春旭。”
(第)
然中一个景物去“媚”另一个景物《子夜四时歌》:“鲜云
媚朱景。”
谢《登》:
“潜虬媚幽姿。”《登江
中孤屿》:"孤屿媚中
川。”《过始宁墅》:“绿
””
鲍照《梅花落》:摇荡
””
这八类相似诗句,除第五、第六类是旧的表达,有其共同源头之外,其他六类的各竖列之间一般都存在相互脱化的关系。或者至少是同时代风气的相互影响。八类中,前六类是抒情性质,后两类是写景性质,可见谢灵运与吴声西曲的相通声气,是以抒情表达为主的。
第一类与第二类,一个借助数目字来表达情感,一个通过形象化来表达情感,手法虽不同,所表达的情感则是一致的。在吴声西曲歌词里,这两类手法专门表达男女爱情中出现的那种缠绵纠结的强烈情感。文人诗的表达方式与歌词类似,但在内容上却有着有趣的不同。文人或者是用这两类手法去表达两个男性文人之间的思念,或者是在代言体的诗歌中表达男女之情,很少是写自己的男女感情的。这
样的变化,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规律性,并非新现象。比如汉代乐府中的相思之情,最初在民间,可以想见许多都是男女之情。但是到了汉末的《古诗十九首》等五言古诗中,应该已有不少是表达两个男性文人之间的思念。后来文人们也会在拟汉乐府中表达男女相思,但那已是代言体了。
第一类歌词说“百思”“百虑”“百计”,谢灵运说"千念”“万感”“千计”“万端”,谢眺和刘孝先说“百虑”“万虑”,这类表达方式如此频繁地在南朝歌词和文人诗里出现,即便我们能到更早时代偶然的类似表达,也要承认它是南朝的新现象。谢灵运在刘宋时代已多次使用这种表达,比谢眺和刘孝先早很多,体现出谢灵运对新表达方式的敏感。歌词说“百思缠心中”①,谢灵运说"万端信纷绕”②,刘孝先说“万虑坐相攒”③,“缠”"绕”“攒”这些动词体现出人们在用数目字表达情感的时候,也会将情感形象化,第二类相通。
第二类里的吴声歌词“腹中如乱丝”④,吴声西曲共用的歌词“腹中车轮转”⑤,都是明确的比喻性质,与第一类不同。西曲歌词“历乱不可数”⑥,是形象化地形容其多,则与第一类相通。表格中谢灵运的诗句“握兰勤徒结,折麻心莫展”“只足搅余思”"志苦离念结”“寸心系在万里”⑦,用"结”“展”“搅”"系”等动词来说情感,仍是利用动词实现形象化,与前两类歌词中的“缠”"缠绵”“满”等字样相通。
①郭茂倩编:《乐府诗集》,第714页”
②谢灵运著,顾绍柏校注:《谢灵运集校注》,第318页”
③逮钦立编:《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第2065页”
④郭茂倩编:《乐府诗集》,第671页”
⑤郭茂倩编:《乐府诗集》,第663页、703页”
⑥郭茂倩:《集》,第723”
⑦谢灵运著,顾绍柏校注:《谢灵运集校注》,第173页、250页、293页、335页